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毒人群口腔疾病发病特点回顾
1
作者 孙东亮 叶涛 +1 位作者 卢倩 于世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8-1341,共4页
作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毒品滥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研究显示,毒品滥用除造成中枢、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异常外,还严重影响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试就吸毒人群的口腔疾病发病特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毒品 龋病 牙周病 口干症 口颌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非手术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6
2
作者 侯锐 翟新利 +14 位作者 方剑乔 孙沫逸 赵吉宏 马立昌 黄小瑾 章燕 马东 张巍 任媛媛 马静 徐礼鲜 于世宾 袁华 柴碧芳 邓中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是一种在头面部、口腔内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中医属于“面痛”范畴,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本病与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微血管压迫神经、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该病发病率不高,诊断并不困难,但治疗较为棘手,疗效不够理想。为明确PTN的诊治理论知识,推广临床非手术治疗经验,提高PTN的诊疗效果,预防减少PTN的反复发作,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对PTN的病因、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方案、疗效评价以及预防保健方面分别从西医和中医角度进行阐述并制定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非手术诊疗方法的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面痛 辨证施治 治疗方案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软骨诱导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赵一淳 鹿蕾 +3 位作者 于世宾 杨鸿旭 叶涛 冯剑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7-421,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和骨关节炎髁突软骨诱导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差别及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单侧前牙反[牙合](UAC)诱导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BMSCs分别与正常髁突软骨(对照组)和UAC髁突软骨(实验组)在tra... 目的:研究正常和骨关节炎髁突软骨诱导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分化能力的差别及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单侧前牙反[牙合](UAC)诱导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BMSCs分别与正常髁突软骨(对照组)和UAC髁突软骨(实验组)在transwell系统中共培养48 h,用realtime-PCR检测BMSCs中Col2a1基因表达情况,用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MSCs软骨基质表达情况和c-myc和ERK1/2表达情况。结果:BMSCs与对照组和UAC组细胞培养后,甲苯胺蓝染色均为阳性,Col2a1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UAC组BMSCs比对照组共培养的BMSCs表达低。共培养的BMSCs的c-myc和ERK1/2均为阳性,但与UAC组共培养的BMSCs的c-myc和ERK1/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共培养的低。结论:骨关节炎软骨较正常软骨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能力弱,c-myc和ERK1/2可能参与了髁突软骨诱导的BMSCs成软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成软骨分化 髁突软骨 Ⅱ型胶原(Col2a1) c-myc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兔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晓东 王美青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 :探讨幼年期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18只 7周龄的新西兰白兔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造成实验组渐进性咬合紊乱 ,在 1、2、3月对TMJ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变化主要在下颌髁状突上 ,1月... 目的 :探讨幼年期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18只 7周龄的新西兰白兔 ,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造成实验组渐进性咬合紊乱 ,在 1、2、3月对TMJ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变化主要在下颌髁状突上 ,1月组表现为髁突的中外侧层次结构紊乱。 2月组退行性改变和修复反应并存 ,并观察到两侧髁突与关节盘粘连。 3月组层次结构基本恢复 ,软骨厚度相对较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咬合紊乱 幼年兔 颞下颌关节 退行性改变 组织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磊 王美青 +1 位作者 刘晓东 于世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9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只),操作对照组(3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实验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及右侧下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分别嵌入正畸用皮圈推第一磨牙向近...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9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3只),操作对照组(3只)和空白对照组(3只)。实验组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及右侧下颌第一、第二磨牙间分别嵌入正畸用皮圈推第一磨牙向近中,造成磨牙尖窝接触不吻合的渐进性咬合紊乱。术后6周取双侧颞下颌关节作HE染色观察。结果:操作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未见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髁突软骨中部增厚,后部变薄(P<0.05);关节盘中带和后带均明显变薄(P<0.05);实验组中部和后部软骨下骨小梁变得明显垂直于髁突表面排列。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引起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小梁适应性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咬合紊乱 咬合 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软骨退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峰 于世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8,共4页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eases,TMD)的重症形式。关节软骨退变是TMJOA早期最典型的病理学特征之一,软骨细胞死亡是软骨退变中的核心事件。相比较于...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eases,TMD)的重症形式。关节软骨退变是TMJOA早期最典型的病理学特征之一,软骨细胞死亡是软骨退变中的核心事件。相比较于凋亡和自噬,新型细胞死亡模式——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发生后所释放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能够对周围细胞、软骨基质造成进一步损害,并且可能形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necroptosis-DAMPs-TNF-α恶性环路,对软骨造成更大的破坏。因此,本文试对Necroptosis在OA软骨退变中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揭示TMJOA病变机制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软骨退变 程序性坏死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软骨下骨退行性变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涛 孙东亮 +4 位作者 翁希里 张勉 杨鸿旭 刘沂朝 于世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究雌激素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软骨下骨退行性变转归的影响。方法:6周龄雌性SD大鼠造单侧前牙反(UAC)模型,腹腔注射外源性17β-雌二醇80μg。4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免疫组化、TUNEL、TRAP染色及microCT观察髁突... 目的:探究雌激素对大鼠下颌髁突软骨、软骨下骨退行性变转归的影响。方法:6周龄雌性SD大鼠造单侧前牙反(UAC)模型,腹腔注射外源性17β-雌二醇80μg。4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免疫组化、TUNEL、TRAP染色及microCT观察髁突软骨、软骨下骨的退变情况。结果:UAC模型造成了明显的软骨厚度降低,细胞外基质丢失,软骨细胞凋亡,软骨下骨吸收以及破骨细胞活动增强;而雌激素注射则加重了软骨的破坏但明显抑制了软骨下骨的吸收以及破骨细胞的活动。结论:在大鼠UAC致TMJOA模型中,外源性雌激素能逆转髁突软骨下骨的退行性变,但加重髁突软骨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髁突软骨 软骨下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在髁突软骨退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峰 叶涛 +4 位作者 马原军 杨祖阁 李天乐 仝昕 于世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在髁突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雌激素补充(E 2)组、单侧前牙反(UAC)组、单侧前牙反+雌激素补充(U+E 2)组(n=12),3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染色评价软骨退变程... 目的:探究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在髁突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雌激素补充(E 2)组、单侧前牙反(UAC)组、单侧前牙反+雌激素补充(U+E 2)组(n=12),3周后处死、取材。HE、番红O-固绿染色评价软骨退变程度;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髁突软骨中Necroptosis关键分子RIPK3、p-MLKL,损伤相关模式分子HMGB1和促炎/降解因子TNF-α、MMP13、ADAMTS5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E 2、UAC和U+E 2组软骨厚度、番红O阳性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RIPK3、p-MLKL、HMGB1、TNF-α阳性细胞率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UAC和U+E 2组中MMP13、ADAMTS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1)。结论:髁突软骨细胞程序性坏死参与了髁突软骨的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软骨 程序性坏死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退行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在大鼠颞下颌关节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于世宾 王美青 赵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ERα在大鼠TM J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TM J中的ERα的分布情况,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ERα在不同年龄、性别大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TM J中ERα主要在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和过渡层表达,下颌骨... 目的:探讨ERα在大鼠TM J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TM J中的ERα的分布情况,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ERα在不同年龄、性别大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TM J中ERα主要在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和过渡层表达,下颌骨和颞骨的骨细胞也有少量表达,而关节盘、滑膜中几乎无表达;2)雄性SD大鼠髁突软骨中ERα的表达明显强于同龄的雌性大鼠;3)在雄性大鼠TM J髁突软骨中阳性细胞密度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16周以后逐渐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4)雌性大鼠从出生后到8周龄阳性细胞密度基本稳定,在16周龄至12月龄年龄组阳性细胞密度显著降低,而在18月龄后又恢复到8周龄以前的水平。结论:TM J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ERα参与了雌激素对TM J的作用;雌性大鼠中老年阶段ERα表达降低可能与女性患者TM J紊乱病的第二个发病高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软骨 雌激素受体 髁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干扰致大鼠咬肌损伤及相关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祖阁 张赵一淳 +3 位作者 任昊喆 王若欣 于世宾 张婧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6-720,共5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移动造成的咬合干扰引起大鼠咬肌损伤的程度及骨骼肌损伤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方法:54只SD大鼠分为3组(n=18)。对照组(Con)大鼠无干预,咬合干扰(Exp)大鼠以正畸皮圈推大鼠左侧上颌及右侧下颌第三磨牙向远中移动,咬合干扰...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移动造成的咬合干扰引起大鼠咬肌损伤的程度及骨骼肌损伤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方法:54只SD大鼠分为3组(n=18)。对照组(Con)大鼠无干预,咬合干扰(Exp)大鼠以正畸皮圈推大鼠左侧上颌及右侧下颌第三磨牙向远中移动,咬合干扰加EDTA(Exp+EDTA)组大鼠加注EDTA-Na 2,90 mg/kg,1次/d。此后1、2、4周观察咬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检测咬肌中骨骼肌肌钙蛋白抑制亚基(sTnI)、结蛋白(desmin)的表达,及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红蛋白(Mb)含量。结果:咬合干扰组大鼠咬肌组织学形态及其他骨骼肌损伤标志物没有明显变化,但出现线粒体肿胀等超微结构改变,线粒体内Ca^2+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在阻断Ca^2+后可明显缓解超微结构损伤。结论:实验性牙移动形成的咬合干扰造成大鼠咬肌轻微损伤,表现为超微结构变化,且与细胞内Ca^2+稳态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干扰 咬肌 损伤 超微结构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在牙周膜干细胞中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伟绪 张勉 +3 位作者 卢梦 张浩 卢晓琳 曹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究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在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DLSCs,用脂多糖(LPS)模拟炎症刺激,RT-PCR检测不同LPS刺激时长对SIGIRR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与RT-PCR检测不同浓度LP... 目的:探究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在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DLSCs,用脂多糖(LPS)模拟炎症刺激,RT-PCR检测不同LPS刺激时长对SIGIRR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与RT-PCR检测不同浓度LPS刺激下,SIGIRR表达水平的变化。将PDLSC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正常对照(NC)+LPS组和SIGIRR过表达(OE)+LPS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中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LPS浓度为1000 ng/mL时,SIGIRR的下调最显著。随着LPS刺激时长增加,SIGIRR表达不断下调,到6 h时表达水平最低,随后逐渐上升。OE+LPS组中的IL-6、IL-8、TNF-α表达均较NC+LPS组与LPS组显著下调。结论:SIGIRR在PDLSCs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微环境 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牙移动及其引起的咬合改变对牙周神经末梢分布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张羽博翰 杨鸿旭 +1 位作者 王美青 鹿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2-646,共5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移动及其引起的咬合变化对牙周神经末梢标记物分布,及对牙周终末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和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的表达。方法:用正畸皮圈推左侧上颌和右侧下颌第三磨牙向远中移动。用免疫荧光检测移动牙及...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移动及其引起的咬合变化对牙周神经末梢标记物分布,及对牙周终末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和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的表达。方法:用正畸皮圈推左侧上颌和右侧下颌第三磨牙向远中移动。用免疫荧光检测移动牙及其对颌牙牙周膜中牙周神经末梢标记物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 9.5),雪旺细胞末梢标记物S-100及神经营养因子NT-3表达的变化。结果:移动牙及移动牙的对颌牙出现PGP 9.5表达的一过性降低及分布变化,以及S-100及NT-3表达的一过性增多,且S-100和NT-3有共表达。结论:实验性牙移动及其引起的咬合变化可影响牙周神经末梢标记物的分布,终末雪旺细胞及其表达的NT-3可能在其中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神经末梢 牙齿移动 咬合 雪旺细胞 神经营养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戒毒人员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13
作者 孙东亮 叶涛 +1 位作者 苗辉 于世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调查戒毒人员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发病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市强制戒毒中心的199名吸毒人员进行TMD相关的问卷调查及专科检查。结果:1)57.79%的戒毒人员自述在过去3个月内出现... 目的:调查戒毒人员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发病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市强制戒毒中心的199名吸毒人员进行TMD相关的问卷调查及专科检查。结果:1)57.79%的戒毒人员自述在过去3个月内出现过弹响、颌面部疼痛及下颌运动障碍等TMD症状,其中颌面部疼痛发病率高达42.72%;2)40.70%的戒毒人员存在TMD阳性体征,其中关节杂音28.14%、开闭口型异常13.57%、颌面部压痛/运动痛10.55%;3)吸毒时间长短与TMD症状、体征之间未见紧密联系,但存在紧张焦虑、紧咬牙者自述TMD症状及颌面部疼痛发生的几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作为一种多病因疾病,TMD与吸毒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与吸毒相关的紧张焦虑、紧咬牙可能是TM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流行病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1对小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髁突软骨细胞脂肪化的影响
14
作者 王若欣 刘倩 +2 位作者 何峰 张勉 王贺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小鼠颞下颌关节(TMJ)骨关节炎(OA)髁突软骨细胞脂肪化的影响。方法对雌性6周龄C57小鼠施加单侧前牙反[牙合](UAC)刺激并局部注射GDF11。取TMJ髁突软骨进行番红O染色;GDF11、脂联素(Adiponectin)免疫组...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小鼠颞下颌关节(TMJ)骨关节炎(OA)髁突软骨细胞脂肪化的影响。方法对雌性6周龄C57小鼠施加单侧前牙反[牙合](UAC)刺激并局部注射GDF11。取TMJ髁突软骨进行番红O染色;GDF11、脂联素(Adipone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GDF11、Adiponectin、Ⅱ型胶原(Col-Ⅱ)、Aggrecan、Ⅰ型胶原(Col-Ⅰ)、脂肪酸结合蛋4(FABP4)、脂滴包被蛋白1(Perilipin 1)的mRNA含量。结果UAC实验组髁突软骨显著变薄、番红O阳性面积显著减少;Col-Ⅱ和Aggrecan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Adiponectin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加;Col-Ⅰ、Adiponectin、FABP4、Perilipin 1的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GDF11注射后髁突软骨显著增厚、番红O阳性面积显著增加;Col-Ⅱ和Aggrecan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Adiponectin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Col-Ⅰ、Adiponectin、FABP4、Perilipin 1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UAC刺激诱导的髁突退变软骨中GDF11表达降低并存在软骨细胞脂肪化,补充外源性GDF11可有效抑制软骨细胞脂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生长分化因子11 软骨细胞 脂肪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