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柏山 贾化平 +1 位作者 段云友 郭庆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 ,并对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与超声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 ,并对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与超声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8例颈动脉体瘤均做出了准确诊断。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颈总动脉分叉增宽 ,血供丰富是其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对颈动脉体瘤做出明确诊断 ,而且对颈动脉体瘤的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后疗效观察等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临床应用 术式选择 术前准备 术后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外周神经干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3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荀文兴 邹敬才 +3 位作者 杜娟 曲晓莉 张秀丽 张红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探讨和总结亚甲蓝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 6 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支周围神经干处注射亚甲蓝 1mL ,通过随访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 :注射后患者均有局部胀痛 ,注射区均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 ,局部感觉迟钝。 1... 目的 :探讨和总结亚甲蓝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 6 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支周围神经干处注射亚甲蓝 1mL ,通过随访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 :注射后患者均有局部胀痛 ,注射区均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 ,局部感觉迟钝。 1~ 3个月后麻木感消失。 1个月后复诊 ,5 2例疼痛消失 ,9例疼痛缓解 ,有效率 97% ,6个月后随访 5 7例 ,症状复发 4例 ,复发率 7% ,3年对 5 0例进行随访 ,疼痛复发 11例 ,复发率 2 2 %。结论 :亚甲蓝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外周神经干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感觉障碍 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64-MSCT、CTA及DSA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荀文兴 邹敬才 +4 位作者 杜娟 王燕 曲晓莉 杨香菊 肖光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通过对10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回顾性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中的作用及手术过程。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例头颈部副神经... 目的:通过对10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回顾性分析,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头颈部副神经节瘤诊治中的作用及手术过程。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其中6例为颈动脉体瘤,3例为颈静脉球瘤,1例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对其分别进行了64-MSCT、CTA或DSA检查,对其影像学进行分析,对于手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64-MSCT、CTA及DSA图像清楚显示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位置、大小、边界、肿瘤特征性表现及与颈动脉的关系,可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64-MSCTA重建图像清晰,可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对10例患者成功地实施了手术,除1例患者偶有头晕,1例患者术后偶有呛咳外,其他8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64-MSCT、CTA及DSA影像可为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术前准备、危险性评价及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术前准备完善、术中操作严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人工种植牙-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邹敬才 刘宝林 +1 位作者 唐文杰 肖光裕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16-221,共6页
目的:为了探讨人工种植牙-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骨界面应力分布的一些因素,根据种植牙颈周骨内应力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找出了影响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建立... 目的:为了探讨人工种植牙-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骨界面应力分布的一些因素,根据种植牙颈周骨内应力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找出了影响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回归方程,揭示了不同影响因素与颈部应力分布规律间的数量关系。结论:影响种植牙周颈部骨内应力和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悬臂梁的存在、多个种植牙上部结构杆的连接及受力角度的改变。单个种植牙种植时,影响颈周应力集中是载荷角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种植牙 骨界面 应力分布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牛骨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牙向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红梅 荀文兴 +2 位作者 张晓梅 王江 李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观察煅烧牛骨(calcined bovine bone,CBB)与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支架材料的牙向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DPSCs,分别用四唑盐比色法(MTS)、茜素红染色法、碱性磷酸酶(alkali... 目的:观察煅烧牛骨(calcined bovine bone,CBB)与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支架材料的牙向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DPSCs,分别用四唑盐比色法(MTS)、茜素红染色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观察CBB生物材料对DPSCs增殖活性和牙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CBB显著地刺激体外培养的DPSCs增殖,诱导了细胞的矿化和提高细胞ALP活性。RT-PCR结果显示CBB诱导后细胞mRNA水平表达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CBB与DP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支架材料对于DPSCs有较好牙向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煅烧骨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系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邹敬才 荀文兴 +4 位作者 张怡 曲晓莉 崔鲁曼 李蓉 肖光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系统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Doppler)超声、磁共振影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系统影像学特征比较及Matas试...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系统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Doppler)超声、磁共振影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系统影像学特征比较及Matas试验与颈内动脉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围手术期准备,并进行了手术。结果:颈动脉体瘤影像学特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与其紧密相连单发性肿块,瘤体内血供丰富,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明显,MRA及DSA呈“Goldcup”征改变。Matas试验时间45~60d,TBO及DSAWillis环交叉充盈检查侧支循环代偿良好,8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彩色Doppler超声、DSA、MRA均能明确诊断颈动脉体瘤,Matas试验是颈动脉体瘤手术必要常规的术前准备,Willis环交叉充盈检查是显示大脑代偿性侧支循环建立的客观标准,TBO试验是判断颈动脉结扎的可靠方法,手术是目前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CT、CTA及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荀文兴 邹敬才 +2 位作者 杜娟 王燕 曲晓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66-668,共3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分析,探讨64排CT、CTA及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自1998年以来我科收治的1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8例行DSA检查确诊,5例经64排CT及CTA检查确诊。9例在术前行DSA颈动脉及脑血管造影,观察并分析大脑动脉环及大脑侧... 目的:通过影像学分析,探讨64排CT、CTA及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自1998年以来我科收治的1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8例行DSA检查确诊,5例经64排CT及CTA检查确诊。9例在术前行DSA颈动脉及脑血管造影,观察并分析大脑动脉环及大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6例在术前进行肿瘤滋养血管栓塞。结果:64排CT、CTA及DSA图像均显示颈动脉体瘤的特征性表现。64排CTA重建图像清晰,可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肿瘤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而在球囊阻断患侧颈动脉,以观察颅内血管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及栓塞肿瘤滋养血管方面DSA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结论:64排CT、CTA及DSA诊治颈动脉体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咬合口周力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检验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克非 林珠 张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5-186,共2页
介绍了正常咬合口周力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并将两次重复测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口周力测量系统及方法较为先进,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口周压力 正常咬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侧部囊性肿物自发性出血 被引量:2
9
作者 荀文兴 邹敬才 +3 位作者 郭庆科 肖光裕 杜娟 曲晓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 :对 18例临床少见的颈部囊性肿物自发性出血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此 18例的临床特点、检查手段及处理措施。结果 :该 18例发病急剧 ,B超示包块内有液体缓慢流动 ,血流频谱无动脉化表现 ;穿刺液有大量红细胞 ,... 目的 :对 18例临床少见的颈部囊性肿物自发性出血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此 18例的临床特点、检查手段及处理措施。结果 :该 18例发病急剧 ,B超示包块内有液体缓慢流动 ,血流频谱无动脉化表现 ;穿刺液有大量红细胞 ,但不凝固。 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鳃裂囊肿伴出血 ,10例为囊状水瘤伴出血。结论 :手术摘除是根本的治疗措施 ,B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部囊性肿物 自发性出血 B超检查 穿刺检查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40例报道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化忠 穆霄静 邹敬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212,共1页
关键词 葡萄糖酸锌 口服液 治疗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口腔粘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4K3-mTOR信号在甘草查而酮A诱导的鳞癌细胞自噬与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光 卫克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探索MAP4K3-mTOR信号级联在甘草查而酮A诱导的人口腔鳞癌细胞自噬与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0、25、50μmol/L甘草查尔酮A刺激人口腔鳞癌SCC-25系细胞,并于刺激后0、6及24h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AP4K3、AKT、mTOR通... 目的:探索MAP4K3-mTOR信号级联在甘草查而酮A诱导的人口腔鳞癌细胞自噬与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0、25、50μmol/L甘草查尔酮A刺激人口腔鳞癌SCC-25系细胞,并于刺激后0、6及24h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AP4K3、AKT、mTOR通路分子,细胞自噬标识分子LC3-II、beclin1,以及细胞凋亡标记分子caspase-3、caspase-9及bcl-2等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状况。结果:甘草查尔酮A可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地降低SCC-25细胞MAP4K3、p-mTOR及p-p70S6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其LC3-II、beclin1、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并抑制其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采用慢病毒过表达MAP4K3后,p-mTOR、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LC3-II、beclin1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经甘草查尔酮A刺激后,SCC-25细胞早期凋亡数与晚期凋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该效应可被MAP4K3过表达处理显著增强(P<0.05)。结论:甘草查尔酮A可时间剂量依赖地抑制MAP4K3-mTOR信号级联,并促进人口腔鳞癌细胞的自噬与凋亡,当过表达MAP4K3活化mTOR信号级联后,鳞癌细胞自噬活动受到抑制,但其凋亡活动则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尔酮A 口腔鳞癌细胞 MAP4K3 mTOR信号通路自噬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骨形成蛋白、微孔钛种植体与骨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敬才 肖光裕 +7 位作者 唐文杰 郭庆科 王鸿 李向党 杨华斌 伍本德 廖际常 庞薇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3年第4期209-211,共3页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成骨量测定,证实牛骨形成蛋白(bBMP)与微孔钛种植体复合后,有成骨早、成骨量大、骨成熟早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形蛋白 微孔钛种植体 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臂梁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敬才 刘宝林 +1 位作者 唐文杰 肖光裕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为了探讨悬臂梁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悬臂梁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结果:悬臂梁存在时,加大了靠近悬臂梁端种植牙... 目的:为了探讨悬臂梁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悬臂梁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结果:悬臂梁存在时,加大了靠近悬臂梁端种植牙周颈部密质骨内的最大压应力、最大拉应力,随悬臂梁长度的增加,其应力也随之增加。统计学比较相互间有显著差性P<0.001。悬臂梁存在与加长,均由颈部密质骨承担主要应力,相互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001。颈周密质骨横断面观,见悬臂梁式种植牙最大压应力位于靠近悬臂梁端种植牙远中侧,最大拉应力则位于近中侧。结论:悬臂梁的存在及长度的增加,依靠近悬臂梁侧种植牙颈周应力比近中种植牙颈周骨内应力加大显著,各种植牙间骨内应力分布不均悬臂梁的存在,加大了靠近悬臂梁侧种植牙颈周的最大拉、压应力,使颈部应力集中更加明显,应力完全由颈周密质骨承担,使种植牙周颈部骨吸收更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悬臂梁 骨界面 应力分布 三维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型种植牙受力角度对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敬才 刘宝林 +1 位作者 唐文杰 肖光裕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了探讨受力角度对螺旋型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在相同载荷不同受力角度时,对单个螺旋型种植牙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牙受力角度的增加,主要对种植牙颈周密质... 为了探讨受力角度对螺旋型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在相同载荷不同受力角度时,对单个螺旋型种植牙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牙受力角度的增加,主要对种植牙颈周密质骨影响明显,受力角度越大,应力就越大。颈部应力与种植牙受力角度成正比。颈部位移运动随种植牙受力角度的增加而增加。侧向载荷时,以水平向危害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受力角度 骨界面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粘液表皮样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光裕 李春亚 +1 位作者 赵建业 惠延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粘液表皮样瘤为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的命名、病理分型、良恶性的区分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目前仍有分歧意见。我们收集(1970—1984)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瘤 临床分析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与微孔钛种植体复合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邹敬才 肖光裕 +6 位作者 唐文杰 郭庆科 王鸿 杨华斌 伍本德 廖际常 庞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1,共3页
本实验把牛骨形成蛋白(bBMP)与微孔钛种植体复合,植入狗的下颌前磨牙区,在种植后1、2、4、8、12、24周时处死,经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早期界面成骨量测定,结果证实骨形成蛋白复合的微孔钛种植体具有成骨早、成骨量大、骨成熟早的... 本实验把牛骨形成蛋白(bBMP)与微孔钛种植体复合,植入狗的下颌前磨牙区,在种植后1、2、4、8、12、24周时处死,经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早期界面成骨量测定,结果证实骨形成蛋白复合的微孔钛种植体具有成骨早、成骨量大、骨成熟早的特点,加速了种植体-骨界面的骨融合,可缩短2次手术时间,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微孔 钛种植体 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β基因RNA干扰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7
作者 梁莉 丁寅 +3 位作者 余继锋 王燕 杜锐 王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方法:根据GeneBank数据库提供的ER-β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能转录小发卡结构RNA的DNA序列,将此双链DNA... 目的:构建针对人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方法:根据GeneBank数据库提供的ER-β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能转录小发卡结构RNA的DNA序列,将此双链DNA片段克隆至载体pSilencer3.1-H1-neo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DH5α菌株,提取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经测序证明与设计的相同,获得人ER-β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质粒。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ER-β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表达载体,为下一步ER-β基因的RNA干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Β RNA干扰 质粒 小干扰RNA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体直径和长度在Ⅰ类骨质中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爱军 邹敬才 +1 位作者 姚小娣 徐龙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应用Ansys Design Xplorer模块,研究圆柱形种植体直径和长度同时连续变化对Ⅰ类骨质的颌骨应力影响,为临床选择和设计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圆柱状种植体的下颌骨Ⅰ类骨质骨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种植体直径(... 目的:应用Ansys Design Xplorer模块,研究圆柱形种植体直径和长度同时连续变化对Ⅰ类骨质的颌骨应力影响,为临床选择和设计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圆柱状种植体的下颌骨Ⅰ类骨质骨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种植体直径(D)变化范围为3.0—5.0mm,种植体长度(L)变化范围为6.0—16.0mm,观察D和L变化对颌骨Von Mises应力峰值的影响。同时进行颌骨VonMises应力峰值对变量的敏感度分析。结果:随着D和L的增加,垂直向加载时,皮、松质骨的EQV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54.5%和70.2%,颊舌向加载时,皮、松质骨的EQV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73.5%和75,1%;当D大于3,8mm同时L大于9.0mm时,应力峰值的响应曲线的切斜率位于-1和0之间;在垂直向加载和颊舌向加载时,变量D比L更易影响皮质骨的EQV应力峰值。结论:种植体的直径比长度更易影响皮质骨的应力大小。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对于Ⅰ类骨质,在临床上选择种植体时,种植体的直径应不小于3.8mm,种植体的长度应不小于9.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Von Mises应力 种植体直径 种植体长度 Ⅰ类骨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