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昆明种属来源的视网膜变性小鼠同源导入C57BL/6J小鼠近交系的表型研究
1
作者 姚璐 齐林嵩 +2 位作者 安晶 张作明 张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将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昆明种属来源的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暂命名为KMrdf/rdf小鼠)的致病基因同源导入C57BL/6J小鼠,培育一种新的近交系小鼠(暂命名为B6rdf/rdf小鼠),并对B6rdf/rdf小鼠进行眼部表型的发育学研究。方法采用... 目的将本实验室发现的一种昆明种属来源的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暂命名为KMrdf/rdf小鼠)的致病基因同源导入C57BL/6J小鼠,培育一种新的近交系小鼠(暂命名为B6rdf/rdf小鼠),并对B6rdf/rdf小鼠进行眼部表型的发育学研究。方法采用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组织形态学和视网膜电图观测不同年龄B6rdf/rdf小鼠的眼部表型。结果眼底照相和荧光素血管造影发现B6rdf/rdf小鼠表现为进行性视网膜血管退化及脱色素改变,视网膜组织形态学表现为外核层在P14显著变薄,外核层和外网状层至P21已基本消失,视网膜电图自P14已记录不到明显波形。结论 B6rdf/rdf小鼠眼部表型呈快速进行性改变,与KMrdf/rdf小鼠表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电图 同源导入近交系 表型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视觉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视觉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作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1-1173,共3页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通道,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预防视觉系统下降(或损伤)、消除可避免的眼盲是眼科领域的主要任务和我国人类健康的奋斗目标之一。视觉功能的改善或恢复是视觉系统疾病临床治疗的最重要指标,因...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通道,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预防视觉系统下降(或损伤)、消除可避免的眼盲是眼科领域的主要任务和我国人类健康的奋斗目标之一。视觉功能的改善或恢复是视觉系统疾病临床治疗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视觉功能检查在眼科有特殊的意义。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功能 动物模型 视觉功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的影响
3
作者 严伟明 安晶 +2 位作者 张磊 刘建文 张作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8-983,共6页
目的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hydrogen rich saline,HRS)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是否有减轻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氢饱和生理盐水(氢水)组和激素组,于后3组... 目的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hydrogen rich saline,HRS)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是否有减轻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氢饱和生理盐水(氢水)组和激素组,于后3组大鼠足垫部皮下注射0.125 mg/kg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于造模后0、0.5、1、2、6、8、12、24 h和3周内每天1次,腹腔注射氢饱和生理盐水20 m L/kg;激素组大鼠于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mg/kg。4组于造模后12、24、48、72、96 h在裂隙灯下观察葡萄膜炎表现,并进行量化评分;并于造模后1、4、7、10、14 d和21 d行视网膜电图检查、房水蛋白定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氢饱和生理盐水组葡萄膜炎程度与模型组相似,裂隙灯临床表现量化评分和炎症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模型的视网膜功能有改变,暗适应3.0反应b潜伏期延长;与模型组相比,氢饱和生理盐水组b波潜伏期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氢饱和生理盐水组房水蛋白总量较模型组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无明显减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炎 氢饱和生理盐水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诱发电位和多焦点视网膜电图在眼钝挫伤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齐林嵩 姚璐 +2 位作者 安晶 张磊 张作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和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 ERG)两种检测项目联合分析在评估眼钝挫伤视觉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4例单侧眼挫伤患...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和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 ERG)两种检测项目联合分析在评估眼钝挫伤视觉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4例单侧眼挫伤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f ERG)检查,并与自身健侧眼为对照眼比较。同时分析图形VEP(P-VEP)和mf ERG在诊断眼钝挫伤上的一致性,以及与受伤天数和视力的相关性。结果与健侧眼比较视觉电生理各指标,结果显示损伤眼表现为P-VEP P100的峰时值显著延长和幅值显著降低(P<0.05),F-VEP P1的幅值显著降低(P<0.05)和mf ERG的中心反应幅值显著降低(P<0.05)。P-VEP和mf ERG两种方法对44例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但是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低,说明两种检查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眼球钝挫伤进行诊断。受伤天数与P-VEP潜伏期和幅值、mf ERG中心反应没有明显相关性。视力与P100峰时值具有相关性。结论眼外伤导致视神经受损的同时也可能伴有黄斑功能的下降,并且VEP和mf ERG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眼外伤早期诊断,提高阳性率及后续的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眼钝挫伤 视神经钝挫伤 视觉诱发电位 多焦点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锥体细胞失功能大鼠和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大鼠对视锥与视杆通路振荡电位的分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少伟 安晶 +5 位作者 夏峰 张磊 张迁 陶冶 李振峰 张作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6-252,共7页
背景振荡电位(OPs)是评估视网膜缺血缺氧性疾病视网膜功能变化的重要工具,利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对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特点进行研究非常重要。目的在两种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模型大鼠中分离视锥、视杆通路,对比分析... 背景振荡电位(OPs)是评估视网膜缺血缺氧性疾病视网膜功能变化的重要工具,利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对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特点进行研究非常重要。目的在两种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模型大鼠中分离视锥、视杆通路,对比分析视杆、视锥通路起源的OPs波的特点。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锥体细胞失功能(RCD)大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各6只,以RETI—scan视觉生理记录系统分别在暗适应(12h)和明适应(10min)条件下,用不同强度的刺激光(-35、-25、-15、-5、0、5db)进行刺激,记录各组大鼠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通过Matlab7.0的Butterworth滤波提取OPs,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所得OPs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暗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RCD大鼠的ERG均可见a波和b波,但CSNB大鼠b波阙如;明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可见b波,但RCD大鼠各波阙如。暗适应较高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RCD大鼠均有低频(主频)和高频(次频)两个明显的频峰,分别为75~110Hz、90~120Hz和90—120Hz、110~135Hz;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只有一个频峰,为70~100Hz。而明适应不同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均只有一个频峰,分别为75~95Hz和70~85Hz。明适应条件下与sD大鼠比较,CSNB大鼠b波隐含时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暗适应条件下,RCD大鼠b波隐含时和振幅与sD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D大鼠比较,RCD和CSNB大鼠OPs波振幅下降,隐含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适应条件下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OPs波的隐含时明显长于sD大鼠,振幅明显低于SD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有不同特性,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大鼠的视杆OPs有两个频峰,正常情况下,视杆通路对OPs的贡献比视锥通路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电生理/视网膜电图 振荡电位 视网膜变性动物模型/视网膜锥体失能大鼠 先天性 静止性夜盲大鼠 傅里叶变换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种小鼠与C57BL/6J小鼠磷酸二酯酶β亚单位编码基因pde6b序列特点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闫果林 吴有盛 +3 位作者 郭群 安晶 刘新平 张作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段克隆昆明种小鼠磷酸二酯酶(PDE)β亚单位编码基因pde6bCDS序列全长,分析比较昆明种小鼠与C57BL/6J小鼠PDEβ亚单位编码基因pde6b序列的差异。方法:设计覆盖pde6bCDS区的引物序列,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克隆入载体pMD... 目的:分段克隆昆明种小鼠磷酸二酯酶(PDE)β亚单位编码基因pde6bCDS序列全长,分析比较昆明种小鼠与C57BL/6J小鼠PDEβ亚单位编码基因pde6b序列的差异。方法:设计覆盖pde6bCDS区的引物序列,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克隆入载体pMD18-T中,转化大肠杆菌,酶切鉴定后测序。通过生物信息检索、序列拼接并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克隆了野生型昆明种小鼠的pde6bCDS全长。昆明种小鼠与C57BL/6J小鼠pde6bCDS区(NM_008806)相比较存在如下不同:昆明种小鼠第706位碱基为A,而数据库中序列NM_008806为G;第1149位碱基前者为T,后者为C。昆明种小鼠与C57BL/6J小鼠pde6b编码的蛋白序列差异并不明显,仅有第236位氨基酸残基为甘氨酸(G)突变成丝氨酸(S),为相对保守性替换关系。结论:克隆了昆明种小鼠pde6bCDS区全长序列;pde6b基因在不同种属小鼠之间编码序列存在差异,表现出多样性特点,但蛋白序列保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磷酸二酯酶 pde6b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