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营养因子-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磊 孙沫逸 +3 位作者 杨耀武 程晓兵 侯锐 卢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ACC)的表达情况 ,探讨NT -3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以 3 2例ACC、7例正常腮腺及 3例腺泡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T -3进行检测。结果 :NT -3在正常腮... 目的 :通过检测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 (ACC)的表达情况 ,探讨NT -3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 :以 3 2例ACC、7例正常腮腺及 3例腺泡细胞癌标本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NT -3进行检测。结果 :NT -3在正常腮腺的导管细胞表达为阳性 ;在腺泡细胞癌为阴性 ;在ACC病例中的阳性率为 93 .8% ( 3 0 /3 2 )。按病理学表现分组时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NT -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 (P <0 .0 5 )。存在嗜神经现象组的大部分切片中神经束普遍较相应的正常腮腺组织或腺泡细胞癌密集 ,且有 4例ACC可见沿神经周分布的肿瘤细胞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远离神经者。结论 :NT -3可能作为ACC嗜神经侵袭的生物学标志。ACC中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兔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晓东 王美青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幼年期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18只 7周龄的新西兰白兔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造成实验组渐进性咬合紊乱 ,在 1、2、3月对TMJ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变化主要在下颌髁状突上 ,1月... 目的 :探讨幼年期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18只 7周龄的新西兰白兔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造成实验组渐进性咬合紊乱 ,在 1、2、3月对TMJ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变化主要在下颌髁状突上 ,1月组表现为髁突的中外侧层次结构紊乱。 2月组退行性改变和修复反应并存 ,并观察到两侧髁突与关节盘粘连。 3月组层次结构基本恢复 ,软骨厚度相对较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咬合紊乱 幼年兔 颞下颌关节 退行性改变 组织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在髁突软骨退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峰 叶涛 +4 位作者 马原军 杨祖阁 李天乐 仝昕 于世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在髁突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雌激素补充(E 2)组、单侧前牙反(UAC)组、单侧前牙反+雌激素补充(U+E 2)组(n=12),3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染色评价软骨退变程... 目的:探究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在髁突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雌激素补充(E 2)组、单侧前牙反(UAC)组、单侧前牙反+雌激素补充(U+E 2)组(n=12),3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染色评价软骨退变程度;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髁突软骨中Necroptosis关键分子RIPK3、p-MLKL,损伤相关模式分子HMGB1和促炎/降解因子TNF-α、MMP13、ADAMTS5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E 2、UAC和U+E 2组软骨厚度、番红O阳性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RIPK3、p-MLKL、HMGB1、TNF-α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UAC和U+E 2组中MMP13、ADAMTS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1)。结论:髁突软骨细胞程序性坏死参与了髁突软骨的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软骨 程序性坏死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退行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软骨下骨退行性变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涛 孙东亮 +4 位作者 翁希里 张勉 杨鸿旭 刘沂朝 于世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究雌激素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软骨下骨退行性变转归的影响。方法:6周龄雌性SD大鼠造单侧前牙反(UAC)模型,腹腔注射外源性17β-雌二醇80μg。4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免疫组化、TUNEL、TRAP染色及microCT观察髁突... 目的:探究雌激素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软骨下骨退行性变转归的影响。方法:6周龄雌性SD大鼠造单侧前牙反(UAC)模型,腹腔注射外源性17β-雌二醇80μg。4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免疫组化、TUNEL、TRAP染色及microCT观察髁突软骨、软骨下骨的退变情况。结果:UAC模型造成了明显的软骨厚度降低,细胞外基质丢失,软骨细胞凋亡,软骨下骨吸收以及破骨细胞活动增强;而雌激素注射则加重了软骨的破坏但明显抑制了软骨下骨的吸收以及破骨细胞的活动。结论:在大鼠UAC致TMJOA模型中,外源性雌激素能逆转髁突软骨下骨的退行性变,但加重髁突软骨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髁突软骨 软骨下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戒毒人员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5
作者 孙东亮 叶涛 +1 位作者 苗辉 于世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调查戒毒人员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发病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市强制戒毒中心的199名吸毒人员进行TMD相关的问卷调查及专科检查。结果:1)57.79%的戒毒人员自述在过去3个月内出现... 目的:调查戒毒人员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发病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市强制戒毒中心的199名吸毒人员进行TMD相关的问卷调查及专科检查。结果:1)57.79%的戒毒人员自述在过去3个月内出现过弹响、颌面部疼痛及下颌运动障碍等TMD症状,其中颌面部疼痛发病率高达42.72%;2)40.70%的戒毒人员存在TMD阳性体征,其中关节杂音28.14%、开闭口型异常13.57%、颌面部压痛/运动痛10.55%;3)吸毒时间长短与TMD症状、体征之间未见紧密联系,但存在紧张焦虑、紧咬牙者自述TMD症状及颌面部疼痛发生的几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作为一种多病因疾病,TMD与吸毒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与吸毒相关的紧张焦虑、紧咬牙可能是TM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流行病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