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后白藜芦醇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姚伟伟 王 健 +3 位作者 胡伟 鲁亚成 孙芫炎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白藜芦(resveratrol,Res)是一种化学名为3,5,4’-三羟基戊二烯的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花生、凤梨、朝槐、决明、桑子、大黄、首乌、金雀根、葡萄、虎杖、藜芦等植物中,尤以虎杖含量最高[1]。白藜芦醇分子式为C14H12O3,相对分子质... 白藜芦(resveratrol,Res)是一种化学名为3,5,4’-三羟基戊二烯的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花生、凤梨、朝槐、决明、桑子、大黄、首乌、金雀根、葡萄、虎杖、藜芦等植物中,尤以虎杖含量最高[1]。白藜芦醇分子式为C14H12O3,相对分子质量228.25,本质是一种植物抗毒素,是葡萄属植物在外来病菌侵入、紫外线照射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产生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白藜芦醇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氧自由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在疼痛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健 张春奎 +4 位作者 林家骥 张婷 李想 董玉琳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0-654,共5页
疼痛(pain)是当前困扰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有关疼痛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由外伤、神经压迫、感染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是临床上最常见、最难治,也最为复杂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 疼痛(pain)是当前困扰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有关疼痛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由外伤、神经压迫、感染以及神经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是临床上最常见、最难治,也最为复杂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3]。由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机制复杂,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等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人们对神经病理性痛的产生和维持认识还较匮乏,因而在临床上有针对性的镇痛手段也就比较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 神经病理性痛 炎性痛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给予氯胺酮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内STAT3的磷酸化改善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健 杨帆 +4 位作者 李俊峰 姚伟伟 张婷 董玉琳 李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9-685,共7页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鞘内给予氯胺酮对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L5脊神经结扎(SNL)方法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利用机械刺激法和热板法连续观察造模后大鼠的痛行为...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鞘内给予氯胺酮对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L5脊神经结扎(SNL)方法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利用机械刺激法和热板法连续观察造模后大鼠的痛行为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腰膨大节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SNL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均明显降低,且术后一周内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P<0.01),从术后第3 d起鞘内连续给予氯胺酮至第7 d能够明显缓解大鼠患侧后爪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STAT3在星形胶质细胞上有表达,且SNL后pSTAT3与GFAP在脊髓背角的表达均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NL后第7 d脊髓背角的pSTAT3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从术后第3 d鞘内连续给予氯胺酮至第7 d能够明显下调STAT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鞘内给予氯胺酮能够明显下调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内STAT3的磷酸化水平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结扎 星形胶质细胞 pSTAT3 氯胺酮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17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痛发生中作用
4
作者 姚伟伟 鲁亚成 +1 位作者 董玉琳 孙焱芫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4-806,共3页
ADAM17是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家族(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Family,ADAM)中的一员。其主要作用是活化肿瘤坏死因子前体因此又称为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umor necrosis factorαconverting enzyme,TACE)。
关键词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 神经病理性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层I型mGluRs参与突触可塑性调控的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日升 涂可 +1 位作者 陈涛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9-644,共6页
I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 sysytem,CNS)中参与了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控兴奋性神经信号传导,参与痛觉、痒、以及药物成瘾的产生,并且与癫痫、脑缺血、帕金... I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GluR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 sysytem,CNS)中参与了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调控兴奋性神经信号传导,参与痛觉、痒、以及药物成瘾的产生,并且与癫痫、脑缺血、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密切联系[1]。然而,以I型mGluRs为药物靶点的药物并不广泛,主要是其作用的机制并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突触可塑性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