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挥发油对兔皮肤的透皮吸收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京 刘雪英 +3 位作者 刘琳娜 高磊 李维 王庆伟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27-1529,共3页
目的观察当归挥发油经兔皮肤的渗透动力学行为。方法使用Franz体外释药装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接收液中藁苯内酯的浓度,计算当归挥发油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和速率常数。结果不同浓度当归挥发油皮肤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 目的观察当归挥发油经兔皮肤的渗透动力学行为。方法使用Franz体外释药装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接收液中藁苯内酯的浓度,计算当归挥发油的经皮累积渗透量和速率常数。结果不同浓度当归挥发油皮肤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当归挥发油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挥发油 藁苯内酯 透皮吸收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茴香挥发油经皮渗透性及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梅 王庆伟 +4 位作者 刘雪英 孙阳阳 回广飞 崔前斌 李辉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考察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经皮渗透性及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为制备八角茴香挥发油和布洛芬外用制剂及筛选天然透皮促进剂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布洛芬及八角茴香挥发油中主成分茴香脑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体外婴儿皮肤为渗透屏... 目的考察八角茴香挥发油的经皮渗透性及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为制备八角茴香挥发油和布洛芬外用制剂及筛选天然透皮促进剂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布洛芬及八角茴香挥发油中主成分茴香脑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体外婴儿皮肤为渗透屏障,Franz扩散池法考察八角茴香挥发油经皮渗透性及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0.5%,1.0%,2.0%八角茴香挥发油的透皮速率常数(Jss)分别为(1.675±0.331),(4.048±0.579),(5.352±0.166)μg.(cm2)-1.h-1。无八角茴香挥发油与0.5%,1.0%,2.0%八角茴香挥发油对布洛芬透皮吸收的Jss分别为(9.416±1.260),(7.803±1.128),(9.495±0.749),(7.334±0.885)μg.(cm2)-1.h-1。结论不同浓度八角油和布洛芬对人皮肤均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且呈浓度依赖性,但八角油对布洛芬未表现出促透作用,甚至抑制布洛芬经皮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油 茴香脑 布洛芬 透皮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汉坦病毒研究进展——第9届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及汉坦病毒国际会议概况 被引量:4
3
作者 姜东伯 孙元杰 +2 位作者 董忱 杜军英 杨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I0001-I0003,共3页
汉坦病毒所导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严重问题。据我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2011年间共有64250例确诊感染HFRS病例,其中死亡762人,死亡率达1.18%,发病... 汉坦病毒所导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严重问题。据我国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2011年间共有64250例确诊感染HFRS病例,其中死亡762人,死亡率达1.18%,发病率和死亡率在2010年后持续上升。疫情最严重的8个省分别是黑龙江、陕西、山东、吉林、辽宁、浙江、湖南和河北,其患病人数覆盖总数的80.2%。患病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冬交替时,年龄多集中在15~60岁之间,男性患者数量是女性患者的3倍以上,农民罹患风险最严重。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分别是我国汉坦病毒主要的野生宿主和社区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 会议概况 国际 数据显示 FEVER 死亡率 公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白芝麻中芝麻素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子晨 梁佳龙 +3 位作者 刘雪英 王庆伟 李晓晔 李穆琼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6期799-800,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含量。方法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经Inertsil ODS-3(4.6mm×250mm ,5μm)色谱柱分离,于287nm波长检测。结果芝麻素在0.60—89.82mg·L-1浓度...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含量。方法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经Inertsil ODS-3(4.6mm×250mm ,5μm)色谱柱分离,于287nm波长检测。结果芝麻素在0.60—89.82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0133.83X-3145.52(r=0.9999,n=3);芝麻素平均回收率100.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为芝麻及其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素 芝麻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皮苷原料药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贺建荣 刘雪英 +2 位作者 王庆伟 叶子晨 畅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1-713,共3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皮苷原料药含量,以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4.6×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5%磷酸(25∶75),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5nm。结果此条件...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皮苷原料药含量,以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4.6×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5%磷酸(25∶75),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5nm。结果此条件下根皮苷分离良好,在0.4950~49.5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46.370X-0.673(r=0.9999,n=3),平均回收率为99.40%,相对标准偏差为0.67%。结论建立根皮素原料药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为根皮素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根皮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EX-4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周诗萌 王宁 +3 位作者 孟静茹 贾敏 胡静 马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受体激动剂exendin-4(EX-4)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全骨髓,采用贴壁法分离BMSCs并传代至第三代,培养2d后分成4组:BMSC组、...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受体激动剂exendin-4(EX-4)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全骨髓,采用贴壁法分离BMSCs并传代至第三代,培养2d后分成4组:BMSC组、诱导成骨组(osteoblast induced medium,OIM组)和诱导加药组,诱导加药组细分为GLP-1(10^-9~10^-7 mol/L)或EX-4(10^-9~10^-7 mol/L)的不同浓度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通过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药物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矿化的效果;采用RT-PCR方法检测ALP和Runx2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诱导对照组相比,GLP-1及EX-4各浓度处理组呈剂量依赖性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ALP染色与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无显色或显色不明显,而GLP-1及EX-4组均有阳性显色。GLP-1及EX-4可以显著提高ALP活性,并提高Runx2、ALP的表达水平。结论:GLP-1及EX-4不仅能够直接促进BMSCs增殖,并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分化,GLP-1及EX-4可能在骨重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与宿主免疫相互调节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波 李明凯 +2 位作者 李洲朋 束鑫 侯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近年,有关细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细菌分泌的群体感应信号(quorum sensing signal,QSS)分子是调节宿主细胞信号传递的重要信使。细菌分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种类繁多,经常干扰宿主哺乳动物细胞对细菌的免疫应答。通过抑制哺乳动... 近年,有关细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细菌分泌的群体感应信号(quorum sensing signal,QSS)分子是调节宿主细胞信号传递的重要信使。细菌分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种类繁多,经常干扰宿主哺乳动物细胞对细菌的免疫应答。通过抑制哺乳动物细胞免疫应答或炎症反应,QSS分子阻碍细胞免疫信号通路,最终致使细胞凋亡或坏死。不同种类的QSS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某些信号分子能够穿过细胞膜,自由出入细胞;而有些则需要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才能进出细胞。但QSS分子究竟如何干扰宿主免疫防御,宿主细胞能否识别细菌QSS的保守结构抵御细菌感染,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针对QSS分子与宿主哺乳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N-酰化高丝氨酸内酯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