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眶下动脉终末支逆行插管导药入眼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润生 李官禄 +2 位作者 王煊 王为农 韩晓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 通过犬动物实验探讨眼底病新的给药治疗方法。方法 用犬做了眼动脉解剖 ,并做了逆行插管注药实验。结果 在犬的解剖中发现眼动脉发自上颌动脉 ,起点处与眶下动脉成夹角 ,采用眶下动脉逆行插管给药 ,观察诸药入体后 ,动物眼部及... 目的 通过犬动物实验探讨眼底病新的给药治疗方法。方法 用犬做了眼动脉解剖 ,并做了逆行插管注药实验。结果 在犬的解剖中发现眼动脉发自上颌动脉 ,起点处与眶下动脉成夹角 ,采用眶下动脉逆行插管给药 ,观察诸药入体后 ,动物眼部及全身无不良反应。结论 证明了该给药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下动脉 逆行插管给药 眼底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组织中病毒核心蛋白及p53和Bcl-2的表达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志培 王文亮 +3 位作者 江逊 赵佐庆 成胜权 郭双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771-773,776,i0007,共5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突变p53、Bc l-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CV核心蛋白是否能促进p53突变和Bc l-2的表达。方法:收集HCV表达阳性的肝炎、肝硬化组织23份,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CV核心...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突变p53、Bc l-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HCV核心蛋白是否能促进p53突变和Bc l-2的表达。方法:收集HCV表达阳性的肝炎、肝硬化组织23份,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CV核心蛋白、突变p53、Bc l-2的表达,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核心蛋白和突变p53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Bc l-2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在核心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中,突变p53的阳性表达率为87.0%,Bc l-2的阳性表达率为95.7%,三组间阳性强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95);HCV-C蛋白与突变p53、Bc l-2阳性强度两者间相关性检验的P值分别为0.011和0.012,相关系数r分别为0.69和0.72;突变p53与Bc l-2两者相关性检验P=0.007,r=0.72。结论:三种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HCV核心蛋白可能促进野生p53突变;核心蛋白和突变p53都有可能促进Bc l-2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突变P53 BCL-2 丙型肝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9724肝癌细胞后不同免疫力小鼠体内T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志培 施新猷 +4 位作者 李六金 刘雪松 江逊 彭磊 赵佐庆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肝癌细胞系 972 4在不同免疫力小鼠中的生长特点及T细胞对癌细胞的排斥特点。方法 :体外培养 972 4 ,接种到不同免疫力小鼠 (正常BALB/c ,B细胞缺陷的CBA/N ,T细胞缺陷的BALB/c nu ,T细胞、B细胞缺陷的SICD小鼠及免疫重建... 目的 :探讨人类肝癌细胞系 972 4在不同免疫力小鼠中的生长特点及T细胞对癌细胞的排斥特点。方法 :体外培养 972 4 ,接种到不同免疫力小鼠 (正常BALB/c ,B细胞缺陷的CBA/N ,T细胞缺陷的BALB/c nu ,T细胞、B细胞缺陷的SICD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 )中 ,观察其生长特性 ;测定小鼠脾细胞杀伤力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 +,CD8+的百分率。结果 :BALB/c小鼠和免疫重建的BALB/c PBL SCID不成瘤 ;CBA/N随接种数量和途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BALB/c nu ,SCID小鼠和免疫重建的CBA/N PBL SCID10 0 %成瘤。接种过癌细胞的BALB/c和CBA/N小鼠脾细胞对癌细胞杀伤力较强 ,免疫重建的SCID杀伤力较小。不同组别CD4 +百分率都下降 ,CD8+变化不大 ,CD4 +/CD8+比值下降。结论 :小鼠成癌率与T细胞的作用最为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免疫重建 T细胞 细胞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液对兔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SOD和CAT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佐庆 赵勇 陈秀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研究高氧液对肝癌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作用。方法兔肝脏左中叶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阻断肿瘤所在的肝左中叶的肝动脉分支60 min后去除血管阻断,在恢复血流的同时,经门静脉穿刺一次性灌注高氧液(氧分压为80 kPa)5... 目的研究高氧液对肝癌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作用。方法兔肝脏左中叶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阻断肿瘤所在的肝左中叶的肝动脉分支60 min后去除血管阻断,在恢复血流的同时,经门静脉穿刺一次性灌注高氧液(氧分压为80 kPa)5 mL。于再灌注后1 h1、d3、d和7 d各时点分别取肿瘤组织和肝脏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观察其强化氧化损伤情况。结果单纯缺血再灌注后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SOD浓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并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但缺血再灌注后正常肝脏组织中CAT浓度均有所升高。肝癌组织中则不同,于再灌注1 d CAT浓度出现显著降低并达最低水平(1.80±0.13),从再灌注3 d至7 d恢复(4.55±0.54)。经门静脉灌注高氧液后,正常肝组织与肝癌组织中SOD浓度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降低。再灌注7 d时仍低于再灌注前(1.81±0.45,0.53±0.22),两种组织中的CAT浓度降低从缺血再灌注1 h开始下降并达最低(3.51±0.34,1.40±0.54),但从再灌注3 d以后,正常肝组织中的CAT浓度回升至正常水平(6.10±0.24,5.80±0.43),而再灌注7 d时肝癌组织中的CAT浓度仍处于较低水平(2.70±0.17)。缺血再灌注和加氧后,SOD和CAT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浓度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经门静脉穿刺灌注高氧液可加强缺血再灌注对肝癌组织的氧化改变和损伤,而对正常肝脏组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再灌注损伤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高氧液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提睾肌血管中CGR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文侠 赵佐庆 张玲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提睾肌血管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免疫反应性纤维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 大... 目的 研究大鼠提睾肌血管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 ,CGRP)免疫反应性纤维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的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 大白鼠提睾肌动脉各级分支血管均有CGRP广泛分布 ,一、二级动脉壁上呈密集颗粒状分布 ,局部有密集的团块。三级以下除颗粒状可见到横行或网格状分布 ,且CGRP阳性反应纤维的密度随分支级别的增加而减少。在毛细血管壁上仍可见到网格状阳性纤维的分布。结论 CGRP阳性纤维的分布可能与大鼠提睾肌动脉的生理调节和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微循环 提睾肌动脉 免疫反应神经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及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枯否细胞的凋亡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佐庆 刘福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59-262,F0005,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改变、枯否细胞(Kupffer cell)的凋亡及其关系。方法通过超声引导将VX2肿瘤组织混悬液穿刺注射到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建立肝脏肿瘤模型,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肿瘤所在...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改变、枯否细胞(Kupffer cell)的凋亡及其关系。方法通过超声引导将VX2肿瘤组织混悬液穿刺注射到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建立肝脏肿瘤模型,用无损伤血管钳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肝动脉分支60 min后去除血管阻断恢复血流,随机将模型动物分为缺血再灌注前(对照)、缺血再灌注后0 min1、h1、d3、d、1周6个时间组,取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分别测定NO和NOS的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枯否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肝组织再灌注后0min开始NO和iNOS浓度均明显下降,至再灌注7 d仍处于较低水平(44.41±2.0,3.70±0.2)。在肝癌组织,除NO浓度下降外,iNOS浓度从缺血再灌注0 min至7 d则明显升高(18.45±1.9)。肝组织和肝癌组织的枯否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于再灌注1 d和1 h分别达最高峰(13.69±3.1,13.66±1.8)。结论枯否细胞对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iNOS及NO的产生、细胞损伤与凋亡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再灌注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消化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7
作者 赵佐庆 贾敬肖 +1 位作者 张莉 叶润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1-594,共4页
以解剖学方法,对高原鼠兔消化系统各脏器的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与同等级动物相比,主要消化器官的基本形态相似,但鼠兔具有特长的盲肠、明显的阑尾、特殊结构之结肠粘膜皱襞及肝内硬化结节等特点,为有关的... 以解剖学方法,对高原鼠兔消化系统各脏器的形态学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与同等级动物相比,主要消化器官的基本形态相似,但鼠兔具有特长的盲肠、明显的阑尾、特殊结构之结肠粘膜皱襞及肝内硬化结节等特点,为有关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及该动物的开发利用打下了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兔 解剖 消化系统 高原鼠兔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液在兔肝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损伤中的作用
8
作者 赵佐庆 赵勇 陈秀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573-573,共1页
目的研究高氧液对肝癌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作用。方法兔肝脏左中叶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阻断肿瘤所在的肝左中叶的肝动脉分支60 min后去除血管阻断,在恢复血流的同时,经门静脉穿刺灌注高氧液(氧分压为80kPa)5 mL。... 目的研究高氧液对肝癌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作用。方法兔肝脏左中叶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模型。阻断肿瘤所在的肝左中叶的肝动脉分支60 min后去除血管阻断,在恢复血流的同时,经门静脉穿刺灌注高氧液(氧分压为80kPa)5 mL。分别于再灌注1 h1、d3、d和1 d取肿瘤组织和肝脏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观察其强化氧化损伤情况。结果单纯缺血再灌注后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SOD浓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并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但缺血再灌注后正常肝脏组织中CAT浓度均有所升高。肝癌组织中则不同,于再灌注1 d CAT浓度出现显著降低并达最低水平(1.80±0.13),从再灌注3 d至7d恢复(4.55±0.54)。经门静脉灌注高氧液后,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中SOD浓度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降低。再灌注7 d时仍低于再灌注前(1.81±0.45,0.53±0.22)。两种组织中的CAT浓度降低从缺血再灌注1 h开始下降并达最底(3.51±0.34,1.40±0.54),但从再灌注3d以后,正常肝组织中的CAT浓度回升至正常水平(6.10±0.24,5.80±0.43),而再灌注7 d时肝癌组织中的CAT浓度仍处于较低水平(2.70±0.17)。缺血再灌注和加氧后,SOD和CAT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浓度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经门静脉穿刺灌注氧可加强缺血再灌注对肝癌组织的氧化改变和损伤,而对正常肝脏组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缺血再灌注 超氧化物歧化酶 高氧液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Bcl-2、Bax和P_(53)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达
9
作者 赵佐庆 张玲 刘福兰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 -2、Bax及P53 表达和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对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 -2、Bax及P53 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支配提睾肌的神经损伤... 目的 研究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 -2、Bax及P53 表达和意义。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对大鼠提睾肌神经损伤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Bcl -2、Bax及P53 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支配提睾肌的神经损伤后 ,Bcl-2、Bax和P53 均有表达。在平滑肌细胞中 ,Bcl -2的表达明显强于Bax和P53,而在内皮细胞Bax和P53 的表达强于Bcl-2。结论 大鼠提睾肌损伤后平滑肌细胞有增殖现象 ,而内皮细胞则可能出现过度凋亡 ,上述改变可能对微循环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内皮细胞 神经损伤 大鼠 血管平滑肌细胞 P53表达 BEL-2 不利影响 过度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Ag85B-Hsp16.3的表达、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巍 师长宏 +2 位作者 赵佐庆 赵勇 江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目的将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Ag85B与Hsp16.3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ProEX HTb-Hsp16.3扩增Hsp16.3基因,引入48bp的柔性linker结构以确保两蛋白的正确折叠。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 目的将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Ag85B与Hsp16.3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和鉴定。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ProEX HTb-Hsp16.3扩增Hsp16.3基因,引入48bp的柔性linker结构以确保两蛋白的正确折叠。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将测序正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后,替换质粒pProEX HTa-Ag85B-ESAT6中的ESAT6基因,从而获得重组质粒pProEX HTa-Ag85B-Hsp16.3,并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后进行融合表达,并分别用抗Ag85B多抗和抗Hsp16.3单抗以及活动期结核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采用镍柱亲合色谱法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结果 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SDS-PAGE分析显示构建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且该融合蛋白能够分别与抗Ag85B多抗和抗Hsp16.3单抗以及结核病人血清反应。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镍柱亲和层析可获得纯化的Ag85B-Hsp16.3融合蛋白。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Ag85B-Hsp16.3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85B HSP16.3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