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或强化麻醉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30例,舒芬太尼组(B组)30例。术前及术中麻醉药物按常规给予,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 IA...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或强化麻醉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30例,舒芬太尼组(B组)30例。术前及术中麻醉药物按常规给予,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 IA。术后持续监测SpO,E C G,N B P,进行V A S评分、R am say评分,观察有无)2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B组镇痛效果满意且优于A组(P<0.05);呼吸影响两组病例均未出现SpO低于95%;2恶心呕吐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可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病人PC IA,并在安全、镇痛和降低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或强化麻醉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A组)30例,舒芬太尼组(B组)30例。术前及术中麻醉药物按常规给予,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 IA。术后持续监测SpO,E C G,N B P,进行V A S评分、R am say评分,观察有无)2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B组镇痛效果满意且优于A组(P<0.05);呼吸影响两组病例均未出现SpO低于95%;2恶心呕吐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可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病人PC IA,并在安全、镇痛和降低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文摘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时犬脑内皮层区和丘脑多种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揭示氯胺酮麻醉中枢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选取12只犬,每只犬先后行3次MRS扫描,第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自身对照,第2、3次分别通过静脉输入氯胺酮1mg/kg和2mg/kg后进行,采集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皮层运动区和丘脑内波谱。分析测定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胆碱类化合物(Cho)和肌酸(Cr)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清醒状态相比,氯胺酮镇静状态下,NAA、Glu、Cho在丘脑、皮层呈下降趋势(P<0.05);GABA、Cr在上述2个区域均无显著变化。与清醒状态相比,氯胺酮麻醉状态下,NAA、Glu、Cho在皮层和丘脑显著下降(P<0.01);Cr、GABA在皮层和丘脑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皮层和丘脑内多种递质代谢的变化与氯胺酮的麻醉作用密切相关,氯胺酮的麻醉作用主要是对NAA、Glu、Cho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