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SAHS患者经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及气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懿波 李永明 +2 位作者 陈金武 霍振辉 李宝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分析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OA)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及内部气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1名46岁男性OSAHS患者戴用OA前及戴用OA 3个月后的上呼吸道行CT扫描,利用Mimics 10.0建立上呼吸道三维模型,通... 目的:分析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OA)前后上呼吸道形态及内部气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1名46岁男性OSAHS患者戴用OA前及戴用OA 3个月后的上呼吸道行CT扫描,利用Mimics 10.0建立上呼吸道三维模型,通过ANSYS ICEM CFD14.0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后,用ANSYS-FLUENT 14.0对上呼吸道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ANSYS-CFD-Post14.0对模拟结果进行后处理,将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上呼吸道最狭窄区域位于腭咽下界,戴用矫治器后此区域面积由0.119 4 cm2增大到0.409 9 cm2;戴用矫治器后最大流速由11.087 m/s减低到8.204 m/s;最小负压力由-83 Pa减低到-59 Pa;咽腔阻力由250 Pas/L降低到145 Pas/L。结论:OSAHS患者戴用OA后,可扩张上气道,降低上呼吸道狭窄区域的负压及咽腔阻力,使得上呼吸道不易塌陷,保持气流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流体力学 三维重建 上呼吸道 口腔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Angle Ⅱ~2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形态的CBCT观察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帅 林薇薇 +1 位作者 陈金武 丁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估成人Angle Ⅰ与Angle Ⅱ2错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及与颞下颌关节窝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0例Angle Ⅰ与30例Angle Ⅱ2类错畸形成人患者行TMJ的CBCT扫描,在GALILEOS工作站分析测量颞下颌关节窝间...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估成人Angle Ⅰ与Angle Ⅱ2错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及与颞下颌关节窝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0例Angle Ⅰ与30例Angle Ⅱ2类错畸形成人患者行TMJ的CBCT扫描,在GALILEOS工作站分析测量颞下颌关节窝间隙、髁突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Angle Ⅰ与Angle Ⅱ2TMJ形态学之间的差异。结果:①Angle Ⅰ、An-gle Ⅱ2类左右两侧髁突在各自颞下颌关节窝内的位置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Angle Ⅱ2组颞下颌关节窝深度、前间隙、上间隙均大于Angle Ⅰ组,后间隙小于Angle Ⅰ组(P<0.05)。结论:Angle Ⅰ与Angle Ⅱ2患者两侧髁突在颞下颌关节窝内位置对称,Angle Ⅱ2颞下颌关节窝深度,上间隙及前间隙比Angle Ⅰ大,后间隙比Angle 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Ⅱ2类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于不同错[牙合]畸形的分级诊治 被引量:16
3
作者 金作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3-738,共6页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适应证也逐渐放宽,这就对广大正畸医生提出高的要求,本文将隐形矫治病例按矫治难度进行分级,广大医生可以根据自身正畸水平,谨慎选择病例,以提高矫治效率、降低风险。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矫治难度 正畸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头影测量数据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牛茜楠 冯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目的:了解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牙尖交错位(ICP)、后退接触位(RCP)时头影测量数据的差异及其对治疗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5位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拍摄ICP、RCP位头颅定位侧位片各一张,对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 目的:了解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牙尖交错位(ICP)、后退接触位(RCP)时头影测量数据的差异及其对治疗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5位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拍摄ICP、RCP位头颅定位侧位片各一张,对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时∠ANB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同时∠SNB、∠SND、∠SNPog、∠U1-L1、Wits、面角、颌凸角、上下齿槽座角、下颌平面角、Y轴角、Z角和TWEED分析法中FMA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畸治疗前对功能性安氏Ⅲ类患者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差异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的三维测量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明烨 李永明 +2 位作者 陈金武 杨芳 王天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比较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鼻咽、腭咽、舌咽气道大小的差异,探讨上气道不同部位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0名成人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高角、均角、低角3种骨性Ⅰ类垂直骨面型组。进行颅面部锥... 目的:比较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鼻咽、腭咽、舌咽气道大小的差异,探讨上气道不同部位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0名成人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高角、均角、低角3种骨性Ⅰ类垂直骨面型组。进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鼻咽、腭咽、舌咽气道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测量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并对鼻咽、腭咽、舌咽气道大小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骨性I类同一垂直骨面型组不同性别间ETP-L、ETP-S、低角组GP-V、高角组GP-V存在统计学差异;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ETP-L、UTP-S、ETP-S、PP-V、GP-V、V总存在统计学差异,低角组最大,高角组最小;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EP-L、UTP-S、ETP-S、PPV、GPV、V总与GoGn-SN角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骨性I类同一垂直骨面型男女间上气道ETP-L、ETP-S、低角组GP-V、高角组GP-V差别显著;骨性I类不同垂直生长型的成人患者腭咽、舌咽气道存在较大差别,可能与其垂直生长型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I类错 垂直骨面型 上气道 锥体束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裴金莹 凌丽娟 +3 位作者 惠雯婷 谢奎 陈金武 金作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人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及厚度,为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未治疗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8例,个别正常15例。拍摄头...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人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及厚度,为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未治疗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成人患者18例,个别正常15例。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头颅侧位数据,用CBCT获得三维影像数据,分析上、下颌8颗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厚度。结果:双颌前突患者ANB角较大(P<0.05),下颌切牙唇倾度和下颌平面角也较大(P<0.05);上、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根尖牙槽骨总厚度分别为(8.35±1.31)mm、(7.60±1.39)mm、(7.12±1.03)mm、(7.24±0.77)mm,均小于正常(9.29±1.82)mm、(8.51±1.12)mm、(7.90±1.17)mm、(7.79±0.82)mm(P<0.05);上、下颌切牙牙槽嵴顶和根中牙槽骨唇侧厚度均小于正常,舌侧差异较小。结论: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切牙区牙槽骨较为狭窄,制定矫治计划和切牙内收时应更加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切牙 牙槽骨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厚度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惠元 林薇薇 +3 位作者 丁寅 陈金武 王超 裴金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分析,探讨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的特征,以及与正常人群牙槽骨厚度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治疗前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及个别正常成人各20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影像,测量两...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分析,探讨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的特征,以及与正常人群牙槽骨厚度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治疗前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及个别正常成人各20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影像,测量两侧上下颌的牙槽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偏斜侧上颌尖牙腭侧及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均小于偏斜对侧(P<0.05),偏斜侧与偏斜对侧前牙、后牙牙槽骨厚度测量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较正常人群菲薄,提示在正畸治疗中警惕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偏斜 牙槽骨厚度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IP-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田晓光 沈舒宁 +2 位作者 段银钟 鱼敏 王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CKIP-1基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的调控。方法:选择CKIP-1基因敲除型小鼠(KO)和野生型C57小鼠(WT),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分为KO组和WT组,分别采用成骨及成脂诱导液对细胞进行诱... 目的:探讨CKIP-1基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的调控。方法:选择CKIP-1基因敲除型小鼠(KO)和野生型C57小鼠(WT),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分为KO组和WT组,分别采用成骨及成脂诱导液对细胞进行诱导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目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用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分别对细胞成骨及成脂能力做定量分析。结果:2种细胞增殖和干细胞分子表达相似;成骨诱导后ALP染色显示,KO组的细胞染色的阳性率要大于WT组。茜素红染色观察显示KO组的矿化结节要多于WT组;油红O染色显示KO组细胞的脂质沉淀量大于WT组。结论:CKIP-1基因缺失可以使BMSCs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增强,对其增殖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IP-1基因敲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F酸蚀+阳极氧化处理的μm/nm表面对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丽华 牛强 +4 位作者 黄宏宇 张述寅 沈舒宁 高麒 赵云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评价μm/nm表面对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影响。方法:40枚种植体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为机械加工表面;实验组为μm/nm表面。植入20只大鼠股骨远端,术后即刻、2周行活体显微CT扫描,术后2周处死取材,行组织学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 目的:评价μm/nm表面对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影响。方法:40枚种植体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为机械加工表面;实验组为μm/nm表面。植入20只大鼠股骨远端,术后即刻、2周行活体显微CT扫描,术后2周处死取材,行组织学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微CT提示:实验组BV/TV、Tb.Th、Tb.N显著增高,Tb.Sp显著减少。对照组和实验组骨结合率分别为(38.94±9.48)%,(51.49±12.49)%;最大拔出力分别为(64.95±6.11)N,(81.90±13.10)N,2组结果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μm/nm表面可以显著促进种植体早期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骨结合 阳极氧化 显微CT μm nm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外周血CD34^+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细胞膜片修复兔颅骨缺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光辉 王茜 +2 位作者 居兆钰 刘彦普 张浚睿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CD34+细胞(PB-CD34+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共培养所得细胞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分离PB-CD34+Cs及BM-MSCs,建立2种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将共培养细胞诱导为膜片,复合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修复兔颅骨直径1... 目的:评价外周血CD34+细胞(PB-CD34+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共培养所得细胞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分离PB-CD34+Cs及BM-MSCs,建立2种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将共培养细胞诱导为膜片,复合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修复兔颅骨直径15 mm的圆形缺损(n=10),并设置单纯BM-MSCs组(n=10)及空白对照(n=5)。术后4、6、8周行CT扫描,术后8周取材,行组织学检查,评价骨修复效果。结果:成膜诱导14 d后获得细胞膜片,膜片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操作性。影像学及组织学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细胞组颅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单纯BM-MSCs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共培养细胞有效地修复了兔颅骨极限缺损,其效果优于BM-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CD34+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 兔颅骨极限缺损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齿发育缺陷综合征临床、病理及遗传学分析--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轩昆 金钫 +3 位作者 金岩 杨富生 樊淑梅 文玲英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收集及分析1例牙齿发育缺陷综合征患儿,探讨该疾病的实质病因。方法:采用临床、实验室检查和遗传学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及致病候选基因筛选,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探寻突变位点。结果:该患儿的临床及病理学表现比较复杂,既有... 目的:收集及分析1例牙齿发育缺陷综合征患儿,探讨该疾病的实质病因。方法:采用临床、实验室检查和遗传学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及致病候选基因筛选,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探寻突变位点。结果:该患儿的临床及病理学表现比较复杂,既有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和牙根发育缺如的牙齿症状,又有外胚叶发育不全的全身表现。初步筛选和分析致病候选基因EDA,基因突变型为1231T>C,L330P。结论:该疾病是一种新表型的牙齿发育缺陷综合征,其EDA基因型是导致此患儿疾病部分表型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发育缺陷 综合征 EDA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阻生尖牙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7
12
作者 金作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7-291,共5页
上颌尖牙阻生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本文主要介绍上颌尖牙阻生的定义、发病率以及包括根尖片、全颌曲面断层片、CBCT和螺旋CT等影像学诊断,预防性治疗、拔除、自体牙再植以及正畸导萌等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颌阻生尖牙 正畸导萌 拔除 自体牙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上颌埋伏尖牙导萌疗程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晓丽 冯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上颌埋伏尖牙导萌的因素,以利于导萌疗程预测。方法:以46例上颌埋伏尖牙已成功导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导萌疗程与以下因素的关系:年龄(岁)、上颌埋伏尖牙牙尖至平面的距离(d)、牙长轴与平面的角度(α)、牙尖近远... 目的:分析影响上颌埋伏尖牙导萌的因素,以利于导萌疗程预测。方法:以46例上颌埋伏尖牙已成功导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导萌疗程与以下因素的关系:年龄(岁)、上颌埋伏尖牙牙尖至平面的距离(d)、牙长轴与平面的角度(α)、牙尖近远中向位置(ZB)和埋伏尖牙与侧切牙长轴角度(β)。结果:上颌埋伏尖牙导萌疗程与患者年龄及d成正相关,牙尖越靠近中线,导萌疗程越长;与α成负相关。结论:上颌埋伏尖牙的位置和患者年龄可为预测导萌疗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尖牙 导萌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