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潘蕾 魏欣 +4 位作者 谢玉梅 郝春秋 王九平 贾战生 白雪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84-85,9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1例CHC、30例HCV/HBV共感染者的外周血,检测HCV RNA、HBV DNA和肝脏纤维化...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1例CHC、30例HCV/HBV共感染者的外周血,检测HCV RNA、HBV DNA和肝脏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CHC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51.6%<102拷贝/ml,HCV/HBV共感染者HCV、HBV下降均不理想。结论 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HCV/HBV共感染者疗效较单纯丙型肝炎患者差,但对HBV、HCV有抑制作用,并部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炎病毒属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信号通路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平忠 于海涛 +1 位作者 白雪帆 张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3-934,937,共3页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的核转录因子。目前已发现NF-κB调节着100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黏附分子、某些急性期反应蛋白以及参与免疫识别的受体和抗原递呈的蛋白质等。这些分子...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的核转录因子。目前已发现NF-κB调节着100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黏附分子、某些急性期反应蛋白以及参与免疫识别的受体和抗原递呈的蛋白质等。这些分子大多数均参与宿主的免疫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NF-ΚB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的代谢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龙振昼 刘华 +5 位作者 王闻文 池宏亮 陈江平 黄丽秀 卓义理 聂青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评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代谢的影响及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1例接受ART的40岁以上HIV感染者,监测治疗1年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目的评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中老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代谢的影响及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1例接受ART的40岁以上HIV感染者,监测治疗1年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常用代谢及相关指标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应对措施。结果 51例中老年HIV感染者接受ART后1年,患者上述检测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等脂代谢紊乱,部分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及高血压。其中,以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变化较为常见。导致代谢紊乱的疾病谱中,单一指标异常14例(27.4%),代谢综合征5例(9.8%),混合型高脂血症4例(7.8%),2项及以上指标异常但未达到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者19例(37.2%)。以上变化统计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HIV感染者接受ART后,受药物、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中老年 代谢综合征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铁蛋白受体(TfR)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秦源 郭永红 +1 位作者 贾战生 张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4-277,共4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化肝炎、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原体。多种病毒蛋白及宿主细胞分子参与HCV入胞过程,但其感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转铁蛋白受体(TfR)可作为多种病毒受体在入胞过程中发挥作用。TfR不仅与HCV引起的铁代谢紊乱密切...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化肝炎、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原体。多种病毒蛋白及宿主细胞分子参与HCV入胞过程,但其感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转铁蛋白受体(TfR)可作为多种病毒受体在入胞过程中发挥作用。TfR不仅与HCV引起的铁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且在CD81依赖的病毒黏附后作为特异性受体介导HCV与宿主细胞膜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转铁蛋白受体 入胞 肝铁过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者的艾滋病病毒特异性CTL应答 被引量:2
5
作者 康文臻 黄德东 +5 位作者 李媛 庄严 翟嵩 赵柯 谢玉梅 孙永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68-71,8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HCV)双重感染患者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的特征。方法观察对象为HIV/HCV双重患者、单纯HIV感染者。以HIV-1 B亚型构建的全基因组肽库作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H... 目的探讨中国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HCV)双重感染患者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的特征。方法观察对象为HIV/HCV双重患者、单纯HIV感染者。以HIV-1 B亚型构建的全基因组肽库作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HIV/AIDS患者HIV特异性CTL应答。并对HIV/HCV双重感染患者的HIV特异性CTL应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IV/HCV双重感染组和单纯HIV感染组的HIV特异性CTL应答强度与频率在肽段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与单纯HIV感染组相比,合并HCV感染组反应增强的肽段主要集中在Gag。两组特异性CTL应答强度与频率均呈明显正相关,且合并HCV感染组较单纯感染组正相关性增强。不同肽段累计反应强度的比较,Gag反应强度最高,其次是Nef。CD4计数与特异性CTL应答强度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HCV双重感染患者HCV对HIV进程的影响可能与对Gag蛋白CTL应答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肝炎病毒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免疫在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中的作用
6
作者 王伟 王平忠 贾战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7-538,541,共3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适应性免疫 细胞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反应 逃逸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的哲学与伦理思考
7
作者 任广立 任广见 +1 位作者 白雪帆 郭照江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7期55-56,共2页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中 ,乃至儿科疾病的防治中 ,应注重调节好矛盾的两方面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患双方处理好知情同意 ,避免诊疗中的过度医疗 ,对于建立积极主动的、和谐信任的医患互动模式非常重要。这也体现了双方对新生...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中 ,乃至儿科疾病的防治中 ,应注重调节好矛盾的两方面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患双方处理好知情同意 ,避免诊疗中的过度医疗 ,对于建立积极主动的、和谐信任的医患互动模式非常重要。这也体现了双方对新生命的最大的珍惜和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知情同意权 过度医疗 医患互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级”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20
8
作者 魏欣 谢玉梅 +5 位作者 陈琳 潘蕾 郝春秋 王九平 白雪帆 贾战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条件下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拟定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级规范治疗标准。方法选择确诊为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82例,以32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为对照,根据肝硬化程度、脾功能亢进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的耐受分...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条件下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拟定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级规范治疗标准。方法选择确诊为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82例,以32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为对照,根据肝硬化程度、脾功能亢进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的耐受分为不同抗病毒治疗组:在采取造血因子刺激、脾栓塞或脾切除治疗后,观察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缓解情况,解决脾功能亢进后,以标准治疗方案为基础,采取"分级"抗病毒治疗策略,可以实施更为主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分析不同组别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并随访患者肝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各组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在给予抗病毒治疗后,脾栓塞及脾切除治疗组均有约60%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而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率分别为59.3%与63.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下降。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分级"抗病毒治疗策略,通过采取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病毒属 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平忠 白雪帆 +3 位作者 黄长形 王九平 贾战生 姜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9-541,共3页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天然免疫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对肝脏自然杀伤细胞和固有淋巴样细胞22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梅娟 杨晓飞 +2 位作者 魏欣 连建奇 张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883-1887,共5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对肝脏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2的影响,为阐明HBV感染诱导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实验组小鼠经尾... 目的探讨HBV感染对肝脏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2的影响,为阐明HBV感染诱导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实验组小鼠经尾静脉高压注射含10μg HBV全基因组质粒的生理盐水(体积相当于9%小鼠体质量);对照组小鼠仅注射生理盐水。4 d后处死小鼠,分离肝脏内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内淋巴细胞中NK细胞亚群和ILC22细胞亚群的比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高压尾静脉注射HBV全基因组质粒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HBs Ag和HBe Ag,伴有血清ALT水平升高。实验组小鼠肝脏内NK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升高[(25.90±4.92)%vs(12.98±2.13)%,t=3.811,P=0.003],但CD127+NK细胞和CD127-NK细胞亚群在NK细胞中所占比例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小鼠肝脏内NKp46+ILC22细胞亚群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6.05±6.85)%vs(10.22±3.54)%,t=7.372,P〈0.001],但NKp46-ILC22细胞亚群的比例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诱导肝脏内NK细胞和NKp46+ILC22水平升高,从而促进肝脏固有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杀伤细胞 天然 淋巴细胞 免疫 先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汉滩病毒滴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伟 杨栋强 +5 位作者 潘蕾 于海涛 李彧 王伟 王平忠 白雪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9-581,584,共4页
目的:建立用流式细胞仪快速测定汉滩病毒滴度的方法。方法:汉滩病毒76-118株感染Vero-E6细胞,以汉滩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G1为一抗,FITC标记的羊抗小鼠抗体为二抗,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阳性细胞率,评价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以及不... 目的:建立用流式细胞仪快速测定汉滩病毒滴度的方法。方法:汉滩病毒76-118株感染Vero-E6细胞,以汉滩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mAb)3G1为一抗,FITC标记的羊抗小鼠抗体为二抗,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阳性细胞率,评价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以及不同病毒接种量的阳性细胞率,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比。结果:感染后36 h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0.06±0.42)%,最低检测的病毒滴度为100 TCID50/mL。结论:相对于传统的空斑实验及间接免疫荧光滴定法,FCM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检测汉滩病毒滴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流式细胞术 空斑实验 间接免疫荧光 病毒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多CTL表位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构建及体外刺激T细胞应答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云 李端 +5 位作者 陈琳 赵甫涛 马力 汪鸿 潘蕾 贾战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树突状细胞(DC)疫苗,观察其体外刺激的T细胞反应,为下一步做体内免疫实验提供一定的资料。方法构建和制备出含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HCV两个CTL表位的重组腺病毒,感染DC,直接...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树突状细胞(DC)疫苗,观察其体外刺激的T细胞反应,为下一步做体内免疫实验提供一定的资料。方法构建和制备出含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HCV两个CTL表位的重组腺病毒,感染DC,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感染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CV多CTL表位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感染前后DC的CD80、CD83、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CCK-8法观察感染重组腺病毒的DC促进T细胞的增殖效应。ELISA检测重组腺病毒刺激后的DC培养上清液内白细胞介素(IL)-12及DC和T细胞混合培养上清液内干扰素(IFN)-γ的含量。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含GFP标签的HCV多CTL表位的重组腺病毒,并在DC中表达。重组腺病毒能促进DC成熟,DC的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分别为(71.19±3.29)%、(81.21±5.07)%、(91.23±4.24)%、(97.95±5.31)%。感染DC后促进同源T细胞增殖,DC:T为1:10时增殖指数为6.806±0.247。分泌的IL-12和IFN-γ也明显增多,分别达到(193.83±6.25)pg/ml和(111.14±2.09)pg/ml。感染DC刺激的CTL能特异性杀伤转染FL-J6/JFH的Huh-7.5细胞,当效靶比为100:1时,AD1-DC-L的杀伤率为35.99%。结论重组多CTL表位腺病毒在体外能有效感染DC,促进了T细胞反应,为下一步抗HCV的DC疫苗研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属 表位 树突细胞 病毒性肝炎疫苗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各级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策略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颖 魏欣 贾战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3-96,共4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终末期肝病以及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进展至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的患者多难以耐受干扰素的不良反应,给...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终末期肝病以及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进展至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的患者多难以耐受干扰素的不良反应,给抗病毒治疗带来困难。面对我国丙型肝炎肝硬化比例较高、肝移植实施困难、对标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应答率高的特点,参考国际指南,作者在国内率先探索和提出了丙型肝炎肝硬化分级标准及相应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并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依据作者提出的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级方法,先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缓解脾亢或减少副作用后,再采用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延缓肝硬化的进展,减少HCV感染相关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的活化及其介导的抗病毒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平忠 黎志东 +1 位作者 于海涛 白雪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0-332,共3页
NK细胞是一类独特的淋巴细胞亚群,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15%,其表面标志为CD3-CD19-CD16+CD56+。根据CD56分子的表面密度,将NK细胞分为:CD56bright和CD56dim两个亚群,前者以分泌细胞因子为主,后者以杀伤功能为主。NK细胞不表达T... NK细胞是一类独特的淋巴细胞亚群,占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10%~15%,其表面标志为CD3-CD19-CD16+CD56+。根据CD56分子的表面密度,将NK细胞分为:CD56bright和CD56dim两个亚群,前者以分泌细胞因子为主,后者以杀伤功能为主。NK细胞不表达T细胞的表型(CD3或TCR),也不表达B细胞的表型(CD19或BCR)。NK细胞具有如下特点:①强大的细胞毒活性。它对刺激因素产生的应答十分迅速,而且免疫应答强度高。②杀伤活性无需抗原刺激,也不受MHC分子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NK细胞受体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介导的Th17细胞活化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荣荣 杨晓飞 +3 位作者 董杰 黄长形 张野 连建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2(TLR2)与Th17细胞的相关性,为阐述HBV感染诱导炎症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唐都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的34例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其中24例慢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2(TLR2)与Th17细胞的相关性,为阐述HBV感染诱导炎症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唐都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的34例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其中2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0例急性乙型肝炎;另外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分离PBMC,利用HBV C基因型Envelope区肽段(特异性)或佛波酯联合伊屋诺霉素(非特异性)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TLR2表达及Th17细胞百分比。进一步用TLR2的激动剂刺激PBMC,检测Th17细胞变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在非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h17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百分比(4.08±1.78)%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85±1.28)%及健康对照者(2.09±0.53)%(P=0.000 9、0.000 4),而TLR2+及IL-17A+TLR2+的表达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特异性刺激条件下Th17及TLR2的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表达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5.45±1.61)%vs(3.20±1.13)%;(5.19±3.18)%vs(1.88±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6、0.000 6)。加入TLR2激动剂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Th17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但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刺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可以直接影响Th17细胞的应答,从而促进乙型肝炎中炎症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TH17细胞 TOLL样受体2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并发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及预防 被引量:7
16
作者 聂青和 杨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396-1399,共4页
肝衰竭的并发症临床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并发局部或全身的侵袭性真菌病(IFD),继发其他脏器的损伤,从而导致肝损伤的进一步加重,使其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进程,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成为临床处理中的"棘手... 肝衰竭的并发症临床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并发局部或全身的侵袭性真菌病(IFD),继发其他脏器的损伤,从而导致肝损伤的进一步加重,使其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进程,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成为临床处理中的"棘手问题"。介绍了肝衰竭并发IFD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近年来关于肝衰竭并发IFD的一些共识和争议,阐述其研究的意义及前景,旨在提高肝衰竭并发IF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真菌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滩病毒核蛋白T细胞表位的鉴定及其特异性T细胞应答规律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美亮 朱勇 +3 位作者 王九平 刘京梅 方亮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鉴定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汉滩病毒核蛋白(HTNV-NP)的T细胞表位,并探讨其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规律。方法:合成覆盖HTNV-NP全长序列的全套部份重叠15肽,用ELISPOT方法筛选能刺激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的15肽... 目的:鉴定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汉滩病毒核蛋白(HTNV-NP)的T细胞表位,并探讨其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规律。方法:合成覆盖HTNV-NP全长序列的全套部份重叠15肽,用ELISPOT方法筛选能刺激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的15肽,并测定其特异性T细胞的频率。结果:47例HFRS患者中,有18例可对HTNV-NP产生特异性T细胞应答,并发现在病程的早期就已开始产生T细胞应答。从11例患者PBMC中,鉴定出了17种HTNV-NP特异的T细胞表位,其中14种T细胞表位为首次报道,T细胞表位主要位于NP一级结构的中部。结论:HFRS病程早期即可产生特异性T细胞应答,T细胞表位主要位于NP序列的中部,T细胞应答可能在汉滩病毒感染过程中起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滩病毒 核蛋白 T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抗汉坦病毒的固有免疫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平忠 王九平 +3 位作者 白雪帆 贾战生 黄长形 姜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汉坦病毒 固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介导汉滩病毒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分泌IL-6和TNF-α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泓 王平忠 +6 位作者 王丽梅 张野 黄长形 王九平 徐哲 孙利 白雪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检测汉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IL-6,IL-8和TNF-α的分泌变化及其与TLR4的关系。方法用5LgTCID50/mL的HTNV76-1180.2mL感染EVC-304细胞(TLR4+)和EVC-304TS4(TLR4-)分别为实验组,以病毒未感染为阴性对照组,以LPS(2μg/mL)刺激作为... 目的检测汉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后IL-6,IL-8和TNF-α的分泌变化及其与TLR4的关系。方法用5LgTCID50/mL的HTNV76-1180.2mL感染EVC-304细胞(TLR4+)和EVC-304TS4(TLR4-)分别为实验组,以病毒未感染为阴性对照组,以LPS(2μg/mL)刺激作为阳性对照。48h后取细胞培养上清,用人IL-6,IL-8和TNF-α定量EIA试剂盒分别检测IL-6,IL-8和TNF-α在两个细胞系感染前后的分泌水平。结果IL-8在两个细胞系中感染前后的变化不明显,IL-6和TNF-α在EVC-304细胞系中,HTNV感染后升高,而在TLR4表达阴性的EVC-304细胞中,感染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在TLR4表达阳性的EVC-304细胞中IL-6和TNF-α分泌增加,血管内皮细胞EVC-304在HTNV感染后的IL-6和TNF-α分泌可能是TLR4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内皮细胞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文革 孙永涛 +1 位作者 王九平 孙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3-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西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相关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及特征。方法:5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分为3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2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3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 目的:探讨中国西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相关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及特征。方法:5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分为3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2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3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抗体1型抗体(anti-LKM1)、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Western blot检测抗肝细胞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anti-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anti-SLA/LP)、抗肝肾微粒抗体1型(anti-LKM1)、AMA-M2亚型等多种肝抗原自身抗体。结果:57例中ANA、AMA、M-2、pANCA阳性率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PBC中AMA、M-2阳性检出率均为100%,PSC中pANCA阳性检出率为53.8%,Fisher精确检验在α’=0.002水准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AIH与PBC的ANA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0%,Fisher精确检验在α’=0.002水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在AIH组SMA阳性率为25%,LKM-1、LC-1、SLA/LP阳性率均为8.3%,与其他组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少有关。PBC中分别有1例患者ANA、SMA以及ANA、LKM-1同时阳性,PSC中有1例ANA、SLA/LP同时阳性,此3例患者结合性别、生化、自身抗体等资料符合AIH诊断条件;AIH中有1例M-2阳性综合各项资料符合PBC(重叠综合征)。结论:肝抗原自身抗体、ANA、AMA及M-2亚型的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对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的肝功能异常者应该行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肝硬化 胆汁性 胆管炎 硬化性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