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预处理对布比卡因神经毒性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彭页 王强 +2 位作者 丁倩 李青波 熊利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47-750,共4页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的神经毒性作用并探讨高压氧预处理的作用。方法实验一: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高压氧组(HBO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预处理24h后,大鼠经股动脉置管监测血压和动脉血气,股静脉置管泵注布比卡因2mg.kg-1.min-1,计...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的神经毒性作用并探讨高压氧预处理的作用。方法实验一: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高压氧组(HBO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预处理24h后,大鼠经股动脉置管监测血压和动脉血气,股静脉置管泵注布比卡因2mg.kg-1.min-1,计算大鼠出现惊厥、心律失常、心搏停止的布比卡因剂量(mg/kg)。实验二:将体外培养的原代小鼠脊髓神经元随机分成两组:HBO2组和C组,按布比卡因的作用浓度分别设置五个亚组(n=5)。神经元培养至第5天时,依照上述分组设计,HBO2组行HBO预处理,预处理后1h,两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于37℃,含5%CO2培养箱内培养48h,行MTT比色微量分析测定各孔的细胞活性。上述实验在3批次培养的细胞中重复3次。结果在体实验(实验一)显示,HBO组大鼠出现心律失常时布比卡因剂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BO组大鼠出现惊厥和心搏停止时输注的布比卡因剂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实验二)表明与正常细胞相比,随着布比卡因浓度升高(0.01%、0.02%、0.04%和0.08%),脊髓神经元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作用下,HBO2组细胞活性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比卡因可致剂量依赖性的神经毒性作用,高压氧预处理可减轻布比卡因引起的大鼠中枢神经毒性作用;但其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培养小鼠脊髓神经元和大鼠心脏的布比卡因毒性无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神经毒性 高压氧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GluT1样阳性终末在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的第三级核团-“带状区”内的分布及来源
2
作者 张亮 庞有旺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1-266,共6页
本文综合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行束路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对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阳性终末在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的第三级核团-“带状区”内的分布和来源、以及与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投射的神经元之... 本文综合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行束路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对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阳性终末在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的第三级核团-“带状区”内的分布和来源、以及与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投射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组成“带状区”的四个核团,即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和上橄榄核背侧区(ADO)内,均可观察到大量的VGluT1样阳性终末呈密集分布;(2)将逆行追踪剂四甲基罗达明(TMR-DA)注入丘脑VPM后,在上述核团内均可观察到大量的TMR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3)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部分VGluT1样阳性终末包绕在TMR逆标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周围,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4)当切断三叉神经感觉根7d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手术侧Vpdm内的VGluT1样阳性产物明显下降,其他三个核团内无明显变化,但当切断三叉神经运动根8周后,则在手术侧Vsup内观察到VGluT1样阳性产物几乎完全消失,而Vpdm、AVM和ADO内并无变化。以上结果提示:(1)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的第三级核团-“带状区”的四个核团内均有大量的VGluT1样阳性终末分布,但它们的来源有所不同,其中Vpdm内的VGluT1样阳性终末来自于外周的三叉神经节细胞,Vsup内的VGluT1样阳性终末来自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而AVM和ADO内的VGluT1样阳性终末可能来自于中枢其他核团;(2)口面部本体感觉信息从“带状区”向丘脑VPM传递的过程中,谷氨酸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束路追踪 三叉神经根切断术 VGluTl 免疫组织化学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Scarpa神经节中Trk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英文)
3
作者 陈宇 董玉琳 +3 位作者 刘涛 张富兴 李金莲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6,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卵白素-生物素-HRP复合物(ABC)法,以二氨基联苯胺(DAB)为呈色剂,观察高亲和性的神经营养物质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即TrkA, TrkB和TrkC在大鼠Scapa神经节(前庭神经节,VG)中的分布。结果显示,许多VG神经元分别对3种Tr...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卵白素-生物素-HRP复合物(ABC)法,以二氨基联苯胺(DAB)为呈色剂,观察高亲和性的神经营养物质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即TrkA, TrkB和TrkC在大鼠Scapa神经节(前庭神经节,VG)中的分布。结果显示,许多VG神经元分别对3种Trk受体呈阳性反应,受体位于神经元胞体。每一种Trk受体的反应强度在不同神经元间有区别,有弱、中等和强反应之分。对同一种Trk受体而言,阳性神经元的大小不等;统计结果显示:TrkA, TrkB和TrkC阳性神经元平均面积分别为330.8±7.6, 303.89±10.6和355.05±8.3μm2。该研究结果为Trk受体在VG内发挥维持神经元存活、保持其形态特征等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节 免疫组织化学 酪氨酸激酶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