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苯乙烯苷调节ROS相关JNK通路对LPC诱导HUVECs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晶 徐守竹 +3 位作者 宋凡 年伦 周暄宣 王四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从何首乌提取的二苯乙烯苷(TSG)对溶血卵磷脂(LPC)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筛选溶血卵磷脂损伤内皮细胞的最适药物浓度,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激... 目的探讨从何首乌提取的二苯乙烯苷(TSG)对溶血卵磷脂(LPC)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筛选溶血卵磷脂损伤内皮细胞的最适药物浓度,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和观察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JNK蛋白的水平。结果 LPC能引起细胞损伤,并随质量浓度增加,细胞活力降低,其中10μg/mL LPC作用细胞后,与正常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内空泡增多,线粒体肿胀,产生ROS的水平增高,p-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经二苯乙烯苷预处理1 h后,二苯乙烯苷1.0μmol/L和10μmol/L组与溶血卵磷脂组比较,细胞活力增强,细胞内空泡减少,线粒体较完整,产生ROS水平降低,p-JNK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二苯乙烯苷具有降低溶血卵磷脂所致HUVECs的细胞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ROS相关JN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溶血卵磷脂(LPC)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 ROS P-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生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石小鹏 缪珊 +4 位作者 毕琳琳 李捷 苗青 党碧艳 栗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37-939,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芪生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芪生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 目的:建立测定芪生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芪生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芍药苷在2.5-1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9.97%( n=6),RSD=0.94%。结论该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芪生胶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生胶囊 芍药苷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酸性多糖单糖组成的新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卫燕 李萍 曹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首次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当归酸性多糖中糖醛酸、氨基糖和中性糖的方法。D-甘露糖、D-葡萄糖胺、L-鼠李糖、D-半乳糖胺、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D-岩藻糖等10种单糖经柱前衍生化法... 首次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当归酸性多糖中糖醛酸、氨基糖和中性糖的方法。D-甘露糖、D-葡萄糖胺、L-鼠李糖、D-半乳糖胺、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D-岩藻糖等10种单糖经柱前衍生化法处理后作为标准品。色谱条件: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 mm i.d.×250 mm,5μm),流动相由乙酸铵水溶液(100mmol/L,p H=5.0)、乙腈和四氢呋喃以81∶17∶2的体积比组成,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25℃。实验结果表明,当归酸性总多糖是由D-甘露糖、D-葡萄糖胺、L-鼠李糖、D-半乳糖胺、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和D-葡萄糖以1.5∶14.1∶1.7∶1.6∶2.0∶2.3∶1.0的摩尔比例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多糖 高效液相色谱 柱前衍生化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椒目仁油中α-亚麻酸的鉴定和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曹蔚 王四旺 +3 位作者 杨倩 郝蓉蓉 李瑛 寸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4-496,共3页
对椒目仁油的鉴定及有效成分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为药材及制剂标准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椒目仁油中α-亚麻酸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有效成分α-亚麻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是α-亚麻酸在(20~400)μg.mL-1范围... 对椒目仁油的鉴定及有效成分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为药材及制剂标准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椒目仁油中α-亚麻酸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有效成分α-亚麻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是α-亚麻酸在(20~4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α-亚麻酸平均回收率为98.80%;5批椒目仁油中α-亚麻酸的平均含量为21.70%。为椒目仁油制剂标准的制订提供了参考。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椒目仁油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目仁油 Α-亚麻酸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椒目仁油合用盐酸小檗碱治疗烫伤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曹蔚 崔芬芳 +2 位作者 谢艳华 康荣 王四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6期8970-8973,共4页
考察椒目仁油对烫伤的治疗作用。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用不同配比的椒目仁油和盐酸小檗碱进行治疗。以京万红为阳性对照药,通过观察烧伤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和组织病理变化,研究椒目仁油和盐酸小檗碱合用对大鼠深Ⅱ度烫伤的治... 考察椒目仁油对烫伤的治疗作用。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用不同配比的椒目仁油和盐酸小檗碱进行治疗。以京万红为阳性对照药,通过观察烧伤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和组织病理变化,研究椒目仁油和盐酸小檗碱合用对大鼠深Ⅱ度烫伤的治疗作用。结果是烫伤伤后第6、12、18、23 d合用药组的创面愈合率随椒目仁油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椒目仁油组的脱痂时间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第14 d,椒目仁油和盐酸小檗碱(8:1)合用组、椒目仁油组与模型组比较成纤维细胞增殖多,真皮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而模型组、溶剂组真皮胶原纤维排列较紊乱,肉芽少;伤后第21 d椒目仁油组新生表皮已连接成片,表皮层厚,染色深;而模型、溶剂组新生表皮未完全覆盖创面。说明椒目仁油可增快胶原合成,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加速烧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目仁油 小檗碱 烫伤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