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3303例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施昀 马世荣 +1 位作者 杨巧 惠延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冷冻切片误诊与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 303例手术中快速冷冻送检标本的组织分布,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符合率及误诊、延迟报告情况。结果术中快速冷冻送检组织以甲状腺、乳腺、骨... 目的探讨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冷冻切片误诊与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 303例手术中快速冷冻送检标本的组织分布,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符合率及误诊、延迟报告情况。结果术中快速冷冻送检组织以甲状腺、乳腺、骨组织和卵巢居多,该组病例中确诊3093例(93.64%),延迟诊断204例(6.18%),误诊6例(0.18%)。造成延迟诊断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取材局限、制片不良及对某些疾病的认识不足。结论快速冷冻诊断是手术中明确病变性质的可靠手段,由于制片和诊断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误诊性。冷冻病理诊断要注意与临床医师的沟通,注意形态改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技术操作需规范,保证制片质量。诊断中尤其加强对良、恶性病变的认识及鉴别能力,抓住病变特点,准确客观做出报告。对当时不能明确性质的病变要如实告知临床医师,可延迟诊断,避免误诊。定期复查总结,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技术标准化的探讨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文勇 黄晓峰 +3 位作者 王映梅 赵一岭 马福成 王伯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7-929,共3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由Coons首创于1950年,刘彦仿等[1]于1965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该技术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免疫组织化学各种方法不断建立和发展阶段;推广普及阶段;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及广泛应用阶段;该技术标准化、规范...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由Coons首创于1950年,刘彦仿等[1]于1965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该技术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免疫组织化学各种方法不断建立和发展阶段;推广普及阶段;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及广泛应用阶段;该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及质量控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标准化 实验室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抗原修复方法在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映梅 李培峰 +4 位作者 刘一雄 师建国 闫庆国 王文勇 王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优化免疫组化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方法:同一组织分别采用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或间接法,用柠檬酸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抗原修复间接法与直接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直... 目的:优化免疫组化高压抗原修复法染色效果。方法:同一组织分别采用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或间接法,用柠檬酸缓冲液或EDTA抗原修复液进行抗原修复,检测10种常用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抗原修复间接法与直接法染色强度有明显差异,直接法优于间接法;两种抗原修复液间也存在差异,EDTA抗原修复液效果优于柠檬酸缓冲液。结论:高压抗原修复直接法并用EDTA抗原修复液对组织切片进行抗原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位癌基因表达与分子肿瘤学理论的两个悖论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瑞安 阎庆国 +3 位作者 李增山 李擒龙 覃君慧 梁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共2页
肿瘤的发生被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累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逃避凋亡的结果。这些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癌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抑癌基因的表达减弱和丢失等。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发现与现有科学理论相矛盾的现象或结果,我们称之为悖论(... 肿瘤的发生被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累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逃避凋亡的结果。这些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癌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抑癌基因的表达减弱和丢失等。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发现与现有科学理论相矛盾的现象或结果,我们称之为悖论(paradox)。悖论是科学理论的大忌,如无法解释,常提示理论体系中存在某种错误,乃至理论体系的彻底错误。我们且看乳腺分子肿瘤学中的两个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ER-2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抗乳腺癌单链抗体库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净 王慧 +4 位作者 王超 袁媛 崔岩 叶菁 李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7-84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已构建的大容量人源性抗乳腺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基础上,筛选出高亲和力的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并对抗体基本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靶标,经过4轮淘洗,筛选出高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乳腺癌scFv,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已构建的大容量人源性抗乳腺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基础上,筛选出高亲和力的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并对抗体基本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靶标,经过4轮淘洗,筛选出高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乳腺癌scFv,并对其结构序列进行分析;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scFv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以及其蛋白的基本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乳腺癌单链抗体库,获得scFv的长度约为750 bp,ELISA证实所得抗体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高度的特异性,IPTG诱导表达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cFv为相对分子质量(Mr)30 000的可溶性蛋白。结论:本研究在已构建的大容量抗乳腺癌单链抗体库的基础上,筛选获得了高亲和力的抗乳腺癌单链抗体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获得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乳腺癌靶向性抗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乳腺癌 人源性 噬菌体抗体库 筛选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抑制脂多糖诱导的THP-1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忠林 袁媛 +5 位作者 石剑宽 史小飞 高星 赵元琳 叶菁 冯旭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来源泡沫细胞的形成、脂滴形态以及脂滴表面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0 ng/m L佛波酯(PMA)处理THP-1细胞48 h后,诱导其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再利用50μg/m 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THP-1来源泡沫细胞的形成、脂滴形态以及脂滴表面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0 ng/m L佛波酯(PMA)处理THP-1细胞48 h后,诱导其分化成为巨噬细胞;再利用50μg/m 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1μg/m L LPS促进THP-1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在此过程中用(0、100、200)μmol/L Met进行处理,采用油红O染色分析Met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采用BODIPY493/503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泡沫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和数量;抽提细胞内脂类,通过定量试剂盒测定细胞甘油三酯(TG)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脂滴表面蛋白中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47 k Da的尾连蛋白(TIP4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ox-LDL和LPS组相比,采用100μmol/L、200μmol/L Met处理后能够降低泡沫细胞内的脂滴大小和数量,定量分析显示细胞内TG含量明显降低,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其中200μmol/L Met能够降低泡沫细胞中约25%的TG储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et能够降低泡沫细胞中ADRP的表达水平,但对TIP47的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 Met能够抑制LPS诱导的THP-1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并抑制脂质蓄积,同时下调细胞内ADRP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THP-1细胞 泡沫细胞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支架的隔离层对新生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笪虎 穆云静 王文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研究隔离层在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支架中,对新生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向软骨方向诱导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骨软骨复合支架的软骨支架上,然后将具有隔离层和没有隔离层的骨软骨复合支架分别植入兔膝关节骨软骨... 目的研究隔离层在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支架中,对新生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向软骨方向诱导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骨软骨复合支架的软骨支架上,然后将具有隔离层和没有隔离层的骨软骨复合支架分别植入兔膝关节骨软骨全层缺损处。术后3月和6月分别取材,进行新生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Ⅱ型胶原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无隔离层的对照组相比,具有隔离层的骨软骨复合支架所形成的新生软骨的Ⅱ型胶原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隔离层加入骨软骨复合支架后,能显著提高新生组织工程软骨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层 复合骨软骨支架 软骨 Ⅱ型胶原蛋白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来源平滑肌祖细胞的分离和特性研究
8
作者 刘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77-1977,共1页
关键词 平滑肌祖细胞 骨髓来源 细胞特性 前体细胞 体外培养 平滑肌样细胞 细胞分选 选择性表达 阳性细胞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重构自然逆转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键 王艳霞 +1 位作者 牛雯 李志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3-589,共7页
目的: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凋亡在低氧性肺动脉重构自然逆转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氧4周组、低氧4周组、低氧4周后复氧1周组及复氧6周组。分别检测... 目的: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凋亡在低氧性肺动脉重构自然逆转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氧4周组、低氧4周组、低氧4周后复氧1周组及复氧6周组。分别检测右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肺动脉中膜厚度(medial thickness,MT)和中膜面积(medial area,MA),以及肺动脉中膜自噬、凋亡等在低氧-复氧中的变化。大鼠原代PASMCs分为常氧48 h组、低氧48 h组、低氧48 h后复氧24 h组及常氧72 h组,观察PASMCs凋亡和自噬在低氧-复氧中的变化。再将PASMCs分为常氧72 h组、低氧48 h后复氧24 h组及低氧48 h+氯喹(自噬抑制剂)干预后复氧24 h组,观察PASMCs低氧阶段的自噬对其复氧阶段凋亡的影响。结果:(1)低氧使大鼠RVSP、右室肥厚指数、MT及MA显著升高(P<0.05);复氧后上述指标逐渐降低。(2)低氧使肺动脉中膜LC3表达升高,P62表达降低,复氧后上述分子的表达逐步恢复正常。低氧显著降低了中膜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复氧1周其表达显著高于低氧组。(3)低氧期原代PASMCs cleaved caspase-3/PARP的表达显著低于常氧组,复氧后其表达明显升高(P<0.05);PASMCs LC3和P62的表达在低氧期显著降低(P<0.05)。(4)抑制了PASMCs低氧阶段的自噬后,其复氧阶段cleaved caspase-3/PAR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PASMCs的凋亡参与了低氧性肺动脉重构的自然逆转;复氧期PASMCs凋亡的发生可能与其低氧期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细胞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表达降低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彦伟 王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526,529,共3页
目的检测和分析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在胶质瘤及瘤旁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组织芯片筛选出JMJD3表达阳性的胶质瘤组织,选取50例相关胶质瘤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JMJD3在相关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 目的检测和分析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在胶质瘤及瘤旁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组织芯片筛选出JMJD3表达阳性的胶质瘤组织,选取50例相关胶质瘤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JMJD3在相关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以及与瘤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JMJD3与胶质瘤的相关性。结果通过组织芯片筛选,发现JMJD3在正常少突胶质细胞中有表达。在50例胶质瘤患者的石蜡标本中,15例标本肿瘤组织为阳性,35例瘤旁组织为阳性。结论与瘤旁脑组织相比,胶质瘤JMJD3的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JMJD3 组蛋白去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腹外侧A1/C1区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电镜观察——包埋前液氮冻融和Triton X-100组织处理方法的比较
11
作者 梁卫华 亢君君 +1 位作者 黄晓峰 刘莹莹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9-803,共5页
目的:比较液氮冻融和Triton X-100不同方法对大鼠延髓腹外侧A1/C1区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β-hydroxylase,DβH)免疫反应(immunoreaetive,ir)标记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包括:液氮冻融1次组、液氮冻融2次组、0.03%Tri... 目的:比较液氮冻融和Triton X-100不同方法对大鼠延髓腹外侧A1/C1区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β-hydroxylase,DβH)免疫反应(immunoreaetive,ir)标记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包括:液氮冻融1次组、液氮冻融2次组、0.03%Triton X-100组、0.05%Triton X-100组。应用包埋前纳米金-银加强免疫电镜技术,标记延髓腹外侧A1/C1区DβH-ir神经元。结果:光镜下可观察到DβH-ir产物分布于胞体和突起,清晰标记A1/C1区神经元。不同组间DβH-ir神经元数量明显不同:冻融组数量少,突起少且细短;Triton X-100组数量明显增多,突起浓密且长,其中以0.05%Triton X-100组最为明显,差异显著。电镜结果显示:DβH-ir金-银颗粒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终末内,DβH-ir轴突终末与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或非对称性突触。金颗粒标记的数量在Triton X-100组明显多于冻融组这与光镜观察结果相一致。结论:包埋前免疫电镜技术中应用少量Triton X-100处理,可取代液氮冻融,能更好地增加胞膜的通透性,提高抗体的组织渗透能力和特异性标记是一种较好的包埋前免疫电镜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Β羟化酶 免疫电镜技术 液氮冻融 Triton X-100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