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爆震伤早期病理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于嘉 贺世明 +4 位作者 王占江 朱少君 高波 张广林 高国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82-584,共3页
目的:研究颅脑爆震伤早期病理生理机制。方法:30只犬随机分为3个不同爆震距离组(4mm、8mm和12mm组),应用爆炸球冲击波致伤。观察比较犬伤后生理指标的变化及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颅脑爆震伤后犬出现呼吸骤停,爆炸距离越近,呼吸暂停... 目的:研究颅脑爆震伤早期病理生理机制。方法:30只犬随机分为3个不同爆震距离组(4mm、8mm和12mm组),应用爆炸球冲击波致伤。观察比较犬伤后生理指标的变化及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颅脑爆震伤后犬出现呼吸骤停,爆炸距离越近,呼吸暂停时间越长,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犬出现心率下降及血压升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犬均有程度不同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和脑干出血等病理改变。结论:颅脑爆震伤后出现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改变,间接反映了神经中枢所受到的损害,给予呼吸、循环辅助治疗十分必要;颅脑爆震伤后普遍发生硬膜下血肿,早期积极干预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颅脑损伤 病理学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粘液表皮样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光裕 李春亚 +1 位作者 赵建业 惠延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粘液表皮样瘤为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的命名、病理分型、良恶性的区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目前仍有分歧意见。我们收集(1970—1984)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瘤 临床分析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病理诊断的伦理探讨
3
作者 张佳瑞 杨艳红 +3 位作者 傅道余 杨晨 陈磊 张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3期350-351,共2页
个体化治疗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基因分子检测的日益普及,对病理医生和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要求他们要认真做好患者的咨询工作,进行实验室检测时要切防污染,准确无误分析、记录结果,细致入微填写、发放报告,以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 个体化治疗的不断发展和相关基因分子检测的日益普及,对病理医生和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要求他们要认真做好患者的咨询工作,进行实验室检测时要切防污染,准确无误分析、记录结果,细致入微填写、发放报告,以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治疗 分子病理诊断 分子检测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和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病理变化的比较
4
作者 植俊杰 严宏 +3 位作者 邢咏新 苏丽萍 张伟 韩秀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斜视、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的病理变化,探讨共同性斜视、先天性斜视等肌源性病变特点。方法对50例先天性斜视及共同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将截除的眼外肌标本及选取的2例正常眼外肌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并置于光镜下... 目的观察先天性斜视、共同性斜视眼外肌的病理变化,探讨共同性斜视、先天性斜视等肌源性病变特点。方法对50例先天性斜视及共同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将截除的眼外肌标本及选取的2例正常眼外肌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并置于光镜下观察眼外肌的病理特点。结果正常眼外肌标本未见纤维组织增生;先天性内、外斜视眼外肌标本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眼外肌纤维化、玻璃样变及肌纤维变性、结构消失等改变,以先天性内斜视改变较为显著。共同性内、外斜视可见肌纤维体积减小、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发病较早、手术年龄大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多可见肌肉部分萎缩、肌纤维间隙增宽,胶原含量增多等改变。结论先天性斜视会引起眼外肌纤维化等的改变,而共同性斜视也会出现轻度眼外肌病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眼外肌 光镜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犬颅脑爆炸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波 贺世明 +4 位作者 王占江 朱少君 于嘉 张广林 高国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建立与爆炸性武器冲击波原发效应致伤机制近似的犬颅脑爆炸伤模型。方法将1gTNT当量的球形爆炸源距致伤犬的右颞顶部9mm、13mm处引爆,记录致伤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伤后存活时间,观察致伤犬的动作改变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动物... 目的建立与爆炸性武器冲击波原发效应致伤机制近似的犬颅脑爆炸伤模型。方法将1gTNT当量的球形爆炸源距致伤犬的右颞顶部9mm、13mm处引爆,记录致伤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伤后存活时间,观察致伤犬的动作改变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动物伤后均出现呼吸暂停、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降低等脑干抑制现象。所有动物存活均超过6h。硬膜下血肿和蛛膜下腔出血较为明显。两致伤组颅脑伤情完全不同。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模拟冲击波原发效应,且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安全易操作,适用于颅脑爆炸伤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爆震伤 原发效应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高温射频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卫强 程庆书 +3 位作者 王云杰 刘锟 殷缨 付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45,148,共3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高温射频(RFA)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可伸展锚状电极配合RF-2000射频治疗仪高温射频消融,治疗NSCLC患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双抗体...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高温射频(RFA)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可伸展锚状电极配合RF-2000射频治疗仪高温射频消融,治疗NSCLC患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含量的变化。采用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治疗前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3+、CD4+细胞的百分率及CD4+/ CD8+细胞的比值降低,NK细胞的百分率和NK细胞杀伤活性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 (P<0.01)。CD8+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治疗后免疫抑制减轻,CD3+、CD4+、NK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细胞的比值明显升高,NK细胞杀伤活性也升高,而CD8+细胞的百分率及sIL-2R的含量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别明显 (P<0.01)。结论 锚状电极高温射频消融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锚状电极 高温射频消融 T细胞亚群 NK细胞 NK细胞杀伤活性 治疗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b18G/CD147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封兰兰 朱少君 +6 位作者 张阳 李艳红 巩丽 兰淼 韩秀娟 姚丽 张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8-961,共4页
目的探讨HAb18G/CD147表达与食管癌、结肠癌、宫颈癌、肺癌、卵巢癌和肝细胞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分析上述6种恶性肿瘤及其癌旁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灶标本中CD147基因表达和定位,并对CD147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 目的探讨HAb18G/CD147表达与食管癌、结肠癌、宫颈癌、肺癌、卵巢癌和肝细胞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分析上述6种恶性肿瘤及其癌旁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灶标本中CD147基因表达和定位,并对CD147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CD147在6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明显生升高。CD147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正相关。结肠癌、宫颈癌以及食管癌中,CD147在浸润深的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宫颈癌、食管癌、肺癌以及卵巢癌中,CD147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但在结肠癌中差别不显著;结肠癌、宫颈癌、食管癌以及肺癌中,CD147在分化差的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CD147表达在分化差、浸润深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明显升高,提示CD147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18G 恶性肿瘤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娟红 黄高昇 +6 位作者 张伟平 王頔 王文清 王璐 王哲 胡沛臻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39,44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parvovirus B19,B19)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手术切除的HT患者甲状腺组织及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原位杂交法(ISH)和免疫组化(IHC...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parvovirus B19,B19)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手术切除的HT患者甲状腺组织及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原位杂交法(ISH)和免疫组化(IHC)SP法检测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的表达。结果B19ISH阳性信号同时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而IHC阳性信号大多表达于增生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少数表达于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在HT中,ISH和IHC阳性率分别为71·9%(23/32)和56·3%(18/32),而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2·5%(2/16)和6·25%(1/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SH:χ2=12·783,P=0·000;IHC:χ2=9·158,P=0·001)。结论HT患者甲状腺组织B19感染率明显高于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提示HT可能是一种新的B19相关性人类疾病,B19感染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微小病毒B19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微小病毒B19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伟平 黄高昇 +4 位作者 王娟红 王文清 王哲 胡沛臻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研究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盲法在32例真性HN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淋巴结活检组织中用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 目的研究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盲法在32例真性HN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淋巴结活检组织中用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结果在32例真性HNL患者淋巴结中,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0%和59·4%,而在对照淋巴结中,两者阳性率分别为53·8%和23·1%。统计学分析显示在真性HNL中B19病毒基因组DNA及病毒蛋白的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B19病毒在真性HNL中有更高感染率,推测与真性HNL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微小病毒B19 巢式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妊高征和正常妊娠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维光 姚元庆 +3 位作者 李东红 于月成 范小斌 张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及其mRNA在妊高征和正常妊娠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10例妊高征和1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妊娠的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的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种组织中HIF-1αm...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及其mRNA在妊高征和正常妊娠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10例妊高征和1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妊娠的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的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种组织中HIF-1α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胎盘组织相比较,妊高征胎盘组织中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HIF-1α在妊高征胎盘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与妊高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高征 胎盘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巩丽 赵建业 +3 位作者 董瑞 朱少君 兰淼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8-639,共2页
关键词 肝脏 恶性黑色素瘤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与VEGF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小飞 李灿 +3 位作者 张伟 高坤祥 朱以芳 卢强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背景与目的 已有研究发现环氧化酶2(COX 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组织中有高表达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拟探讨肺癌组织中COX 2及VEGF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制成126例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 背景与目的 已有研究发现环氧化酶2(COX 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组织中有高表达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拟探讨肺癌组织中COX 2及VEGF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制成126例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中COX 2及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COX 2的表达情况与疾病生物学特点、患者生存时间等关系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 COX 2 阳性表达86例(68.25%)。COX 2在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T分期、N分期及疾病临床分期等具有密切关系(P<0.05)。VEGF同样在肺癌组织中有高表达(98/126,77.78%),且与COX 2的表达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正相关(χ2=6.72,P<0.05)。COX 2和VEGF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COX 2与VEGF在人肺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两者能分别作为患者生存时间预测的单因素影响因子,且同是外科手术切除后的肺癌病例预后较差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环氧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肿瘤专科诊疗最优化与过度医疗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刚 梁红娟 +3 位作者 郭照江 闵婕 张贺龙 苏勤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8期14-16,共3页
肿瘤专科诊疗最优化准则有狭义、广义之分 ,二者既有区别 ,更有联系。肿瘤专科诊疗的过度医疗的内容是动态发展的 ,在特定情况下有其积极意义。实现肿瘤专科诊疗最优化 ,避免过度医疗 ,要重视矛盾问题“底线”的研究 ,提供相对宽松的技... 肿瘤专科诊疗最优化准则有狭义、广义之分 ,二者既有区别 ,更有联系。肿瘤专科诊疗的过度医疗的内容是动态发展的 ,在特定情况下有其积极意义。实现肿瘤专科诊疗最优化 ,避免过度医疗 ,要重视矛盾问题“底线”的研究 ,提供相对宽松的技术、学术、文化氛围 ;医者持续的、有计划的专业学习与培训是增强其主体性的保证和前提 ;要充分考虑“可承受性”原则 ;用新的医德价值观指导现实中的医学道德实践 ;积极发挥医院伦理委员在肿瘤专科诊疗决策中的作用 ;建立与利用医务人员诚信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化准则 过度医疗 临床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T细胞克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涛 孙秉中 +6 位作者 刘节 冯琦 朱华锋 乔庆大 杨岚 陈协群 王涛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28-431,共4页
目的 :建立源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再障 )患者骨髓的T淋巴细胞克隆 ,以便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用免疫分选法分别从 1名初诊重型再障患者及对照的骨髓中富集CD34+ 和CD3+ 细胞。将CD3+ 细胞作反应细胞、照射过CD34+ 细胞作... 目的 :建立源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再障 )患者骨髓的T淋巴细胞克隆 ,以便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用免疫分选法分别从 1名初诊重型再障患者及对照的骨髓中富集CD34+ 和CD3+ 细胞。将CD3+ 细胞作反应细胞、照射过CD34+ 细胞作刺激细胞 ,进行 14d单向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对活细胞作有限稀释和单个细胞分孔接种 ,与含IL 2和PHA P的饲养细胞体系共培养。观察挑选细胞生长孔 ,计算接种率 ,用泊松 (Poisson)分布初步判断单个细胞分离过程成功与否。而后将阳性孔细胞作转孔培养 ,定期用饲养抚育刺激、常规用IL 2支持增殖以扩大各克隆的数量。用SABC 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 ,初步鉴定各克隆CD4 CD8抗原表型。结果 :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的活细胞数 ,病例为 4× 10 3,对照为 6 5。单细胞分离接种培养后 ,对照组的细胞生长孔数为 0 ;而病例组的培养板上 ,共有 11孔发生细胞增殖 ,相应的实际接种率是 2 1% ,未超出Poisson理论接种率值范围 (<2 6 % ) ,判明平均每个增生孔的细胞克隆前体数不大于 1。这 11个克隆中 ,9个呈CD4单阳性表型 ,阳性为 98% ;2个为CD8单阳性表型 ,阳性率为 98%。结论 :从 1例重型再障患者骨髓中分离出了 11株T淋巴细胞克隆。进一步鉴定分析这些克隆的表型和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 克隆 自身混合淋巴细胞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性分析在肝细胞腺瘤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巩丽 苏勤 +5 位作者 张宏图 张伟 刘杉 李爱宁 李刚 冯英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HA)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克隆构成特征及其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例女性HA标本和发生于3位女性患者的4个FNH标本均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后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病变及病变周围肝实质,... 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HA)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克隆构成特征及其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例女性HA标本和发生于3位女性患者的4个FNH标本均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后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病变及病变周围肝实质,提取基因组DNA,经甲基化敏感的HpaⅡ或HhaⅠ消化,巢式PCR扩增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雄激素受体(AR)基因。通过Bst XI消化和琼脂糖电泳显示PG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AR基因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选取4例高分化肝细胞癌(HCC)作为对照。结果2例HA光镜下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厚约2层,局部伴有脂肪变性及糖原贮积。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大小和形态与周围肝细胞相似,未见核分裂象。克隆性分析结果显示,2例HA病变及4例HCC均显示出X染色体失活嵌合性丢失,证明为肿瘤性病变。4个FNH病变均缺乏特征性的中央瘢痕,整个病变显示多克隆性细胞组成。结论HA属于单克隆性,诊断中需要与FNH及高分化HCC鉴别,除组织学观察外,克隆性分析在肝细胞腺瘤与结构不典型的FNH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克隆性分析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b18G/CD14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少君 米力 +6 位作者 李艳红 张阳 巩丽 韩秀娟 姚丽 兰淼 张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HAb18G基因产物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析了10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HAb18G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和定位,并对其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HAb18G基因产物在有淋巴结癌... 目的:探讨HAb18G基因产物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析了10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HAb18G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和定位,并对其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HAb18G基因产物在有淋巴结癌转移和预后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中高表达;HAb18G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分化程度均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和HAb18G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独立指标。结论:HAb18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浸润转移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18G/CD147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7和19在肝细胞癌细胞系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勇 张伟 +2 位作者 刘彦仿 刘节 苏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肝癌细胞 细胞角蛋白 层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受体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钙黏蛋白G-347GA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少君 张力 +6 位作者 张伟 李艳红 巩丽 兰淼 韩秀娟 姚丽 朱金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0-1041,1046,共3页
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区G-347G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218例ESCC和218名健康对照者的CDH1 G-... 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区G-347G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218例ESCC和218名健康对照者的CDH1 G-347GA SNP分布情况。结果:ESCC组的CDH1基因启动子区G-347GA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吸烟状况分层分析发现,CDH1 G-347GA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吸烟及非吸烟的患者和健康个体中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表明,CDH1G-347GA多态性基因多态性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所以CDH1G-347GA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性无关。结论:CDH1G-347GA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与ESCC的发生和发展及ESCC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疾病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有 李跃斌 +2 位作者 石玉伟 李玉萍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垂体细胞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0岁。临床表现以头晕为主,MRI示肿瘤位于鞍区,实性。镜检:瘤细胞呈纺锤状或双极梭形,胞质宽广,嗜酸性,边界清楚,呈胶质...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垂体细胞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0岁。临床表现以头晕为主,MRI示肿瘤位于鞍区,实性。镜检:瘤细胞呈纺锤状或双极梭形,胞质宽广,嗜酸性,边界清楚,呈胶质纤维束状或席纹状排列。免疫表型:vimentin、S-100、TTF-1、Galectin-3和NSE均阳性,GFAP阴性。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生物学行为惰性的良性肿瘤,是发生于成人鞍区的非浸润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彻底切除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垂体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酸缺乏病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娟 巩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1-472,共2页
患者女性,15岁,面、颈等暴露部位出皮疹4年伴发作性左下肢抽搐1年;血白细胞3.9×109/L,血小板100×109/L,尿胆原33μmol/L,全血烟酸1.41mmol/L;活检病理变化符合烟酸缺乏病,补充烟酸等维生素后,痊愈。
关键词 烟酸缺乏病 抽搐 临床特点 鉴别诊断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