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s(Apo-1/CD95)及其配体在免疫病理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江 张溪 李恩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2期42-44,共3页
Fas系统是新近受到普遍重视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系统。本文主要综述了Fas系统在某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的重要作用;Fas系统参与淋巴细胞克隆的选择,以及参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键词 FAS FAS配体 免疫病理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及病理学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增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3,共14页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一组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过去的40年中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对该类肿瘤的不断认识以及内镜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导致检出率增高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这类肿瘤具有特定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从过去的“类癌...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一组少见的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过去的40年中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对该类肿瘤的不断认识以及内镜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导致检出率增高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这类肿瘤具有特定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从过去的“类癌”到现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命名及分类经历了较大的变化。目前WHO根据其分化程度、形态学和增殖活性将其分为神经内分泌瘤和神经内分泌癌,但不同解剖部位的肿瘤具有各异的表型和生物学行为,因此具有不同的分期系统,用于提示预后和指导治疗。此外,近年的研究显示不同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表达一些特定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这对于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和转移性病变原发部位的判定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表观遗传学和肿瘤微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上述的研究进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模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综述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分类、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病理学 胃肠肿瘤/分类 胰腺肿瘤/分类 胰腺肿瘤/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分类 神经内分泌瘤/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瘤/分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映梅 郭双平 +3 位作者 范超亮 韩铭 王璐 李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2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表现为乳腺肿块,其中3例为乳头溢血。所有病例大体界限清楚,肿瘤细胞围绕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呈实性结节状增生,肿瘤细胞形态单一,核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5个/10 HPF,8例可见细胞内外黏液。免疫表型:ER、PR均弥漫强阳性,CK5/6和HER-2均阴性,5例在瘤巢周围可见稀少的p63阳性细胞,4例瘤巢周围可见CK5/6和CD10阳性细胞,3例伴浸润癌成分者,瘤巢周围无p63、CK5/6、CD10阳性细胞;5例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Syn,6例表达Cg A。9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老年女性的乳腺癌,以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乳头状结节为特征,常有细胞内外黏液分泌,为腺腔A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并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预后良好,较少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 淋巴结转移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波姬姆萨染色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一岭 黄高升 +2 位作者 李玉松 王文勇 马福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94-195,I029,共3页
改良微波姬姆萨染色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体会赵一岭黄高升李玉松王文勇马福成王伯氵云传统姬姆萨(Giemsa)染色试剂配制保存难,操作费时,分化不易控制,因而染色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最近有人加用微波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现将... 改良微波姬姆萨染色法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体会赵一岭黄高升李玉松王文勇马福成王伯氵云传统姬姆萨(Giemsa)染色试剂配制保存难,操作费时,分化不易控制,因而染色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最近有人加用微波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现将我们实践体会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姬姆萨染色法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佩 王映梅 +4 位作者 李春梅 李华民 徐婉妮 刘扬 郭双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6岁。2例发...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6岁。2例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2/13),3例查见脉管侵犯。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2个月,仅1例于术后1年在同侧胸壁复发(1/12)。镜下微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漂浮于大量的细胞外黏液湖,肿瘤与周围界限多较清楚;癌细胞具有形态学谱系,其中4例为低级别核,8例为中等核级别,2例为高级别核;可见鞋钉样细胞及砂砾体。免疫表型:14例均在微乳头的外侧缘表达EMA和MUC1,癌细胞间细胞膜表达E-cadherin,而微乳头外侧缘不表达;14例均有ER、PR高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占90%~100%;1例有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癌细胞Ki-67增殖指数为8%~32%,平均14%;9例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不同于普通类型的黏液癌,应正确认识和诊断这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黏液癌 微乳头状 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永清 黄高昇 +2 位作者 王哲 郭英 张海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苦参碱(0.2 mg/ml)作用于K562细胞,每日计数白细胞、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苦参碱对K562细胞周期的改变及凋亡的影响;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Wes...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苦参碱(0.2 mg/ml)作用于K562细胞,每日计数白细胞、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苦参碱对K562细胞周期的改变及凋亡的影响;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BCL-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 苦参碱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药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达69%;用药5 d后,G1期细胞明显增多,高达58.5%,68%的细胞发生凋亡。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苦参碱诱导的早、中、晚期K562凋亡细胞;BCL-6表达增强,PCNA表达下降。结论 苦参碱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增殖周期受阻及PCNA表达下降、BCL-6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K562细胞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糖及其盐酸盐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噬细胞样分化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哲 乔岩 +6 位作者 黄高升 王爱勤 张永清 冯骥良 杨国嵘 郭英 梁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 研究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 etamide (HMBA)、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 目的 研究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 etamide (HMBA)、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证实其分化方向。结果 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对K5 6 2细胞在 0 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有良好的诱导分化效果 ,诱导K5 6 2向巨噬细胞分化并能使K5 6 2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期 ,与HMBA相比 ,氨基葡萄糖和盐酸盐在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上都有明显优势。结论 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都可能成为新的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细胞分化 氨基葡萄糖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构建及诱导CTL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郭爱林 隋延仿 +3 位作者 张立红 曲萍 王小平 叶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构建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方法,观察其在体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经43℃热处理1小时的人肝细胞悬液,经过裂解液裂解,60%~80%饱和硫酸铵沉淀,用SephadexG-100柱制备,取分子量为70KD组份,Westernblot进行性质鉴定。... 目的:研究体外构建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方法,观察其在体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经43℃热处理1小时的人肝细胞悬液,经过裂解液裂解,60%~80%饱和硫酸铵沉淀,用SephadexG-100柱制备,取分子量为70KD组份,Westernblot进行性质鉴定。应用多肽解离液处理该组份,SephadexG-25柱过滤获得未结合多肽的蛋白分子,使其在体外与肝癌抗原肽SLIVHLNEV结合,构建成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应用此复合物刺激树突状细胞,激活同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产生肿瘤特异性杀伤T淋巴细胞(CTL),应用MTT法检测其对T2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所得蛋白经电泳及Westernblot进行蛋白分子量及性质鉴定为热休克蛋白70。SephadexG-25柱双分离法证实应用上述方法成功构建了肝癌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复合物,用该复合物负荷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出较强的肝癌抗原肽特异性CTL,可以杀伤负荷有该肽的T2细胞及递呈该肽的肿瘤细胞系。结论:体外构建的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可以增强抗原肽诱导CTL反应能力,热休克蛋白是良好的T细胞免疫佐剂,有可能在肿瘤疫苗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肝癌 抗原肽 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组织中p53与HSP70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崔崇伟 杨守京 +1 位作者 刘雁平 刘彦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5-196,199,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肝癌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与 p5 3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从 12例肝癌组织中筛选HSP70与 p5 3均呈阳性表达的标本 ,并以免疫共沉淀法提取之。然后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双阳性标本中两种蛋白... 目的 :探讨人肝癌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与 p5 3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从 12例肝癌组织中筛选HSP70与 p5 3均呈阳性表达的标本 ,并以免疫共沉淀法提取之。然后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双阳性标本中两种蛋白的存在形式。结果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 12例肝癌组织中有 3例为双阳性 ,用抗HSP70mAb免疫共沉淀的样品 ,可检测到 p5 3蛋白。用抗p5 3mAb免疫共沉淀的样品也可检测到HSP70蛋白。结论 :人肝癌中p5 3与HSP70以复合物的形式而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热休克蛋白70 P53基因 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法 SDS-PAG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肝癌靶向SEA-CD80基因治疗及免疫学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司少艳 胡沛臻 +6 位作者 黄杨 李侠 葛伟 张秀敏 隋延仿 张建中 张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8-281,287,共5页
目的:观察肝癌靶向性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CD8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的疗效,并对其免疫学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AdEasy腺病毒系统分别构建并制备甲胎蛋白(AFP)启动子和增强子Ⅰ调控的SEA和/或CD8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然后采... 目的:观察肝癌靶向性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CD8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肝癌的疗效,并对其免疫学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AdEasy腺病毒系统分别构建并制备甲胎蛋白(AFP)启动子和增强子Ⅰ调控的SEA和/或CD80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然后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的方式对小鼠皮下移植性肝癌进行治疗,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腺病毒注射部位的SEA和CD8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pot方法和LDH释放实验分别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肝癌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的频数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对Hepa1-6细胞的特异杀伤活性;通过观察荷瘤小鼠经治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及生存时间,评价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结果:我们构建的腺病毒能够使SEA和/或CD80 mRNA和蛋白靶向地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与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相比,双基因组和单基因组分泌IFN-γ的T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CTL对Hepa1-6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均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生存期明显延长;双基因组的疗效和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明显高于单基因组;CD80和SEA的组之间、空载体和PBS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我们制备的肝癌靶向性重组腺病毒对肝癌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联合基因治疗优于单个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A CD80 共表达 腺病毒 肝癌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HCMV的腮腺导管上皮细胞CK和EMA丢失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国嵘 黄高昇 +7 位作者 王恩华 宋继谒 郭英 王娟红 梁蓉 王哲 闫庆国 冯骥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对腮腺导管上皮细胞表型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腮腺巨细胞包涵体病石蜡包埋组织中巨细胞病毒以及早期抗原、CK、EMA等的表达。结果 腮腺导管上皮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后 ,作为上皮... 目的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对腮腺导管上皮细胞表型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腮腺巨细胞包涵体病石蜡包埋组织中巨细胞病毒以及早期抗原、CK、EMA等的表达。结果 腮腺导管上皮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后 ,作为上皮性标志物的CK和EMA表达呈阴性。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腮腺导管上皮细胞使其CK和EMA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HCMV 腮腺导管 上皮细胞 CK EMA丢失 人巨细胞病毒 细胞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蓉 王哲 +6 位作者 乔岩 黄高升 王爱勤 冯骥良 郭英 杨国嵘 王娟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 研究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 6 2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四唑氮蓝 )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K5 6 2细胞生长的影响 ;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形态的改变 ;流式细胞仪检测药... 目的 研究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 6 2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四唑氮蓝 )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K5 6 2细胞生长的影响 ;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形态的改变 ;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K5 6 2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4、CD33和CD13的表达变化 ;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K5 6 2细胞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表达的改变。结果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能明显抑制K5 6 2细胞的生长 ,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与未加药的对照相比 ,在 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形态学观察 ,易见早、中、晚期凋亡的K5 6 2细胞 ;胞质空泡化明显 ,大泡很多。 1、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出现G1期K5 6 2细胞增加 ,而S期的减少 ,在 5mmol·L-1浓度时 ,出现凋亡峰与对照相比 ,CD11b和CD14的表达轻度增加 ,CD33表达轻度减低 ,而CD13表达无明显变化。同时还发现药物作用后出现CathepsinD蛋白前体的蓄积现象。结论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能抑制K5 6 2细胞增殖 ,诱导其凋亡 ,其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增殖 凋亡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内皮与心肌细胞内的表达 被引量:10
13
作者 于铭 钱蕴秋 +2 位作者 禄韶英 陈广生 叶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3-224,234,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人VEGF16 5基因在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内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了 (vascularendothelium growthfactor,VEGF)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nhancedgreenfluores cent protein ,EGFP )基因共表达载体 pIRES2 EGFP VEGF16 ... 目的 :探讨外源性人VEGF16 5基因在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内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了 (vascularendothelium growthfactor,VEGF)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nhancedgreenfluores cent protein ,EGFP )基因共表达载体 pIRES2 EGFP VEGF16 5 ,以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 ,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中EGFP的表达 ,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IRES2 EGFP hVEGF16 5 ,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后 ,经荧光显微镜观察 ,可见细胞内有EGFP的表达 ,同时经免疫组化证实有VEGF的表达。结论 :采用脂质体法可以成功地将外源性VEGF16 5基因转染到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中 ,并进行表达。本研究为今后利用VEGF基因治疗心肌缺血等疾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内皮细胞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稳定制备胶体金的新方法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文勇 李玉松 赵一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1期18-19,共2页
本文报道了采用微波技术制备胶体金的方法。此法快速、稳定,颗粒均匀一致,大大缩短了制备胶体金的时间,全过程仅用5min,并且对胶体金制备过程达到了程序化控制,使制备胶体金的操作更简单、更方便。
关键词 微波 胶体金 免疫组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标记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F(ab')_2的NBS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边惠洁 陈志南 +2 位作者 何凤昌 米力 刘成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8-30,共3页
本文研究了以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为氧化剂的(131)Ⅰ标记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F(ab’)2的方法。探讨了反应体系中NBS的用量,F(ah’)2的用量及Na(131)Ⅰ活度三个因素对标记率的影响,并从反应机理... 本文研究了以溴代琥珀酰亚胺(NBS)为氧化剂的(131)Ⅰ标记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F(ab’)2的方法。探讨了反应体系中NBS的用量,F(ah’)2的用量及Na(131)Ⅰ活度三个因素对标记率的影响,并从反应机理上予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溴代琥珀酰亚胺 单克隆抗体 碘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b18G/CD147拮抗肽对体内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商澎 骞爱荣 +3 位作者 胡佩珍 马福成 朱平 陈志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5-357,共3页
关键词 HAB18G CD147 拮抗肽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肝癌单链抗体融合TNFα导向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志伟 刘彦仿 +1 位作者 马兰花 李国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获得有效果的抗肝癌基因工程单链免疫细胞因子(TNFα)。方法将抗肝癌单克隆抗体(mAb)HAb25的单链抗体(scFv25)与人TNFα基因偶联,构建抗肝癌免疫细胞因子(scFv25-TNFα),亚克隆人原核GS... 目的获得有效果的抗肝癌基因工程单链免疫细胞因子(TNFα)。方法将抗肝癌单克隆抗体(mAb)HAb25的单链抗体(scFv25)与人TNFα基因偶联,构建抗肝癌免疫细胞因子(scFv25-TNFα),亚克隆人原核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 4T-1中,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肝癌细胞SMMC-7721涂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纯化后目的蛋白的活性。通过对荷肝癌(SMMC-7721)裸鼠进行的初步抑瘤实验,检测scFv25-TNFα的导向治疗效果。结果scFv25-TNFα具有与亲本抗体HAb25类似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scFv25-TNFα对荷肝癌裸鼠体内直径2mm左右的肿瘤具有明确的导向杀伤作用,达到3/3完全缓解,明显强于TNFα对照组,该组有效者只有2/3,且无完全缓解。结论scFv25-TNFα为具有一定效果的抗肝癌双功能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基因工程 单链抗体 细胞因子 实验研究 导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抗原纳米乳剂的制备及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玉静 隋延仿 +3 位作者 吴道澄 葛伟 叶菁 张秀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制备包裹基因工程MAGE1HSP70的纳米乳剂,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包裹MAGE1HSP70的纳米乳剂(NEMAGE1HSP70),于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乳剂包裹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 目的制备包裹基因工程MAGE1HSP70的纳米乳剂,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包裹MAGE1HSP70的纳米乳剂(NEMAGE1HSP70),于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测量其粒径,凝胶层析法检测纳米乳剂包裹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用NEMAGE1HSP70免疫小鼠,运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细胞毒性杀伤实验(LDH)检测了NEMAGE1HSP70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的状况。结果成功地制备出粒径为(25±10)nm的纳米乳剂,包裹率为91%,载药量0091g·L-1,4℃放置6mon后性质稳定。体外释药特性显示有70%的蛋白释放在24h内完成。ELISPOT和LDH显示NEMAGE1HSP70可以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针对MAGE1的CTL,特异性杀伤表达MAGE1的肿瘤细胞。结论NEMAGE1HSP70具有良好的包裹率和载药量,性质稳定且具有缓释作用,可以有效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产生针对特异性抗原MAGE1的CTL,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抗肿瘤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乳剂 肿瘤特异性抗原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师长宏 王晓武 +3 位作者 王文勇 施新猷 朱德生 李六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 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CC - 972 4 (简称H)淋巴结转移模型 ,研究肿瘤转移机理。方法 采用裸鼠肝脏原位移植法 ,接种肿瘤细胞 ,取其淋巴结转移灶反复肝内接种 ,连续传三代后 ,观察其转移特性 ,采用SABC法测定淋巴结中nm2 3和Ⅳ型胶原... 目的 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CC - 972 4 (简称H)淋巴结转移模型 ,研究肿瘤转移机理。方法 采用裸鼠肝脏原位移植法 ,接种肿瘤细胞 ,取其淋巴结转移灶反复肝内接种 ,连续传三代后 ,观察其转移特性 ,采用SABC法测定淋巴结中nm2 3和Ⅳ型胶原酶表达。结果 裸鼠原位接种 50d ,肝内长出约 1 7cm× 6 0cm大小的肿瘤 ,呈分叶状 ,质地较软 ,周围血供丰富 ,瘤组织与邻近脏器粘连 ,有明显的浸润和转移 ,经裸鼠三次筛选后肿瘤潜伏期短 (1 5d) ,瘤体大 ,形成广泛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中Ⅳ型胶原酶表达呈强阳性 ;而nm2 3呈弱阳性。结论 采用裸鼠肝原位移植法 ,反复筛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移植 裸鼠 肿瘤 人肝癌 淋巴结 Ⅳ型胶原酶 肝内 接种 筛选 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连接Cx32 mRNA、Cx43 mRNA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向东 隋延仿 王文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2-34,I005,共3页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基因Cx32mRNA、Cx43mRNA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hepatocelularcarcinoma,HCC)发生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研究...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基因Cx32mRNA、Cx43mRNA及其蛋白产物在肝细胞癌(hepatocelularcarcinoma,HCC)发生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研究61例HCC、14例正常肝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HHCC、SMMC-7721、正常肝细胞系QZG中,Cx32mRNA、Cx43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规律。结果:Cx32蛋白在HCCⅠ、Ⅱ、Ⅲ级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5.6%、42.1%、18.2%和92.9%;Cx32蛋白在HHCC、SMMC-7721和QZG中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1.9%、1.7%和99.0%。Cx43蛋白在HCCⅠ、Ⅱ、Ⅲ级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4%、26.3%、12.1%和78.6%。Cx43蛋白在HHCC、SMMC-7721和QZG中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7.3%、2.3%和99.1%。Cx32、Cx43在HCC各级和正常肝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肝癌细胞系HHCC、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系QZG中阳性细胞计数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位杂交显示,Cx32mRNA在HCC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间隙连接基因 CX32 MRNA 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