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正畸临床诊断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玮 段银钟 +4 位作者 林珠 曹军 王红亮 徐浩 王海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开发一种全面的多角度的具有客观性、权威性的口腔正畸临床诊断系统。方法 :利用 Pentium35 0、12 8M计算机 ,在 Windows98环境下用 Borland Delphi5语言进行研制、开发。结果 :该系统具有 :1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诊断依据 ,有利... 目的 :开发一种全面的多角度的具有客观性、权威性的口腔正畸临床诊断系统。方法 :利用 Pentium35 0、12 8M计算机 ,在 Windows98环境下用 Borland Delphi5语言进行研制、开发。结果 :该系统具有 :1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诊断依据 ,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治疗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以及疗效分析的客观性 ;2患者的数据、图像、文字等基本资料存储的科学化 ,运用动态数据库管理功能提供了测量分析计算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3具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的友好的用户界面 ,提高了操作的人机互动性 ;4采用了新型的头影测量标志点输入法 ,减少工作强度 ,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结论 :该系统可适用于口腔正畸临床诊断 ;牙颌、颅面的正常发育特征和错牙合形成的机理研究 ;矫治过程中和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的跟踪研究 ,并探索其矫治机理。同时在临床和科研上也是一个良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计算机 临床诊断系统 研制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志河 金作林 +11 位作者 白玉兴 房兵 白丁 李巍然 贺红 胡敏 刘月华 陈莉莉 宋锦璘 曹阳 李宇 舒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当今正畸牙移动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但总体疗效与治疗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经文献回顾及分析,笔者总结认为,正畸牙移动包含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围绕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正畸疗效、推动正畸学进步的着力点。
关键词 正畸学 正畸牙移动 目标位 效率 精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中钛镍弓丝结扎加锡球制动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珠 唐卫忠 +3 位作者 段银钟 田杰 孙惠 冯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6-327,共2页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中钛镍弓丝结扎加锡球制动法林珠,唐卫忠,段银钟,田杰,孙惠,冯雪近年来钛镍圆形弓丝在正畸固定矫治中应用广泛,尤其用于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整平排齐严重错畸形者,疗效显著。但在矫治过程中舍出现弓丝在托槽和颊...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中钛镍弓丝结扎加锡球制动法林珠,唐卫忠,段银钟,田杰,孙惠,冯雪近年来钛镍圆形弓丝在正畸固定矫治中应用广泛,尤其用于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整平排齐严重错畸形者,疗效显著。但在矫治过程中舍出现弓丝在托槽和颊侧管内滑动,一侧弓丝末端脱出颊侧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固定矫治 钛镍弓丝 锡球制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3及TIMP-1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永明 林珠 +1 位作者 冯雪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 SD成年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 目的 :探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 SD成年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移动 1、3、5、7、14d后取材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图像分析 ,观察MMP- 3和 TIMP- 1表达的变化。结果 :牙齿移动 1d后 ,牙周组织细胞 MMP- 3表达增强 ,5 d后 MMP- 3表达达到高峰。此时破骨细胞胞浆亦呈强阳性表达。而 TIMP- 1于牙齿移动 3d后表达开始增强 ,7d后显著表达。结论 :MMP- 3及 TIMP- 1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 ,MMP- 3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 正畸学 正畸牙周组织改建 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Ⅰ类正畸拔牙和非拔牙矫治主要指标的筛选和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勇 丁寅 +2 位作者 李菲菲 陈红 吴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获取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中判断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设计的主要指标。方法:从给出明确矫治设计的88例安氏Ⅰ类拔牙和非拔牙矫治的病例中,随机抽取70例,利用逐步判别分析获得诊断所需的主要指标,用另18例检验,通过计算各指标贡献率... 目的:获取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中判断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设计的主要指标。方法:从给出明确矫治设计的88例安氏Ⅰ类拔牙和非拔牙矫治的病例中,随机抽取70例,利用逐步判别分析获得诊断所需的主要指标,用另18例检验,通过计算各指标贡献率对其诊断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得到7项指标,ULP,APD I,OD I,1-NB(mm),1-NA,GoGn-SN,UCW。结论:该7项指标包含了区分安氏Ⅰ类正畸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设计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拔牙矫治 非拔牙矫治 判别分析 贡献率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正畸牙弓形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玮 段银钟 林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开发一个实用性的个性化正畸牙弓形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方法 :利用 Pentium35 0、12 8M计算机 ,在 WINDOWS98环境下用 Borland Delphi5 .0语言进行研制、开发。结果 :该系统具有 1牙弓形态的预测以及间隙分析和计算 ,有利于提... 目的 :开发一个实用性的个性化正畸牙弓形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方法 :利用 Pentium35 0、12 8M计算机 ,在 WINDOWS98环境下用 Borland Delphi5 .0语言进行研制、开发。结果 :该系统具有 1牙弓形态的预测以及间隙分析和计算 ,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治疗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以及疗效分析的客观性 ;2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用户界面 ,提高了操作的人机互动性 ,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3运用计算机软件的形式 ,结合头影测量分析 ,使对患者牙弓形态的分析更加科学化 ,提高了模型测量分析计算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论 :该系统可适用于颅面的正常发育特征和错牙合形成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牙弓 形态设计 CAD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与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后咀嚼肌肌电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冷军 段银钟 +2 位作者 张俊华 王乐文 李永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检查对比分析成人骨性反牙合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前后的主要咀嚼肌肌电 ,揭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0名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 ,利用肌电图仪测试治疗前后咬肌、颞肌... 目的 :检查对比分析成人骨性反牙合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前后的主要咀嚼肌肌电 ,揭示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咀嚼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2 0名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的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 ,利用肌电图仪测试治疗前后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在功能活动中肌电变化。结果 :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对咬肌、颞肌前束、二腹肌前腹的功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对咬肌的功能影响最明显。结论 :正畸与正颌手术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 ,咀嚼肌的异常肌张力多数得到纠正 ,但咀嚼肌的功能未能得到满意的恢复 ,咀嚼肌的功能恢复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抛记术 咀嚼肌 正畸治疗 正颌手术 骨性反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牙段Tip-Edge正畸矫治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郭煜 李东 +2 位作者 李永明 李晋 鲁卓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建立带Tip-Edge托槽的上颌前牙段牙齿(33)及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Tip-Edge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上颌骨,采用Mimics10.01重建上颌骨与33牙齿;采用Geomagic stu-dio10软件去除坏点,并对... 目的:建立带Tip-Edge托槽的上颌前牙段牙齿(33)及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Tip-Edge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上颌骨,采用Mimics10.01重建上颌骨与33牙齿;采用Geomagic stu-dio10软件去除坏点,并对上颌骨及牙齿进行面网格划分;在牙根表面向外均匀偏移0.25mm,生成牙周膜前体;利用UG5.0软件建立Tip-Edge托槽及尺寸为0.55mm×0.71mm的矩形弓丝的实体模型;利用ANSYS10.0软件进行布尔运算生成牙周膜并组装弓丝、Tip-Edge托槽、上颌骨、33牙齿及相应牙周膜,进行网格划分。结果:建立了带托槽的上颌骨、33牙齿及牙周组织的Tip-Edge矫治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建模过程中托槽模型的轴倾角、转矩角等数据与托槽的实际数据是相一致的。对模型施加一定的约束与载荷之后即可进行相应的有限元力学分析。结论:结合运用Mimics、Geomagic studio、UG、ANSYS等软件建立的Tip-Edge矫治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真实有效,建模方法实用,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Edge托槽 上颌骨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美祥 丁寅 +3 位作者 徐如生 邹邦新 梁红英 梁志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20,共4页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为了研究骨质疏松状态下正畸牙齿移动时的牙周组织改建特征,我们利用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周后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外力使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通过HE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光学显微...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为了研究骨质疏松状态下正畸牙齿移动时的牙周组织改建特征,我们利用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周后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外力使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通过HE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骨质疏松时牙槽骨骨吸收活跃,牙周组织改建较快,压力侧牙周膜更窄,破骨细胞较多,成纤维细胞紊乱、稀少;张力侧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较多,成骨明显,血管增生、扩张,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数目较多。但骨质疏松大鼠更容易出现牙周组织创伤性改变,如透明变性、牙骨质吸收等。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老年患者牙颌畸形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正畸牙齿移动 成纤维细胞 牙周组织改建 大鼠 观察 组织形态学 中老年人群 成骨 创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脱位前牙即刻再植后同期正畸移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华祥 郭晶 +1 位作者 李珠江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4-697,共4页
目的:观察前牙外伤脱位后即刻再植同期进行正畸移动关闭牙间隙的效果。方法:对9例患者的11颗外伤脱落牙即刻再植,同期正畸治疗关闭牙间隙。详细记录每例脱位牙离体时间、处理方法及正畸移动情况。定期对患牙进行X线牙片和牙髓活力测... 目的:观察前牙外伤脱位后即刻再植同期进行正畸移动关闭牙间隙的效果。方法:对9例患者的11颗外伤脱落牙即刻再植,同期正畸治疗关闭牙间隙。详细记录每例脱位牙离体时间、处理方法及正畸移动情况。定期对患牙进行X线牙片和牙髓活力测试。随访11.5—26个月。结果:11颗脱位牙即刻再植后均能进行正畸移动,并顺利关闭牙间隙。但其中9颗牙髓坏死,2颗牙为活髓;5颗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牙槽骨无显著吸收和降低。结论:外伤脱位牙即刻再植后正畸移动是可行的,但其长期临床意义尚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脱位牙 即刻再植 同期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丁寅 陈华 徐如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6-28,T003,共4页
通过扫描与透射电镜,从细胞、亚细胞水平观察了丹参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丹参对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丹参可减轻牙周组织在矫治中的损伤,包括缺氧性损伤与炎症性损伤,另一方面,丹参可以提高牙周组织的修复能... 通过扫描与透射电镜,从细胞、亚细胞水平观察了丹参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丹参对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丹参可减轻牙周组织在矫治中的损伤,包括缺氧性损伤与炎症性损伤,另一方面,丹参可以提高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包括清除变性坏死组织的能力和形成新生牙周组织的功能,从而促进了牙周组织改建。另外,本研究还观察了在中等矫治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在压力与张力侧牙周膜组织超微结构均出现损伤与修复性反应,损伤在压力侧以组织细胞肿胀、变性、坏死为主,在张力侧则以胶原微纤维断裂为特征,修复性反应在压力侧以清除与降解变性坏死的组织残渣为主,在张力侧则表现为不断形成新生牙周膜与牙槽骨,反映出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丹参 牙齿移动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云飞 金钫 +2 位作者 刘鑫 刘震寰 刘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研发适用于全透明隐形矫治技术的专用正畸软件平台,并进行错畸形隐形矫治的临床应用。方法:由正畸医生与软件工程师共同合作研发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临床选取隐形矫治适应证病例30例,临床取硅橡胶印模,由恒惠科技有限公... 目的:研发适用于全透明隐形矫治技术的专用正畸软件平台,并进行错畸形隐形矫治的临床应用。方法:由正畸医生与软件工程师共同合作研发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临床选取隐形矫治适应证病例30例,临床取硅橡胶印模,由恒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牙颌模型的三维重建、生成三维数字化数据,正畸医生在OrthoRx上进行模拟矫治和制定矫治方案,由公司生产制作全透明隐形矫治器,医生使用隐形矫治技术对患者进行矫治。结果:成功研发出专用于隐形矫治技术的三维数字化正畸软件OrthoRx。以此为平台使用隐形矫治技术对患者进行矫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透明隐形矫治技术专用正畸软件OrthoRx,可应用于错畸形的辅助分析诊断,可视化模拟正畸矫治过程,制定矫治计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图形软件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重建 隐形矫治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内iNOS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宝勇 丁寅 +2 位作者 潘峰 王光 沈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研究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正常组,每组24只。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于加力后1、2、3、7、14、21d,2组各处死4只动物,制作切片进行i... 目的:研究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正常组,每组24只。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于加力后1、2、3、7、14、21d,2组各处死4只动物,制作切片进行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牙周组织中i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加力2、3、7、14、21d时,实验组iNO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牙周组织炎症使牙齿移动过程中iNOS表达升高,影响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一氧化氮 正畸牙齿移动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玉宏 段银钟 +2 位作者 李娟 汪银雄 李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研究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探讨影响第三磨牙萌出的客观因素。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进行方丝弓正畸治疗,按照第一前磨牙拔除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和非拔牙组(26例),利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 目的:研究第一前磨牙拔除后对第三磨牙位置变化的影响,探讨影响第三磨牙萌出的客观因素。方法:选择56例上下颌第三磨牙均存在的患者进行方丝弓正畸治疗,按照第一前磨牙拔除与否分为拔牙组(30例)和非拔牙组(26例),利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以及下颌长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拔牙组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非拔牙组中下颌萌出间隙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术前术后变化量进行组间比较,上颌萌出间隙(U-ES)拔牙组比非拔牙组平均增大1.35 mm(P<0.05),下颌萌出间隙L-ES(R)和L-ES(X i)分别增大了2.72 mm(P<0.05)和3.16 mm(P<0.01),下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减小0.31 mm(P<0.05),下颌骨长度增加1.68 mm(P<0.05);上颌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距离变化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可增大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有利于第三磨牙的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曲面断层片 萌出间隙 第三磨牙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鑫 张云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761,共5页
通过对利用微小种植体作为支抗来完成关闭拔牙间隙、推磨牙向远中、压低后牙、压低前牙、解决后牙锁、上颌单侧扩弓、协助导萌、直立或前移磨牙的正畸矫治的描述,介绍了常见的微小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的应用方法,以期为正畸医生在临... 通过对利用微小种植体作为支抗来完成关闭拔牙间隙、推磨牙向远中、压低后牙、压低前牙、解决后牙锁、上颌单侧扩弓、协助导萌、直立或前移磨牙的正畸矫治的描述,介绍了常见的微小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的应用方法,以期为正畸医生在临床正确使用微小种植体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种植体 支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正畸病人后牙段腭弓高度的测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泽旭 李文 +1 位作者 唐丽君 李变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正畸附件 病人 测量 高度 腭弓 后牙 临床常用 腭杠 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法观察正畸大鼠牙髓CGRP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应明 罗颂椒 赵昱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4-476,共3页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牙髓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采用冷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正畸大鼠牙髓组织CGRP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CGRP阳性神经纤维在大鼠牙髓组织中分布较丰...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牙髓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采用冷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正畸大鼠牙髓组织CGRP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CGRP阳性神经纤维在大鼠牙髓组织中分布较丰富,在根髓呈粗大的束状;在冠髓呈条索状、串珠样,并在髓顶造牙本质细胞下层,成网状分布。正畸加力后3d大鼠牙髓CGRP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开始增加;加力7d达到最高;至撤力后28d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CGRP阳性神经纤维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大鼠牙髓组织的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牙髓 牙齿移动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临床平面倾斜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丁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正畸 he平面倾斜 预防 治疗 病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齿正畸移动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内P_2Y_2和P_2Y_6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青 曹军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3-707,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牙齿正畸移动模型下,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内嘌呤受体P_2Y_2和P_2Y_6的表达变化,以探讨P_2Y_2和P_2Y_6受体在正畸牙齿移动所致疼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再按加力... 目的:研究大鼠牙齿正畸移动模型下,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内嘌呤受体P_2Y_2和P_2Y_6的表达变化,以探讨P_2Y_2和P_2Y_6受体在正畸牙齿移动所致疼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再按加力后12h、1d、2 d、3 d、5d、7d不同时间段分为6个亚组,每组6只。实验组模型大鼠以80 g力作用于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模拟临床矫治的牙移动过程。之后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旷场实验和试嘴行为检测大鼠发生疼痛的行为学表现,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G内P_2Y_2、P_2Y_6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疼痛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模型建立后,旷场实验检测到一定的规律:即实验组大鼠前30 s通过的总线数、5 min内通过的总线数、5 min内通过旷野中心的总线数、5 min内抬起行为的总次数这四组参数从12 h开始下降,2d降至最低,后逐渐上升至7d与对照组基本一致。5 min内拭嘴行为的总时间自12 h开始增高,2d升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7d与对照组基本一致。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G内P_2Y_2和P_2Y_6蛋白的表达量自实验后12 h开始逐渐升高至2d达到高峰,7d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与对照组对比,1d、2d、3d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大鼠牙移动过程中,TG内P_2Y_2和P_2Y_6的表达变化呈现短时程的上调规律,推测P_2Y_2和P_2Y_6与牙移动后的痛行为学表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三叉神经节 疼痛 P_2Y_2 P_2Y_6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合类型对矫治后牙弓与咬合关系变化的影响100例正畸患者牙颌模型测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寅 陈华 徐如生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6年第1期10-12,22,共4页
作者对100例不同类型错合患者矫治前、矫治后及矫治后2~5年内复查模型进行测量与分析,测量项目包括牙弓长度、宽度、腭弓高度、切牙覆 与覆盖、前牙不齐指数等15项指标,全面了解AngleⅠ、Ⅱ、Ⅲ类错 矫治完成以后牙弓... 作者对100例不同类型错合患者矫治前、矫治后及矫治后2~5年内复查模型进行测量与分析,测量项目包括牙弓长度、宽度、腭弓高度、切牙覆 与覆盖、前牙不齐指数等15项指标,全面了解AngleⅠ、Ⅱ、Ⅲ类错 矫治完成以后牙弓与咬合的变化。结果表明:矫治完成后2~5年内,AngleⅠ类错 主要发生上下前牙排列不齐,Ⅱ类错 最主要的变化是切牙覆 与覆盖加深;Ⅲ类错 则出现牙弓长度缩小,切牙覆 与覆盖减小,以及下前牙拥挤和排列不齐,说明矫治完成以后牙弓与咬 的变化和稳定性与原错 类型有关,该研究为临床正畸患者矫治后进行保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矫形外科手术 牙弓 咬合 牙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