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pG DNA的免疫学活性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文波 姚志强 周永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CPG DNA 疫苗佐剂 Th1型免疫应答 疾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佐剂的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文波 姚志强 +1 位作者 周永兴 冯志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疫苗 佐剂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和带状疱疹患者1例的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雅格 郎红娟 +2 位作者 张秋红 杨亚琴 韩丽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3期91-91,共1页
艾滋病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在中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我科于2004年6月收治了1例以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和带状疱疹为主要表现的艾滋病患者,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带状疱疹 艾滋病 患者 护理经验 并发 临床表现 世界范围 形式多样 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基因重排病毒株毒力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康文臻 黄长形 +4 位作者 白雪帆 杨为松 李光玉 郝春秋 谢玉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90-291,297,共3页
目的 :比较汉坦病毒基因重排病毒L7MSS7和L7MSS7S株与亲代病毒 76 118株、SR 11株毒力的差异。 方法 :选取汉坦病毒基因重排病毒株L7MSS7株和L7MSS7S株 ,分别接种于VeroE6细胞和乳小鼠 ,观察其在VeroE6细胞中的增殖特性和对乳小鼠致死... 目的 :比较汉坦病毒基因重排病毒L7MSS7和L7MSS7S株与亲代病毒 76 118株、SR 11株毒力的差异。 方法 :选取汉坦病毒基因重排病毒株L7MSS7株和L7MSS7S株 ,分别接种于VeroE6细胞和乳小鼠 ,观察其在VeroE6细胞中的增殖特性和对乳小鼠致死性 ,并与亲代病毒 76 118株、SR 11株进行比较。 结果 :发现L7MSS7S株在VeroE6细胞中较其他病毒株生长缓慢 ,接种后 14天无一只死亡。L7MSS7株接种于VeroE6细胞中第 8天 ,约 3 5的VeroE6细胞脱落 ,接种后第 10天乳小鼠存活率 75 % ,较亲代病毒显著增高。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基因重排 毒力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丙型肝炎病毒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5
5
作者 梁雪松 连建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0期780-782,共3页
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 (IRES)是丙型肝炎病毒 (HC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关键。目前针对该区域的基因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寡核苷酸策略 (反义核酸策略和核酶策略 )和IRES特异性抑制性RNA(IRNA)策略。相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 。
关键词 核糖体内部进入位点 基因治疗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佐剂白细胞介素2对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波 姚志强 +2 位作者 周永兴 权启镇 冯志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2-182,185,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2 核酸疫苗 免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干扰素无效应答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序贯治疗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宪光 黄长形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干扰素 肝炎 乙型 慢性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多学科专家声明:HCV相关性肝外表现的国际治疗指南》摘译
8
作者 周云 郑煦暘 贾战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435-1439,共5页
1概述HCV是世界范围传播的线性单链RNA病毒,它有嗜肝性和嗜淋巴细胞性,可导致HCV相关性肝外表现(HCV-extrahepatic manifestations,HCV-EHMs)。HCV-EHMs包括许多疾病,文献报道最多的为B淋巴细胞增殖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HCV相关性肝外表现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受体与肝脏疾病
9
作者 白宪光 黄长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细胞死亡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丢失,它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表现形式.细胞凋亡在基因调控下,不仅对维护机体环境稳定、维持脏器正常发育和功能具生理意义,而且在许多疾病病程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过低和过高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 死亡受体 肝脏疾病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165反义RNA对人食管鳞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谷仲平 王云杰 +4 位作者 周勇安 刘锟 程庆书 李谨革 白雪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 5 (VEGF16 5 )反义RNA对人食管鳞癌细胞EC10 9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亚克隆技术 ,构建并鉴定VEGF16 5 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以重组质粒转染人食管鳞癌细胞EC10 9后 ,将其接种...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 5 (VEGF16 5 )反义RNA对人食管鳞癌细胞EC10 9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亚克隆技术 ,构建并鉴定VEGF16 5 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以重组质粒转染人食管鳞癌细胞EC10 9后 ,将其接种于裸鼠皮下 ,分别利用原位杂交、激光共聚焦、图象分析及微血管计数等方法 ,观察转染前后EC10 9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瘤性。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VEGF16 5 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在EC10 9细胞中获得表达。转染细胞中VEGF16 5 的表达下降 75% ,其生物学性状不受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但其在裸鼠皮下的致瘤性和和瘤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明显下降。VEGF16 5 反义RNA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和对照组中肿瘤的体积 ,分别为 (82 0± 112 .5)mm3 、(793 0± 10 3 5)mm3 和 (7850± 950 )mm3(P <0 .0 1) ;微血管的密度分别为 (8.5± 1.2 ) /mm2 、(44.3± 9.4) /mm2 和 (46.4± 12 .6) /mm2 (P <0 .0 1)。结论 :VEGF16 5反义RNA能够明显减少食管鳞癌细胞内VEGF16 5 的表达 ,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可望用于实体肿瘤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食管癌 反义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IRES特异性抑制性RNA二级结构模拟及自剪切转录载体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雪松 周永兴 +2 位作者 连建奇 郝春秋 王临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构建可保证HCVIRES特异性抑制性RNA(IRNA)序列完整性的转录载体。 方法 :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IRNA二级结构 ;体外化学合成IRNA及其互补体的cDNA ,以AatⅡ和XbaⅠ双酶切后克隆入具自剪切作用的顺式核酶载体pGEMRz中 ;应用酶切方法... 目的 :构建可保证HCVIRES特异性抑制性RNA(IRNA)序列完整性的转录载体。 方法 :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IRNA二级结构 ;体外化学合成IRNA及其互补体的cDNA ,以AatⅡ和XbaⅠ双酶切后克隆入具自剪切作用的顺式核酶载体pGEMRz中 ;应用酶切方法、PCR和测序法对重组载体进行三重鉴定 ;最后对重组体进行体外转录。 结果 :计算机模拟发现HCVIRES特异性IRNA二级结构包括两个环、一个茎状结构和一个膨出 ,在其序列两端加3~ 5个碱基不会改变其二级结构 ,而缺失 3~ 5个碱基却会明显改变其结构。经三重鉴定证实 ,目的序列被正确地克隆入质粒pGEMRz,并经体外转录得到约 70个碱基大小的IRNA。 结论 :本研究构建转录载体pGRz IRNA可保证IRNA序列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IRES 抑制性RNA 体外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羽 白雪帆 +1 位作者 冯志华 张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186例次。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存活率及肝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186例次。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存活率及肝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所恢复,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vs46.94%,P<0.01)。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人工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40T/pcDNA3.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羽 白雪帆 +2 位作者 徐哲 张岩 魏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5期280-282,共3页
构建重组质粒SV40T/pcDNA3.1,为建立永生化肝细胞系奠定基础。pcD2质粒经BamH Ⅰ单酶切获得SV40T基因片段,并将其捕入pcDNA3.1载体,经酶切鉴定证实,SV40T基因片段已成功插入载体中,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用SV40T单克隆抗体进行间... 构建重组质粒SV40T/pcDNA3.1,为建立永生化肝细胞系奠定基础。pcD2质粒经BamH Ⅰ单酶切获得SV40T基因片段,并将其捕入pcDNA3.1载体,经酶切鉴定证实,SV40T基因片段已成功插入载体中,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用SV40T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验证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40 质粒 表达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V部分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及西安地区TTV部分片段测序分析
14
作者 傅恩清 陈立珍 +4 位作者 白雪帆 潘蕾 李光玉 周永兴 扬为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2-734,共3页
目的 研究输血传播肝炎病毒 (TTV)有否直接垂直传播途径及尿液传播的可能性 ,初步了解西安地区TTV结构部分特点。方法 参照文献 [1 ]在TTVDNAORF1区设计一套套式PCR引物 ,建立TTVDNA套式PCR检测方法 ,对 1 6例血清检测TTVDNA阳性的患... 目的 研究输血传播肝炎病毒 (TTV)有否直接垂直传播途径及尿液传播的可能性 ,初步了解西安地区TTV结构部分特点。方法 参照文献 [1 ]在TTVDNAORF1区设计一套套式PCR引物 ,建立TTVDNA套式PCR检测方法 ,对 1 6例血清检测TTVDNA阳性的患者尿液做了TTVDNA检测 ,对 52例正常顺产孕妇血清及其婴儿脐带血同时检测TTVDNA ;并且对西安地区 1例原因不明而TTV阳性肝炎患者的TTV套式PCR扩增终产物纯化直接测序。结果  1 6例血清检测TTVDNA阳性的患者尿液TTVDNA检测未发现 1例阳性 ;在 52例顺产妇外周血中 ,9例TTVDNA阳性TTV基因检测阳性率为 1 7 3% ( 9/52 ) ;而新生儿脐带血TTV基因检测阳性率为 7 7% ( 4 /52 ) ;其中 ,母子同时TTVDNA阳性 2例 ,单纯母亲血TTVDNA阳性 7例 ;单纯婴儿脐带血TTVDNA阳性 2例。直接测序法测序 ,测得的 1 4 3bp序列用DNAsis分析软件中国 1株 (BDH1 )序列比较 ,二者同源性为 6 5.0 % ,差异率为 35.0 % ( >30 % )。结论 TTV可能不能通过尿液传播 ,但能经胎盘直接垂直传播 ,西安地区TTV流行毒株可能存在新的TTV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V TTV部分片段测序 输血传播 肝炎病毒 套式PCR 尿液传播 垂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_(165)核酶对人肺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谷仲平 王云杰 +5 位作者 周勇安 程庆书 刘锟 李谨革 白雪帆 陈农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5 (VEGF165)核酶对人肺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VEGF1652 12位点的锤头状核酶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ibozyme ,VRz)及其突变体 (mutantVRz ,mVRz) ,体外检测核酶的剪... 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5 (VEGF165)核酶对人肺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VEGF1652 12位点的锤头状核酶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ibozyme ,VRz)及其突变体 (mutantVRz ,mVRz) ,体外检测核酶的剪切活性。采用亚克隆技术 ,构建腺病毒介导的抗VEGF165核酶真核表达载体pAdVRz ,用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肺腺癌细胞A5 49,分别采用Northernblot印迹杂交、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等技术 ,观察感染前后A5 49细胞的生物学性状的改变。结果 成功地合成了具有明显剪切活性的抗VEGF165核酶VRz及其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rpAdVRz ,并在A5 49细胞中获得表达。重组腺病毒感染细胞的VEGF165表达减少了 87% ,而生物学性状不受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论 抗VEGF165核酶能够显著抑制人肺腺癌细胞内VEGF165的表达 ,为进一步进行肺癌的抗血管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酶 肺腺癌 细胞生物学特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肿瘤 肿瘤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诱导人肝脏星形细胞表型激活及其鉴定
16
作者 朱永红 胡大荣 +1 位作者 聂青和 刘国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 :观察常规培养条件下正常人肝脏星形细胞 (HSCs)表型激活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由正常人肝脏中分离HSCs ,在未包被的玻璃及塑料培养支持物上 ,以常规的含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改变 ,荧光显微... 目的 :观察常规培养条件下正常人肝脏星形细胞 (HSCs)表型激活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由正常人肝脏中分离HSCs ,在未包被的玻璃及塑料培养支持物上 ,以常规的含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改变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维生素A自发荧光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α SMA、Ⅰ型胶原、FN及PCNA改变。结果 :正常人HSCs未包被的玻璃及塑料培养支持物上培养时 ,其表型由刚分离时及原代培养初期的静息型转变为原代培养后期及传代后的激活型。激活的人HSCs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 ,胞质中无明显脂滴 ,维生素A自发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同时明显表达α SMA、Ⅰ型胶原、FN及PCNA。结论 :体外常规培养可诱导人HSCs激活 ,激活的人HSCs具有典型的形态及功能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脏星形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表型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