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玉顺 吴栋梁 +3 位作者 张军 李寰 代政学 贾国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 目的 :评价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封堵术后及随访中右心形态及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全组患者 3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5~ 5 6 ( 2 7 2± 14 6 )岁。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于封堵术前 1天、术后 2天、术后 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右心室容积采用面积长度法计算。结果 :房缺封堵术后 2天及 3个月随访 ,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 ,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后径、左右径均进行性改善 ,与术前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术后 2天 ,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 ,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3个月右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较术前进一步改善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房缺封堵术后及短期随访中 ,右心形态进行性改善 ,主要表现在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右径进行性缩小 ;右心室的高动力循环状态术后虽明显减轻 ,但随访中右心功能无明显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后 右心形态 超声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术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亮 麦晓燕 +4 位作者 邓捷 荆全民 王海昌 闫承慧 韩雅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近期和中期疗效,并分析患者院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PCI的老年AMI合并CS患者共86例,按治疗结果分为院内病死组(病死组,32例)和院内存活组(存活组,54例),采用logis...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近期和中期疗效,并分析患者院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PCI的老年AMI合并CS患者共86例,按治疗结果分为院内病死组(病死组,32例)和院内存活组(存活组,5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预测因素,统计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介入治疗成功率、院内病死率及存活时间。结果病死组既往有心肌梗死患者高于存活组(43.8%vs24.1%,P=0.049),存活组发病至PCI时间明显低于病死组[(9.8±3.2)hvs(12.7±5.9)h,P=0.004];病死组梗死发生部位为前降支,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59.4%vs35.2%,P=0.02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年生存率为51.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PCI时间及梗死相关动脉与院内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诊PCI对老年AMI合并CS患者有较好的近期和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塞 休克 心源性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琛 司瑞 +4 位作者 张明明 余文军 郝启萌 张荣庆 王海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缺血/再灌注组(SI/R组)、SI/R+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SI/R+rh EPO组)、SI/R+HBSP组;HBSP分别选择2.5 ng/ml、25 ng/ml、50 ng/ml、100 ng/ml四个浓度,通过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CMECs增殖能力以确定药物作用的最适浓度。而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来进一步验证其保护作用。研究保护机制的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I/R组、SI/R+HBSP(HBSP最适浓度为25 ng/ml)组、SI/R+HBS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组、SI/R+HBSP+雷帕霉素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等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I/R组比,SI/R+rh EPO组和SI/R+HBSP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上升(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迁移能力增强。用抑制剂LY294002及雷帕霉素处理后,与SI/R组相比,SI/R+HBSP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与SI/R+HBSP组相比,SI/R+HBSP+LY294002组的AKT、m TOR及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I/R+HBSP+雷帕霉素组m TOR磷酸化水平及p70S6K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HBSP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CMECs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mT 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守力 韩雅玲 刘丽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择UAP患者64例(UAP组),同期检查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6例(SAP组),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及血浆IL-6和hs-CRP水平。结果UA...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选择UAP患者64例(UAP组),同期检查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6例(SAP组),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及血浆IL-6和hs-CRP水平。结果UAP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收缩压、TC、LDL-C、吸烟指数、血浆IL-6和hs-CRP浓度均明显高于SAP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IL-6和hs-CRP浓度与UAP呈显著正相关。直线相关分析,UAP患者的血浆IL-6、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同时UAP患者血浆IL-6和hs-CRP水平之间也具有直线相关性。结论炎性因子IL-6与hs-CRP是U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慧强 贾国良 +3 位作者 郭文怡 王海昌 李虎 王晓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与Bxsonic支架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 2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置入CypherTM 支架(CypherTM支架组) ,32例置入Bxsonic支架(Bxsonic支架组)。分别于术... 目的 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TM)与Bxsonic支架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 2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置入CypherTM 支架(CypherTM支架组) ,32例置入Bxsonic支架(Bxsonic支架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h取冠状静脉窦血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 0 (GMP14 0 )浓度以及血小板表面GMP14 0的分子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 ;分别于术前、术后2 4h、7天、1个月取肘静脉血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冠状窦血样显示CypherTM支架组血浆GMP14 0、MPAR和血小板表面GMP14 0表达水平在术前和术后即刻与Bxsonic支架组无明显差异,血浆GMP14 0、MPAR和血小板表面GMP14 0分子数在6h明显低于Bxsonic支架组(P <0 .0 5 ) ;外周静脉血样显示GMP14 0、MPAR和血小板表面GMP14 0分子数在2 4h、7天时CypherTM支架组高于Bxsonic支架组(P <0 .0 5 ) ,1个月时CypherTM支架组血小板表面GMP14 0分子数仍然高于Bxsonic支架组(P <0 .0 5 )。结论 CypherTM支架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与Bxsonic支架不同,血小板活化时间较长,应注意坚持1个月以上的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后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兑宏志 李兰荪 +1 位作者 马文帅 王海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21期6508-6512,共5页
为从细胞水平建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了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酶消化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1∶2传代。采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4组... 为从细胞水平建立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观察了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酶消化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1∶2传代。采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常氧环境下培养,不给予任何处理;②H/R组,改培养液为D-Hank,s液,于37℃、5%CO2、95%N2密闭缺氧鑵内培养2 h后,弃D-Hank,s液,改为完全培养液,放入常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 h;③PHC预处理组,在细胞缺氧2 h前给予PHC(终浓度为0.1μm.L-1)预处理,④H/R+PHC组,在细胞H/R后,给予PHC(终浓度为0.1μm.L-1)孵育2 h。MTT自动比色法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是:①成功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用荧光标记乙酰化Dil-Ac-LDL的方法鉴定为微血管内皮细胞。②成功制备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模型将试验细胞培养液改为D-Hank,s液,置于37℃、5%CO2、92%N2密闭缺氧罐中环缺氧2 h,后改为完全培养液放入常氧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 h,可制备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I/R模型。③H/R组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H/R组的细胞死亡率和凋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HC组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细胞的死亡率和凋亡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PHC预处理对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H/RI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2对大鼠主动脉钙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姜晓宇 张东海 +5 位作者 吕安林 李寰 邱翠婷 马晓磊 郭显 李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K_2对大鼠血管钙化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周钙化组、12周钙化组和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采用华法林诱导大鼠体内血管钙化形成。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包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包... 目的:探讨维生素K_2对大鼠血管钙化形成及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6周钙化组、12周钙化组和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采用华法林诱导大鼠体内血管钙化形成。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包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包法检测4组大鼠主动脉组织钙结节形成情况及钙沉积含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二氢乙啶)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活性氧阳性细胞数;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结果:6周及12周两个钙化组大鼠主动脉有钙结节形成,钙沉积含量及活性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大鼠与两个钙化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个钙化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结构模糊不清,胞质内空泡变性;6周钙化+6周维生素K_2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胞质内未见空泡变性。结论:华法林诱导血管钙化形成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氧化应激损伤可造成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维生素K_2可能通过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钙化 氧化应激 活性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美学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海涛 王玉珍 +3 位作者 王博 许皓 陈迈 陶凌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83,共3页
医学美学是从审美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强调用医学美学的观点指导医疗实践活动,树立新的医学思想。其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医学美学在对医学生培养中有以下重要作用:提升医学生的美学素质,促进医学模式的... 医学美学是从审美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强调用医学美学的观点指导医疗实践活动,树立新的医学思想。其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医学美学在对医学生培养中有以下重要作用:提升医学生的美学素质,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是成就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从理论结构、教学方式、教员素质三方面影响医学生的基础医学教育;指导医学生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医学美学已是医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审美思维 医学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四例
9
作者 李成祥 贾国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9-389,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自发性夹层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邱翠婷 吕安林 +4 位作者 李寰 姜晓宇 马晓磊 李珊 郭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在钙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钙(Ca Cl2)联合β-甘油磷酸钠(β-GP)建立大鼠VSMCs钙化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钙化+过氧化氢(H2O2)组和钙化+过氧化氢酶组。...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在钙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钙(Ca Cl2)联合β-甘油磷酸钠(β-GP)建立大鼠VSMCs钙化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钙化+过氧化氢(H2O2)组和钙化+过氧化氢酶组。8天后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形成及钙含量;活性氧检测试剂盒(DCFH-DA探针)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成骨转录因子Runx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钙化组活性氧的产生、钙结节、钙含量及Runx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钙化+过氧化氢组与钙化组相比,各项指标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过氧化氢酶组活性氧产生量、钙结节、钙含量及Runx2蛋白表达量均低于钙化组和钙化+过氧化氢组,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Runx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钙联合β-GP通过激活ROS-Runx2信号通路诱导大鼠VSMCs钙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氧化应激 活性氧 Runx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翠婷 郑海军 +3 位作者 余文军 李爱琴 李寰 吕安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磷酸盐(3.2 mmol/L Pi,即高磷状态)建立大鼠VSMC钙化模型。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钙化组(分为3个亚组:3.2 mmol/L Pi 4d组、3.2 mmol/L Pi 6d组、3.2 mmo... 目的:探讨自噬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磷酸盐(3.2 mmol/L Pi,即高磷状态)建立大鼠VSMC钙化模型。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钙化组(分为3个亚组:3.2 mmol/L Pi 4d组、3.2 mmol/L Pi 6d组、3.2 mmol/L Pi 8d组);钙化+3-甲基腺嘌呤(3-MA)组(3.2mmol/L Pi 8 d+5 mmol/L 3-MA)。分别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和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钙结节形成及钙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转录因子蛋白(Runx2)、α-肌动蛋白(α-SMA)和自噬相关蛋白—膜型微管蛋白1轻链3β(LC3Ⅱ)蛋白表达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VSMC内自噬小体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VSMC中LC3和Runx2定位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2 mmol/L Pi 8 d组钙结节、钙含量、Runx2和LC3Ⅱ蛋白表达量及自噬小体均显著增高,α-SMA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2 mmol/L Pi 8 d组相比,钙化+3-MA组细胞钙含量增多,LC3荧光分布量降低,Runx2阳性细胞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在磷酸盐诱导的VSMC钙化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磷酸盐类 平滑 钙质沉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动κ阿片受体对糖尿病大鼠血管舒缩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萱 于进 +4 位作者 张誉洋 黄洁 张铮 张荣庆 王海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研究激动κ阿片受体(KOR)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血管舒缩功能及主动脉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16只)和模型组(24只)。其中,对照组分为正常组和正常+U50,488H组(U50,488H 1组),每组8只;模... 目的研究激动κ阿片受体(KOR)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血管舒缩功能及主动脉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16只)和模型组(24只)。其中,对照组分为正常组和正常+U50,488H组(U50,488H 1组),每组8只;模型组分为糖尿病组、糖尿病+U50,488H组(U50,488H 2组)和糖尿病+nor-BNI组(nor-BNI组),每组8只。采用体外血管环灌流技术检测肠系膜小动脉血管舒缩功能;Westernblot法检测小动脉血管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NF-κB及KOR表达水平;光镜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对KCl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强(P<0.05),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舒张反应明显减弱(P<0.05),对硝普钠引起的舒张反应无明显变化;eNOS表达减少,而NF-κB及KOR表达增加(P<0.01)。U50,488H处理后,eNOS及KOR表达增加而NF-κB表达减少;nor-BNI处理后,eNOS及KOR表达减少而NF-κB表达增加(P<0.01)。结论激动KOR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血管舒缩功能和主动脉结构,机制可能与通过增加eNOS表达改善内皮功能和通过抑制NF-κB表达降低炎症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阿片样K 糖尿病 肠系膜动脉 血管舒缩系统 一氧化氮舍酶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丽媛 张誉洋 +2 位作者 王海昌 黄洁 周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主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影响及氨基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氨基胍干预组(C组)和空白氨基胍干预组(D组),每组20只。药物应用12周观察主...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主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影响及氨基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氨基胍干预组(C组)和空白氨基胍干预组(D组),每组20只。药物应用12周观察主动脉功能和结构变化。结果与A组和D组比较,B组、C组主动脉环对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强,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舒张反应则均明显减弱,C组反应强度较B组明显减轻(P<0.05,P<0.01)。主动脉壁均有AGEs沉积,B组、C组较明显,C组较B组明显减轻(P<0.01);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组、D组主动脉内膜大致正常,B组、C组内膜破坏明显,与动脉环结果呈一致性趋势。结论糖尿病大鼠主动脉AGEs含量增多,损伤了主动脉的结构和功能,氨基胍能够减少AGEs的沉积,并对主动脉结构和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糖尿病 主动脉 链脲菌素 氨基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对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
14
作者 赵莹 王海昌 +3 位作者 张荣庆 魏丽萍 赵力 马彦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Fe2+对高糖预孵育的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HUSMC)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分泌的影响。方法取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的原代HUSMC(3~5代),分为空白对照组(加DMEM培养液)、A组(100 ... 目的探讨Fe2+对高糖预孵育的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HUSMC)增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分泌的影响。方法取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的原代HUSMC(3~5代),分为空白对照组(加DMEM培养液)、A组(100 mg/L Fe2+培养液)、B组(50 mg/L Fe2+培养液)、C组(25 mg/L Fe2+培养液)、D组(12.5 mg/L Fe2+培养液)、E组(6.25 mg/L Fe2+培养液)。干预24 h后,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检测MMP-2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除E组外其他各Fe2+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作用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A组、B组作用最强;各浓度Fe2+组MMP-2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组细胞内Ca2+荧光强度较空白对照组强(P<0.01)。结论Fe2+能明显促进VSMC增殖,并促进分泌MMP-2,升高细胞内Ca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肌细胞 平滑肌 细胞增殖 明胶酶A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