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对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亚飞 聂青和 +4 位作者 邵彬 赵甫涛 王春雨 李军 徐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4-116,120,i0007,共5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对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 atrigel人工重建基膜侵袭实验、MTT法细胞黏附实验、细胞移动实验,研究HCV RNA阳性患者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侵袭...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对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 atrigel人工重建基膜侵袭实验、MTT法细胞黏附实验、细胞移动实验,研究HCV RNA阳性患者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侵袭力以及与侵袭力相关的黏附、移动能力的改变;检测培养上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以评估感染对细胞激素合成、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感染组细胞侵袭、黏附、移动以及激素合成分泌功能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HCV持续感染可抑制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包括侵袭力和激素合成、分泌功能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合体滋养层细胞 生物学性状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IV植物蛋白MAP30等药物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临旭 孙永涛 +5 位作者 杨为松 白雪帆 黄长形 牟丹蕾 张颖 梁雪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 :研究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植物蛋白MAP30、无环鸟苷 (ACV)、α 干扰素 (IFN α)及叠氮胸苷(AZT)等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 (HSV)的体外抑制作用。 方法 :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 ,观察药物作用 4 8h后对HSV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并... 目的 :研究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植物蛋白MAP30、无环鸟苷 (ACV)、α 干扰素 (IFN α)及叠氮胸苷(AZT)等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 (HSV)的体外抑制作用。 方法 :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 ,观察药物作用 4 8h后对HSV致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并采用ELISA法测定药物对培养上清HSV 1和HSV 2抗原分泌的抑制作用。 结果 :MAP30和ACV均可使HSV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MAP30对HSV 1和HSV 2抗原分泌的 5 0 %抑制浓度 (IC50 )分别是 0 .5 μmol L和 0 .4 μmol L ,ACV分别是 2 .8μmol L和 2 .2 μmol L ,而IFN α和AZT对HSV无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MAP30除具有抗HIV活性外 ,还具有抗HSV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抗病毒制剂 单纯疱疹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感染免疫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清泉 黄长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741-744,共4页
免疫抑制是减轻机体免疫损伤的重要机制,近来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免疫抑制系统的关键组分之一。这群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效能,通过与细胞直接接触发挥作用。本文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感染免疫中的... 免疫抑制是减轻机体免疫损伤的重要机制,近来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免疫抑制系统的关键组分之一。这群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效能,通过与细胞直接接触发挥作用。本文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免疫抑制 感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子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蛋白30的分离纯化及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临旭 孙永涛 +3 位作者 杨为松 白雪帆 黄长形 王福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目的 :分离纯化苦瓜子抗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蛋白 30 (MAP30 )并对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作初步分析。 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苦瓜子中分离纯化MAP30 ,并经SDS PAGE、Westernblots等鉴定 ,将质粒 pUC18与不同... 目的 :分离纯化苦瓜子抗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蛋白 30 (MAP30 )并对其切割超螺旋DNA的活性作初步分析。 方法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苦瓜子中分离纯化MAP30 ,并经SDS PAGE、Westernblots等鉴定 ,将质粒 pUC18与不同浓度MAP30孵育 ,进行琼脂糖电泳分析其切割DNA的活性。  结果 :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0 0 0的目的蛋白MAP30 ,证实其具有使超螺旋DNA断裂为缺口环状及线状DNA的活性。 结论 :MAP30对DNA(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分离纯化 超螺旋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C区的DNA改组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甫涛 贾战生 +3 位作者 李谨革 王春雨 魏欣 白雪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行不同基因型别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C区的人工进化。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了三段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的460 bp基因片段,然后将其等量混合,在Mg2+存在的条件下,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行不同基因型别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C区的人工进化。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了三段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的460 bp基因片段,然后将其等量混合,在Mg2+存在的条件下,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Ⅰ)切割成50 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正常的PCR扩增。结果:获得了与原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结论:这一技术为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HCV C区基因打下基础,有利于从一组序列同源性程度较高的基因库构建随机嵌合基因,并为改组其他基因家族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DNA改组 重聚PCR 定向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新红 张岩 +4 位作者 张野 王平忠 李光玉 黄长形 白雪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05-408,413,共5页
目的:克隆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基因,构建基于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BSDS)的G1和G2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西安分离毒洙84FLi株G1和G2糖蛋白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入T载体,构建糖蛋白基因的T-A克隆。然后... 目的:克隆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基因,构建基于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BSDS)的G1和G2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西安分离毒洙84FLi株G1和G2糖蛋白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入T载体,构建糖蛋白基因的T-A克隆。然后将糖蛋白编码区从T-A克隆中切下,插入杆状病毒表达转移载体pBAcsurf-1的gp64信号肽和gp64成熟蛋白之间。结果:获得四个分别含有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编码区的T-A克隆,并构建成功G1和G2糖蛋白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结论:构建成功基于BSDS的G1和G2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用BSDS表达汉坦病毒糖蛋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糖蛋白 基因克隆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岩 刘家云 白雪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RNA干扰技术的出现,为各类慢性HBV感染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作者主要从RNA干扰技术的研究背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其抗HB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岩 白雪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47-649,共3页
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药物,但它可引起HBV基因的变异,从而引起耐药。作者就核苷类药物引起变异的特点、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及体外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类药物 耐药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内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平忠 陈延平 +1 位作者 王九平 白雪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内化是生物大分子(包括细菌、病毒等)进入细胞内的膜泡转运过程。病毒内化是其复制、致病、抗原加工呈递和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前提,对研究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汉坦病毒主要通过受体介导的包涵素被覆小凹途径进入细胞。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内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滩病毒S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的制备和表达鉴定
10
作者 王平忠 白雪帆 +1 位作者 张颖 陈红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8-20,24,共4页
目的 :制备和鉴定汉滩病毒 (HTNV)S基因 重组痘苗病毒 ,为进一步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HTNV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靶细胞奠定基础。 方法 :用野生型痘苗病毒和HTNVS基因 重组痘苗病毒分别感染Vero细胞 ,进... 目的 :制备和鉴定汉滩病毒 (HTNV)S基因 重组痘苗病毒 ,为进一步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HTNV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的靶细胞奠定基础。 方法 :用野生型痘苗病毒和HTNVS基因 重组痘苗病毒分别感染Vero细胞 ,进行病毒扩增和滴度测定。用PCR和斑点杂交鉴定重组痘苗病毒基因组中的HTNVS基因 ,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核衣壳蛋白的表达。 结果 :制备了含HTNVS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 ,滴度为 4 .0 2× 10 7。该重组痘苗病毒基因组中存在HTNVS基因 ,它在Vero细胞中能有效地表达核衣壳蛋白。 结论 :制备了较高滴度、能有效表达HTNV核衣壳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S基因 核衣壳蛋白 重组痘苗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IgG FcγRⅢ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31
11
作者 程勇前 聂青和 +2 位作者 周永兴 杜德伟 杨华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5-108,111,共5页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研究IgGFcγRⅢ (CD16)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及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CD16,从而为HCV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实验基础。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人足月胎...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研究IgGFcγRⅢ (CD16)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及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CD16,从而为HCV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实验基础。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人足月胎盘组织 ,以 3 5 %、4 5 %两个Percoll密度梯度进行分离纯化。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足月分娩后的胎盘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及体外分离培养的胎盘滋养层细胞进行染色。 结果 :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 ,血管内皮细胞及基质成分波形蛋白染色阳性 ,经该法分离纯化的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者(滋养层细胞 )占 90 %以上 ,胎盘组织切片的滋养层细胞及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抗CD16染色阳性 ,阳性信号定位于胞质 ,未见胞核着色。 结论 :改进后的分离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滋养层细胞 ,胎盘组织的滋养层细胞和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均有CD16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 分离纯化 细胞培养 FC受体 体外实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哲 白雪帆 +1 位作者 滕光菊 黄长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者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 ,并进行原代培养 ;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Bec...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者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 ,并进行原代培养 ;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培养体系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Albumin、LDH、Urea的含量。 结果 :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LDH漏出量、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在 1周内出现波动性变化 ,第 3天时LDH漏出量最低 ,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较好。 结论 :胶原酶消化法为一较好的肝细胞分离方法 ,分离的肝细胞在培养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细胞 分离 原代培养 生物学特性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娟 孙永涛 +3 位作者 杜德伟 李光玉 刘秋平 翟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0期868-871,共4页
目的 :扩增人中性粒细胞多肽 1,3(HNP1,3)基因片段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 His TOPO/HNP1,3。 方法 :从健康人中性粒细胞中提取总RNA ,用RT PCR方法扩增出HNP1,3基因完整的cDNA片段 ,应用TA克隆插入pMD18 T载体 ,经酶切鉴定及... 目的 :扩增人中性粒细胞多肽 1,3(HNP1,3)基因片段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 His TOPO/HNP1,3。 方法 :从健康人中性粒细胞中提取总RNA ,用RT PCR方法扩增出HNP1,3基因完整的cDNA片段 ,应用TA克隆插入pMD18 T载体 ,经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确证后 ,将其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V5 His TOPO中。 结果 :从人中性粒细胞中克隆出人HNP1,3基因 ,经测序分析与GenBank公布的人HNP1,3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10 0 % ,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 His TOPO/HNP1,3。 结论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 His TOPO/HNP1,3的成功构建 ,为后续重组基因的真核 /表达及其对H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多肽 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 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测序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福祥 孙永涛 李光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构建含有人白细胞介素 18(IL 18)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对其进行测序分析。 方法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 ,将IL 18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X1中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 IL 18,并经BamHⅠ /EcoR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利用Blast程... 目的 :构建含有人白细胞介素 18(IL 18)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对其进行测序分析。 方法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 ,将IL 18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X1中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 IL 18,并经BamHⅠ /EcoR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利用Blast程序 ,搜索NCBIGenBank中与重组质粒 (pVAX1 IL 18)中编码IL 18基因同源的序列。结果 :人IL 18基因成功地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 ,pVAX1 IL 18中编码IL 18的序列与GenBank中所报道的IL 18编码序列完全一致。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人IL 1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18 真核表达载体 DNA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脐带血T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仪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清泉 黄长形 +1 位作者 樊春梅 李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399-401,404,共4页
目的:检测我国新生儿脐带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荧光素标记的抗CD4/抗CD8/抗CD3和抗CD4/抗CD25/抗CD3单克隆抗体对血液细胞表面分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各细胞亚群计数和分... 目的:检测我国新生儿脐带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荧光素标记的抗CD4/抗CD8/抗CD3和抗CD4/抗CD25/抗CD3单克隆抗体对血液细胞表面分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各细胞亚群计数和分析。结果:新生儿脐带血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成人外周血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脐带血组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4+CD8+T细胞、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CD4+CD25intT细胞、CD4+CD25-T细胞绝对计数及其在各自细胞亚群中的百分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正常新生儿脐带血与成人外周血的 RBC、Hb、WBC及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新生儿免疫机制发育不完全是相符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新生儿脐带血 成人外周血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平忠 白雪帆 +3 位作者 潘蕾 黄长形 李谨革 郝春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827-830,共4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最佳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环孢素A(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三种方法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B LCL) ,比较建立细胞系成...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转化B淋巴细胞的最佳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环孢素A(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三种方法建立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B LCL) ,比较建立细胞系成功率和所用时间。 结果 :EBV成功转化后的B LCL ,其体积增大并永生化 ,进而增生的淋巴细胞积聚成团。CsA法、微量全血法和冻存全血法转化的成功率分别为 73.3%、2 6 .7%和 4 6 .7%。 结论 :CsA法成功率高 ,建立细胞系所用时间短 ,是建立B LCL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EB病毒 转化 B淋巴细胞 B淋巴母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患者体内HBV-DNA聚合酶基因变异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岩 白雪帆 +5 位作者 李新红 李羽 王九平 王平忠 陈伟红 李光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23-425,429,共4页
目的 :了解接受拉米夫定 (Lamivudine)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 P基因的变异特点及规律 ,提高抗HBV的治疗效果。 方法 :①选择 5 0例服用拉米夫定 (1 0 0mg /d)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采集 1 3例服药 4 8周时HBV DNA检测阳性患者... 目的 :了解接受拉米夫定 (Lamivudine)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 P基因的变异特点及规律 ,提高抗HBV的治疗效果。 方法 :①选择 5 0例服用拉米夫定 (1 0 0mg /d)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采集 1 3例服药 4 8周时HBV DNA检测阳性患者的外周血 ,提取HBV 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后直接测序 ,分析HBV P基因的酪氨酸 蛋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YMDD)基序变异情况 ,同时用基因芯片方法进行验证。②用逆向追踪方法对上述 1 3例HBV DNA阳性患者服药前和服药 36周时血清标本中扩增的HBV P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及HBV DNA定量的检测。同时对 5 0例患者服药前、服药 1 2、2 4、36和 4 8周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进行检测 ,观察对比发生YMDD变异者及非变异者ALT的变化情况。 结果 :①拉米夫定治疗 4 8周结束时 ,1 3例HBV DNA检测阳性的患者中有 5例外周血中HBV P基因发生YMDD变异 ,其中 2例为YVDD变异 ,伴L5 2 8M变异 ;3例为YIDD变异。②所有YMDD变异均发生于用药 36周以后 ,变异率为 1 0 %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完全符合。③除了YMDD外 ,还发现了若干其他的变异位点 ,如 1例伴有N4 82E、N4 87K、V5 2 1L、T5 32S和S5 6 1T突变 ;1例伴有T4 6 6N、N4 6 9I、Y4 72N、G4 75R、D4 79N和D4 82N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