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ICU过渡护理标准化流程的制定及实施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玉燕 高君梅 +4 位作者 师园 赵艾 张娜 仲月霞 郎红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提高神经外科ICU患者转出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患者1 176例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80例、观察组596例;患者由神经外科ICU转出至普通病房过渡护理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方式,观察组制订和实施标准化流程实施交接。结果观... 目的提高神经外科ICU患者转出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患者1 176例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580例、观察组596例;患者由神经外科ICU转出至普通病房过渡护理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方式,观察组制订和实施标准化流程实施交接。结果观察组转运期间患者病情变化、物品遗漏发生率及交接时间显著少/短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制定并实施标准化流程,有利于提高神经外科ICU患者转出工作效率和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 神经外科 过渡护理 标准化流程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出入手术室管理措施的改进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雪 郎红娟 +3 位作者 侯芳 高丽娟 李娟 李瑞刚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保障神经外科患者出入手术室的安全,加快手术周转。方法组建神经外科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由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对1 178例择期手术患者(改进前组)在接入手术室和手术结束送回病区出现的问题归纳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应用于1 260例择期手... 目的保障神经外科患者出入手术室的安全,加快手术周转。方法组建神经外科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由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对1 178例择期手术患者(改进前组)在接入手术室和手术结束送回病区出现的问题归纳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应用于1 260例择期手术患者(改进后组)出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结果改进后组术前物品准备完好率、病历准备完好率、手术部位标识率、术后病区仪器设备准备合格率均达到100%,连台手术衔接时间显著缩短,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提高,显著优于改进前组(均P<0.01);接送患者途中管道滑脱发生率为0。结论改进手术患者出入手术室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手术患者交接效率和安全,从而提高医护患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手术室 神经外科 流程改进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君梅 师园 +2 位作者 井文婷 吴玉燕 侯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0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将421例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3例、观察组2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建立医护共同参与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管理模式并用于患者管理。实施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将421例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3例、观察组2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建立医护共同参与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管理模式并用于患者管理。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程度、肠内营养等待时间、达到全量营养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减轻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程度,使患者早期获得有效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ICU 重症患者 急性胃肠功能损伤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与枕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彦龙 常涛 +1 位作者 高立 李立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经神经内镜辅助下小脑血肿清除术,20例采用枕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转归。结果与开颅手术组比...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经神经内镜辅助下小脑血肿清除术,20例采用枕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转归。结果与开颅手术组比较,神经内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82.9±17.0)min vs.(177.9±28.8)min,t=12.545,P<0.01]、术中平均出血量减少[(45.1±15.6)mL vs.(197.9±29.5)mL,t=20.237,P<0.01]、术后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3.5±1.5)d vs.(5.3±1.4)d,t=3.751,P=0.001]、术后ICU留置时间缩短[(2.9±1.0)d vs.(4.7±1.5)d,t=4.146,P<0.01]、总住院时间缩短[(7.4±1.5)d vs.(9.9±2.8)d,t=3.348,P=0.002]。术后2周,神经内镜组死亡1例,开颅手术组死亡2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0,P>0.05);随访3个月,神经内镜组格拉斯哥预后扩展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 Extended,GOSE)>4分14例,开颅手术组GOSE>4分13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752,P=0.386)。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小脑血肿清除术在死亡率与临床转归与枕下开颅手术没有差异,但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缩短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ICU留置时间,缩短总住院时间,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小脑出血 神经内镜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15
5
作者 宗建海 刘华峰 +2 位作者 董玉霞 王学廉 高国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1月,对34例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伽玛刀治疗。治疗靶点为三叉神经根部,定位方法选择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MRA-TOF)三叉神经区扫...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1月,对34例经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伽玛刀治疗。治疗靶点为三叉神经根部,定位方法选择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MRA-TOF)三叉神经区扫描,使用4mm准直器、双靶点治疗,靶点中心剂量75~85Gy。通过复诊或电话随访了解疼痛的缓解程度、药物用量变化,观察伽玛刀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53个月,平均37个月,疗效Ⅰ级(疼痛缓解100%)19例(56%),Ⅱ级(疼痛缓解>80%,无需药物控制)8例(24%),Ⅲ级(疼痛缓解50%~80%,少量用药控制)4例(12%),Ⅳ级(疼痛缓解<50%)3例(9%)。总有效率为91%(31/34)。术后至疼痛缓解时间6h~9个月,平均32d。8例(24%)治疗后3~27周内疼痛复发,其中5例于伽玛刀治疗18~24个月再次接受伽玛刀治疗,4例疼痛完全缓解(3例合并面部感觉麻木、蚁走感等感觉异常),1例症状仍无明显缓解。MRI定位患侧三叉神经根显示清楚的25例中,23例于伽玛刀治疗后当天~1年之内治疗效果达Ⅰ级或Ⅱ级,2例为Ⅲ级,而MRI定位患侧三叉神经根显示欠佳9例中,4例为Ⅱ级,2例为Ⅲ级,3例为Ⅳ级,2组差异有显著性(Z=-3.127,P=0.002)。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复发后可接受第二次伽玛刀治疗。术前MRI定位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根部靶区解剖结构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1a高表达对SNL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星形胶质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树凯 马磊 +1 位作者 张海红 贾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335-2339,共5页
目的分析L5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组织中Rap1a的表达及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5脊神经结扎法制备SNL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n=6)、SNL模型组(n=30)、生理盐水组(n=6)、Cont-shR组(n=6)、Rap1a-shR组(n=6)... 目的分析L5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组织中Rap1a的表达及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5脊神经结扎法制备SNL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n=6)、SNL模型组(n=30)、生理盐水组(n=6)、Cont-shR组(n=6)、Rap1a-shR组(n=6)、雷帕霉素组(n=6),经由鞘内注射法处理后,采用Von-Frey纤维丝法检测大鼠机械痛阈值,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中Rap1a的表达、mTOR活性及自噬水平。结果 SNL大鼠脊髓组织中Rap1a的表达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显著上升,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5)。Rap1a shRNA腺病毒感染后,SNL大鼠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5),大鼠脊髓组织及分离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细胞自噬标志分子LC3-Ⅱ/LC3-Ⅰ值升高,p62表达水平下降,细胞自噬水平增加,且mTOR活化水平降低(P<0.05)。细胞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作用后,星形胶质细胞及SNL大鼠脊髓组织细胞自噬水平均明显增加,SNL大鼠的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5)。结论神经损伤引起的Rap1a高表达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一过程可能与Rap1a对mTOR信号通路及星形胶质细胞自噬水平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1a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自噬 MTOR SNL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结合脑室外引流并颅内压监测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雪 李瑞刚 +1 位作者 李佳 侯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47-49,共3页
对12例脑室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及脑室外引流术。手术均顺利,术后效果良好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死亡1例。提出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是确保手术安全快速开展的前提;熟练掌握仪器设备使用,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术中加强无... 对12例脑室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及脑室外引流术。手术均顺利,术后效果良好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死亡1例。提出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是确保手术安全快速开展的前提;熟练掌握仪器设备使用,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术中加强无菌操作,是防止切口感染的必须措施;加强各种管路护理,做好管道标识,与病区护士严格交接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神经内镜 脑室外引流 颅内压监测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树凯 马磊 +1 位作者 张海红 贾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神经胶质瘤U251和U87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U251和U87细胞各分为两组:对照(control)组和三七总皂苷(PNS)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神经胶质瘤U251和U87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U251和U87细胞各分为两组:对照(control)组和三七总皂苷(PNS)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ax、Bcl-2、p-AKT、AKT、p-mTOR和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251和U87细胞中的检测结果一致。与control组相比,PNS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而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NS能够抑制U251和U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这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胶质瘤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凋亡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丹通脉片及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赵燕玲 曲友直 王宗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芪丹通脉片及其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研究方剂配伍的意义。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丹通脉片总方组与黄芪组、活血组。末端脱氧核糖核酸... 目的探讨芪丹通脉片及其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研究方剂配伍的意义。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丹通脉片总方组与黄芪组、活血组。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神经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丹通脉片总方组与黄芪组、活血组凋亡神经细胞表达降低,Bcl-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且与拆方组比较,总方组的作用最强(P<0.01)。结论芪丹通脉片及其拆方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芪丹通脉片总方组的作用明显优于黄芪组、活血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中药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猴苍白球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景 王学廉 +2 位作者 王举磊 陈军 高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猴模型苍白球(globus pallidus,GP)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为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猴模型苍白球(globus pallidus,GP)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为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建立PD猴模型。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记录造模前后猴病理及正常生理状态下GP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对其放电模式进行分析。结果电生理记录显示外侧苍白球神经元(29个)放电频率在生理状态下为(4.39±2.10)Hz,在病理状态下(34个)为(9.69±4.99)Hz(P<0.05);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频率在生理状态下(25个)为(2.69±1.57)Hz,在病理状态下(31个)为(17.50±4.94)Hz(P<0.01);在记录到内侧苍白球神经元单一放电时,进行长时间观察并给予APO(0.2 mg/kg)肌注,可见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振幅明显减低。结论PD猴模型GP神经元较生理状态下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其放电模式也有明显变化,簇状放电模式比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 神经元 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扭转痉挛及术后神经调控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景 汪鑫 +3 位作者 罗甜 李楠 王学廉 高国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00-80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扭转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规范刺激参数调试方案。方法分别采用丘脑底核电刺激术(10例)和苍白球内侧部电刺激术(3例)治疗13例原发性扭转痉挛患者,并进行刺激参数调试,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扭转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规范刺激参数调试方案。方法分别采用丘脑底核电刺激术(10例)和苍白球内侧部电刺激术(3例)治疗13例原发性扭转痉挛患者,并进行刺激参数调试,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量表评价扭转痉挛改善情况,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6例于开启刺激器后1~3d、3例于1周后扭转痉挛症状改善率〉60%,6个月后改善率〉75%,1年后〉85%;2例于开启刺激器后2个月出现扭转痉挛症状改善,6个月后改善率〉60%,1年后〉80%;1例于开启刺激器后出现扭转痉挛症状轻微改善,6个月后改善率为45%,1年后为75%。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不良反应。行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术者开启刺激器后6个月刺激参数为电压1.50~2.00V,频率130~145Hz,脉宽60~90μs;1年时刺激参数为电压2.00-2.50V,频率130—150Hz,脉宽60.90μs。行双侧苍白球内侧部电刺激术者开启刺激器后6个月刺激参数为电压2.50—2.80V,频率130~160Hz,脉宽60。90灿s;1年时刺激参数为电压2.50~4.00V,频率145~170Hz,脉宽60—90¨s。结论丘脑底核电刺激术和苍白球内侧部电刺激术均可有效改善扭转痉挛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刺激参数调试应选择个体化程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障碍 变形性肌 深部脑刺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和胞磷胆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怀洲 王举磊 +3 位作者 李立宏 白万胜 赵振伟 高国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9-32,39,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胞磷胆碱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尼莫地平组,胞磷胆碱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90min,同侧颈总动脉结扎60mi...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尼莫地平、胞磷胆碱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尼莫地平组,胞磷胆碱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90min,同侧颈总动脉结扎60min模型。尼莫地平经颈内动脉给药(40μg/kg);胞磷胆碱经腹腔注射给药(250mg/kg,1次/d,连用3d)。再灌注后24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后72h测量脑组织梗死体积,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前脑皮质细胞凋亡率。结果对照组、尼莫地平组、胞磷胆碱组及联合用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6±0.8、1.5±1.2、1.2±0.8和0.7±0.6;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86±25)、(122±22)、(119±21)和(81±27)mm^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6±1.9)、(8.8±2.0)、(4.6±2.4)、(2.2±1.7)%。所有观察指标,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与胞磷胆碱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尼莫地平组或胞磷胆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所有用药组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尼莫地平和胞磷胆碱早期使用均有效,两药联合使用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尼莫地平 胞磷胆碱 神经保护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苍白球神经元簇发放电及峰峰间期序列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景 王学廉 +1 位作者 王举磊 高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苍白球神经元的电活动。方法30只大鼠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PD模型,并通过跑步机测试、注射阿朴吗啡诱发旋转和免疫组化检测黑质对模型进行评价;10只大鼠注射含0.2%抗坏血酸的人工脑...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苍白球神经元的电活动。方法30只大鼠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PD模型,并通过跑步机测试、注射阿朴吗啡诱发旋转和免疫组化检测黑质对模型进行评价;10只大鼠注射含0.2%抗坏血酸的人工脑脊液建立对照组。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记录大鼠在PD病理及正常生理状态下GP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结果模型组大鼠中有13只行为学及病理学检测结果符合PD模型标准。电生理记录显示对照组大鼠GP神经元放电频率为(6.04±2.12)Hz,模型组大鼠GP神经元放电频率为(21.10±3.21)Hz(P=0.001)。模型组GP神经元簇发放电模式的比例术后4周为59%,术后8周为61%,而对照组GP神经元簇发放电模式的比例在术后4周和8周均为11%。模型组大鼠神经元放电的峰峰间期散点图在100ms以下有一分布密集条带。结论PD模型大鼠GP神经元较生理状态下放电频率明显增加,簇状放电模式比例增大,ISI序列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 神经元 放电 峰峰间期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X8过表达或沉默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百平 孙树凯 贾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3-729,共7页
目的:探究染色质结构域蛋白8(chromodomain protein 8,CBX8)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组织及细胞系中CBX8的表达。构建过表达CBX8和沉默CBX8载体,转染神经胶质瘤细胞T98G和U87MG,分别用MTT法... 目的:探究染色质结构域蛋白8(chromodomain protein 8,CBX8)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组织及细胞系中CBX8的表达。构建过表达CBX8和沉默CBX8载体,转染神经胶质瘤细胞T98G和U87MG,分别用MTT法和Br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脑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相比,神经胶质瘤组织及细胞中的CBX8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上升。在T98G和U87MG细胞中,过表达CBX8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并上调Rb/E2F1的表达水平,而沉默CBX8则作用相反。sh-E2F1转染细胞之后,cyclin D1的表达以及Bcl-2/Bax的比值降低。结论:CBX8可能通过Rb/E2F1通路调节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色素框同源物8 T98G细胞 U87MG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后T型钙通道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熙 娄淼 +1 位作者 周乐 尉春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4-488,51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T型钙通道对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成年大鼠脑损伤模型,分为手术组和手术+米贝地尔组(米贝地尔组),并另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离侧脑室壁的脑室下层(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用神经干...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T型钙通道对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成年大鼠脑损伤模型,分为手术组和手术+米贝地尔组(米贝地尔组),并另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离侧脑室壁的脑室下层(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用神经干细胞悬浮培养法进行培养并鉴定其干细胞性质;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米贝地尔,通过计数神经干细胞球、噻唑蓝(MTT)法分析米贝地尔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计算米贝地尔对神经干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Cav3.2以及神经干细胞中Cav3.2、Cyclin A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表明,手术组中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应用米贝地尔腹腔注射抑制脑组织中T型钙通道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米贝地尔能够明显抑制神经干细胞球的形成,MTT法显示米贝地尔浓度大于5μmol/L时,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5、10、20μmol/L组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50值为8.93μmol/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米贝地尔组的Cav3.2蛋白和Cyclin A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脑外伤后可激活脑组织中T型钙通道,上调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神经干细胞 T型钙通道 米贝地尔 细胞周期 Cav3.2 CYCLIN A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性厌食症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局部场电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景 王学廉 +4 位作者 葛顺楠 汪鑫 张晟豪 李洋 高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性厌食症大鼠模型伏隔核神经元的电活动并分析其局部场电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运动诱发的厌食症(activity—basedanorexia,ABA)大鼠模型组及对照组(各12只)。ABA模型的建立基础是模型大鼠不受限制的滚轮运动以及限制... 目的观察神经性厌食症大鼠模型伏隔核神经元的电活动并分析其局部场电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运动诱发的厌食症(activity—basedanorexia,ABA)大鼠模型组及对照组(各12只)。ABA模型的建立基础是模型大鼠不受限制的滚轮运动以及限制饮食(1h/d),通过这种限制饮食及过度活动,造成明显的体重下降,从而模拟AN的行为学特征。通过微阵列电极记录大鼠在神经性厌食症病理及正常生理状态下伏隔核神经元的局部场电位。结果电生理记录显示模型组大鼠Nac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为(6.89±2.67)Hz,对照组为(3.22±1.23)Hz。模型组大鼠伏隔核神经元放电的峰峰间期散点图在200ms以下有密集分布。模型组伏隔核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直方图呈逐渐衰减的正偏态分布,对照组伏隔核神经元放电峰峰间期直方图呈对称分布;回归映射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状态下数据明显较生理状态下集中。功率谱密度分析显示模型组在10-20Hz范围内出现了能量高值成分。结论神经性厌食症模型大鼠伏隔核神经元较生理状态下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峰峰间期序列发生明显变化,局部场电位模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 伏隔核 局部场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延髓背角诱发的小鼠脑干网状结构内向Vmo投射的GABA能神经元突触后反应的电生理学研究
17
作者 葛顺楠 陈涛 +3 位作者 牛乐 武胜昔 李金莲 高国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7-601,共5页
本实验利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离体脑片,结合TMR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在荧光镜和红外镜头下,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对电刺激延髓背角(即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诱发的小鼠小细胞网状结构(PC... 本实验利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离体脑片,结合TMR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在荧光镜和红外镜头下,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对电刺激延髓背角(即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诱发的小鼠小细胞网状结构(PCRt)内GABA能和TMR逆标的运动前神经元的突触后反应及其反应类型、药理学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1)高频刺激(20 Hz)Vc,在PCRt内GFP和TMR双标的运动前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兴奋性的突触后电流(EP-SCs),波形显示为单突触反应;(2)电压钳记录模式下,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受体(AMPA受体)拮抗剂氨基-2-硝基喹啉-2,3-二酮(CNQX)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阻断剂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AP-5)均可显著降低刺激Vc所诱发的小鼠PCRt内GFP和TMR双标神经元的EPCSs的幅值;(3)电流钳模式下,刺激Vc,在PCRt内GFP和TMR双标的神经元上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其幅度与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小鼠PCRt内向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发出投射的GABA能运动前神经元可通过其细胞膜上AMPA受体或NMDA受体的介导,对口面部伤害性信息发挥整合和调控作用,以实现对口面部伤害性反射活动的精确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膜片钳 全细胞记录 运动前神经元 延髓背角 网状结构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肿瘤专科医师职业精神的探讨
18
作者 李刚 梁红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2期250-251,共2页
神经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有其复杂性、特殊性,使得神经肿瘤医师常需面对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的双重考验。加强职业精神持续培养、增加医患有效沟通、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采取有效措施、体现对患者关爱等措施,有助于提升... 神经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有其复杂性、特殊性,使得神经肿瘤医师常需面对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的双重考验。加强职业精神持续培养、增加医患有效沟通、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采取有效措施、体现对患者关爱等措施,有助于提升神经肿瘤专科医师的职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精神 神经肿瘤医师 医患沟通 医学伦理 医学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K1对慢性吗啡和纳洛酮处理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建材 冯达云 +3 位作者 李洋 王宝 杨倩 高国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DKK1作为Wnt通路的抑制剂在吗啡依赖和纳洛酮戒断导致的神经元树突棘发育异常中是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树突棘是生长在神经元树突上的棘状突起,树突棘的生长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有密切关系。方法:在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上建... 目的:探讨DKK1作为Wnt通路的抑制剂在吗啡依赖和纳洛酮戒断导致的神经元树突棘发育异常中是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树突棘是生长在神经元树突上的棘状突起,树突棘的生长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有密切关系。方法:在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上建立慢性吗啡依赖和纳洛酮戒断等模型,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nt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的变化。结果:在慢性吗啡依赖组以及慢性吗啡依赖和纳洛酮戒断组,β-catenin的表达增加并且神经元树突棘发生了明显丢失,而Wnt通路阻断剂DKK1在降低神经元内β-catenin的表达的同时对神经元树突棘的丢失起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DKK1通过抑制Wnt通路对吗啡依赖所导致的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丢失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WNT通路 Β-CATENIN 树突棘 DK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iNOS的过表达参与形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丹龙 王鹏 +2 位作者 衡立君 李维新 贾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脊髓的表达变化以及与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组(varicella zoster virus,...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大鼠脊髓的表达变化以及与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组(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组),假接种组(mock infected,Mock组)和空白对照组(Naive组);每组在接种前和接种后3、5、7、10、14、17、21 d先进行痛觉行为学检测,然后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iNOS以及NOS的其它两种同功酶nNOS和eNOS的表达变化;在痛觉阈值最低的时间点,鞘内注入各种NOS抑制剂进行行为药理学检测,同时在脊髓进行iNOS与NeuN,GFAP或OX-42的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与Mock组和Naive组比较,VZV组在病毒注射后5 d形成了显著的机械性异常疼痛,14 d达到巅峰(P<0.05)。VZV组脊髓背角iNOS染色密度和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显示iNOS由星形胶质细胞生成。iNOS的表达增加与痛觉阈值的降低显著相关(P<0.001,r=-0.89)。VZV组脊髓内nNOS和eNOS的表达没有变化。VZV组鞘内给予iNOS抑制剂L-NIL或NO清除剂PTIO能够有效镇痛,而nNOS或eNOS的抑制剂7-NINA,L-NIO则无镇痛作用。结论:脊髓背角iNOS的上调参与了PHN大鼠痛敏状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水痘带状疱疹 疼痛 中枢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