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4 位作者 杨世明 杨琳 王林 谢霞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8-1151,共4页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护技术人员操作因素、试剂器材因素、被检血清与红细胞因素、生理与疾病及使用药物因素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医护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血型与...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护技术人员操作因素、试剂器材因素、被检血清与红细胞因素、生理与疾病及使用药物因素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医护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血型与配血等检测试剂及试验操作技术的质量控制。本文简述了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检测 影响因素 临床输血 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输注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世明 杜润家 +2 位作者 张勇萍 田榆 费红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41-942,共2页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输注在预防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取保存期分别为7d、14d及21d的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在无菌条件下,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取过滤前后的血液标本,检测WBC、RBC、Hb、血浆中...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输注在预防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取保存期分别为7d、14d及21d的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在无菌条件下,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取过滤前后的血液标本,检测WBC、RBC、Hb、血浆中的pH值、钾钠离子及游离Hb;选择血液病和肿瘤患者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对照组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观察两组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白细胞过滤器对白细胞的去除率为99%,红细胞的回收率为92%,过滤后的血液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8.75%。结论:白细胞过滤器具有较高的WBC去除率,对RBC的生物学性质影响较小,输注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可使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 去白细胞过滤器 红细胞悬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妍 王文婷 +1 位作者 杨世明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探讨拟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及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血。方法应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技术对58 565例拟输血住院及急诊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阳性结果进一步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 目的探讨拟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及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血。方法应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技术对58 565例拟输血住院及急诊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阳性结果进一步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351例,检出率为0.60%(351/58 565)。鉴定出特异性抗体282例,检出率为0.48%(282/58 565);自身抗体36例,检出率为0.06%(36/58 565);无法鉴定抗体特异性共33例,占0.06%(33/58 565)。不同性别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比较:女性患者222例,阳性率为0.73%(222/30 582)显著高于男性患者129例,阳性率为0.46%(129/27 983)。结论拟输血患者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特异性鉴定,避免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不规则抗体 输血 抗体鉴定 抗体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缺乏型输血过敏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扬 崔颖 +1 位作者 杨世明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8-430,共3页
IgA缺乏型输血过敏反应是指当患者血清IgA含量低于0.05 mg/d L且存在抗IgA抗体时,输血后1 h内发生的过敏反应;是病因明确的一种输血类过敏反应,也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它是由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释放致敏物质... IgA缺乏型输血过敏反应是指当患者血清IgA含量低于0.05 mg/d L且存在抗IgA抗体时,输血后1 h内发生的过敏反应;是病因明确的一种输血类过敏反应,也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它是由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释放致敏物质C3a、C5a等引起的一系列类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补体C5a、脑源性嗜神经组织因子和趋化因子CC趋化因子配体5(CCL5)等可能与IgA缺乏型输血过敏反应有关。本文就IgA缺乏引起的输血过敏反应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缺乏症 输血 过敏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霞 安宁 +5 位作者 王文婷 崔颖 王林 杨琳 杨世明 张勇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8-1339,共2页
临床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包括患者和供血者信息及血标本的核对与处理,患者和供血者的ABO、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本文简述了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的重要性,检查内容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 输血 免疫血液学 相容性检查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同型输血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娜 卫国强 +1 位作者 焦琴 杨世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2-1193,共2页
目的:研究Rh(E)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讨论临床输血治疗是否应进行Rh(E)同型输血。方法:对住院的44 800名患者进行ABO、Rh(D)、Rh(C)、Rh(E)抗原及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对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就诊者44 ... 目的:研究Rh(E)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讨论临床输血治疗是否应进行Rh(E)同型输血。方法:对住院的44 800名患者进行ABO、Rh(D)、Rh(C)、Rh(E)抗原及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对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就诊者44 800例中,检出Rh血型抗体32例,其中孕妇8例,有输血史者22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2例;Rh血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D 8例(25%)、抗-E15例(46.88%)、抗-e 1例(3.13%)、抗-c 3例(9.38%)、抗-cE 4例(12.5%)、抗-CD 1例(3.13%)。结论:Rh(E)抗原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将其与ABO及Rh(D)同时作为患者输血前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抗原 同型输血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输血及其免疫血液学检测易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4 位作者 崔颖 王文婷 江涛 曹丽妍 杨世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5-1006,共2页
根据《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测中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输血相关法规及现代免疫血液学知识的学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 根据《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测中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输血相关法规及现代免疫血液学知识的学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护士在血液标本采集、取血及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科工作人员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免疫血液学检测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97例孕产妇ABO和RhD血型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张勇萍 杜娟 +5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苏小花 李楚 李丹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0-682,共3页
目的 探讨孕产妇ABO、Rh 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血型定型卡和抗人球蛋白卡,对孕产妇进行ABO、Rh 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有特异性抗体者采用试管法检测抗体效价、免疫球蛋白(Ig)类型及37℃反... 目的 探讨孕产妇ABO、Rh 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血型定型卡和抗人球蛋白卡,对孕产妇进行ABO、Rh 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有特异性抗体者采用试管法检测抗体效价、免疫球蛋白(Ig)类型及37℃反应性。结果 在4397例孕产妇中,A型1308例(29.75%),B型1366例(31.07%),O型1265例(28.77%),AB型458例(10.42%);Rh D阳性4348例(98.89%),Rh D阴性49例(1.11%)。在4397例孕产妇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55例(1.25%),其中Rh血型系统49例(89.09%),MNS血型系统4例(7.27%),Lewis血型系统2例(3.64%)。抗体特异性:抗D 6例(10.91%)、抗E 21例(38.18%)、抗Ec 10例(18.18%)、抗C 4例(7.27%)、抗c 3例(5.45%)、抗Ce 5例(9.09%)、抗M 4例(7.27%)、抗Lea 2例(3.64%),其红细胞相应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抗体效价在1∶8~1∶512之间;Ig类型:Ig M类2例,Ig G类49例,Ig M-Ig G类4例;37℃反应性:1+~4+。结论 孕产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非孕女性,在产前和输血前对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检测 不规则抗体 ABO血型 RH血型 孕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4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陈洁 焦琴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血型抗原减弱和血清抗体效价降低及高效价冷凝集素引起疑难血型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采用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增强方法、吸收放散试验及直接抗人球... 目的探讨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血型抗原减弱和血清抗体效价降低及高效价冷凝集素引起疑难血型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采用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增强方法、吸收放散试验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观察患者血型抗原及血清中抗体的检出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被患者红细胞吸收后的人源抗A或抗B血清效价有所降低;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与A型或B型试剂红细胞出现预期的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强度由常规方法的混合外观凝集(MF)~1+增加到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的1+~3+,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结论吸收放散试验能起到浓缩血清及初步纯化抗体的作用,抗体增强方法可增加低效价血清抗体的凝集强度,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联合应用ABO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可准确鉴定ABO疑难血型及解决部分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抗体减弱 冷凝集素 ABO疑难血型 吸收放散试验 抗体增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2 位作者 田榆 徐宁 王文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2-813,共2页
目的:探讨引起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进行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 目的:探讨引起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进行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等系列检测,分析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患者选择同型及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结果:在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468例,其中自身冷抗体132例(28.2%),血型不规则抗体96例(20.5%),血型抗原性减弱68例(14.5%),血型抗体效价减弱60例(12.8%),自身抗体阳性54例(11.5%),血浆蛋白异常18例(3.8%),实验方法学原因16例(3.4%),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13例(2.8%),肝素影响9例(1.9%),血标本污染2例(0.4%)。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大多数是由自身抗体,不规则抗体,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及血浆蛋白异常等引起的。因此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应采用多种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互相验证,以保证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无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抗体鉴定 交叉配血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不规则抗体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勇萍 杨琳 +4 位作者 杨世明 田榆 李丹 陈扬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 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再采用传统试管法进行复检,并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 目的探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 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再采用传统试管法进行复检,并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抗体效价及免疫球蛋白类型检测。结果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56例不规则抗体中,MNS血型系统19例(33.9%)、P血型系统1例(1.8%)、Lewis血型系统15例(26.8%)、Kidd血型系统4例(7.1%)、Rh血型系统10例(17.9%)、冷自身抗体7例(12.5%)。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 M型42例(75.0%),抗体效价为1∶16~1∶8192;Ig G型10例(17.9%),抗体效价为1∶128~1∶1024;Ig M、Ig G混合型4例(7.1%),抗体效价为1∶32~1∶256。37℃反应性:±~4^+。结论 Ig M型不规则抗体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 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鉴定 正反定型不相符 不规则抗体 特异性鉴定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抗体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2 位作者 杨世明 苏小花 杜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0-982,共3页
目的确证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浆(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血标本再用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结果在微柱凝... 目的确证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浆(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血标本再用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结果在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10例中,由非特异性抗体引起假阳性35例(16.7%),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阳性175例(83.3%)。在17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抗体156例(89.1%),MNSs血型系统抗体10例(5.7%),Lewis血型系统抗体5例(2.9%),Kidd血型系统抗体3例(1.7%),其中Rh血型系统合并Kidd血型系统抗体1例。结论对孕妇产前及受血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早期进行预防及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是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和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筛查 特异性鉴定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MNS血型抗体特异性及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丹 张勇萍 +3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杜娟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87-1689,共3页
目的探讨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特异性及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被检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试验,对35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或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 目的探讨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特异性及对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被检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试验,对35例正反定型不相符或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对检测出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球蛋白类型及抗体效价检测。结果在35例MNS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中,抗M抗体31例(88.6%)、抗N抗体2例(5.7%)、抗S抗体1例(2.9%)、抗Mur抗体1例(2.9%)。免疫球蛋白类型:Ig M型26例(74.3%)、IgG型7例(20.0%)、Ig M+IgG型2例(5.7%)。抗体效价1∶4~1∶32。对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影响:在ABO血型反定型中出现意外凝集,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主侧凝集。结论当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与交叉配血不合时,应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并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分析,以确保血型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S血型系统 同种抗体 不规则抗体 正反定型不符 配血不合 ABO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对策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勇萍 李丹 +5 位作者 杨世明 王林 郑妍 陈扬 李楚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9-1401,共3页
目的探讨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再以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验证,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交叉... 目的探讨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再以凝聚胺法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验证,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及适当的处理对策。结果在98例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中,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有35例(35.7%),冷凝集素引起的有24例(24.5%),自身抗体引起的有18例(18.4%),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有12例(12.2%),血浆蛋白异常引起的有6例(6.1%),输注药物引起的有3例(3.1%)。98例交叉配血不合中,主侧配血不合68例(69.4%),次侧配血不合18例(18.4%),主次侧均不合12例(12.2%)。结论 ABO同型血交叉配血不合时,首先应找出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按操作规程进行相关试验,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ABO同型血 交叉配血不合 影响因素 处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3 位作者 安宁 王文婷 田榆 徐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0-1131,共2页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98例由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的HDN患儿中,检出抗A62例(20.8%),抗B65例(21.8%),抗A+抗AB87例(29.2%),抗B+抗AB6例(2.0%);抗M4例(1.3%),抗N1例(0.3%);抗D4例(1.3%),抗E7例(2.3%),抗cE3例(1.0%)。由ABO及MN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弱阳性,由Rh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强阳性;微柱凝胶法的凝集强度高于试管法;HDN患儿出生后24h内阳性检出率为91.5%。结论:HDN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主要为ABO系统的抗A、抗B、抗AB,其次为Rh系统的抗E、抗D、抗cE及MN系统的抗M、抗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性抗体检测 抗体特异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杨世明 崔颖 +2 位作者 张勇萍 张红丽 田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3-834,共2页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观察凝聚胺法(MPT)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观察凝聚胺法(MPT)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用MPT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抗D抗体效价。结果:在986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MPT法检出IgG抗A(B)效价≥1∶64者528例(53.5%),传统试管法检出512例(51.9%),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RhD阴性孕妇中检出抗D抗体11例(73%)。结论:产前对夫妇进行ABO、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可减少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MPT法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抗体 母婴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凝聚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的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勇萍 杨世明 +2 位作者 王文婷 谢霞 徐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3-914,共2页
目的: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对15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采... 目的: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对15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进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15例Rh HDN患儿中检出抗-D 4例(26.7%),抗-E 6例(40.0%),抗-cE 3例(20.0%),抗-Ce 2例(13.3%);Rh血型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为1∶8~1∶128。结论:产前对孕妇夫妇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产后对患儿及时进行检测诊断和治疗,对减少HDN患儿的受害程度和保证优生优育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溶血症 RH血型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世明 潘晓莉 +2 位作者 张勇萍 崔颖 苏小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6-397,共2页
目的:观察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为患者提前选择储备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以保证患者及时安全和有效的输血治疗。方法:应用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对拟输血患者和供血者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 目的:观察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为患者提前选择储备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以保证患者及时安全和有效的输血治疗。方法:应用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对拟输血患者和供血者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12860例被检血清标本中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25例,阳性率为0.97%,其中患者为1.1%(123/10904),献血员为0.1%(2/1956)。在12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中,Rh血型系统抗体102例(81.6%),MNSs血型系统抗体20例(16%),Lewis血型系统抗体2例(1.6%),Kidd血型系统抗体1例(0.8%)。Rh血型系统单一抗体79例(63.2%),Rh血型系统混合抗体23例(18.4%),Rh血型系统与其他血型系统的复合抗体11例(8.8%)。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液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对确保输血安全及有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选 特异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高球蛋白血症对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的干扰及处理方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谢霞 张勇萍 +4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郑妍 李丹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高球蛋白血症血标本对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 D抗原检测,对出现弱凝集±~弱于2+(2+~w)者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和交叉配血不合的... 目的探讨高球蛋白血症血标本对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 D抗原检测,对出现弱凝集±~弱于2+(2+~w)者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和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滴加生理盐水及其置换,对凝集仍不散开者,将血标本置37℃孵育15 min,2次离心分离血清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 13例血标本在ABO血型反定型中出现假凝集强度为±~1+者9例,为2+~w者4例;在交叉配血中主侧出现假凝集强度为1+~2+~w者13例。球蛋白值在(32~94)g/L之间,凝集强度与球蛋白值有相关性,球蛋白值在(32~65)g/L,凝集强度为±~1+,球蛋白值在(76~94)g/L,凝集强度为2+~w。凝集强度为±~1+者,滴加盐水假凝集可散开,凝集强度为2+~w需采用盐水置换或将血标本置37℃孵育15 min,2次离心去除高球蛋白后假凝集才能消散。结论球蛋白增高的血标本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和交叉配血不合,采用盐水置换、血标本置37℃孵育及2次离心等方法,可去除高球蛋白血症对试验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球蛋白血症 ABO血型 正反定型不一致 交叉配血不合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崔颖 杜娟 +4 位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陈扬 杨琳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做ABO血型鉴定,对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再用试管法进行重复检测、生理盐水稀释、37℃加温处理、吸收放散试验...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做ABO血型鉴定,对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再用试管法进行重复检测、生理盐水稀释、37℃加温处理、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果在66例MM患者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中,血浆蛋白增高37例(54.1%)、ABO血型抗体减少13例(19.7%)、ABO血型抗原减弱9例(13.6%)、冷凝集素7例(10.6%)。采用生理盐水稀释、吸收放散试验、抗体增强方法、37℃处理及4℃吸收冷凝集素,可消除上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论 MM患者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血浆蛋白增高、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及冷凝集素,因此ABO血型鉴定型必须正反定型,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ABO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