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芷的抗持续性伤害作用的评价:蜜蜂毒模型和福尔马林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彭小莉 高喜玲 +2 位作者 陈军 黄熙 陈会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研究采用新的具有多样临床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试验和传统的福尔马林试验模型 ,比较研究了中药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对外周组织损伤诱致的持续性自发痛和痛敏有无镇痛作用。在用生理盐水灌胃的条件下 ,向成年大鼠皮下注... 本研究采用新的具有多样临床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试验和传统的福尔马林试验模型 ,比较研究了中药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对外周组织损伤诱致的持续性自发痛和痛敏有无镇痛作用。在用生理盐水灌胃的条件下 ,向成年大鼠皮下注射蜜蜂毒 (BV)可立即诱发注射侧持续自发缩足反射行为 (约 1h) ,而当致痛前分别按 10 ml/kg给予 0 .1g/m l、0 .4g/ml和 2 .0g/ml三个剂量的白芷水煎剂后 ,BV诱致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被显著抑制 (P<0 .0 5 )且呈剂量相关性 ;致痛前给予 0 .4g/ml的白芷水煎剂对福尔马林 (F)诱致的双相性自发缩足反射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两种模型上 ,白芷的抗伤害作用无差异。生理盐水灌胃时 ,在 BV注射 2~ 4h后注射部位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 (PWTL )与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 (PWMT)显著下降 ,提示有原发性热和机械性痛敏现象。与盐水组相比 ,致痛前给予三个剂量的白芷水煎剂时 ,后 2个剂量可有效抑制原发性热痛敏 (P<0 .0 5 ) ,而只有在致痛前给予 2 .0 g/ml剂量白芷水煎剂时 ,原发性机械痛敏方可被显著抑制 (P<0 .0 5 )。但是 ,致痛后给予三个剂量白芷水煎剂后 ,对 BV诱致的原发性热痛敏和原发性机械痛敏均无显著影响。非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抗伤害性作用 持续性自发痛 痛敏 大鼠 福尔马林试验 蜜蜂毒试验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受体VR1在局部炎症状态下的敏化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衡立君 高国栋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关键词 辣椒素受体 VR1 局部炎症 外周伤害性感受器 分子生物学 电生理学 敏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震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关键词 胞内钙离子浓度 脊髓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病理性痛 神经系统 突触 神经元 VD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药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焱芫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1-524,共4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全麻药是通过破坏神经膜脂质部分的"单一"机制起作用的,但是现有证据表明,全麻药是直接与蛋白质结合而起效的,不同的麻醉剂有不同的靶位,并能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质、海马、丘脑、脑干... 传统的观点认为,全麻药是通过破坏神经膜脂质部分的"单一"机制起作用的,但是现有证据表明,全麻药是直接与蛋白质结合而起效的,不同的麻醉剂有不同的靶位,并能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质、海马、丘脑、脑干和脊髓,产生同一效果-麻醉[1].自创用"麻醉"一词起,麻醉的定义有过数次的变迁和争议,1993年Kissin提出:麻醉的两个主要目标是催眠和阻断躯体对伤害性刺激的运动反应[2].虽然全麻药确切的作用位点仍有争议,但脊髓无疑是产生麻醉作用的重要部位之一,因为以往的大量研究结果提示,挥发性麻醉剂如氟烷、恩氟醚和异氟醚等,静脉麻醉剂如巴比妥类、异丙酚和乙咪酯等,不仅能镇静、催眠,并且兼具一定的镇痛作用,而脊髓可能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主要位点[3-5].本文旨在从以下几方面综述全麻药分子和细胞机制的研究现状,并结合这些可能的作用靶位在脊髓的分布阐述其脊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药 麻醉 脊髓 细胞机制 伤害性刺激 靶位 丘脑 作用位点 膜脂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G/ENaC超家族-机械感受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机械感觉 分子生物学 DEG/ENaC超家族 机械感受器 脑组织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对辣椒素受体1(TVRV1)在大鼠脊髓背角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李昌林 李会莉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已有报道提出老龄化进程可能对伤害性行为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相关的机制仍不很明确。辣椒素受体 VR1(现命名为 TRPV1)已被证实为热伤害性感受器 ,老龄化进程中 TRPV1在痛传导路中的表达水平是否随年龄改变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应用免... 已有报道提出老龄化进程可能对伤害性行为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相关的机制仍不很明确。辣椒素受体 VR1(现命名为 TRPV1)已被证实为热伤害性感受器 ,老龄化进程中 TRPV1在痛传导路中的表达水平是否随年龄改变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个年龄段 (青龄 :2~ 3月 ;中龄 :17~ 19月 ;老龄 2 4~ 2 6月 )大鼠脊髓背角的 TRPV1的表达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1) TRPV1在正常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分布密度及其分布面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 ;(2 )在外周致炎状态下 ,脊髓背角 TRPV1免疫反应产物密度在同年龄组内比较 ,青龄组减少 ,中龄和老龄组增加 ,而三年龄组内比较其分布面积时都明显增大 ,并且在非致炎组存在的组间差异消失。在青龄组大鼠 ,TRPV1免疫反应产物密度结果和分布面积结果并不一致 ,其原因未知。综上所述 ,本结果提示正常大鼠脊髓含 TRPV1的纤维终末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但是在致炎情况下 ,TRPV1支配面积减少的现象消失。这可能是由于外周炎症刺激重新募集了背根节神经元 ,而老龄大鼠这种能力更强。本实验还提示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化学物质有无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辣椒素受体1 TVRV1 大鼠 脊髓背角 表达 外周炎症 背根节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