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肠RNA对小鼠电离辐射肠道损伤修复的差异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崔大祥 曾桂英 +5 位作者 王枫 田芙蓉 闫小君 任东青 赵涛 苏成芝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为从基因水平探讨小肠核糖核酸,促进小鼠电离辐射肠道损伤修复的机理,采用随机分组法把 90只小鼠分成 4组,建立辐射后给予 40μg RNA治疗的实验组与 0.4mL生理盐水治疗的对照组模型,分别于照射后6、12、24h,... 为从基因水平探讨小肠核糖核酸,促进小鼠电离辐射肠道损伤修复的机理,采用随机分组法把 90只小鼠分成 4组,建立辐射后给予 40μg RNA治疗的实验组与 0.4mL生理盐水治疗的对照组模型,分别于照射后6、12、24h,4d和8d采集小肠空肠段标本,运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LD-PCR技术,分离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6、 12、 24h, 4d和 8d的消减后 LD-PCR产物克隆成功,共获取 165个新克隆,其中实验组6、 12、 24h, 4d和 8d的克隆新表达基因数分别为 18、 22、 25、 13和 12个,编号依次为 XCZ1-90,即为 90个与注入RNA修复密切相关的高表达基因;对照组 6、 12、 24h;4d和 8d 的克隆新表达基因数分别为 22、 25、 14、 6和 8个,编号为 AXCZ1-75,即为 75个可能与电离辐射损伤相关的高表达基因。本工作成功地建立了辐射后给予RNA治疗的实验组与生理盐水治疗的对照组模型;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分离并克隆了165个新基因,其中90个与注入 RNA修复密切相关的高表达基因。 75个可能与电离辐射损伤相关的高表达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修复 表达基因 小肠 RNA 辐射 肠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致人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大祥 曾桂英 +5 位作者 闫小君 任东青 王枫 赵涛 田芙蓉 苏成芝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6,共4页
采用 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正常和经(60)CO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株 HIEC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揭开电离辐射对胃肠细胞损伤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从正常的和经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中分离出差异条带共10... 采用 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正常和经(60)CO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株 HIEC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揭开电离辐射对胃肠细胞损伤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从正常的和经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中分离出差异条带共101条,31个为新表达的差异片段,29个为高表达的差异片段, 41个为要表达的差异片段;其中 10个片段属于 D-T(11)G组, 59个片段属于 D-T(11)A组; 32个片段属于 D-T(11)C组。从新表达的差异片段中随机挑取 5个片段作探针,与正常的及照射后的人肠上皮细胞总RNA进行打点杂交,进一步证实呈差异表达。结果表明,10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γ辐射损伤有关,其中31个新表达基因可能与电离辐射引起正常组织损伤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肠上皮细胞株 差异表达基因 辐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艳娥 张菊 +2 位作者 阎小君 宋天保 李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收录的原型相比 ,E6基因中有 2个碱基发生突变 ,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有 1个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E6基因 宫颈癌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荧光偏振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菊 陈中灿 +4 位作者 白玉杰 高艳娥 尹国武 何玉宪 闫小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目的 检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 (HPV)基因型 ,以探讨尖锐湿疣复发的机理 ,并指导治疗。方法 以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 81例复发尖锐湿疣组织临床样本DNA ,以各型HPVDNA通用引物行PCR扩增 ,将荧光偏振检测技术与模板指导的末端... 目的 检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 (HPV)基因型 ,以探讨尖锐湿疣复发的机理 ,并指导治疗。方法 以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 81例复发尖锐湿疣组织临床样本DNA ,以各型HPVDNA通用引物行PCR扩增 ,将荧光偏振检测技术与模板指导的末端延伸反应 (TDI FP)结合 ,应用HPV 6B ,11,16 ,18各型特异探针杂交延伸反应对扩增产物进行HPV分型 ,并分别以含HPV 6B ,11,16 ,18L1质粒的阳性及不含待测靶基因的同源质粒的阴性标准品为参照。结果  81例尖锐湿疣组织块中HPV检出率 10 0 % ,其中两型混合感染 2 9例 ,占 36 .6 % ,三型混合感染 7例 ,占 8.6 %。结论 本组 81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的HPV的多重感染率高达 4 5 % ,可能与该病的反复复发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 荧光偏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偏振检测血清中HBV多聚酶基因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晏海 吕贯庭 +3 位作者 赵锦荣 张菊 白玉洁 闫小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 建立简便、多重HBV多聚酶基因序列中拉米呋啶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终点终止法和偏振光检测技术进行点突变的检测。对HBV多聚酶基因进行PCR扩增 ,然后用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中待测核苷酸的下游序列杂交 ,使... 目的 建立简便、多重HBV多聚酶基因序列中拉米呋啶耐药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终点终止法和偏振光检测技术进行点突变的检测。对HBV多聚酶基因进行PCR扩增 ,然后用特异探针与扩增产物中待测核苷酸的下游序列杂交 ,使探针的 3′可以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 ,依据其互补链上的待测核苷酸连接上一个标有特定荧光素的ddNTP ,然后检测该 3′端带有荧光素的探针 ,根据检测到的荧光素种类和偏振光的强度判定待测点是何种核苷酸。结果 该方法可以检测出HBV多聚酶基因序列中特定位置的核苷酸类型 ,能检测 1× 1 0 1 个拷贝的模板量。对 30例经过 6个月以上拉米呋啶治疗的患者血清进行检测 ,检测出其中有 3例是甲硫氨酸 (M)密码子ATG中的A→G变异 ;2例是ATG中的G→C变异 ;1例是ATG中的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偏振 检测 血清 HBV 多聚酶 基因突变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小鼠核酸促电离辐射损伤的同系小鼠肠腺细胞修复的相关基因克隆
6
作者 崔大祥 曾桂英 +6 位作者 王枫 郭晏海 任东青 田芙蓉 闫小君 赵涛 苏成芝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73,共3页
为研究克隆外源核酸促电离辐射损伤的小鼠肠腺细胞修复的相关基因。建立BALB/c小鼠电离辐射后给予外源RNA与生理盐水治疗的 6、 12、 2 4h ,4d和 8d的模型 ,收集空肠组织标本后采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LD -PCR技术 ,获取与受照射小鼠肠腺... 为研究克隆外源核酸促电离辐射损伤的小鼠肠腺细胞修复的相关基因。建立BALB/c小鼠电离辐射后给予外源RNA与生理盐水治疗的 6、 12、 2 4h ,4d和 8d的模型 ,收集空肠组织标本后采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LD -PCR技术 ,获取与受照射小鼠肠腺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克隆 ,对其进行全自动测序与GeneBank检索 ,新基因递交给基因库。获取了 90个与肠腺修复相关的基因 ,杂交证实在核酸治疗组与生理盐水治疗组之间呈差异表达 ,其中 18个是新基因 ,GeneBank接受号为AF2 4 0 164- 2 4 0 181。获取了 90个可能与外源核酸促肠腺修复相关的基因克隆 ,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修复 表达基因 克隆 外源RNA 损伤 肠腺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小肠RNA对受^(60)Coγ射线照射同系小鼠小肠损伤的恢复 被引量:6
7
作者 曾桂英 田芙蓉 +2 位作者 陈永斌 任东青 崔大祥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4,共6页
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的全身或腹部 ,于照射后 1- 3h内注入同系正常小鼠小肠RNA ,通过肠腺存活率的测定 ,观察小肠RNA显效时间和照射方式对其修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 1)小鼠受照射后 6h空肠肠腺存活率即开始降低 ... 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照射BALB/c小鼠的全身或腹部 ,于照射后 1- 3h内注入同系正常小鼠小肠RNA ,通过肠腺存活率的测定 ,观察小肠RNA显效时间和照射方式对其修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 1)小鼠受照射后 6h空肠肠腺存活率即开始降低 ,4d时降至最低值 ;( 2 )受腹部照射小鼠在小肠RNA注入后 6h肠腺存活率比照射对照组提高 2 1.4 0 % ;( 3)正常小鼠小肠RNA在促进受全身照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恢复时的DMF(DoseModifyingFactor)分别为 1.17、1.12、1.10。结果说明 ,小肠RNA不仅可提高受腹部照射同系小鼠空肠肠腺存活率 ,而且也可提高受全身照射同系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腺存活率 ,并在注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RNA Γ射线 小鼠 肠腺存活率 修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CR-ELISA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晏海 张菊 +2 位作者 崔大祥 赵锦荣 闫小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建立操作简单、灵敏、特异的PCR -ELISA。方法 采用短DNA片段扩增 ,其中上游引物 5′端标记有生物素 ,使PCR扩增产物的一条链上带有生物素 ,随着PCR反应的结束 ,PCR反应液中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PCR产物中的生物素标记的DNA链杂... 目的 建立操作简单、灵敏、特异的PCR -ELISA。方法 采用短DNA片段扩增 ,其中上游引物 5′端标记有生物素 ,使PCR扩增产物的一条链上带有生物素 ,随着PCR反应的结束 ,PCR反应液中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PCR产物中的生物素标记的DNA链杂交 ,形成杂交产物 ,然后杂交产物通过生物素与微孔板上固定的链霉亲合素结合 ,被固定在微孔板上 ,最后用ELISA检测被固定的杂交产物。结果 该方法可以检测出 1× 10 1拷贝的HBVDNA模板 ,对 10 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 ,HBSAg(+)、HBeAg(+)、抗HBc(+)的血清 10 0 %(30 /30 )检出HBVDNA ;HBsAg(+)、抗HBe(+)、抗HBc(+)的血清HBVDNA阳性为 78 6 %(2 2 /2 8) ;HBsAg(+)、抗HBc(+)的血清HBVDNA阳性为 6 6 7%(16 /2 4) ,其余为阴性。非乙型肝炎血清的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该PCR -ELISA操作简单 ,方法灵敏、特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CR-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基因诊断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渗滤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 被引量:2
9
作者 侯瑜 张菊 +3 位作者 李质馨 田洪艳 刘晓冬 徐冶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7-357,共1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方法 采用枸橼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重组的CagA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血清...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方法 采用枸橼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重组的CagA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血清中抗CagAIgG与金标记SPA及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相抗原结合后 ,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 用DIGF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试剂盒对比检测了 32 6份血清标本中抗CagA抗体 ,两法符合率为 96 .6 %。结论 DIGFA检测血清中的抗CagA抗体特异性强 ,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渗滤法 检测 幽门螺杆菌 抗体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短片段RT-PCR方法检测HCV RNA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晏海 闫小君 +2 位作者 侯瑜 钟咏梅 苏成芝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6-277,共2页
目的 为了简化传统RT PCR操作步骤。方法 利用TaqDNA聚合酶具有一定的反转录酶活性的特点 ,对HCVRNA短序列进行反转录 ,并对合成的cDNA进行PCR扩增。结果 本法简化了传统RT PCR操作步骤 ,提高了结果的稳定性。结论 本法可用于HCVRN... 目的 为了简化传统RT PCR操作步骤。方法 利用TaqDNA聚合酶具有一定的反转录酶活性的特点 ,对HCVRNA短序列进行反转录 ,并对合成的cDNA进行PCR扩增。结果 本法简化了传统RT PCR操作步骤 ,提高了结果的稳定性。结论 本法可用于HCVRNA以及其它RNA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HCV-RNA 一步短片段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11
作者 侯瑜 张菊 +3 位作者 李质馨 田洪艳 刘晓冬 徐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0-520,共1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 (DIGFA)。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重组的CagA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制...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 (DIGFA)。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重组的CagA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制成免疫渗滤试剂盒。血清中抗CagA抗体与试剂盒上金标记物及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相抗原结合后 ,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 用DIGF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试剂盒对比检测了 32 6份血清标本中抗CagA抗体 ,本方法的特异性为 95 .8% ,敏感性为 97.3% ,两种方法符合率为 96 .6 %。结论 DIGFA检测血清中的抗CagA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抗体 胶体金免疫渗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斑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pp150抗体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贯廷 郭晏海 +3 位作者 卢冰 陈蕤 李丁 阎小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8-359,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 (HCMV)抗 pp15 0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斑点法。 方法 采用Frens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本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 pp15 0抗原固定于 0 45 μm孔径的硝酸纤维...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 (HCMV)抗 pp15 0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斑点法。 方法 采用Frens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 (SPA) ,将本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 pp15 0抗原固定于 0 45 μm孔径的硝酸纤维素膜上 ,制成免疫斑点检测装置。血清中抗pp15 0IgG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抗原结合 ,然后滴加胶体金标记的SPA ,在膜上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 胶体金免疫斑点法与ELISA试剂盒对比检测了 2 0 0份临床确诊血清标本中抗 pp15 0IgG抗体 ,胶体金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 92 %和 90 %。 结论 胶体金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 pp15 0抗体特异性、灵敏度较高 ,简便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免疫斑点法 检测 人巨细胞病毒 pp150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