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活动性结核病患病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1
作者 张丽帆 陈艳 +20 位作者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张志毅 吴华香 陈盛 李鸿斌 朱平 武丽君 齐文成 刘毅 张缪佳 刘花香 周宝桐 侍效春 阮桂仁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550例。估算RD患者的ATB患病率,并按照RD病种、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550例调查对象中,105例合并ATB,其中,48例(45.7%)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表现;在病原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TB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12/34);在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8%(8/26)。累及肺外部位的结核病有41例(39.0%),其中单纯肺外结核28例(68.3%),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3例(3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患者ATB患病率最高,为1915/10万(13/679,95%CI:881/10万~2948/10万),其次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2/10万,58/5789,95%CI:745/10万~1259/10万)。RD患者中16~34岁组ATB患病率最高,为1162/10万(43/3700,95%CI:817/10万~1508/10万),男性ATB患病率为919/10万(30/3264,95%CI:592/10万~12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9/10万,75/10286,95%CI:565/10万~894/10万)。结论:中国RD患者中亚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及结核病播散负担较高,ATB患病率在不同RD患者病种、年龄、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风湿性疾病 共病现象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免疫耐受治疗佐剂关节炎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朱平 冷南 +5 位作者 王彦宏 王树宽 吴振彪 张惠琴 解惠 樊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 观察口服Ⅱ型胶原蛋白(typeIIcollagen, CII) 对大鼠佐剂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 AA) 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 提取牛软骨CII, 经口插管灌注将CII给予佐剂关节... 目的: 观察口服Ⅱ型胶原蛋白(typeIIcollagen, CII) 对大鼠佐剂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 AA) 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 提取牛软骨CII, 经口插管灌注将CII给予佐剂关节炎SD大鼠。结果: 口服CII可推迟AA的发病, 降低发病率, 明显减轻病变关节的炎症反应和使病程缩短。结论: 口服CII可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并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 而且此种免疫耐受作用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通过淋巴细胞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蛋白 免疫耐受 佐剂关节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振彪 朱平 +3 位作者 王彦宏 冷南 樊春梅 张惠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 并分析其与其他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等), 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50份患者血清中, 有 36例(24% )抗P蛋白抗体呈阳性。抗P蛋白抗体阳性组肾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而与皮肤、关节、血液及肝脏的损害无关, 也与病情活动指数 (DAI)不相关。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相关。结论: SLE患者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欧美人群(13% )。该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及中枢神经损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欧盟斑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宏坤 朱平 +4 位作者 李晓燕 郑朝晖 贾俊峰 丁进 樊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2-744,共3页
目的:研究口服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CⅡ250-270)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为应用口服CⅡ250-270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ELISA测定加强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表达,ELISPO... 目的:研究口服重组人Ⅱ型胶原250-270多肽(CⅡ250-270)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为应用口服CⅡ250-270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ELISA测定加强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的表达,ELISPOT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抗原特异性抗体形成细胞。结果:口服重组人CⅡ250-270小鼠血清中抗CⅡ和抗CⅡ250-270的IgG抗体水平[A值分别为(0.82±0.02)、(0.84±0.04)]比CⅡ免疫对照组[抗CⅡ的IgG抗体水平,A值为(1.01±0.06)]显著降低,而且特异性抗CⅡ250-270的IgG抗体反应在口服多肽组被明显抑制(P<0.01);口服重组人CⅡ250-270小鼠的CⅡ和CⅡ250-270特异性抗体形成脾细胞的增殖频率分别为(158±9计数/孔)、(181±10计数/孔),比CⅡ免疫对照组[CⅡ特异性抗体形成脾细胞的增殖频率为(247±16计数/孔)]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口服重组人CⅡ250-270多肽具有抑制CIA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作用,可能是此疗法治疗CIA多发性关节炎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Ⅱ型胶原 Ⅱ型胶原250—270多肽 口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通过抑制免疫突触的形成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巨噬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
6
作者 朵瑞雪 戎梦瑶 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经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经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100μg/L)包被后与活化的Jurkat T细胞(human acute T-cell leukemia cell line)共培养促免疫突触形成,加或不加CsA(1 mg/L),置于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诱导凋亡16 h后,以Annexin V-PI染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临床收集10例健康对照及10例确诊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法阴性分选CD4+T细胞并将其与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共培养,亦设加或不加入CsA(1 mg/L)组,研究CsA对免疫突触调控巨噬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细胞株、健康人及RA患者外周血由单核细胞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免疫突触后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2.9±2.8)%、(24.7±1.6)%、(14.5%±1.2)%,较相应单独培养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61.4±2.4)%、(45.5±2.6)%、(22.9±1.5)%显著降低(P<0.05)。而在加CsA组,细胞株来源的巨噬细胞及RA患者来源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8.8±2.0)%、(16.9±1.1)%,较相应参与免疫突触形成的巨噬细胞的凋亡率有所升高(P<0.05),而加入CsA对健康对照巨噬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外周血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后可显著抑制其凋亡率,而CsA能减弱突触对巨噬细胞的这一保护功能,起到促进巨噬细胞凋亡的作用,该结论为减少RA炎性因子的分泌、减弱关节破坏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突触 巨噬细胞 凋亡 类风湿性关节炎 环孢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胶原蛋白免疫原性多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宏坤 朱平 +2 位作者 王彦宏 赵旭东 陈常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 构建编码人Ⅱ型胶原蛋白 2 5 0 2 70多肽片段(HuCⅡ 2 5 0 2 70 )的多聚基因 ,以获得高效表达、高度可溶和便于纯化的重组多肽基因。方法 选用大肠杆菌 (E .coli)偏爱密码子优化HuCⅡ 2 5 0 2 70的基因组成。通过化学合成和PCR... 目的 构建编码人Ⅱ型胶原蛋白 2 5 0 2 70多肽片段(HuCⅡ 2 5 0 2 70 )的多聚基因 ,以获得高效表达、高度可溶和便于纯化的重组多肽基因。方法 选用大肠杆菌 (E .coli)偏爱密码子优化HuCⅡ 2 5 0 2 70的基因组成。通过化学合成和PCR法 ,获得HuCⅡ 2 5 0 2 70的基因 ,并利用BamHI和BglⅡ同裂酶进行酶切位点串联获得 6聚体。对影响重组HuCⅡ 2 5 0 2 70表达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 ,以获得优化表达的条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酶切分析和DNA测序证实 ,6聚目的基因的构建正确。融合表达的量明显高于非融合表达 ,在优化条件下 ,可达 30 %。表达产物的可溶性明显提高 (在 90 %以上 ) ,其相对分子质量 (Mr)与预期的相符 ,纯化后的纯度达 90 %以上。结论 实现了HuCⅡ 2 5 0 2 70的高效表达 ,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为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的胶原蛋白的功能性小片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蛋白 表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模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浩 朱平 王彦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滑膜液及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偏移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nzymelinkedimmunospotassay ,ELISPOT) ,检测RA患者滑膜液单个核细胞 (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滑膜液及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偏移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nzymelinkedimmunospotassay ,ELISPOT) ,检测RA患者滑膜液单个核细胞 (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Th1和Th2细胞 ,并分析Th1/Th2细胞的比值与血沉 (ESR)和C 反应蛋白 (CRP)的相关性。结果 与PBMC相比较 ,RA患者SFMC中CD3 +T细胞的百分率 ,Th1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比值显著升高P <0 0 1) ,且此比值与患者的ESR和CRP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 84,P <0 0 1和r =0 74,P <0 0 2 )。结论 在RA患者关节中Th1细胞明显增多并占优势 ,Th1/Th2细胞的比值与疾病的活动程度明显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TH1/TH2细胞 细胞因子 ELISP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免疫学活性的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解慧 樊春梅 +1 位作者 王彦宏 韩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抗乙肝核糖核酸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科学与伦理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湧 岳红红 +3 位作者 刘凡 张京平 保庭毅 杨增悦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近年来,由于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伦理学问题。通过回顾并展望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发展史,提出解决科学与伦理间矛盾的最好办法应该是应用科技进步的办法来解决伦理问题,使伦理问题在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之前就变得不再成... 近年来,由于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伦理学问题。通过回顾并展望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发展史,提出解决科学与伦理间矛盾的最好办法应该是应用科技进步的办法来解决伦理问题,使伦理问题在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之前就变得不再成为问题。对于伦理学难题,不必恐慌。同时又必须用伦理来规范科学的发展,使科学真正为人类造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伦理学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的CD98分子功能研究进展
11
作者 冯维博 柳耀 张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0-273,277,共5页
CD98是一种由重链和轻链组成异二聚体跨膜糖蛋白,在人体内广泛分布。轻链是氨基酸转运受体,重链通过β整合素相关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多种功能。CD98重链(CD98hc)在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浆细胞的形成和抗体分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 CD98是一种由重链和轻链组成异二聚体跨膜糖蛋白,在人体内广泛分布。轻链是氨基酸转运受体,重链通过β整合素相关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多种功能。CD98重链(CD98hc)在T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浆细胞的形成和抗体分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影响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进而调控免疫细胞参与的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CD98也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有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靶向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98 免疫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破坏的关系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振彪 卢宁 +6 位作者 王彦宏 史战国 樊春梅 贾筠 刘玲 冷南 朱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关节破坏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90例未经治疗的早期RA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MMP-2、MMP-9,并分析其与RA患者X线表现积分(ΔLars... 目的:观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关节破坏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90例未经治疗的早期RA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清中MMP-2、MMP-9,并分析其与RA患者X线表现积分(ΔLarsen)及健康评分(ΔHAQ)、CRP的关系。结果:血清MMP-2、MMP-9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ΔLarsen、ΔHAQ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r=0·40和0·46,P<0·01;r=0·28和0·31,P<0·05;r=0·30和0·34,P<0·01。18例最初CRP正常的患者,MMP-2及MMP-9水平与观察12个月后出现关节侵蚀改变相关(r=0·59和0·48,P<0·05)。回归分析发现,最初无骨侵蚀改变的患者,Larsen积分显示的骨侵蚀进展与MMP-2含量密切相关(r=0·32,P<0·01)。结论:血清MMP-2、MMP-9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及早期关节的骨侵蚀显著相关,可以作为无骨破坏的早期RA患者出现骨侵蚀的有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MMP-2 MMP-9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Larsen积分 骨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7分子通过VEGF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血管新生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聪华 陈丽娜 +3 位作者 朱平 樊春梅 王彦宏 贾俊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中CD147表达强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并探讨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表面CD147的水平变化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5例RA患者滑膜,以4例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作对照,采用免...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中CD147表达强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并探讨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表面CD147的水平变化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15例RA患者滑膜,以4例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滑膜组织中CD147和VEGF的表达;体外原代培养FLS细胞,分别加入CD147抗体,PI3K通路阻断剂,MAPK通路的ERK1/2、P38及JNK阻断剂等作用FLS细胞,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4例OA滑膜组织CD147和VEGF表达相比,15例RA滑膜组织中均有CD147、VEGF均高表达。其中,表达CD147的细胞主要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VEGF的细胞主要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微血管周围成纤维样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滑膜组织中CD147和VEGF的表达强度间具有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在使用LY294002或抗HAb18GmAb阻断CD147表达后,VEGF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而MAPK阻断剂(PD98059、SP600125和SB203580)等对VEG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7经PI3K-Akt信号通路在RA滑膜组织中上调VEGF促进血管新生。提示CD147在RA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CD14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依那西普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吕婷婷 朱平 +1 位作者 李晓燕 樊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497,共3页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依那西普治疗对Th亚群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活动期中重度RA患者,随机分为依那西普加MTX联合治疗组、MTX治疗组,于治疗前后分离PBMC...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和Th17)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依那西普治疗对Th亚群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活动期中重度RA患者,随机分为依那西普加MTX联合治疗组、MTX治疗组,于治疗前后分离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Th2、Th17细胞的数量及Th1/Th2比值,同步用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IL-4、IL-17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并与患者的病情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活动期RA患者PBMC中IFN-γ+Th1细胞的量、IL-17+Th17细胞的量及平均荧光强度、Th1/Th2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0±2.9)%vs(23.2±1.7)%,P<0.05;(36.78±2.6)%vs(2.35±0.9)%及(26.61±2.6)vs(11.4±1.2),P<0.01;(12.8±1.6)vs(8.60±1.9),P<0.01];依那西普加MTX联合治疗12周后,RA患者的病情改善,IFN-γ+Th1细胞、Th1/Th2比值、IL-17+Th17细胞的量及平均荧光强度、培养上清中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降低的幅度均大于MTX治疗组;治疗前后Th17细胞的量与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指数(DAS28)的消长呈正相关(P<0.05,r=0.38和P<0.05,r=0.42)。结论:IL-17+Th17细胞、IFN-γ+Th1细胞及Th1/Th2比值的增高可能参与活动期RA的发病机制,依那西普治疗可改善RA病情并下调Th1和Th17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流式细胞术 依那西普 TH亚群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定向分化及其鉴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朝晖 朱平 +3 位作者 王彦宏 樊春梅 丁进 尚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 并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由健康成人骨髓中分离出MSC, 取第 3代细胞进行实验。鉴定后, 将微小细胞团在TGF -β1、地塞米松(Dex)及维生素C(VitC)等诱导下分化。14d...  目的: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 并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由健康成人骨髓中分离出MSC, 取第 3代细胞进行实验。鉴定后, 将微小细胞团在TGF -β1、地塞米松(Dex)及维生素C(VitC)等诱导下分化。14d后, 细胞团经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后, 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及II型胶原(ColII)的免疫组化染色。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 分别检测诱导前后MSC中ColII及前ColII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 诱导后细胞呈软骨细胞样形态; 甲苯胺蓝及ColII染色的细胞外基质呈阳性。Westernblot和RT PCR的结果显示, 诱导分化后的MSC可表达ColII和前ColII的mRNA。结论: MSC在TGF- β1、Dex及VitC等诱导后, 可分化为软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软骨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增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细胞侵袭力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晓辉 朱平 +3 位作者 杨勇 汪莉 郑朝晖 丁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47分子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细胞侵袭力的作用。方法:取自关节镜或骨科手术治疗的RA、骨关节炎(OA)患者的滑膜组织,体外分离培养FLS,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47分子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细胞侵袭力的作用。方法:取自关节镜或骨科手术治疗的RA、骨关节炎(OA)患者的滑膜组织,体外分离培养FLS,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表面分子及形态学方法鉴定。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诱导中性粒细胞分化,并用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反应测定其分化程度。进而以FCM测定分化前后的HL-60细胞及FLS表面CD147的表达,并通过明胶酶谱和重组基质侵袭实验检测分化前后HL-60细胞对FLS MMP表达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以及CD147拮抗肽(AP-9)对这种MMP表达和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建立了FLS分离培养和HL-60细胞分化的实验体系。培养的FLS具有典型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均一的高度表达CD90(>98%)而不表达CD14。分化后的HL-60细胞CD147表达上调,RAFLS细胞CD147表达水平低于分化前及分化后HL-60细胞(P<0.05)。明胶酶谱试验显示:①与OA FLS相比,单培养的RA FLS表达较高水平的酶原及活化形式的MMP-2(P<0.05);②分化前/后的HL-60细胞分别与FLS共培养,酶原及活化形式的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较这些细胞单独培养均显著升高(P<0.05),且分化后的HL-60细胞与FLS共培养酶原及活化形式MMP-2表达水平较分化前HL-60细胞与FLS共培养明显升高(P<0.05);③AP-9显著抑制两共培养组中MMP-2和MMP-9的上调作用(P<0.05)。侵袭实验显示:RA FLS侵袭能力高于OA FLS(P<0.05);分化前后的HL-60均可增加RA FLS的侵袭能力(P<0.05),且分化后强于分化前(P<0.05);AP-9可抑制这一促进作用,降低FLS的侵袭能力(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CD147促进RA患者滑膜FLS MMP-2、MMP-9的表达和活化,增强FLS的侵袭能力,这种促进作用可被CD147拮抗肽所抑制,将为RA关节软骨和骨损伤机制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EMMPRIN/CD147 中性粒细胞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CIA模型的建立及其监测体系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俊峰 李晓燕 +3 位作者 朱平 王彦宏 樊春梅 赵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C5 7BL/ 6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 (CIA)模型 ,构建进一步进行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体系。方法 取 4 0只雄性C5 7BL/ 6小鼠 ,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鸡II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在尾部皮内注射... 目的 建立稳定的C5 7BL/ 6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 (CIA)模型 ,构建进一步进行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体系。方法 取 4 0只雄性C5 7BL/ 6小鼠 ,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鸡II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在尾部皮内注射 ,2 1天后同样方法加强免疫。定期观察两组小鼠的关节和关节外表现以及病理学改变 ;用三重免疫荧光标记、胞内细胞因子测定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对照组小鼠均未发病。模型组小鼠在 5 0天的发病率达 70 % ,关节炎评分在 3~ 8分 ,持续时间大约 1 0 0天 ;病理切片显示典型的炎性细胞浸润 ,滑膜增生 ,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 ;外周血Th1 /Th2比值升高。结论 应用Ⅱ型胶原能在C5 7BL/ 6小鼠上成功建立CIA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关节炎 类风湿 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LDL介导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对TLR-4和EpCAM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为 张葵 +2 位作者 张宸豪 李强 李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对Toll样受体4(TLR-4)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5、50、100和200mg·L-1 OX-LDL),处理... 目的: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及其对Toll样受体4(TLR-4)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5、50、100和200mg·L-1 OX-LDL),处理后细胞继续培养24h,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MMP)、细胞周期与凋亡以及EpCAM和TLR-4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50、100和200mg·L-1 OX-LDL组ECV-304细胞内ROS水平升高,细胞活力和MMP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25和50mg·L-1 OX-LDL组S期细胞百分率升高,而G0/G1期细胞略减少,SubG1期细胞(凋亡细胞)随OX-LDL浓度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比较,50mg·L-1 OX-LDL组24h时ECV-304细胞膜表面TLR-4和EpCAM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OX-LDL具有提高内皮细胞ROS水平、降低细胞活力和MMP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损伤效应,此过程中ECV-304细胞中TLR-4和EpCAM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活性氧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TOLL 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b18G/CD147拮抗肽对体内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商澎 骞爱荣 +3 位作者 胡佩珍 马福成 朱平 陈志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5-357,共3页
关键词 HAB18G CD147 拮抗肽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诱导淋巴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娜 张葵 +4 位作者 吕明华 缪金临 高兴春 姜凤良 朱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观察紫草素体外对Jurkat T细胞和Raji B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Jurkat T细胞和Raji B细胞用(0.5、1.0、2.0、4.0、8.0)μmol/L紫草素处理,MTT比色法检测紫草素对2株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目的观察紫草素体外对Jurkat T细胞和Raji B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Jurkat T细胞和Raji B细胞用(0.5、1.0、2.0、4.0、8.0)μmol/L紫草素处理,MTT比色法检测紫草素对2株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2',7'-二氯二氢荧光黄二乙酸酯(H2DCFDA)染色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的产生;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紫草素对Jurkat T细胞和Raji B细胞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且该效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紫草素可明显上调Jurkat T细胞和Raji B细胞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并能促进胞内ROS的产生。结论紫草素能通过诱导体外培养的Jurkat T细胞和Raji B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与降低Bcl-2/Bax比率及促进ROS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Jutkat T细胞 Raji B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