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50MHz微波对受照小鼠粒系造血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程康 王海昌 +4 位作者 任东青 陈永斌 张杰 张发科 曾桂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2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观察2450MHz微波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粒系造血的影响。方法选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的微波对BALB/c小鼠进行全身辐照,于辐照后不同时间活杀,分别测定脾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细胞周期和粒细... 目的观察2450MHz微波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粒系造血的影响。方法选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的微波对BALB/c小鼠进行全身辐照,于辐照后不同时间活杀,分别测定脾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细胞周期和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形成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微波辐照时间的延长,外周血白细胞数先升高后降低;微波辐照后骨髓有核细胞数呈持续性降低,而骨髓细胞GM-CFU生成能力却增强;2450MHz10mW/cm2微波辐照可加速骨髓有核细胞从G1期进入G2期和S期。结论低功率密度的2450MHz微波短期辐照对粒系造血具有明显刺激作用,但随辐照时间的延长,有核细胞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白细胞 造血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雄性大鼠生殖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丽华 郭国祯 +5 位作者 任东青 魏丽春 赵涛 曾桂英 樊亚军 郭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67-1271,共5页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受不同参数高功率微波辐照后的大鼠精子细胞内Ca2+的变化,同时观察了辐照后大鼠的生殖细胞微核率、畸形率、精子数量、存活率和顶体酶反应的变化。实验表明:此条件下的高功率微波辐照对雄性大鼠的生殖细胞...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受不同参数高功率微波辐照后的大鼠精子细胞内Ca2+的变化,同时观察了辐照后大鼠的生殖细胞微核率、畸形率、精子数量、存活率和顶体酶反应的变化。实验表明:此条件下的高功率微波辐照对雄性大鼠的生殖细胞微核率和畸形率没有明显的损伤效应,但4×105次脉冲的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的顶体酶反应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Ca2+浓度来影响其生殖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大鼠 睾丸 精子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MHz射频电磁辐射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林艳云 李康樗 +5 位作者 杜乐 苗霞 郎海洋 刘军叶 曾丽华 郭国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54-3859,共6页
睾酮在雄性生殖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1 950 MHz射频电磁辐射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s Xc辐照系统、GSM talk信号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进行频率为1 950 MHz、比吸收率(SAR)为3 W/kg的24 h的射频辐射;再采用ELISA方法... 睾酮在雄性生殖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1 950 MHz射频电磁辐射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s Xc辐照系统、GSM talk信号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进行频率为1 950 MHz、比吸收率(SAR)为3 W/kg的24 h的射频辐射;再采用ELISA方法检测辐照后0、6、24 h及假辐照组细胞上清液中的睾酮含量,并利用Real time-PCR方法测定上述3个时间点及假辐照组细胞中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 AR)、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雄激素受体(AR)的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假辐照组相比,辐照组细胞上清液中的睾酮含量于照射后6、24 h显著降低;辐照组细胞内的P450scc、AR的m RNA表达水平于照射后0、6、24 h显著降低;而辐照组的st AR m RNA表达水平在辐照后0 h时低于假辐照组,6、24 h时与假辐照组几乎无差异。因此,1 950 MHz射频电磁辐射能通过基因转录水平影响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st AR、P450scc、AR的m RNA的表达,进而降低睾酮的合成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电磁辐射 间质细胞 睾酮 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 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GHz射频电磁辐射对SD大鼠睾丸能量代谢酶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涛 林艳云 +5 位作者 郭奇彦 郎海洋 王锐 刘军叶 曾丽华 郭国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71-2576,共6页
为了探讨频率为1.84 GHz的射频电磁辐射对SD大鼠睾丸能量代谢酶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了1组对照组(即假辐照组)和3组辐照组,采用频率为1.84 GHz、比吸收率(SAR)分别为0.2、0.5、1.5 W/kg的射... 为了探讨频率为1.84 GHz的射频电磁辐射对SD大鼠睾丸能量代谢酶的影响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了1组对照组(即假辐照组)和3组辐照组,采用频率为1.84 GHz、比吸收率(SAR)分别为0.2、0.5、1.5 W/kg的射频电磁辐射,连续辐照3周时间,每周辐照5 d时间,每天辐照30 min时间;辐照后立即麻醉处死SD大鼠,取睾丸组织,左侧睾丸组织给予多聚甲醛固定,右侧睾丸组织制备组织匀浆;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用十字交叉法观察了SD大鼠生精小管直径,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了睾丸组织内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SD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直径没有明显缩短,辐照组CAT活性和MDA浓度没有明显差异,但辐照组SOD的活性明显降低(概率P<0.05),且SAR为0.5 W/kg和1.5 W/kg的辐照组LDH和SDH活性明显降低(P<0.05)。在此辐照条件下,频率为1.84 GHz的射频电磁辐射,没有对雄性SD大鼠睾丸组织造成明显的氧化损伤,但是降低了SD大鼠睾丸组织内能量代谢酶和部分抗氧化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 GHz射频电磁辐射 SD大鼠 睾丸 生精小管 能量代谢 抗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与Wistar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晓武 李康樗 +5 位作者 丁桂荣 徐胜龙 周咏春 谭娟 常英娟 郭国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8-11,85,共5页
目的比较利用SD大鼠、Wistar大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不同,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利用立体定向仪建立SD大鼠、Wistar大鼠大脑皮层接种C6细胞(2.5×105个细胞/只),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利用组织... 目的比较利用SD大鼠、Wistar大鼠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不同,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利用立体定向仪建立SD大鼠、Wistar大鼠大脑皮层接种C6细胞(2.5×105个细胞/只),建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利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比较两种动物模型在成瘤率、肿瘤生长状况、死亡率以及动物一般情况等方面的异同。结果SD大鼠组、Wistar大鼠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两组均未见转移;但SD大鼠组肿瘤成瘤时间较长,且部分肿瘤有自愈倾向,而Wistar大鼠组则未出现类似情况。结论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性状更接近于人的脑胶质瘤,因此更适合探索和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而SD大鼠的肿瘤由于性状类似转移瘤,且有自愈倾向,不适合作为上述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模型 动物 SD大鼠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辐照后小鼠红细胞形态和电泳率的改变 被引量:2
6
作者 任东青 赵涛 +3 位作者 曾丽华 曾桂英 郭国祯 郭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3-71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EMP)对红细胞形态和电泳率的改变,以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BALB/c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50、100、200、400kV/m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用EMP辐照小鼠,EMP参数为场强0~400kV/m,前沿3ns,脉冲次数200个,脉... 目的研究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EMP)对红细胞形态和电泳率的改变,以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BALB/c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50、100、200、400kV/m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用EMP辐照小鼠,EMP参数为场强0~400kV/m,前沿3ns,脉冲次数200个,脉冲间隔4s。照后小鼠尾部取全血,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受照小鼠红细胞膜表面的形态改变;用显微细胞电泳法,观察红细胞电泳率和胞膜带电性的变化,研究其场强与效应的关系。结果200kV/m辐照后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胞膜上出现多个棘突小泡;各组红细胞膜带电特性均为负电,随着EMP场强(0~400kV/m)的增加,受照小鼠的红细胞电泳率逐渐降低,以照后2h时最为显著,200kV/m、400kV/m组电泳率降低最为显著(P<0·01),0kV/m组电泳率为0·917±0·040μm·s-1/V·cm-1,这两组电泳率分别降低至(0·600±0·076)μm·s-1/V·cm-1和(0·484±0·064)μm·s-1/V·cm-1。随着照后时间的延长,辐照组细胞电泳率逐渐恢复,照后2天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EMP可引起受照小鼠红细胞膜棘突改变和电泳率降低,EMP场强与红细胞电泳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电泳率 辐射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压对大鼠血脑屏障结构损伤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任东青 曾桂英 +2 位作者 张世英 赵涛 李予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冲击波超压对大鼠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爆后15min、12h、24h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爆炸冲击波致伤大鼠,采用伊文思蓝(EB)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脑组织伊文思蓝光密度计法定量观察BBB... 目的探讨冲击波超压对大鼠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爆后15min、12h、24h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爆炸冲击波致伤大鼠,采用伊文思蓝(EB)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脑组织伊文思蓝光密度计法定量观察BBB的开放情况。结果在超压作用后15min大鼠全脑呈现广泛的BBB开放,EB荧光斑沿着毛细血管走行方向呈网纹状开放,越靠近皮层开放越明显;随超压作用时间的延长,荧光斑数量由内到外逐渐减少。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的变化过程与荧光显示BBB的改变相一致,15min组的脑组织EB含量为33.04±5.36mg/g,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超压可致大鼠全脑BBB广泛损伤,且此损伤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血脑屏障 伊文思蓝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记录大鼠海马神经元对不同单色激光闪光刺激的反应
8
作者 尚梦娟 毛宏晖 +6 位作者 李静 徐胜龙 林加金 何伟 王锐 邢俊玲 郭国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对不同单色激光闪光刺激的反应,为论证激光诱发的神经系统生物学效应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开颅钻孔暴露脑面,进行在体膜片钳记录。全细胞记录稳定后,采用4种不同波长的单... 目的:探讨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对不同单色激光闪光刺激的反应,为论证激光诱发的神经系统生物学效应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开颅钻孔暴露脑面,进行在体膜片钳记录。全细胞记录稳定后,采用4种不同波长的单色激光对其眼球进行闪光刺激,记录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反应。结果:给予大鼠闪光刺激后,其海马神经元对蓝色激光和紫色激光表现出明显的超极化反应,对红色和绿色激光刺激则没有明显的反应。蓝光引起的变化中,超极化的幅值为(8.32±1.10)m V,反应持续时间为(115.32±13.02)ms;紫光引起的超极化的幅值为(9.01±2.25)m V,刺激反应持续时间为(109.27±16.62)ms,蓝光和紫光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50 m W、75 m W、100 m W、125 m W功率的紫色激光刺激引起的超极化幅值,分别为(7.28±0.16)m V、(9.25±0.71)m V、(10.91±0.08)m V、(12.67±0.38)m V,相关性分析显示幅值变化与刺激功率高度正相关。结论:麻醉状态下,蓝光和紫色的闪光刺激可以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明确的抑制性反应,红光和绿光没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在体膜片钳记录 超极化 激光刺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