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大鼠视杆双极细胞L-钙通道电生理特征
1
作者 陶冶 郭群 +5 位作者 王蕊蕊 曹发乐 安晶 谢蓓 张磊 张作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539,共5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视杆双极细胞(RBCs)L-钙通道的生理学特征,探讨其与视觉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4~8周龄SD大鼠20只(对照组)、CSNB大鼠23只(实验组),深度麻醉后处死大鼠,制作视网膜切片,红外显微镜下寻找R... 目的研究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视杆双极细胞(RBCs)L-钙通道的生理学特征,探讨其与视觉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4~8周龄SD大鼠20只(对照组)、CSNB大鼠23只(实验组),深度麻醉后处死大鼠,制作视网膜切片,红外显微镜下寻找RBCs胞体,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记录L-钙通道电流,并记录程序刺激后细胞静息膜电容(restCm)的变化值(△Cm),计算胞吐系数(EI)。结果对照组L-钙通道电流于-20~-30mV达到峰值(-33.2±2.5)pA,实验组电流于-15mV左右达峰值,为(12.2±2.3)pA;L-钙通道特异性阻断剂nifedipine(10μm)可以完全阻断所记录的钙电流。GABA受体阻断剂PTX(100μm)能够明显阻断实验组除极时诱发的外向电流。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Cm和EI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SNB大鼠双极细胞L-钙通道电生理特征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其向下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这可能是导致CSNB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 L-钙通道 电生理 视觉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豚鼠眩光致盲激光能量密度阈值检测中的作用
2
作者 李振峰 熊聪 +4 位作者 殷浩 夏峰 安晶 张磊 张作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369,共6页
目的利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测定导致豚鼠眩光致盲的激光能量密度阈值。方法健康成年雄性豚鼠27只,均在颅骨前囟前6mm、后10mm分别钻孔,植入长5mm、直径1.2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测量PVEP的参考电极和记录电极。根据实验选择的激... 目的利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测定导致豚鼠眩光致盲的激光能量密度阈值。方法健康成年雄性豚鼠27只,均在颅骨前囟前6mm、后10mm分别钻孔,植入长5mm、直径1.2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测量PVEP的参考电极和记录电极。根据实验选择的激光器波长不同(分别为635、660、690nm)将豚鼠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9只(18眼),分别在照射前、照射后即刻记录PVEP,如激光照射引发眩光致盲,则在照射后2d和4d继续记录PVEP。将照射前测量PVEP的P波潜伏期和振幅作为正常对照值。激光照射后立即记录PVEP,记录不到PVEP波形时则将此时对应的电流作为该波长激光引起眩光致盲的阈值电流,计算对应功率(P)值,绘制电流-能量(P-I)曲线,计算各波长激光引起眩光致盲所需的能量密度阈值。将照射后2d和4d记录的PVEP的P波潜伏期和振幅与正常对照值比较,检验豚鼠视觉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波长为635、660、690nm的激光器眩光致盲能量密度阈值分别为356.36×10-9、349.58×10-9、343.93×10-9J/cm2。三组中发生眩光致盲的豚鼠在2d后PVEP中P波潜伏期与其正常对照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729;t=0.492,P=0.633;t=-0.445,P=0.666),振幅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1,P=0.000;t=5.223,P=0.000;t=5.702,P=0.000),4d后再次测量PVEP,三组P波潜伏期和振幅与其正常对照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潜伏期:t=1.329,P=0.213;t=2.040,P=0.069;t=-0.894,P=0.392;振幅:t=-3.030,P=0.768;t=0.194,P=0.850;t=-0.948,P=0.365)。结论 635、660、690nm波长激光的眩光致盲能量密度阈值约350×10-9J/cm2。在测定激光造成眩光致盲的能量密度阈值时,PVEP可作为较好的检测指标且不会造成眼底器质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激光 微波 眩光致盲 能量密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视网膜切片的视杆双极细胞L-钙通道电流的研究
3
作者 曹谦 郭群 张作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1-563,共3页
目的研究SD大鼠视网膜双极细胞(RBCs)L-钙通道电流的特点。方法选取11只4~8周龄SD大鼠制备视网膜切片标本,RBCs胞体位于视网膜内核层最外部,以辨别细胞。使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视网膜RBCs的L-钙通道电流。结果在显微镜下从切片... 目的研究SD大鼠视网膜双极细胞(RBCs)L-钙通道电流的特点。方法选取11只4~8周龄SD大鼠制备视网膜切片标本,RBCs胞体位于视网膜内核层最外部,以辨别细胞。使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视网膜RBCs的L-钙通道电流。结果在显微镜下从切片上识别位于视网膜内核层最外部的RBCs胞体。用玻璃毛细管微电极在RBCs胞体记录出L-钙通道电流,慢电容补偿:(3.2±0.3)pF,阶越(step)刺激的电流峰值:(31.1±3.3)pA,斜坡(ramp)刺激的电流峰值:(32.5±3.1)pA;使用L-钙通道阻断剂nifedipine可以成功阻断电流。结论实验中记录出的电流为L-钙通道电流。使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在大鼠视网膜切片上记录RBCs的L-钙通道电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切片 L-钙通道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