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治疗--3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丁明超 Ujjwal Koirala +5 位作者 王维戚 石晋 蔡宏伟 薄斌 赵晋龙 马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4-688,共5页
目的:回顾总结重症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32例重症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及转归,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007-01~2013-01收治32位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平均年龄57.71岁。11例(34.37%)患者出... 目的:回顾总结重症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32例重症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及转归,总结治疗经验。结果:2007-01~2013-01收治32位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平均年龄57.71岁。11例(34.37%)患者出现呼吸道危象;19例(59.3%)伴发全身系统性疾病。8例患者转入胸外科及呼吸科,1例患者死亡,23例好转或治愈。脓送检率96.87%,检出率37.50%。培养结果以链球菌为主,其它可见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产黑素普雷沃菌、干燥奈瑟球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结论:重症间隙感染患者近年明显增加。建议治疗措施:①保证呼吸道通畅及生命安全;②尽早手术切开引流,去除病灶;③降糖、降压、降温、镇痛、营养支持补液等多学科协同治疗;④全身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头颈部 多间隙感染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照射后牵张下颌骨成骨犬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柳玉晓 刘彦普 +2 位作者 马芹 朱国雄 刘桂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建立放射照射后牵张下颌骨成骨犬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成年中国犬12只,实验组10只以60Co颊舌向照射下颌骨后部标定区域,照射方法为22.8 Gy、5.7 Gy/次,共4次(生物等效剂量为50 Gy/25次)。对照组2只不照射。照射完成后3个月,在... 目的:建立放射照射后牵张下颌骨成骨犬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成年中国犬12只,实验组10只以60Co颊舌向照射下颌骨后部标定区域,照射方法为22.8 Gy、5.7 Gy/次,共4次(生物等效剂量为50 Gy/25次)。对照组2只不照射。照射完成后3个月,在动物下颌第五和第六臼齿间行骨皮质切开术,植入骨牵张器,经过1周的延迟期,2次/d,每次0.5 mm的速率连续牵张下颌骨10 d,然后固定8周。处死动物,以放射学,组织学和SPECT方法对牵张区新骨进行检查,对下牙槽神经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除实验组1只动物因麻醉意外死亡,其他动物都完成了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新骨形成无明显差异。SPECT显示实验组成骨活跃。观察到下牙槽神经修复性组织学变化。结论:放射照射后牵张犬下颌骨可形成新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照射 牵张成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引导天然煅烧骨与Bio-Oss用于牙槽嵴保存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伟 丁宇翔 +4 位作者 秦瑞峰 侯锐 周宏志 张林林 胡开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对比骨引导天然煅烧骨与Bio-Oss应用于拔牙后牙槽嵴保存的效果。方法:280例患者单颗牙拔除后,随机分为2组,将骨引导天然煅烧骨和Bio-Oss各植入140例拔牙窝中,塑形后均用Bio-Gide生物膜覆盖,颊侧黏骨膜翻瓣、滑行缝合、封闭拔牙创,... 目的:对比骨引导天然煅烧骨与Bio-Oss应用于拔牙后牙槽嵴保存的效果。方法:280例患者单颗牙拔除后,随机分为2组,将骨引导天然煅烧骨和Bio-Oss各植入140例拔牙窝中,塑形后均用Bio-Gide生物膜覆盖,颊侧黏骨膜翻瓣、滑行缝合、封闭拔牙创,并在术后第1周、12周、24周复查,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及CT,评价2种植骨材料牙槽嵴保存的效果。结果:2组的大体观察均显示出了较好的结果,无感染及排斥反应。12周及24周影像学结果显示2组牙槽嵴的宽度和高度均得到了较好的保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种植骨材料均能有效地保存拔牙后牙槽骨的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保存 骨引导天然煅烧骨 Bio—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子超 胡志强 +3 位作者 吴宝磊 贾森 雷德林 杨新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4-668,共5页
目的:研究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5例SACC组织中Slug、EMMPRIN和E-cadherin... 目的:研究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5例SACC组织中Slug、EMMP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5例SACC标本中Slug和EMMP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5%和69.6%,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为51.3%。Slug和EMMPRIN的表达与SACC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袭、复发、远处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神经侵袭、远处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Slug的表达与EMMPRIN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EMMPRIN、Slug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结论:Slug、EMMPRIN和E-cadherin在SACC中的表达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 EMMPRIN E-CADHERIN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肿瘤转移与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