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与大鼠视网膜电图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记录标准化方案建议 被引量:49
1
作者 张作明 顾永昊 +4 位作者 郭群 龙潭 李莉 石力 侯豹可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标准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克隆在不同细胞外基质上的生长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汉鹏 苟琳 +2 位作者 杨浩 王春婷 鞠躬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9-252,306,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外基质对培养神经干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扩增和传代 ,神经干细胞克隆被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多聚鸟氨酸和鼠尾胶原形成的细胞外基质上 ,观察其增殖和迁移特性。结果 :未经包被的塑料培养板作为基质时 ,体... 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外基质对培养神经干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扩增和传代 ,神经干细胞克隆被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多聚鸟氨酸和鼠尾胶原形成的细胞外基质上 ,观察其增殖和迁移特性。结果 :未经包被的塑料培养板作为基质时 ,体积较大的神经干细胞克隆才能贴壁 ,贴壁后的克隆仍呈球形 ,在其底部有细胞呈放射状迁出 ,数量逐渐增多 ,以梭形为主 ,细胞排列稀疏 ;多聚鸟氨酸和多聚赖氨酸作为细胞外基质时 ,迁移细胞排列密集 ,形态多样 ;鼠尾胶原作为细胞外基质时 ,促贴壁迁移的作用最差。当多聚赖氨酸和鼠尾胶原形成界限时可明显观察到鼠尾胶原对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 :在各种基质上 ,克隆体积均可继续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克隆 细胞外基质 生长特性 粘附分子 体外培养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豚鼠图形视网膜电图的记录方法和波形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马飞 余继锋 +2 位作者 郭群 李莉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豚鼠图形视网膜电图(patem electroretinogram,PERG)的记录方法和波形特点,为今后在视觉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ETI-port系统,氯化银环状角膜电极为记录电极,自制不锈钢针状电极为参考电极置于记录眼颞侧皮下.84... 目的探讨豚鼠图形视网膜电图(patem electroretinogram,PERG)的记录方法和波形特点,为今后在视觉电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ETI-port系统,氯化银环状角膜电极为记录电极,自制不锈钢针状电极为参考电极置于记录眼颞侧皮下.846合剂麻醉后于明适应状态下记录成年豚鼠不同参数情况下的PERG.结果成年豚鼠PERG波形趋势较为明显,N1波在25 ms左右,P1波在47 ms左右,而N2波在94 ms左右,与人类较为相似,潜伏期较稳定;P1~N2幅值为2~6μV;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0.12~0.02 cpd),幅值随之降低,幅值与空间频率呈负相关,当空间频率0.02~0.01 cpd时,幅值变化不明显;随着时间频率(刺激频率)的增大(2~8 Hz),幅值略有降低;随着对比度的增加(30%~97%),幅值随之增加,幅值与对比度呈正相关;随着平均亮度的增加,幅值随之增加,幅值与平均亮度呈正相关.结论成年豚鼠PERG波形以及变化趋势与人类较为相似,记录条件较为稳定,可以为模型动物应用于临床视觉电生理的相关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视网膜电图 豚鼠 视觉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皮肤电极用于视网膜电图记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磊 姚璐 +2 位作者 王美艳 安晶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本视觉电生理检查室的脑电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正常值指标,以利于将其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方法:选取2015-03/09来我科检查后诊断为正常者30例51眼,分别采用角膜接触镜电极和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对检查结果进... 目的:建立适用于本视觉电生理检查室的脑电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正常值指标,以利于将其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方法:选取2015-03/09来我科检查后诊断为正常者30例51眼,分别采用角膜接触镜电极和皮肤电极记录视网膜电图,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电极检查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幅值上皮肤电极结果均明显低于角膜接触镜电极,其占角膜接触镜电极幅值的比值为20%~30%;但潜伏期较角膜接触镜电极稍提前,其占角膜电极记录结果的比值为95%~96%。结论:将脑电皮肤电极用于配合度低的患者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视网膜功能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皮肤电极 正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克隆内细胞的扫描电镜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汉鹏 苟琳 +1 位作者 黄晓峰 鞠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克隆技术 内细胞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大鼠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观察
6
作者 宋玫侠 张迁 +2 位作者 郭群 安晶 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索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大鼠的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特点。方法:将新生(生后7d)的SD大鼠、CSNB大鼠和RCD大鼠各1窝每窝(即每组)6只暴露于800±20mL/L氧浓度环境中持续饲养5d,然后再回到正常氧环境条件饲养5d;对照组为以上3... 目的:探索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大鼠的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特点。方法:将新生(生后7d)的SD大鼠、CSNB大鼠和RCD大鼠各1窝每窝(即每组)6只暴露于800±20mL/L氧浓度环境中持续饲养5d,然后再回到正常氧环境条件饲养5d;对照组为以上3种品系同龄新生鼠各1窝,每窝(即每组)各6只置于正常氧环境中饲养17d作为对照。在第18d时将所有幼鼠行心脏墨汁灌注,取出两侧眼球,其中1眼用于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形态的改变,另1眼用于组织切片观察并统计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结果:在正常饲养环境下,RCD大鼠视网膜血管网稀疏,SD大鼠CSNB大鼠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在氧诱导下,各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血管正常网络状结构受到破坏,结构稀疏,血管迂曲、收缩或扩张,部分血管出现闭塞,其中SD大鼠、CSNB大鼠视网膜有出血点,甚至片状出血。组织切片显示对照组的SD大鼠中偶见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其他两组均未见。实验组中SD大鼠、CSNB大鼠和RCD大鼠3种品系中均可见较多的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核,计数结果分别为24.10±2.49,38.20±10.47,68.00±3.06,与同品系的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与不同品系的实验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与品系有关,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大鼠仍可诱导出视网膜新生血管,且严重程度可能与感光细胞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豚鼠视网膜电图的特点及记录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余继锋 马飞 +3 位作者 龙潭 李莉 郭群 张作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研究豚鼠视网膜电图的特点及记录方法.方法采用RETI-port系统,自制的银-氯化银环形角膜记录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依据国际电生理协会所制定的常规5项标准,记录10只成年豚鼠视网膜电图的5种基本反应:视杆细胞反应(Rod-ERG)、暗适应... 目的研究豚鼠视网膜电图的特点及记录方法.方法采用RETI-port系统,自制的银-氯化银环形角膜记录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依据国际电生理协会所制定的常规5项标准,记录10只成年豚鼠视网膜电图的5种基本反应:视杆细胞反应(Rod-ERG)、暗适应眼的最大混合反应(MaX-ERG)、振荡电位(OPs)、视锥细胞反应(Cone-ERG)与对快速重复刺激的反应(Flick ERG).结果豚鼠Rod ERG波形与人类和大鼠Rod-ERG相似,但是b波幅值相对较低约为(97.98±8.76)μV.Max-ERG a波幅值下降明显,大概(119.08±12.92)μV.Max-ERG b波相对平缓,无陡峭尖峰,呈缓慢上升趋势,峰时较为靠后,潜伏期(85.30±3.18)ms,幅值(115.93±12.28)μV.豚鼠OPs波一般为3~4个波,其中第2个波(O2)、第3个波(O3)和第4个波(O4)幅值接近,以O2波幅值最高(29.00±3.07)μV.Cone-ERG a波与正常大鼠稍有不同,a波下降较为明显,幅值(17.38±2.27)μV,b波幅值较正常大鼠稍低,约为(47.52±4.08)μV.Flick-ERG的波形在刺激频率为15 Hz时最为稳定,固定为4.5个波,波形平滑,幅值(31.71±4.76)μV.结论正常豚鼠视网膜电图与大鼠和人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实验室所建立的小动物视网膜电图记录方案能够准确、可靠的记录豚鼠视网膜电图,为进一步研究豚鼠视网膜电图的特点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豚鼠 记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药物治疗方法和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龙盘 吴一冰 +2 位作者 赵健 张作明 安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055-2059,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临床上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是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RVO公认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临床上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是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RVO公认的有效安全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类药物、溶栓类药物和中药。本文将近年来有关RVO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RVO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药物治疗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
9
作者 刘楠 顾永昊 张作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476-479,共4页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治疗 胰岛素 控制 血压 醛糖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