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HLDA8新CD编号候选分子看免疫学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金伯泉 刘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uma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HLDA)及其单克隆抗体在免疫学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功能研究的深入, 不断有新的功能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被发现.
关键词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免疫学 CD编号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推动免疫学迅速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共1页
关键词 后基因组 免疫分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引起固有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安钢 温伟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95-997,共3页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TOLL样受体 固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CD10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晓光 朱勇 +5 位作者 刘雪松 田莹 曹云新 刘莹 户义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研制可识别天然CD10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真核表达的CD100分子免疫BALB/c小鼠,以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并分别用人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MOLT-4、猿T淋巴细胞系MLA-144及猴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BLCL)... 目的:研制可识别天然CD10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真核表达的CD100分子免疫BALB/c小鼠,以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并分别用人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MOLT-4、猿T淋巴细胞系MLA-144及猴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BLCL),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共获得7株可稳定分泌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所有mAb均可识别人和猴细胞系的膜表面天然CD100分子,其中6株可识别猿细胞系膜表面的天然CD100分子。结论:成功地制备了7株抗CD100分子的特异性mAb,为研究人和猿、猴CD100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CD100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命名及其功能 被引量:5
5
作者 徐竹蔚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5-397,共3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相对分子质量 专题讨论会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功能 CD编号 CD18 表达细胞 CD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泛素化、去泛素化以及与其他组蛋白修饰间的“串扰”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旭 杨安钢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8-1231,共4页
组蛋白泛素化、去泛素化是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方式,在基因转录调控、细胞周期及DNA损伤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蛋白的泛素化及去泛素化修饰与组蛋白的其他共价修饰具有密切的联系,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串扰(crosstalk)"... 组蛋白泛素化、去泛素化是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方式,在基因转录调控、细胞周期及DNA损伤修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蛋白的泛素化及去泛素化修饰与组蛋白的其他共价修饰具有密切的联系,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串扰(crosstalk)"。组蛋白通过各种修饰之间的"串扰"形成精密的"组蛋白密码",精细地调控着细胞核内重要的DNA事件。本文主要概述了组蛋白泛素化、去泛素化以及它们与其他组蛋白修饰间的"串扰",揭示了组蛋白泛素化、去泛素化与其他组蛋白共价修饰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 泛素化 去泛素化 表观遗传修饰 串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caspase-6融合蛋白对骨肉瘤SOSP-9607细胞靶向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本根 许彦鸣 +7 位作者 裘秀春 杨彤涛 纪振钢 苟永胜 任民 周勇 杨安钢 范清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Her2靶向重组的caspase-6融合蛋白对骨肉瘤SOSP-960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将抗Her2单链抗体基因e23sFv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的转膜结构域基因(PEⅡ)和活性caspase-6基因连接,构建成Immunocasp-6(e23sFv-PEⅡ-casp-6)基因,将... 目的:探讨Her2靶向重组的caspase-6融合蛋白对骨肉瘤SOSP-960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将抗Her2单链抗体基因e23sFv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的转膜结构域基因(PEⅡ)和活性caspase-6基因连接,构建成Immunocasp-6(e23sFv-PEⅡ-casp-6)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中,转染SOSP-960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MTT法检测来观察其促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转染SOSP-9607细胞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出caspase-6的表达,SOSP-9607细胞出现明显的核浓缩、碎裂;电镜观察到细胞质浓缩,胞内空泡,核染色质浓集等典型的凋亡特征;MTT法检测发现细胞的增殖明显被抑制;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凋亡率为31.4%,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6.0%)有非常显著的增加(P<0.01)。结论:重组Immunocasp-6基因可以在转染的SOSP-9607细胞中表达,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6 HER 2 融合蛋白 骨肉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3C蛋白酶切位点的人CD226胞膜外区Ig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海 杨琨 +5 位作者 贾卫 欧阳为明 刘莹 许晓光 李琦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 :构建含 3C蛋白酶酶切位点的人CD2 2 6 (PTA1)分子胞膜外区Ig融合蛋白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进行表达和初步鉴定。方法 :将人CD2 2 6分子的胞膜外区基因 ,克隆入含 3C蛋白酶靶序列的Ig真核表达载体 p 3C Ig中。测序证实后 ,转... 目的 :构建含 3C蛋白酶酶切位点的人CD2 2 6 (PTA1)分子胞膜外区Ig融合蛋白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进行表达和初步鉴定。方法 :将人CD2 2 6分子的胞膜外区基因 ,克隆入含 3C蛋白酶靶序列的Ig真核表达载体 p 3C Ig中。测序证实后 ,转染COS7细胞并进行瞬时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柱纯化 ,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 3C蛋白酶酶切反应进行鉴定。结果 :经表达和纯化获得CD2 2 6胞膜外区的Ig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可与表达于ECV30 4细胞表面的CD2 2 6配体有效结合。同时 ,融合蛋白的Fc段亦经 3C蛋白酶切除 ,从而获得CD2 2 6胞膜外区的真核表达分子。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含有 3C蛋白酶酶切位点的人CD2 2 6分子胞膜外区Ig真核表达产物 ,为进一步对CD2 2 6分子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26(PTAI) 真核表达 融合蛋白 3C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命名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 命名 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 黏附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病毒2型和3型D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春梅 宋朝君 +5 位作者 李娜 董芸 田莹 张赟 金伯泉 李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74-1175,1179,共3页
目的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2型(PV2)和3型(PV3)D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抗体的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PV2及PV3的D抗原为免疫原,常规方法制备小鼠源性mAb,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腹水效价、型别特异性及与C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获得4株... 目的制备脊髓灰质炎病毒2型(PV2)和3型(PV3)D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抗体的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PV2及PV3的D抗原为免疫原,常规方法制备小鼠源性mAb,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腹水效价、型别特异性及与C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获得4株PV2特异性并与PV2的C抗原不交叉的mAb,2株PV3特异性并与PV3的C抗原不交叉的mAb。结论成功制备了PV2及PV3特异性并与C抗原不交叉的D抗原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D抗原 C抗原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基因沉默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和侵袭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炜 付海京 +6 位作者 贾林涛 张勇 刘家云 任新玲 温伟红 孟艳玲 杨安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针对HER2基因的RNA干涉对人胃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了针对癌基因HER2的siRNA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pcDNA3-sihe1和pcDNA3-sihe2,将构建的干涉载体与对照载体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确定干涉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HER2基因的RNA干涉对人胃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了针对癌基因HER2的siRNA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pcDNA3-sihe1和pcDNA3-sihe2,将构建的干涉载体与对照载体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确定干涉效果;以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干涉后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在悬浮培养条件下的凋亡情况;并以Boyden chambe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针对癌基因HER2的siRNA表达载体,siRNA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后HER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证实siRNA成功抑制HER2蛋白的表达。HER2低表达的细胞株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HER2下调可引起胃癌细胞的凋亡,Boydenchamber实验表明针对HER2的RNA干涉可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侵袭能力。结论:RNA干涉有效地抑制了HER2分子的表达,进而影响SGC-7901细胞的生长和侵袭,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HER2分子与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基因 RNA干涉 胃肿瘤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通过上调KLF4表达诱导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智凝 周强 +5 位作者 白久旭 闫博 秦炜炜 王涛 贾林涛 杨安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与Krupell样因子4(Krupell-like factor 4,KLF4)的关系。方法:0、50、100、200、300、500ng... 目的:观察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与Krupell样因子4(Krupell-like factor 4,KLF4)的关系。方法:0、50、100、200、300、500ng/ml TSA作用于Ishikawa细胞24 h,或100 ng/ml TSA作用于Ishikawa细胞0、4、8、12、24、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Ishikawa细胞凋亡情况,qRT-PCR检测Ishikawa细胞中KLF4 mRNA的表达情况;将KLF4真核表达载体pcDNA3-KLF4转染Ishikawa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Ishikawa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00 ng/ml TSA作用于Ishikawa细胞24 h后,Ishikawa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6±4.5)%vs(7.53±0.93)%,P<0.05];不同质量浓度TSA处理Ishikawa细胞24 h后或100 ng/ml TSA作用Ishikawa细胞不同时间后,KLF4 mRNA表达水平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方式明显增高(P<0.05);pcDNA3-KLF4转染后Ishikawa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27.3±2.7)%vs(4.53±1.75)%,P<0.05]。结论:TSA能通过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KLF4的表达,促进Ishikawa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子宫内膜癌 ISHIKAWA细胞 Krupell样因子4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表面HSP70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伟 隋延仿 +3 位作者 孙玉静 曹云新 司少艳 张秀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9-691,共3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表面HSP70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HSP70受体封闭组、非受体封闭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57BL/6小鼠骨髓来源DCs内化FITC标记的HSP70阳性细胞率。结果受体封闭组50μgHSP70可使DCs表面受体...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表面HSP70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HSP70受体封闭组、非受体封闭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57BL/6小鼠骨髓来源DCs内化FITC标记的HSP70阳性细胞率。结果受体封闭组50μgHSP70可使DCs表面受体饱和;受体饱和后随HSP70-FITC用量的升高,HSP70-FITC阳性细胞数呈正比性增高;非受体封闭组应用50μgHSP70-FITC与100μgHSP70-FITC时HSP70-FITC阳性细胞率均达到90%以上且组间差别不大。结论DCs表面HSP70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是DCs摄取抗原的主要途径,且具有饱和性和优先性的特点。当受体饱和后,非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可能在DCs内化HSP70过程中起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70 树突细胞 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成骨肉瘤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特性鉴定
14
作者 赵玉红 张惠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 建立分泌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 ,并对其分泌的mAb进行鉴定。方法 用成骨肉瘤细胞系 (OSPS 96 0 7)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按常规方法融合、筛选、克隆化及腹水mAb制备。取骨肉瘤手术标本 (6 0例 )及正... 目的 建立分泌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 ,并对其分泌的mAb进行鉴定。方法 用成骨肉瘤细胞系 (OSPS 96 0 7)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按常规方法融合、筛选、克隆化及腹水mAb制备。取骨肉瘤手术标本 (6 0例 )及正常组织 (6种 ) ,用mAb进行免疫组化ABC染色。结果 筛选出 2株能持续、稳定分泌特异性抗骨肉瘤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6E5和 3F7)。 2株杂交瘤细胞经过 10 0d连续培养 ,分泌mAb的特性稳定、mAb特异性强、效价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表明 ,mAb 6E5和 3F7针对的抗原 ,在成骨肉瘤组织及成骨肉瘤细胞系均呈高表达 (70 % )。针对mAb 6E5的抗原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上 ,针对mAb 3F7的抗原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内。 6种正常组织中除胃粘膜可见弱阳性反应外 ,其余未见明确的阳性反应。结论此两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mAb对成骨肉瘤细胞具有特异亲和性 ,为成骨肉瘤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肉瘤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