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临床医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1
作者 张圃 何黎升 +2 位作者 依芳 毛天球 薛振恂 《西北医学教育》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根据创伤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临床医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程序,由常规授课,专家讲座,查房,多媒体教学,创伤救治演练,讲评,读书报告会等教学要素构成,形成一个专业特色明显、重点培养临床医学创新能力的教学系统,学员进入这个系统后,会在具... 根据创伤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临床医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程序,由常规授课,专家讲座,查房,多媒体教学,创伤救治演练,讲评,读书报告会等教学要素构成,形成一个专业特色明显、重点培养临床医学创新能力的教学系统,学员进入这个系统后,会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对学科理论、学科知识形成真切的感性认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完成专业课学习中的由被动认识向主动认识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专业 本科学生 临床医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法的研究
2
作者 胡开进 程晓兵 +1 位作者 毛天球 依芳 《西北医学教育》 2002年第2期104-104,共1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独立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两年来笔者所在的颌面外科教学组始终注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提高素质教...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独立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两年来笔者所在的颌面外科教学组始终注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为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有选择地推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新内容和进行教学科研工作,本文主要就这两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问题谈一些体会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教学 学生 综合素质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纤维蛋白复合物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桂聪 毛天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4-395,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蛋白为载体携带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第二代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与纤维蛋白混匀注射于裸鼠背部皮肤缺损,术后2、4周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术后2、4周移植的人黏膜上皮细胞在缺损处... 目的:探讨利用纤维蛋白为载体携带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第二代口腔黏膜上皮细胞与纤维蛋白混匀注射于裸鼠背部皮肤缺损,术后2、4周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术后2、4周移植的人黏膜上皮细胞在缺损处生长成复层上皮。结论:纤维蛋白是一种上皮细胞移植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上皮细胞 纤维蛋白凝胶 移植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诊治场景下的PBL教学应用于颌面外科解剖教学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炜 魏建华 +3 位作者 苏雯 程晓兵 雷德林 马秦 《西北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151-153,共3页
头颈部解剖教学是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难点,学员们不能意识到解剖结构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是导致学习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作者尝试在实习小课授课过程中穿插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场景,在实体组织器官模型以及标... 头颈部解剖教学是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难点,学员们不能意识到解剖结构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是导致学习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作者尝试在实习小课授课过程中穿插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场景,在实体组织器官模型以及标本的观察中,让学生以"医生的角色"思考特定器官或者部位发生疾患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同时理解手术操作中如何进行结构保护,深刻理解辨识重要解剖结构的意义。发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将枯燥的解剖课程转变成为学员们对临床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员们对解剖结构的钻研和探讨,为口腔颌面外科的专科教育做出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教育 解剖 临床诊治场景 颌面外科 PBL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美国整形外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薄斌 《西北医学教育》 2008年第5期870-870,889,共2页
我国的临床教学主要集中在医学生学校教育时期,而毕业后住院医师阶段的教学则相对薄弱。美国的住院医师临床教学体制比较完善,住院医师通过系统的学习,在专业理论、临床思维和技能操作上会得到很大提高,一旦完成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我国的临床教学主要集中在医学生学校教育时期,而毕业后住院医师阶段的教学则相对薄弱。美国的住院医师临床教学体制比较完善,住院医师通过系统的学习,在专业理论、临床思维和技能操作上会得到很大提高,一旦完成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即可承担起本专业的临床工作。在现有体制下,借鉴国外临床教学的先进经验,加强和完善我国住院医师毕业后的临床教学工作,对于提高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 临床教学 整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预判 被引量:28
6
作者 周宏志 胡开进 +1 位作者 秦瑞峰 孔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29,共3页
目的:制定直观准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估方案。方法:选取病例300例,根据牙齿阻生方向、骨及邻牙阻挡程度、牙根变异以及年龄性别设定各参考因素计算分值,由不同年资医生单独完成难度评估,再由一名医生实施手术,观察难度预判... 目的:制定直观准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估方案。方法:选取病例300例,根据牙齿阻生方向、骨及邻牙阻挡程度、牙根变异以及年龄性别设定各参考因素计算分值,由不同年资医生单独完成难度评估,再由一名医生实施手术,观察难度预判准确度。结果:术前评估准确度可达95%~98%,量化的难度预判分值与拔牙时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通过分解分析阻生智齿冠根阻力及个体影响因素,可更有效的判断其拔除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阻生牙 牙拔除术 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昌奎 胡开进 +2 位作者 陆斌 孟凡文 孔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特点。方法:通过对526例髁状突骨折病案资料的调查,对髁状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饼伤、治疗及后遗症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发生特点。方法:通过对526例髁状突骨折病案资料的调查,对髁状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饼伤、治疗及后遗症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好发于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47.97%)为主要致伤原因;髁状突骨折60.59%发生在髁颈部;49.62%合并颏部骨折;儿童髁状突骨折69.85%采用保守治疗,高位(囊内)骨折69.52%摘除骨折断端;3.23%继发关节强直。结论:髁状突骨折好发于髁颈部,髁状突矢状骨折及髁颈部骨折伴骨折断端和关节盘移位严重的骨折处理不当易发生关节强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骨折 关节强直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螺旋CT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被引量:15
8
作者 龚振宇 刘彦普 +3 位作者 何黎升 刘亚雄 李涤尘 周树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用螺旋CT数据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并探讨了该模型在颅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方法 :患者行螺旋CT扫描 ,层厚 2mm ,螺距 1.0 ,利用工作站 ,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后 ,重新间隔分层 ,利用CuteFTP 4 .0软件以BMP格式下载。应... 目的 :用螺旋CT数据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并探讨了该模型在颅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方法 :患者行螺旋CT扫描 ,层厚 2mm ,螺距 1.0 ,利用工作站 ,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后 ,重新间隔分层 ,利用CuteFTP 4 .0软件以BMP格式下载。应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CT图像处理软件对已下载的二维图像进行过滤、筛减、降噪、校正失真等处理 ,对图像的边缘轮廓进行提取 ,得到面颅骨皮质骨边缘轮廓的矢量化线图 ,将该线图数据输入Surfac er 9.0重建软件 ,对轮廓曲线进行矢量叠加 ,从而得到面颅骨的三维三角形面片 (triangularfacets)线框模型及实体模型。进一步在该模型上按镜像关系重构衬垫物的三维模型。结果 :得到了颅面骨骼表面轮廓的三维实体模型 ,并在其上进行了整形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通过快速成型技术 (rapidprototyping ,RP)加工出衬垫物模板。 结论 :用螺旋CT数据资料可以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该模型在颅颌面畸形损伤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辅助 图像处理 快速成型 颌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平 刘昌奎 +3 位作者 邓天阁 江欣 程鹏 胡开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查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所有绵羊都用超声骨刀造成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其中组1动物切断翼外肌,...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查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1岁龄成年绵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动物,所有绵羊都用超声骨刀造成髁突矢状骨折,剪断关节盘前后附着并将其推向内侧,其中组1动物切断翼外肌,组2动物保留翼外肌功能。每组动物分别在术后4周(各2只)、12周(各4只)、24周(各4只)处死。处死后行CT检查,CT三维重建观察髁突形态,并解剖颞颌关节(TMJ)以观察髁突形态。结果:组2即保留翼外肌功能组,较组1髁突有更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改变更严重。结论: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髁突形态改建的影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 颞颌关节 翼外肌 髁突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CT影像测量与解剖测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凡文 胡开进 +3 位作者 宁文德 孔亮 杨想春 刘昌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emporom and ibu lar joint,TM J)形态的多排螺旋CT(mu lti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影像测量与解剖测量的相关关系。方法:MSCT对4具成人和4具儿童尸体TM J扫描,经多层面后重建处理,对反映TM J形...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emporom and ibu lar joint,TM J)形态的多排螺旋CT(mu lti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影像测量与解剖测量的相关关系。方法:MSCT对4具成人和4具儿童尸体TM J扫描,经多层面后重建处理,对反映TM J形态的参数进行测量,并在标本上进行相应部位相应参数测量,两者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有关TM J骨性部分的参数两种测量结果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节盘厚度的测量,两种方法间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可以利用MSCT对TM J形态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形态 多排螺旋CT 解剖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牵引器弹力输出及对牵引成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宏志 胡敏 +2 位作者 胡开进 姚军 刘洪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 :了解记忆合金牵引器弹力输出特点 ,以及对牵引速度和新骨再生结果的影响。方法 :设计不同记忆合金牵引器 ,生物力学检测仪测量绘制其弹力输出曲线 ,制作bi-focal牵引成骨重建一侧下颌骨 3.5~ 4cm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 ,观察... 目的 :了解记忆合金牵引器弹力输出特点 ,以及对牵引速度和新骨再生结果的影响。方法 :设计不同记忆合金牵引器 ,生物力学检测仪测量绘制其弹力输出曲线 ,制作bi-focal牵引成骨重建一侧下颌骨 3.5~ 4cm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牵引器牵引成骨速度和长度。结果 :记忆合金牵引器可输出稳定柔和的超弹性弹力 ,牵引速度超过传统的每天 1mm ,骨再生结果稳定 ,再生骨节段长度与牵引器外形设计和弹力强度相关。结论 :记忆合金牵引器设计制作简便 ,弹力输出可控 ,可稳定成骨 ,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器 记忆合金 牵引成骨 骨再生 节段 影响 骨重建 输出 绘制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钛种植体表面在模拟体液中诱导磷灰石沉积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建华 刘宝林 +4 位作者 付涛 徐可为 李德华 王新木 马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检测四种钛植入体表面在细胞培养液中诱导生成磷灰石的能力及形貌特征。方法 :直径 15mm钝钛片打磨至 6 0 0目 ,进行以下处理 :①单纯光滑钛片 ;②钛片粗化处理 ,采用喷砂 +酸蚀法 ;③光滑钛片 +碱热处理 ;④粗化钛片 +碱热处理... 目的 :检测四种钛植入体表面在细胞培养液中诱导生成磷灰石的能力及形貌特征。方法 :直径 15mm钝钛片打磨至 6 0 0目 ,进行以下处理 :①单纯光滑钛片 ;②钛片粗化处理 ,采用喷砂 +酸蚀法 ;③光滑钛片 +碱热处理 ;④粗化钛片 +碱热处理。以上四种表面之钛片分别浸入DMEM +10 %FCS细胞培养液中 ,分别于第 6、12、18、2 4天取出一组钛片 ,扫描电镜观擦表面形貌 ,能谱分析仪分析表面元素组成比例。对 2 4d时钛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面组分。结果 :在各时间点的光滑表面及单纯粗化表面均未见磷灰石形成 ,而在经碱热处理的实验组中 ,第6天时在碱热处理形成的网孔中可见磷灰石的形核的形成。粗化表面 +碱热处理组形核为纳米级的针状结晶物 ,随时间增长 ,形核逐渐长大成密集球状物 ;光滑 +碱热处理组表面为颗粒状形核。粗化表面 +碱热处理组较光滑钛片 +碱热处理组Ca、P沉积速度快 ,对第 2 4天时经碱热处理试样XRD分析表明 ,表面沉积物主要为羟基磷灰石。结论 :在含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浸泡后 ,经碱热处理的钛表面显示了明显的诱导磷灰石沉积能力。表面沉积物成分为羟基磷灰石 ,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碱热处理 模拟体液 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钱奇春 刘彦普 +1 位作者 杨维东 张晓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BMP - 2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单独或联合作用对人骨髓基质细胞 (HB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四唑盐比色法 (MTT)、碱性磷酸酶 (ALP)测定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hBMP - 2和b -FGF...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BMP - 2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单独或联合作用对人骨髓基质细胞 (HB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四唑盐比色法 (MTT)、碱性磷酸酶 (ALP)测定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hBMP - 2和b -FGF单独或联合作用时HBMSC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 :rhBMP - 2对HBMSC的增殖和ALP表达均有促进作用 ;b -FGF促进HBMSC增殖 ,但抑制ALP表达 ;rhBMP - 2和b -FGF联合作用时HBMSC的增殖和ALP活性较单独作用有显著提高。结论 :rhBMP - 2和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人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学作用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血小板血浆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森林 毛天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737-740,744,共5页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的血小板浓度比全血高4~5倍以上,含有高浓度促进骨组织和软组织再生修复的生长因子。PRP可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与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或自体骨复合,可明显促进骨缺损的修复;PRP单独填充...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的血小板浓度比全血高4~5倍以上,含有高浓度促进骨组织和软组织再生修复的生长因子。PRP可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与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或自体骨复合,可明显促进骨缺损的修复;PRP单独填充拔牙创可促进牙槽骨的再生;与自体骨、异种骨或羟基磷灰石(HA)复合,适合于修复齿槽突裂或牙周骨缺损;与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而形成的可注射组织工程骨能加快成骨牵引的成骨速度。PRP中的血小板通过脱粒方式分泌生长因子。所用的PRP中血小板浓度、质量、是否来源于自体以及骨缺损模型所用的动物等均会影响研究结果和结论的可靠性。PRP在骨组织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血小板血浆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种植体与非血管化髂骨骨结合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晋龙 何黎升 +1 位作者 刘宝林 马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 :研究纯钛种植体和非血管化髂骨块的骨结合情况。方法 :1 0只杂种犬被随机分成 5组 ,分别切取两侧游离髂骨移植于对侧 ,移植骨内同时植入钛种植体 ,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 ,组织学观察。结果 :3周时 ,移植骨以吸收和坏死为主 ,6周时... 目的 :研究纯钛种植体和非血管化髂骨块的骨结合情况。方法 :1 0只杂种犬被随机分成 5组 ,分别切取两侧游离髂骨移植于对侧 ,移植骨内同时植入钛种植体 ,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 ,组织学观察。结果 :3周时 ,移植骨以吸收和坏死为主 ,6周时有新骨形成 ,9周时新骨形成的数量增加 ,1 2周时移植的骨块成活 ,骨组织改建完成 ,植入的钛种植体和移植的髂骨块之间无软组织介入 ,标志种植体与移植骨之间骨结合完成。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种植 纯钛种植体 非血管化髂骨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F酸蚀+阳极氧化处理的μm/nm表面对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丽华 牛强 +4 位作者 黄宏宇 张述寅 沈舒宁 高麒 赵云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评价μm/nm表面对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影响。方法:40枚种植体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为机械加工表面;实验组为μm/nm表面。植入20只大鼠股骨远端,术后即刻、2周行活体显微CT扫描,术后2周处死取材,行组织学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 目的:评价μm/nm表面对种植体早期骨结合的影响。方法:40枚种植体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为机械加工表面;实验组为μm/nm表面。植入20只大鼠股骨远端,术后即刻、2周行活体显微CT扫描,术后2周处死取材,行组织学染色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微CT提示:实验组BV/TV、Tb.Th、Tb.N显著增高,Tb.Sp显著减少。对照组和实验组骨结合率分别为(38.94±9.48)%,(51.49±12.49)%;最大拔出力分别为(64.95±6.11)N,(81.90±13.10)N,2组结果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μm/nm表面可以显著促进种植体早期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骨结合 阳极氧化 显微CT μm nm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颞颌关节强直后SAS的新方法及手术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擘 龚振宇 顾晓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用L值评估正颌外科技术矫治 12例颞颌关节强直所致SAS的效果。方法 :手术采用患侧关节成形 ,下颌升支、体部的“L”型半层截骨及健侧矢状截骨术 ,将患侧下颌升支加高固定 ,下颌前部整体前移。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 ,向健侧旋转 ,... 目的 :用L值评估正颌外科技术矫治 12例颞颌关节强直所致SAS的效果。方法 :手术采用患侧关节成形 ,下颌升支、体部的“L”型半层截骨及健侧矢状截骨术 ,将患侧下颌升支加高固定 ,下颌前部整体前移。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 ,向健侧旋转 ,纠正偏移 ,并行颏成形术。比较分析术前、术后的L值。结果 :12例颞颌关节强直所致OSAS患者术后张口度达 2 .5~ 3.5cm ,连续血氧饱和度最低值由术前的 5 8%提高至术后的 95 %以上 ,术后L值较术前L值有较大的提高 ,术后AKI指数较术前AHI指数大幅下降 ,OSAS得以治愈。结论 :颞颌关节强直所致OSAS患者通过正颌外科手术可以在关节成形的同时 ,解决患者下颌后缩的缺陷 ,解除上气道狭窄 ,从而缓解或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珊瑚支架上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森林 毛天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珊瑚支架上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和诱导的兔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滴加到珊瑚圆片上,再滴加牛凝血酶溶...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珊瑚支架上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和诱导的兔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滴加到珊瑚圆片上,再滴加牛凝血酶溶液,形成珊瑚/MSCs/PRP复合物,继续在体外培养。以珊瑚/MSCs复合物和珊瑚/PRP复合物作对照。8 d和14 d,通过MTT法检测MSCs增殖情况;通过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含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MSCs在珊瑚支架上附着、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珊瑚/MSCs/PRP组的光密度值明显大于珊瑚/MSCs组(P<0.05);珊瑚/MSCs/PRP组培养液中的ALP活性和OC含量明显大于珊瑚/MSCs组(P<0.05);扫描电镜显示:珊瑚/MSCs/PRP组,大量MSCs附着于珊瑚表面和孔洞壁,可见孔洞内有血小板和纤维网格样结构存在;珊瑚/MSCs组,珊瑚表面和孔洞壁有少量MSCs附着;珊瑚/PRP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的血小板和纤维网格样结构存在。结论:PRP促进了珊瑚支架上MSCs的增殖、成骨分化和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基质细胞 珊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锐 毛天球 +3 位作者 杨耀武 陈富林 程晓兵 吴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6期358-36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作用BMSCs后对成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rhBMP-2纳米微球作用后对细胞中骨钙素、骨涎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rhBMP-2作用细... 目的探讨rh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作用BMSCs后对成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rhBMP-2纳米微球作用后对细胞中骨钙素、骨涎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rhBMP-2作用细胞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hBMP-2纳米微球作用后细胞中骨钙素、骨涎蛋白及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强于单纯rhBMP-2作用后的效果。结论rhBMP-2纳米微球缓释系统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的作用强于单纯rhBMP-2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成骨标志蛋白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HBMP-2 缓释系统 实验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oc-1蛋白抗原肽的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文斌 孙沫逸 +2 位作者 雷德林 程晓兵 洪咏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 设计人doc 1蛋白的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方法 根据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互联网上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抗原表位 ,包括EMBOSS、COILS 2 .1方案以及亲水性分析、二级结构转角、电荷数、屈曲性分析等 ,确定B细胞连续性抗... 目的 设计人doc 1蛋白的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方法 根据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互联网上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抗原表位 ,包括EMBOSS、COILS 2 .1方案以及亲水性分析、二级结构转角、电荷数、屈曲性分析等 ,确定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结果 doc 1蛋白连续性抗原表位可能位于第 75~ 87、10 8~ 115位氨基酸残基附近。结合其功能特点等原则 ,第 10 8~ 115被确定为合成肽序列。结论 doc 1蛋白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的设计 ,为利用合成肽制备抗人doc 1蛋白抗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进一步研究doc 1基因及其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doc-1蛋白抗原肽 设计 氨基酸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 抗原表位 口腔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