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ECT诊断法建立兔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被引量:9
1
作者 齐宗利 董兆申 +4 位作者 邓敬兰 吴端宗 陈耀明 马兴荣 汪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建立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探讨应力性骨折发生机理。方法 :随机将 14只兔分为两组 ,运动组 10只 ,对照组 4只。运动组置于特殊的装置内进行跑跳运动。定期对动物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检查。运动组于运动第 7、14、2 1、2 8、... 目的 :建立应力性骨折实验模型 ,探讨应力性骨折发生机理。方法 :随机将 14只兔分为两组 ,运动组 10只 ,对照组 4只。运动组置于特殊的装置内进行跑跳运动。定期对动物进行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检查。运动组于运动第 7、14、2 1、2 8、35d分别处死 1~ 2只 ,并对ECT阳性结果部位的骨骼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损害部位骨组织形态学显示 ,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随训练天数的延长而加重 ;ECT变化结果与病理切片结果不尽同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 诊断 应力性骨折 实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暴露对神经胶质瘤细胞铜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洁琼 于海波 +3 位作者 宋晗 陈景元 骆文静 郑刚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研究铜转运蛋白1(CTR1)、铜转运 ATP 酶α多肽(ATP7A)在铅暴露诱导大鼠 C6胶质瘤细胞铜离子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法(MTT),通过 C6细胞暴露于醋酸铅0~100μmol·L -124和48 h 筛选适合剂量... 目的:研究铜转运蛋白1(CTR1)、铜转运 ATP 酶α多肽(ATP7A)在铅暴露诱导大鼠 C6胶质瘤细胞铜离子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法(MTT),通过 C6细胞暴露于醋酸铅0~100μmol·L -124和48 h 筛选适合剂量。C6细胞用醋酸铅10μmol·L -1分别处理24和48 h 后,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TBA)检测铅对细胞 SOD 活性和 MDA 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观察铅对细胞内铜水平;荧光实时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铅暴露后细胞 CTR1和ATP7A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醋酸铅浓度高于10μmol·L -1时,细胞活力受到显著抑制,故选择铅10μmol·L -1为铅暴露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铅或铜处理组 SOD 活性下降,MDA 含量增高,而铅与铜联合处理组 SOD 活性下降及 MDA 含量增高的程度更加显著(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醋酸铅10μmol·L -1处理 C6细胞24和48 h 后,细胞对铜的吸收量分别增加1.2倍和2.5倍(P <0.01),CTR1 mRNA 水平分别增高23.2%和58.7%(P <0.01),而 ATP7A mRNA 水平分别下调58.1%和50.0%(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醋酸铅10μmol·L -1暴露组 CTR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而ATP7A 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铅暴露可以导致细胞中铜的蓄积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强,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影响 C6细胞 CTR1和 ATP7A 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代谢 铜转运蛋白1 铜转运ATP酶α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p27蛋白的肝细胞癌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骆文静 王文亮 +3 位作者 任东青 陈景元 王枫 陈耀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 7在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建立稳定表达 p2 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方法 提取含有人 p2 7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p2 7,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NotⅠ酶切后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 7在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建立稳定表达 p2 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方法 提取含有人 p2 7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p2 7,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NotⅠ酶切后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分别将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p2 7和 pcDNA3导入不表达 p2 7蛋白的人肝癌细胞系HHCC细胞中 ,通过G4 18筛选获得转入目的基因的阳性细胞克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blot检测p2 7蛋白的表达 ,经多次用有限稀释法连续克隆化 ,直至获得 10 0 %稳定表达 p2 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 ,可见 5 97bp的 p2 7基因片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 ,转染pcDNA3 p2 7的HHCC细胞大部分有p2 7蛋白的表达 ;而转染空载体pcDNA3或未转染的HHCC细胞 ,均未见 p2 7蛋白表达。经连续 3次克隆化后 ,转染 pcDNA3 p2 7的HHCC细胞 10 0 %表达p2 7蛋白。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稳定表达p2 7蛋白的肝癌细胞株 ,命名为HCC p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 肝细胞肝癌 转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受体mRNA在肝细胞增殖和肝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骆文静 王文亮 +2 位作者 李泊 王枫 陈景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 受体mRNA在肝细胞增生和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和HCC T细胞 ,培养时添加 10 0 0nmol/L、10 0nmol/L、10nmol/L 1,2 5 (OH) 2 D3 作用 1、3、6天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细...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 受体mRNA在肝细胞增生和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和HCC T细胞 ,培养时添加 10 0 0nmol/L、10 0nmol/L、10nmol/L 1,2 5 (OH) 2 D3 作用 1、3、6天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用反转录PCR(RT PCR)检测维生素D3 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1,2 5 (OH) 2 D3 可以抑制维生素D3受体mRNA表达阳性的SMMC 772 1细胞增生并且有剂量效应关系 ;对维生素D3 受体mRNA表达阴性的HCC T细胞没有抑制作用。 9例肝癌组织标本维生素D3 受体mRNA表达均为阳性。结论 :1,2 5 (OH) 2 D3 对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维生素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骨化三醇 肝肿瘤 1 25-(OH)2D3 维生素D3受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rg基因定点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对HepG2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杜可军 常文辉 +5 位作者 侯立朝 宋庆贺 刘承利 陈苏民 陈景元 柴玉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0期1341-1344,共4页
构建Hlrg基因的定点突变体,研究突变Hlrg基因表达的蛋白对HepG2细胞的影响。首先利用数据库对Hlrg基因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用PCR法构建Hlrg基因的定点突变体。将突变的Hlrg基因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并稳定转染到HepG2细... 构建Hlrg基因的定点突变体,研究突变Hlrg基因表达的蛋白对HepG2细胞的影响。首先利用数据库对Hlrg基因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用PCR法构建Hlrg基因的定点突变体。将突变的Hlrg基因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并稳定转染到HepG2细胞中。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对HepG2细胞的影响。结果获得了针对Hlrg基因的定点突变体,亮氨酸拉链中的第二个亮氨酸被突变成丝氨酸。发现稳定表达HLrgm蛋白的HepG2细胞中出现一定比例的凋亡细胞。表明构建了Hlrg基因定点突变体,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rg基因 定点突变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髓CK18 mRNA基因表达与食管癌微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好信 杜可军 +1 位作者 常文辉 原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K18m RNA对食管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5 0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及10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肋骨骨髓中细胞角蛋白CK18m RNA基因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K18m RNA对食管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5 0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及10例食管良性病变患者肋骨骨髓中细胞角蛋白CK18m RNA基因的表达。结果:食管良性病变患者的肋骨骨髓未检测出CK18m RNA阳性表达;5 0例无远处转移、10例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K18m 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 2 .0 % (2 1/5 0 )、10 0 .0 % (10 / 10 )。食管癌 期与 a、 b和 期阳性率(分别为10 0 .0 %、4 0 .0 %、4 1.7%和4 5 .8%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5 ) ,而其他各期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阳性率( 、 和 期分别为4 1.7%、4 1.7%和4 2 .9%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食管癌患者临床早期已有癌细胞发生微转移。应用巢式RT- PCR检测肋骨骨髓中CK18m RNA靶基因有助于食管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角蛋白 肿瘤转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