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芯片方法研究苦参碱抗白血病细胞增殖机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永清 黄高升 +2 位作者 王哲 冯骥良 郭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 探索苦参碱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提取苦参碱诱导前后白血病细胞株K5 62总RNA ,经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后与人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芯片杂交 ,用ESTblot软件分析杂交结果。结果 经苦参碱诱导后K5 62细胞 111个周期相关基因... 目的 探索苦参碱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提取苦参碱诱导前后白血病细胞株K5 62总RNA ,经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后与人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芯片杂交 ,用ESTblot软件分析杂交结果。结果 经苦参碱诱导后K5 62细胞 111个周期相关基因中 ,有CCNB1,cyclinD1,PCNA ,TFDP1等 15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 ,CDKN2D ,E2F5等 5个基因表达上调 ,Westernblotting方法证实了PCNA基因表达改变。结论 苦参碱的抗白血病细胞增殖作用与PCNA ,P19 INK4D等多个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苦参碱 细胞增殖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总酚酸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尚雁君 黄才国 +5 位作者 蒋山好 朱大元 魏善建 焦炳华 李锴男 张建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95-1298,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总酚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UUO组、假手术组(SOR)、阳性对照依那普利(ACEI)组和丹参总酚酸样品(TSA)组,术前分别给UUO组和SOR组灌生理盐水,ACEI组... 目的观察丹参总酚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UUO组、假手术组(SOR)、阳性对照依那普利(ACEI)组和丹参总酚酸样品(TSA)组,术前分别给UUO组和SOR组灌生理盐水,ACEI组和丹参总酚酸组分别灌胃ACEI[6mg/(kg·d)]和丹参总酚酸[20mg/(kg·d)],连续8d。术后第7天分别处死各组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TGF-β1的表达情况。行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结果丹参总酚酸组和ACEI组TGF-β1的表达量与模型组(0.22±0.06)比较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果分别是1.38±0.26和1.38±0.26。丹参总酚酸能显著减少UUO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1的表达,减轻胶原在肾间质的沉积,改善了肾脏病理改变。结论丹参总酚酸对UUO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跟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总酚酸 肾间质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肝癌排斥抗原肽的树突状细胞瘤苗活化T细胞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曲萍 曹云新 +2 位作者 隋延仿 张立红 张秀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负载肝癌排斥抗原肽SLIVHLNEV(C met突变肽 ) [1 ] 的树突状细胞瘤苗活化的T细胞在体外及裸鼠肝癌模型体内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 用肝癌排斥抗原肽SLIVHLNEV致敏从脾脏中分离培养的树突状细胞 ,再与同源T淋巴细胞混... 目的 探讨负载肝癌排斥抗原肽SLIVHLNEV(C met突变肽 ) [1 ] 的树突状细胞瘤苗活化的T细胞在体外及裸鼠肝癌模型体内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 用肝癌排斥抗原肽SLIVHLNEV致敏从脾脏中分离培养的树突状细胞 ,再与同源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毒作用。同时建立荷人肝癌细胞系HHCC的裸鼠移植瘤模型 ,观察DC瘤苗活化的T细胞预防移植瘤发生和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 ,DC瘤苗诱导的CTLs能够特异性杀伤HHCC肝癌细胞。在裸鼠模型中 ,CTLs不但能预防裸鼠移植瘤的发生 ,而且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排斥抗原肽 肝细胞 树突细胞 瘤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表面HSP70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葛伟 隋延仿 +3 位作者 孙玉静 曹云新 司少艳 张秀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9-691,共3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表面HSP70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HSP70受体封闭组、非受体封闭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57BL/6小鼠骨髓来源DCs内化FITC标记的HSP70阳性细胞率。结果受体封闭组50μgHSP70可使DCs表面受体...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表面HSP70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HSP70受体封闭组、非受体封闭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57BL/6小鼠骨髓来源DCs内化FITC标记的HSP70阳性细胞率。结果受体封闭组50μgHSP70可使DCs表面受体饱和;受体饱和后随HSP70-FITC用量的升高,HSP70-FITC阳性细胞数呈正比性增高;非受体封闭组应用50μgHSP70-FITC与100μgHSP70-FITC时HSP70-FITC阳性细胞率均达到90%以上且组间差别不大。结论DCs表面HSP70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是DCs摄取抗原的主要途径,且具有饱和性和优先性的特点。当受体饱和后,非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可能在DCs内化HSP70过程中起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70 树突细胞 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肝癌单链免疫毒素hdsFv-RC-RNase的导向治疗作用
5
作者 付勇 苏雪梅 +4 位作者 刘彦仿 赵君 杨守京 李锴男 邹赛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观察抗肝癌重组单链免疫毒素hdsFv-RC-RNase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导向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TIG-hdsFv-RC-RNase转化E.coliBL21(DE3)plys中,利用IPTG大量诱导表达抗肝癌hdsFv-RC-RNase重组单链免疫... 目的观察抗肝癌重组单链免疫毒素hdsFv-RC-RNase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导向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TIG-hdsFv-RC-RNase转化E.coliBL21(DE3)plys中,利用IPTG大量诱导表达抗肝癌hdsFv-RC-RNase重组单链免疫毒素。表达产物在非变性条件下经Ni-NTAAgarose亲合层析法纯化并体外复性,利用细胞ELISA法检测其特异性结合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的免疫活性。建立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初步评估其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导向治疗作用。结果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出现一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1000的新生蛋白带,且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表达产物的纯度达到基本均一。细胞ELISA检测结果显示,纯化产物复性后能够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对正常肝细胞的结合能力非常弱,两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导向治疗结果表明,其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治疗有效率为100%,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抑瘤率达到79.38%。结论成功获得了特异性强的有活性的抗肝癌重组单链免疫毒素hdsFv-RC-RNase,其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导向治疗作用,可能成为抗肝癌导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重组免疫毒素 核糖核酸酶 导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