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Ⅱ.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5
1
作者 邓锦波 蔡琰 +4 位作者 邱建勇 鞠躬 戴洪 孙晓江 王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利用H-E和Nissl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法、Golgi镀银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转化而来。未分化细... 利用H-E和Nissl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法、Golgi镀银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转化而来。未分化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对硝酸银的嗜染性、免疫细胞化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别。神经细胞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主要有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篮状细胞等。星形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未分化细胞体积小、球形、胞质少,为NSE及GFAP阴性,硝酸银镀染也不着色;透射电镜下未分化细胞核异染色质丰富,胞质内缺乏特化的细胞器,但糖原含量丰富。胚胎早期室管膜神经上皮细胞及由此迁徙而来的中间层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构成。星状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出现较早,第11周开始出现于室管膜下的室床及海马伞部;随胎龄增加,单位面积垦状胶质细胞数量增加,17周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并且均匀分布于海马各个部位与区域。15周后中间层细胞陆续开始分化为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到足月胚胎锥体层及颗粒层不再有未分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发育 形态学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NGF、NT-3、BDNF及CNTF)和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和胳鼠脊髓移植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长满 杨青峰 +2 位作者 鄂玲玲 单文戈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GF家族(NGF、NT-3、BDNF)和非NGF家族的CNTF以及NGF家族因子受体trkA、trkB、trkC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的分布和胎鼠脊髓移植体在移植后4周的表达。在正常大鼠脊髓腰段,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反应物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特别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但在脊髓后角的分布稍有不同,BDNF阳性细胞的胞浆染色较深,胞核不染色;而NT-3的胞核染色较胞浆为深,核仁不染色。在胎鼠脊髓移植体,NGF、BDNF、CNTF和NT-3及受体trkA、trkB、trkC均有不同程度的染色。本实验结果揭示了在正常大鼠脊髓神经元内各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提示神经营养因子除具有靶源性来源以外,还有神经元自分泌的产物。而在胎鼠移植体内和其周围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在移植体内的移植细胞自分泌和成鼠脊髓损伤的刺激所引起的,这在移植体的存活和发育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脊髓移植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对外伤性疼痛刺激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关系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辉 段丽 +3 位作者 贾轶 刘莹莹 林英华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本研究采用抗缝隙连接蛋白 43 ( Cx43 )和抗缝隙连接蛋白 3 2 ( Cx3 2 )免疫电镜双标记方法 ,观察了一侧胫、腓骨骨折后大鼠腰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 ,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结合区域存在... 本研究采用抗缝隙连接蛋白 43 ( Cx43 )和抗缝隙连接蛋白 3 2 ( Cx3 2 )免疫电镜双标记方法 ,观察了一侧胫、腓骨骨折后大鼠腰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发现 ,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结合区域存在着如下的超微结构 :( 1)轴突终末直接与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 Cx43阳性 )形成一种突触样结构 ;( 2 )由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三方突触结构”;( 3 )星形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 ;( 4 )新发现的由一侧的神经元( Cx3 2阳性 )和另一侧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 ( Cx43阳性 )组成的一种超微结构 ,骨折后此结构数目显著增高 ,可能是缝隙连接的同源结构 ,暂称为异源性缝隙连接。结果提示 :异源性缝隙连接结构可被疼痛刺激激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腰髓背角 星形胶质细胞 外伤性疼痛刺激 神经元 免疫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嗅神经鞘细胞纯化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浩 鞠冬阳 +3 位作者 李静雯 程希平 游思维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是目前用于神经再生研究较为理想的移植细胞,为了建立一种可以有效获得高纯度、高均一性的OECs培养方法,本实验采用2. 5月的大鼠嗅球为实验材料进行OECs培养,同时结合OECs的生物学特点在培... 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是目前用于神经再生研究较为理想的移植细胞,为了建立一种可以有效获得高纯度、高均一性的OECs培养方法,本实验采用2. 5月的大鼠嗅球为实验材料进行OECs培养,同时结合OECs的生物学特点在培养8d后,通过用硝酸纤维素膜吸附p75抗体,再对培养的OECs进行免疫亲和吸附和对成纤维细胞进行补体杀伤来纯化OECs, 在纯化后分别对培养2、4、6、8d的OECs进行p75免疫组化染色和纯度鉴定。实验结果发现,本研究采用的OECs纯化培养方法所获得OECs纯度在4个不同培养时间点都达到98%以上,说明此方法是一种高效率的纯化培养OEC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嗅神经鞘细胞 纯化培养 细胞培养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Ⅴ.室管膜的发生 被引量:6
5
作者 邓锦波 蔡琰 +4 位作者 邱建勇 鞠躬 苏敏 孙晓江 张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运用HE和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60例6周至足月的人胚胎海马室管膜上皮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胚胎发育过程中室管膜发生了剧烈变化。最早室管层神经上皮细胞为假复层柱状,随着未分化细胞向外迁徙,海马室管... 运用HE和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60例6周至足月的人胚胎海马室管膜上皮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胚胎发育过程中室管膜发生了剧烈变化。最早室管层神经上皮细胞为假复层柱状,随着未分化细胞向外迁徙,海马室管膜层神经上皮细胞迅速增殖,形成复层上皮。当室管膜层细胞停止迁徙时,室管膜开始向假复层柱状及单层柱状上皮转变。电镜观察,胚胎早期神经上皮细胞由未分化细胞构成;其特点是,细胞质内各种特化细胞器匮乏,但糖原丰富。15周左右未分化细胞开始向长突细胞及室管膜细胞分化。长突细胞电子密度高,底部有细长突起,表面有微绒毛,胞质内微丝丰富;而室管膜细胞电子密度低,底部无突起,但表面有丰富的纤毛。对长突细胞及免疫组化染色的GFAP阳性细胞进行形态和发育特征的比较,提示两者属同一类细胞。扫描电镜下,15周前室管膜表面微绒毛较多,以后纤毛逐步发育,大量密集纤毛布满于室管膜表面。此外,还能见到一类接触脑脊液神经元,这类神经元可为多极或双极,并有突起伸入室管膜上皮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人胚胎 发育 室管膜 形态学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小鼠脾脏的分布及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宏 邱建勇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0,共5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在成年小鼠脾脏的分布及其性质。结果显示,GAP43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不仅广泛分布于脾内血管周围,还存在于白髓、红髓的淋巴细胞之间。应用6-羟多巴(6-OHDA)损毁儿茶酚胺能神经后... 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在成年小鼠脾脏的分布及其性质。结果显示,GAP43样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不仅广泛分布于脾内血管周围,还存在于白髓、红髓的淋巴细胞之间。应用6-羟多巴(6-OHDA)损毁儿茶酚胺能神经后,TH、NPY免疫组化染色不能显示任何阳性神经纤维,而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尚有部分存留.它们多位于较大的血管周围,较直且平滑、膨体少。此结果表明,成熟小鼠脾内绝大部分单胺能神经纤维和少部分非单胺能神经纤维含有GAP-43,是具有可塑性的神经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43 神经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分布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红蛋白在大鼠眼球中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耀宇 刘惠玲 +4 位作者 童绎 白华 王宗华 杨薇 邸玉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NGB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神经中亦有一定量的表达,在眼球内的其他组织中则没有表达。该蛋白在所...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NGB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神经中亦有一定量的表达,在眼球内的其他组织中则没有表达。该蛋白在所有神经元中均有高强度的表达,但不存在于视网膜的色素细胞层中。其中,在视网膜的丛状层和光感受器的内节中分布最多,这与视网膜的耗氧部位线粒体的亚细胞定位基本一致。结论NGB可能是一种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很相似的呼吸蛋白,在视网膜的氧供和氧消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与许多视网膜缺血缺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视网膜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神经营养因子TAT—BDNF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蒋晖 金大地 +2 位作者 鲁凯伍 金卫林 鞠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合成新型神经营养因子TAT-BDNF并验证其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应用功能蛋白质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提供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带有TAT蛋白转导区序列及无信号肽序列人BDNF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TAT-HA-BDNF。经原核表达系统表... 目的:合成新型神经营养因子TAT-BDNF并验证其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应用功能蛋白质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提供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带有TAT蛋白转导区序列及无信号肽序列人BDNF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TAT-HA-BDNF。经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复性获得纯净TAT-BDNF融合蛋白。利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细胞,通过双重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其蛋白转导活性;Hoechst33342染色观察TAT-BDNF对颗粒细胞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结果:重组质粒能有效的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获得高纯度TAT-BDNF。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显示TAT-BDNF能快速转导入小脑颗粒细胞中,并能显著减少由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凋亡坏死的比例,改善神经元的存活状态。结论:合成的新型神经营养因子TAT-BDNF具有蛋白转导活性及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转导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中枢神经损伤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云庆 陈军 胡三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镇痛机制 痛模型 治疗 应用 第四军医大学 2009年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髓中谷氨酸能神经纤维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默菡 牛忠英 +2 位作者 倪龙兴 王百忍 王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为了明确牙髓中有无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神经纤维的存在,以探讨牙痛信息传递机制。方法:自大鼠牙髓腔内注入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胚凝集素(HRP-WGA),数天后取三叉神经节做HRP呈色Glu免疫组化反应,观察支配大鼠牙髓的... 目的:为了明确牙髓中有无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神经纤维的存在,以探讨牙痛信息传递机制。方法:自大鼠牙髓腔内注入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胚凝集素(HRP-WGA),数天后取三叉神经节做HRP呈色Glu免疫组化反应,观察支配大鼠牙髓的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所在的三叉神经节中是否存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Glu双标细胞。结果:三叉神经节眼上颌部内可见HRP单标、Glu单标、HRP-Glu双标三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牙髓 神经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递质受体定位研究方法概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遐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7,共7页
<正> 自从1965年Paton和Rang首次用氚(~3H)标记的阿托品显示了神经递质受体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基本问题是:神经递质受体位于神经元的什么部位?早期的受体结合生化测定法(Biochemical Receptor-Binding Assay)仅粗略地显示脑内神... <正> 自从1965年Paton和Rang首次用氚(~3H)标记的阿托品显示了神经递质受体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基本问题是:神经递质受体位于神经元的什么部位?早期的受体结合生化测定法(Biochemical Receptor-Binding Assay)仅粗略地显示脑内神经递质受体的分布概况,不能确定受体的具体位置。七十年代后,随着放射自显影受体定位法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抗受体抗体和抗独特型抗体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组化技术受体定位法的迅速兴起,使神经递质受体的定位研究发展到了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由于受体的定位研究对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递质 受体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对发育中大鼠脾脏支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宏 邱建勇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含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神经纤维在新生、幼年、成年大鼠脾脏的分布及发育规律、结果显示,在出生第1d,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团簇即出现于尚在形成中的白髓(原基)中.根据形态可将它们分粗直... 本实验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含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神经纤维在新生、幼年、成年大鼠脾脏的分布及发育规律、结果显示,在出生第1d,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团簇即出现于尚在形成中的白髓(原基)中.根据形态可将它们分粗直和细网两种类型.至生后第10d,随着脾脏的迅速发育,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也达最高峰,它们大量出现于脾脏的血管系统周围和白、红髓内,其形态演变为具有膨体的细纤维.在生后20d,除脾脏的血管周围外,GAP-43阳性纤维密度有所下降,只出现于脾小体和被膜等结构内。在成年大鼠脾脏,除上述部位外,阳性纤维明显见于发育成熟的小梁中。本研究发现,GAP-4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脾脏发育各阶段有所不同,以生后第10d为最多.本研究还就含GAP-43神经在发育中脾脏的分布规律与含TH能神经成分做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相关蛋白 神经纤维 脾脏 发育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克隆内细胞的扫描电镜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汉鹏 苟琳 +1 位作者 黄晓峰 鞠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466,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克隆技术 内细胞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腺垂体远侧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旭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5-59,共5页
本实验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法,研究了狗腺垂体远侧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及其与腺细胞的关系。发现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促生长激素细胞构成典型的突触结构,其中与前者之间的突... 本实验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法,研究了狗腺垂体远侧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及其与腺细胞的关系。发现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促生长激素细胞构成典型的突触结构,其中与前者之间的突触较多。大多数突触为非对称型,神经终末内含有清亮小泡和大致密芯泡。还观察到许多未被免疫染色的神经终末,它们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生长激素细胞、催乳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形成突触。我们还应用包埋后免疫双标记法,发现在狗腺垂体远侧部神经纤维中,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质与CGRP免疫反应物质共存,但它们分布于不同大致密芯泡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 P物质 腺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第三脑室周催产素样神经元与脑脊液关系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晓勤 鞠躬 张旭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9-183,共5页
本研究用高浓度戊二醛灌注固定、包埋前ABC免疫酶染色方法,显示了大鼠下丘脑第三脑室周与脑脊液密切相关的室管膜内及室管膜下OT-LI神经元丛。结果发现:在室旁核后大细胞亚核水平,第三脑室腔的顶及底部常有一些OT-LI轴突终末突入第三脑... 本研究用高浓度戊二醛灌注固定、包埋前ABC免疫酶染色方法,显示了大鼠下丘脑第三脑室周与脑脊液密切相关的室管膜内及室管膜下OT-LI神经元丛。结果发现:在室旁核后大细胞亚核水平,第三脑室腔的顶及底部常有一些OT-LI轴突终末突入第三脑室腔,与脑脊液相接触,其纤维来源不明;透射电镜下见:这些OT-LI轴突终末附于室管膜细胞之上或夹行于微绒毛之间,常与第三脑室室管膜形成一种类似突触的连接,绝大多数OT-LI轴突终末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其轴突包膜均呈节段性增厚。在视前区至室间孔水平的第三脑室底部,可见到OT-LI神经元胞体突入室管膜细胞间,似部分与脑脊液直接接触,透射电镜下见此类OT-LI神经细胞仅隔一层极薄的室管膜细胞浆与脑脊液相接触。在第三脑室侧壁室管膜下常有较密集的室管膜下神经元树突丛,透射电镜下常见到紧贴室管膜下走行的OT-LI树突,而且往往有轴突与之形成轴-树突触。上述结果提示,室管膜下的OT-LI神经元及树突可能既接受脑脊液中各种信息物质的调控又受到一些传入神经轴突终末的突触性传入控制而实施其分泌活动;突入脑室腔的OT-LI辅突可能是脑脊液中OT的产生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下丘脑 第三脑室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漂片法研究中枢和周围神经内GABA能神经元和终末的免疫组织化学改良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建勇 刘惠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3-86,共4页
GABA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是比较特殊且困难的方法,以往的研究在方法上存在许多缺憾。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良:用0.5%戊二醛,4%多聚甲醛,0.2%苦味酸固定液灌注固定,振动切片,漂片方法,研究了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G... GABA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是比较特殊且困难的方法,以往的研究在方法上存在许多缺憾。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良:用0.5%戊二醛,4%多聚甲醛,0.2%苦味酸固定液灌注固定,振动切片,漂片方法,研究了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GABA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避免了内源性、代谢性GABA呈色,达到快速、经济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γ按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终纹床核向结合臂旁核的投射 Ⅲ.神经降压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肽能通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桂宝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用荧光金逆行束路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及HRP逆行束路追踪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技术证明,在大鼠终纹床核投射至结合臂旁核的神经元中,位于前外侧区卵圆核及其腹侧邻近区中的部分为神经降压肽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免疫反... 用荧光金逆行束路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及HRP逆行束路追踪结合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技术证明,在大鼠终纹床核投射至结合臂旁核的神经元中,位于前外侧区卵圆核及其腹侧邻近区中的部分为神经降压肽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免疫反应阳性,双标记细胞分别约占这个部位逆行标记细胞总数的40%及20%;在前腹侧区的梭形核及大细胞核中,部分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免疫反应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臂旁核 神经降压肽 终纹床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体外存活及活性作用研究
18
作者 廖柏松 杨浩 +2 位作者 贾铀生 陈镔复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NSE-ELISA方法观察了一氧化氮对体外培养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存活及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Arg组(100、200μmol/L)NSE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面积...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NSE-ELISA方法观察了一氧化氮对体外培养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存活及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Arg组(100、200μmol/L)NSE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面积(AF值)及活性(OD值)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一氧化氮合酶底物L-Arg组(1mmol/L)神经元面积积分和活性则小于对照组(P<0.01)。L-Arg的细胞毒性作用可为N-Arg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神经递质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内侧视前区支配Barrington氏核内骶髓投射神经元的光电镜研究
19
作者 焦西英 林英华 +2 位作者 王丹 丁玉强 鞠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骶髓投射神经元 电镜 MPO Barrington氏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3和/或α5型在大鼠脑垂体中的表达:荧光双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20
作者 金亮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探讨在大鼠脑垂体中,包含α3和 /或α5亚单位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R)是否存在,我们运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对成年雄性大鼠脑垂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 -AChR的α3和 /或α5亚单位样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局限性地分布在神经...  为了探讨在大鼠脑垂体中,包含α3和 /或α5亚单位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 -AChR)是否存在,我们运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对成年雄性大鼠脑垂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N -AChR的α3和 /或α5亚单位样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局限性地分布在神经垂体的催产素能神经纤维上,并一直延续到神经垂体的尾侧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垂体 雄性大鼠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亚单位 免疫组织化学 表达 神经垂体 末端 荧光 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