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对小鼠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平 王丽梅 +5 位作者 张薇 柏银兰 康健 郝彦斐 罗泰来 徐志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评价表达Mtb 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Ag85B-ESAT-6-rM.s)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6周龄BALB/c小鼠经背部皮下注射1×106 CFU(colony-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的Ag85B-ESAT-6-rM.s,同时设M.s免疫组(10只)、... 目的评价表达Mtb 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Ag85B-ESAT-6-rM.s)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6周龄BALB/c小鼠经背部皮下注射1×106 CFU(colony-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的Ag85B-ESAT-6-rM.s,同时设M.s免疫组(10只)、BCG免疫组(10只)、Ag85B-ESAT-6融合蛋白免疫组(10只)和生理盐水组(10只)。接种免疫后1~6周,尾静脉采血,检测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免疫后6周,MTS[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sal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Ag85B-ESAT-6-rM.s免疫小鼠后能够明显刺激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产生,其所占百分比[(59.6±1.5)%]明显高于BCG免疫组[(48.8±2.3)%](t=12.252,P<0.05)和原始M.s免疫组[(45.7±1.6)%](t=20.166,P<0.05)。Ag85B-ESAT-6-rM.s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3.23±0.31)与BCG免疫刺激的增殖指数(2.95±0.36)相当(t=1.864,P>0.05),但其诱生IFN-γ的能力[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SFC)][(167.5±36.6)SFC/106]明显高于BCG[(98.5±26.9)SFC/106](t=4.804,P<0.05)。结论Ag85B-ESAT-6融合蛋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能够明显提高M.s的免疫原性,并能够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有利于抗Mtb感染的免疫反应,作为TB新型候选疫苗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耻垢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结核菌苗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结核分枝杆菌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Rv2626c融合蛋白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泰来 张薇 +5 位作者 郝彦斐 康健 王平 柏银兰 王丽梅 徐志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14-2018,2022,共6页
利用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DE22,构建能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Rv2626c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MTB H3... 利用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DE22,构建能够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Rv2626c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MTB 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MTB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和Rv2626c基因片段并克隆入pMD18-T载体。序列测定正确后分别亚克隆入大肠埃希菌—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DE22。将重组载体pDE22-Rv2031c-Rv2626c电穿孔导入M.s,42℃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MTB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和Rv2626c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35 bp和480 bp。基因测序与Gene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载体pDE22-Rv2031c-Rv2626c电穿导入M.s后能够特异性表达目的蛋白,大小约为35 kDa,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blot鉴定结果表明抗Rv2031c和抗Rv2626c的单克隆抗体均能够与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的反应,大小相一致。成功构建表达MTB休眠相关抗原Rv2031c-Rv2626c融合蛋白的重组M.s,并命名为Rv2031c-Rv2626c-rM.s,为其用于结核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休眠相关抗原 Rv2031c Rv2626c 耻垢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G1S0.7嵌合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楚琰 李璞媛 +7 位作者 李凯 胡刚 吴兴安 张芳琳 白文涛 张亮 王海涛 徐志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7期4121-4124,共4页
构建含汉坦病毒嵌合基因G1S0.7的真核重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从本室前期构建并经测序的重组质粒pShuttle—G1S0.7上双酶切回收得到片段G1S0.7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并将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HEK293细胞,表达产物用ELISA... 构建含汉坦病毒嵌合基因G1S0.7的真核重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从本室前期构建并经测序的重组质粒pShuttle—G1S0.7上双酶切回收得到片段G1S0.7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并将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HEK293细胞,表达产物用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汉坦病毒嵌合基因G1S0.7的重组质粒pVAX—G1S0.7;ELISA检测结果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汉坦病毒G1S0.7嵌合基因在HEK293细胞中得到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90kD,与预期大小一致,并且表达产物可与抗汉坦病毒NPmAb特异性结合。说明所构建的表达载体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出与汉坦病毒抗体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融合蛋白,为下一步基因免疫及进一步筛选HFRS基因疫苗候选组分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囊膜糖蛋白G1 核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康健 王丽梅 +7 位作者 王平 赵勇 张薇 韩文东 丁悦娜 孙志平 柏银兰 徐志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20-323,I0020,共5页
目的建立小鼠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静脉感染小鼠模型。方法 30只BALB/c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每只106CFU,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并分别在感染后6周、10周、14周处死小鼠,进行脾、肺组织病理切片、抗酸染色、计脏器... 目的建立小鼠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静脉感染小鼠模型。方法 30只BALB/c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每只106CFU,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并分别在感染后6周、10周、14周处死小鼠,进行脾、肺组织病理切片、抗酸染色、计脏器荷菌数。结果感染后小鼠体重呈逐渐上升趋势,脏器病理变化随时间推移由急性炎症逐渐转为慢性炎症反应,抗酸染色均为阳性,脏器荷菌数与感染剂量相对应,并至少可持续14周。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静脉感染动物模型,为其进一步用于结核病防治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模型 近交系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复合多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5
作者 沈燕 赵亚 +3 位作者 黄豫晓 梁姣 刘忠湘 李英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438-5441,5446,共5页
原核表达恶性疟原虫多期多表位基因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在前期构建恶性疟原虫复合多期多表位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将测序正确的AMAMEG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诱导表达。采用包涵体洗涤的方式纯化目的蛋白,以AMA—1抗... 原核表达恶性疟原虫多期多表位基因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在前期构建恶性疟原虫复合多期多表位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将测序正确的AMAMEG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并诱导表达。采用包涵体洗涤的方式纯化目的蛋白,以AMA—1抗体对纯化蛋白进行Western—blot分析。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PCR成功获得长度为1 000 bp的恶性疟原虫AMA—1胞外域基因片段,获得了与多表位基因连接后的AMAMEG基因。通过诱导表达,显示在相对分子量约95 000处有预计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成功表达出融合蛋白。经此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的小鼠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其滴度达到1∶105。纯化的融合蛋白和多克隆抗体为研究新型疟疾疫苗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疫苗 多表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IP多克隆抗体对恶性疟原虫生长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黄豫晓 刘学武 +6 位作者 沈燕 李英辉 梁娇 王军 刘忠湘 赵亚 徐志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9-563,共5页
首先构建了伯氏疟原虫TIP样蛋白(以下简称PbTIP)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bTIP,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了带His标签的PbTIP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Blot鉴定虽然证明该融合蛋白表达正确,但... 首先构建了伯氏疟原虫TIP样蛋白(以下简称PbTIP)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bTIP,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诱导表达了带His标签的PbTIP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显示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Blot鉴定虽然证明该融合蛋白表达正确,但即便在变性条件下该蛋白的亲和层析纯化效果也不佳。以PbTIP融合蛋白经过初次和三次加强免疫获得的小鼠PbTIP多克隆抗体滴度达到1∶105以上。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小鼠PbTIP抗血清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显示PbTIP多克隆抗体对恶性疟原虫感染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以上实验结果为后续PbTIP在疟原虫免疫抑制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T细胞免疫调节蛋白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休眠相关抗原Rv1733c 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段安虎 张薇 +4 位作者 柏银兰 康健 王瑞 徐志凯 王丽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79-685,共7页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休眠相关抗原Rv1733c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评价其作为DNA疫苗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利用限制性酶切的方法从本室前期保存的pMD-18T-Rv1733c质粒中构建Rv1733c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Rv1733c。将pcDNA-Rv1733c重组质粒...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休眠相关抗原Rv1733c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评价其作为DNA疫苗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利用限制性酶切的方法从本室前期保存的pMD-18T-Rv1733c质粒中构建Rv1733c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Rv1733c。将pcDNA-Rv1733c重组质粒稳定转染P815细胞,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v1733c的表达。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BALB/c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即pcDNA-Rv1733c质粒DNA组、生理盐水组和BCG组。pcDNA-Rv1733c质粒DNA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肌内注射方式免疫,间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BCG组采用皮下免疫一次。各组小鼠每2周采血,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和IgG2a/IgG1抗体亚类比率与比值。初次免疫8周后,MTS[3-(4,5-di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etrazolium,inner salt](四氮唑蓝盐化合物)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ELISPOT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流式细胞法检测脾淋巴细胞中CD4+和CD8+T细胞所占比率;LDH法检测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s;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成功构建Rv1733c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Rv1733c。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表明pcDNA-Rv1733c质粒稳定转染的P815细胞中能够稳定表达Rv1733c蛋白。pcDNA-Rv1733c质粒DNA免疫小鼠后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亚类以IgG2a为主,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IgG2a/IgG1的比值趋于平衡;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2.00±0.36)高于BCG组(1.1±0.06)(t=3.096,P<0.05);特异性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频数(41.48±5.30)SFC/106高于生理盐水组(2.75±1.37)SFC/106(t=4.752,P<0.05);然而脾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所占比率[分别为(18.15±2.30)%、(7.68±1.34)%]、CTL杀伤活性[(29.52±1.96)%]都与生理盐水组相当[(16.43±2.02)%(t=0.571,P>0.05)、(7.32±0.42)%(t=0.234,P>0.05)、(25.28±2.51)%(t=0.726,P>0.05)]。结论成功构建Rv1733c真核表达载体pcDNA-Rv1733c;并能够诱导小鼠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提示用于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抗原 细菌 疫苗 DNA 抗体生成 免疫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