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探怎样抓好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炜 路丽华 +2 位作者 辛春燕 程司堃 孙晓莉 《西北医学教育》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结合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本科毕业设计取得的一些经验,通过分析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几个环节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抓好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方法。
关键词 药学 本科 毕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专业学员毕业设计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红 李晓晔 孙晓莉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6期712-713,共2页
通过对药学专业学员在化学教研室毕业设计的指导,总结了如何搞好药学学生毕业设计的一些实践经验与教学方法,以期对提高药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及相关能力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药学专业 化学 毕业设计 整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吡咯烷基甲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催化二乙基锌和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柳文敏 王平安 +1 位作者 姜茹 张生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56-1659,共4页
以天然L-脯氨酸为原料,经酯化、氨基保护、格氏反应和催化氢解等4步反应合成了光学活性的β-氨基醇.将其作为催化剂用于二烷基锌和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结构、用量、溶剂、反应温度等因素.结果表明,当催化剂质量分数为5%... 以天然L-脯氨酸为原料,经酯化、氨基保护、格氏反应和催化氢解等4步反应合成了光学活性的β-氨基醇.将其作为催化剂用于二烷基锌和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结构、用量、溶剂、反应温度等因素.结果表明,当催化剂质量分数为5%,甲苯作溶剂,在-10℃下,以(S)-N-苄基-2-吡咯烷-α,α-二(α-萘基)甲醇(3)作催化剂时,所得仲醇的对映体过量(e.e.)最高为82%,产率高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脯氨酸 不对称加成 手性Β-氨基醇 催化 二乙基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吡咯烷基甲醇衍生物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柳文敏 王巧峰 +1 位作者 刘雪英 张生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5-928,共4页
采用以L-脯氨酸为原料合成的5种手性β-氨基醇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用于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影响对映选择性的催化剂结构、氧化剂种类、溶剂、反应温度等因素。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结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的... 采用以L-脯氨酸为原料合成的5种手性β-氨基醇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用于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影响对映选择性的催化剂结构、氧化剂种类、溶剂、反应温度等因素。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结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的溶剂对对映选择性和化学产率影响较大,而反应温度在室温至-20℃范围内,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和化学产率影响不明显。当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正己烷为溶剂、在室温下、以(S)-2-吡咯烷-α,α-二(α-萘基)甲醇(2b)作催化剂时,所得环氧化物的对映体过量最高为84.6%e.e.,产率最高为89.7%。通过1H NMR对所得环氧化物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手性色谱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产物4的对映体过量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反应 手性Β-氨基醇 不对称催化 Α Β-不饱和酮 L-脯氨酸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用环孢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志波 刘锟 +2 位作者 吴红 赵晋波 李小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90-493,497,I0002,共6页
目的: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并对微球性状进行考察。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分布检测,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微球的... 目的: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并对微球性状进行考察。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分布检测,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应用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后的制备工艺,所得到环孢素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8.234μm,粒径在9.525~32.400μm的占总数的80%以上。包封率为(86.12±0.77)%,载药量为(34.51±0.63)%。环孢素-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为30d,累积释药量为40.8%,在释放前期释放速率较快,5d后释放变得平稳。结论:可获得较满意的环孢素聚乳酸微球制备工艺,且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聚乳酸 微球 局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可溶性高聚物负载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催化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司堃 张生勇 +2 位作者 王平安 孙晓莉 赵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3,共4页
在碱性条件下,聚乙二醇单甲醚(HO—OPEG—OMe)与1,4-二氟蒽醌进行亲核单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F—AQN—OPEG—OMe,产率88%.F—AQN—OPEG—OMe与奎宁锂进行亲核取代反应,以95.6%的产率得到新型手性配体QN—AQN—OPEG—OMe.QN—AQ... 在碱性条件下,聚乙二醇单甲醚(HO—OPEG—OMe)与1,4-二氟蒽醌进行亲核单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F—AQN—OPEG—OMe,产率88%.F—AQN—OPEG—OMe与奎宁锂进行亲核取代反应,以95.6%的产率得到新型手性配体QN—AQN—OPEG—OMe.QN—AQN-OPEG-OMe与OsO4原位配位生成的均相催化剂在4种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对映选择性(92%-99%g.e.)和化学产率(80%-94%).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与Sharpless手性配体(DHQ)2AQN相当.反应结束后,配体可用乙醚沉淀回收,循环使用5次,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无明显改变,配体的回收率均在95%-9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催化 高聚物负载手性配体 1 4-二氟蒽醌 不对称双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NAZ·HNO3和DNAZ·HCl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高蓉 马海霞 +2 位作者 严彪 宋纪蓉 王迎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7-582,共6页
钝感高能炸药1,3,3-三硝基氮杂环丁烷(TNAZ)可由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DNAZ)进行合成.在合成DNAZ的过程中,得到了中间产物N-叔丁基-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硝酸盐(TDNAZ.HNO3)和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盐酸盐(DNAZ.HCl).培养了二者的单晶,... 钝感高能炸药1,3,3-三硝基氮杂环丁烷(TNAZ)可由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DNAZ)进行合成.在合成DNAZ的过程中,得到了中间产物N-叔丁基-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硝酸盐(TDNAZ.HNO3)和3,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盐酸盐(DNAZ.HCl).培养了二者的单晶,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TDNAZ.HNO3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a=1.2697(3)nm,b=0.8179(2)nm,c=1.1621(3)nm,V=1.2067 nm3,Z=4.DNAZ.HCl属于正交晶系,Cmc2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681(2)nm,b=1.0441(2)nm,c=0.9971(2)nm,V=0.6955 nm3,Z=4.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该二种化合物进行了几何优化和频率计算,获得分子结构、原子上Hirshfeld电荷、原子间Mayer键级和前沿轨道能量及组成.基于分子和电子结构信息从理论上解释了相关反应机理,并对两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二硝基氮杂环丁烷(DNAZ) 中间产物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比阿培南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爱丽 兰婷 +2 位作者 李穆琼 张俊娜 李晓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5期75-77,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比阿培南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Bonus-RP(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0.03%醋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法;流速为1.00 ml/min;检测波长为300 nm,血浆样品处理选用5-羟基吲...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比阿培南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Bonus-RP(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0.03%醋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法;流速为1.00 ml/min;检测波长为300 nm,血浆样品处理选用5-羟基吲哚乙酸为内标,采用硫酸锌沉淀蛋白。结果:比阿培南在0.2~5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HPLC测定定量下限为0.2μg/ml,比阿培南和内标在血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9 min和9.7 min,出峰迅速。比阿培南浓度分别为0.5、5.0和40.0μg/ml,血浆样本回收率分别为101.8%、100.8%、100.4%;精密度试验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血浆样品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较稳定(RSD<1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比阿培南血浆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高效液相色谱法 梯度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芦荟软胶囊中芦荟苷的含量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蓉 邓梅 +2 位作者 周军 李晓晔 姜茹 《现代中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62-63,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芦荟软胶囊中芦荟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C18(406mm×150mm,5μm)色谱柱,甲醇—水—0.1%磷酸缓冲液(4555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56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结果芦荟苷在0.596...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芦荟软胶囊中芦荟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C18(406mm×150mm,5μm)色谱柱,甲醇—水—0.1%磷酸缓冲液(4555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56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结果芦荟苷在0.596-11.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芦荟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RSD为1.08%(n=5)。结论本方法可靠性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适用于复方芦荟软胶囊中芦荟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芦荟软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哒嗪衍生物催化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化和氨羟化反应
10
作者 王巧峰 姜茹 +3 位作者 程司堃 金瑛 赵燕 孙晓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7,共5页
A new ligand,3,6-bis(9-O-quinidine)pyridazine((QD)2PYDZ),was synthesized from quinidine and 3,6-dichloropyridazine under mild condition.It can be purified by recrystallization to give the yield of 73%.The use of... A new ligand,3,6-bis(9-O-quinidine)pyridazine((QD)2PYDZ),was synthesized from quinidine and 3,6-dichloropyridazine under mild condition.It can be purified by recrystallization to give the yield of 73%.The use of(QD)2 PYDZ in asymmetric dihydroxylation(AD)of olelfins provided the corresponding chiral vicinal diols with 88~95%chemical yield and the values of enantiomeric excess(ess)are between 75% and 99%.Meanwhile,chiral β-amino alcohols with excellent eantioselectivity and regioselectivity were also achieved when the asymmetric aminohydroxylation(AA)of olefins were catalyzed by the complex(QD)2PYDZ-Os04.Their chemical yields ranged from 52%to 63%.In addition,during the AD reaction of ethyl trans-cinnamate,(QD)2PYDZ can be recovered and reused for five runs without any signilficant loss in its catalytlc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双羟化 不对称氨羟化 手性连二醇 手性Β-氨基醇 3 6-双(9-O-奎尼丁)哒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膦氮配体的合成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对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的催化作用
11
作者 何炜 姜茹 +2 位作者 刘鹏 柳文敏 张生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95-1199,共5页
以天然金鸡纳生物碱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4个手性膦氮配体。考察了它们与过渡金属Ir、Rh和Ru的配合物在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不对称诱导作用。结果表明,用[Ir(COD)Cl]2提供配位金属,KOH做促进剂,催化效果最佳。用于对... 以天然金鸡纳生物碱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4个手性膦氮配体。考察了它们与过渡金属Ir、Rh和Ru的配合物在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不对称诱导作用。结果表明,用[Ir(COD)Cl]2提供配位金属,KOH做促进剂,催化效果最佳。用于对6种潜手性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取得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化学产率65%-95%)和中等的对映选择性(对映体过量值51.5%-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鸡纳生物碱 手性膦氮配体 不对称氢转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移植气管局部的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的研究
12
作者 赵晋波 李小飞 +3 位作者 吴红 刘锟 梁志波 程庆书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制备可用于移植气管局部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明胶微球(gelatin microspheres,GMs),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改良双相乳化冷凝法制备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latin micr... 目的制备可用于移植气管局部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明胶微球(gelatin microspheres,GMs),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改良双相乳化冷凝法制备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latin microspheres,EGF-GMs),计算其溶胀率,观测微球分散度、粒径及外观形态。采用BALB/c3T3作为效应细胞,分为3组,A组(EGF-GMs组)、B组(游离EGF组)、C组(空白GMs组),进行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测细胞周期评估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生物学活性。结果制得的明胶微球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07μm。细胞计数:第1、3天时。B组>A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A、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时,A组>B组>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流式细胞分析结果:A组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比例均大于B、C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明胶微球粒径大小适合局部应用,能够在较长时间缓释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表皮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局部应用 明胶微球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