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金伯泉 朱勇 +5 位作者 张新海 杨琨 李德敏 刘雪松 李琦 张建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52-453,共2页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教学方法 硕士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负载肝癌抗原肽疫苗体外诱导特异性免疫学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曲萍 隋延仿 +5 位作者 郭爱林 曹云新 董海龙 禄韶英 叶菁 张秀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负载肝癌抗原肽EPVTKAEML体外诱导特异性CTL的能力及其抑癌效果。方法 :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SSP)选择HLA B7表型供者 ,从脾组织中分离、培养DC EPVTKAEML特异性CTL。用51Cr释...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负载肝癌抗原肽EPVTKAEML体外诱导特异性CTL的能力及其抑癌效果。方法 :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CR SSP)选择HLA B7表型供者 ,从脾组织中分离、培养DC EPVTKAEML特异性CTL。用51Cr释放法检测CTL的杀伤活性 ,并用抗HLA I分子单抗 (mAb)进行杀伤抑制实验。结果 :找到 4例HLA B7杂合子供者 ,用DC负载HLA B7限制的抗原肽EPVTKAEML可诱导特异性CTL反应 ,对肝癌细胞HHCC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疫苗 抗原肽 肝癌 HLA-B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免疫中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当代免疫学中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被引量:33
3
作者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模式识别受体 TOLL样受体 NLR 固有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液相纯化小鼠单克隆抗体及其在免疫学中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金伯泉 刘雪松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采用Deschamps方法加以修改,40%饱和硫酸铵沉淀小鼠腹水中免疫球蛋白,然后用TSK-DEAE 5PW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柱,应用线性梯度洗脱条件,纯化TLiSAl IgG1单克隆抗体,回收率为50~60%、纯度>90%。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在荧光细... 本文采用Deschamps方法加以修改,40%饱和硫酸铵沉淀小鼠腹水中免疫球蛋白,然后用TSK-DEAE 5PW高压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柱,应用线性梯度洗脱条件,纯化TLiSAl IgG1单克隆抗体,回收率为50~60%、纯度>90%。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在荧光细胞激活分类仪分析、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染色、^(125)I标记单抗进行竞争结合试验、功能性实验以及制备Sephorose CL-4B亲和层析柱纯化相应抗原进行氨基酸列序分析中均显示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液相 鼠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 抗碱性磷酸酶染色 免疫球蛋白 生物学活性 离子交换 洗脱条件 IGG1 细胞激活 结合试验 标记单抗 回收率 功能性 氨基酸 柱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26在猴睾丸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5
作者 胡静 王红 +4 位作者 张远强 张金山 陈丽华 孙岚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PTA1 睾丸 免疫组织化学 恒河猴 CD2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第5版)已经出版
6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5-845,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7
作者 吴介恒 杨安钢 温伟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7-780,共4页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PD-1/PD-L1)是一对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正常情况下,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可抑制淋巴细胞功能,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在自身免疫耐受及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多...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PD-1/PD-L1)是一对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正常情况下,组织细胞表面的PD-L1与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后,可抑制淋巴细胞功能,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在自身免疫耐受及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也表达PD-L1,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可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结合,抑制淋巴细胞的功能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并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抵抗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最终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1 程序性死亡分子1 肿瘤 免疫逃逸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PTA1的细胞分布及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田方 金伯泉 +3 位作者 姜绍谆 刘雪松 申立中 夏海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3-57,共5页
PTA1分子是一种新的人类T细胞活化抗原,同时表达于血小板表面,最近基因克隆序列表明,PTA1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一个新的成员。PTA1分子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并参与血小板的凝集和活化。本文应用P... PTA1分子是一种新的人类T细胞活化抗原,同时表达于血小板表面,最近基因克隆序列表明,PTA1分子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一个新的成员。PTA1分子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并参与血小板的凝集和活化。本文应用PTA1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对PTA1抗原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人胎儿胸腺细胞及各种血液细胞系的分布及表达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PBMC经PHA刺激后PTA1有较高水平表达,并与Tac抗原(CD25)表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MA刺激的胎儿胸腺细胞、PMA刺激的Jurkat细胞和T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系47C7均有高水平的表达,而B淋巴细胞系和绝大多数髓样细胞系则不表达该抗原。此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PTA1分子的功能,以及对PTA1配体的鉴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抗原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超家族 PT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G调控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郭张燕 郑国旭 +1 位作者 温伟红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1-844,共4页
人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的HLAⅠ类分子,正常情况下主要表达于母胎界面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一些肿瘤细胞系、肿瘤组织、感染的组织细胞及正常组织细胞也可检测到HLA-G的表达。自然杀伤(NK)细胞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与... 人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的HLAⅠ类分子,正常情况下主要表达于母胎界面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一些肿瘤细胞系、肿瘤组织、感染的组织细胞及正常组织细胞也可检测到HLA-G的表达。自然杀伤(NK)细胞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LA-G参与免疫调控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功能由最初的"母胎耐受"逐渐扩展到肿瘤免疫逃逸、器官移植耐受等多个方面,本文重点回顾了HLA-G参与调控NK细胞免疫功能的各种机制:通过与受体相互作用抑制NK细胞的杀伤作用、调节NK细胞表面受体及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胞啃作用(trogocytosis)广泛引发免疫抑制、引发NK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G NK细胞 胞啃作用(trogocytosis) 肿瘤逃逸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发光法检测金葡菌肠毒素(SE)B和SEC1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立杰 刘振世 +3 位作者 董邦权 杨琨 李琦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8-669,673,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和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在检测SEB、SEC1中的敏感性及稳定性。方法:常规法制备、纯化抗SEB和SEC1单克隆抗体(mAb),以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FMMUSEB.D6和FMMUSEC1.C4mAb为检测抗体,FMMUSEB.B4和FMMUSEC...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和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CLIA)在检测SEB、SEC1中的敏感性及稳定性。方法:常规法制备、纯化抗SEB和SEC1单克隆抗体(mAb),以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FMMUSEB.D6和FMMUSEC1.C4mAb为检测抗体,FMMUSEB.B4和FMMUSEC1.G8mAb为包被抗体,以单磷酸酚酞(PMP)为显色底物,以LumigenAPS5为发光底物。结果:成功地建立了敏感、特异检测SEB、SEC1的ELISA和CLIA方法,CLIA较传统ELISA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和省时等优点。结论:CLIA法是一种比传统ELISA更优越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在可疑SE污染标本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测定(ELISA) 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测定(CLI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IR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免疫反应性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鑫 欧阳为明 +4 位作者 薛江楠 张新海 刘飞 庄然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0,123,共4页
目的 :克隆和表达淋巴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leuko cyte associatedimmunoglobulin likereceptor ,LAIR ) ,鉴定抗LAIR 1单克隆抗体 (mAb)与LAIR 2分子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利用RT PCR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及白血病细胞系... 目的 :克隆和表达淋巴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leuko cyte associatedimmunoglobulin likereceptor ,LAIR ) ,鉴定抗LAIR 1单克隆抗体 (mAb)与LAIR 2分子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利用RT PCR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及白血病细胞系Jurkat和HL 6 0中克隆了LAIRcDNA。将LAIR 1的胞膜外区基因及LAIR 2cDNA ,克隆入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 4T 3中。以其转化E .coliBL2 1菌株后 ,在IPTG诱导下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用谷胱甘肽交联的Sepharose 4B纯化。用间接ELISA法 ,鉴定抗LAIR 1mAb对表达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克隆并表达了LAIR 1和LAIR 2cDNA。同时克隆了 5种新的LAIR 1异型 ,其中从HL 6 0细胞克隆的 2种包含LAIR 1开放读框 (ORF) ,从Ju rkat细胞中克隆的 3种为LAIR 1cDNA片段。mAb鉴定表明LAIR 1与LAIR 2的免疫反应性不同。结论 :LAIR基因的转录、转录后的加工及表达 ,可能与个体和疾病状态有关。LAIR 1和L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单克隆抗体 免疫反应性 RT-PCR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M 细胞培养上清对人 B 淋巴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辉 金伯泉 +3 位作者 夏海滨 田芳 刘雪松 黄传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1-34,共4页
JM 是来自人胸腺不成熟 T 细胞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本文以 SAC 刺激的人外周血纯化 B 淋巴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增殖为模型,观察了 JM 细胞培养上清(SPN_(JM))对人 B 淋巴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具有 T 细胞抑制... JM 是来自人胸腺不成熟 T 细胞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本文以 SAC 刺激的人外周血纯化 B 淋巴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增殖为模型,观察了 JM 细胞培养上清(SPN_(JM))对人 B 淋巴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具有 T 细胞抑制活性的 SPN_(JM)对人和小鼠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在无 SAC 诱导时,SPN_(JM)与 HrIL—2协同对 B 细胞仍有促增殖作用.本实验还发现,高浓度时对 T 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 SPN_(JM),在低浓度时(1:640)对 T 细胞增殖亦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 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JM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壁表达Der p2的重组BCG对BALB/c小鼠Th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皆然 张新海 +5 位作者 师长宏 曹云新 吴昌归 李元 范雄林 戚好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观察接种以膜蛋白形式表达屋尘螨抗原Der-p2基因的重组BCG(rBCG),对BALB/c小鼠Th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将rBCG和BCG经腹腔注射接种于6~8wk龄和新生BALB/c小鼠,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脾脏T细胞培养上清... 目的:观察接种以膜蛋白形式表达屋尘螨抗原Der-p2基因的重组BCG(rBCG),对BALB/c小鼠Th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将rBCG和BCG经腹腔注射接种于6~8wk龄和新生BALB/c小鼠,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脾脏T细胞培养上清(STLCS)中IL4、IFN-γ水平,用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脾脏细胞Th细胞亚群。结果:接种rBCG和BCG后,成年和新生小鼠血清和STLCS中IL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升高;无论成年鼠还是新生鼠,在CD4+的脾脏细胞中,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而IL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此外,在两个年龄组小鼠,接种rBCG者脾细胞均产生了较BCG组更高水平的IFNγ;同时,用rBCG免疫的两组小鼠脾脏CD4+IFN-γ+的细胞比例也明显高于BCG免疫各组。结论:无论rBCG还是BCG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均可诱导不同年龄BALB/c小鼠产生Th1免疫应答;表达在rBCG细胞壁上的Derp2被当成BCG的成分,为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抗原再次接触进一步刺激了Derp2特异性的Th1应答。这些结果表明,胞壁型抗原重组BCG可作为有效的疫苗,特异性地调节Th1/Th2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抗原 卡介苗 基因重组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与其他表观遗传修饰的相互调控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旭 刘莹 +1 位作者 杨安钢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67-1570,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重要的非编码转录本,在X染色质沉默、转录调控、基因组印记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ncRNA与其他表观遗传修饰具有密切的联系,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调控,开辟了全新的"基因组密码";同时,lncRNA表...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重要的非编码转录本,在X染色质沉默、转录调控、基因组印记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ncRNA与其他表观遗传修饰具有密切的联系,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调控,开辟了全新的"基因组密码";同时,lncRNA表达的时空特异性使其广泛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lncRNA与其他表观遗传修饰的相互调控及其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研究进展,揭示了lncRNA巨大的开发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表观遗传修饰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新 许才绂 +4 位作者 赵国宁 陈岳祥 黄裕新 刘雪松 金伯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192-193,共2页
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3例慢迁肝、5例慢活肝和17例肝硬化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作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慢性肝病组织内肝细胞、浸润单核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合成大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且主要分布... 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3例慢迁肝、5例慢活肝和17例肝硬化组织及7例正常肝组织作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慢性肝病组织内肝细胞、浸润单核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合成大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且主要分布在汇管区和坏死区周围,其含量与组织内炎症活动指数(HAI)密切相关。提示TNF-α可能与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肿瘤抗原BAP31为靶点的基因疫苗构建及其诱导小鼠免疫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朝君 孙元杰 +5 位作者 魏玉英 张赟 欧阳清 陈琨 金伯泉 杨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7-549,552,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AP31和P-L-BAP31基因疫苗并接种小鼠,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BAP31和P-L-BAP31,同时构建P-BAP31/EGFP和P-L-BAP31/EGFP重组质粒,并将其以脂质体瞬时转染HeLa细...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AP31和P-L-BAP31基因疫苗并接种小鼠,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BAP31和P-L-BAP31,同时构建P-BAP31/EGFP和P-L-BAP31/EGFP重组质粒,并将其以脂质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蛋白的表达;将重组质粒P-BAP31和P-L-BAP31免疫C57BL/6小鼠,采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免疫脾细胞在受到BAP31抗原刺激后产生IFN-γ和IL-4细胞因子的频率;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应答。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针对BAP31肿瘤抗原的P-BAP31和P-L-BAP31基因疫苗。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HeLa细胞,可见EGFP报告基因表达的绿色荧光。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发现,带LAMP组明显高于不带LAMP组(P<0.05),且两者均高于空质粒(P-LAMP)及正常对照(N)组(P<0.01)。ELISPOT检测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频率,带LAMP组与其他组相比显著提高(P<0.01)。LDH释放试验显示,带LAMP组的特异性CTL活性高于不带LAMP组,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构建了针对肿瘤抗原BAP31的全长基因疫苗,以其免疫C57BL/6小鼠可诱导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其中,P-L-BAP31基因疫苗各项免疫反应均优于P-BAP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P31分子 LAMP分子 基因疫苗 ELISP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白文栋 席文锦 +5 位作者 王芳 王丽娟 杨韬 彭红艳 孟艳玲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真核表达载体,并运用Flp-InTM定点整合表达系统建立稳定表达该细胞的CHO工程细胞株。方法: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cDNA5/FRT载... 目的: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真核表达载体,并运用Flp-InTM定点整合表达系统建立稳定表达该细胞的CHO工程细胞株。方法: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cDNA5/FRT载体中;通过Flp-InTM定点整合表达系统将e23sFv-Fdt-tBid整合入Flp-lnTM CHO细胞的基因组中一个单拷贝位点上,以适当的潮霉素B筛选定点整合e23sFv-Fdt-tBid cDNA的细胞克隆;通过基因组PCR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e23sFv-Fdt-tBid基因的整合及该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5/FRT-e23sFv-Fdt-tBid表达载体;成功通过Flp-InTM定点整合表达系统建立稳定表达e23sFv-Fdt-tBid蛋白的CHO工程细胞株;成功通过基因组PCR技术及基因组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e23sFv-Fdt-tBid基因的整合及该蛋白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表达该蛋白的CHO工程细胞株,为该蛋白的应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促凋亡蛋白 HER2 真核表达 定点整合 CHO工程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免疫沉淀筛选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晓光 黄海燕 +4 位作者 宋朝君 石炳毅 蔡明 李州利 金伯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48-1351,共4页
目的筛选新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为探索新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和肿瘤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免疫BALB/c小鼠,制备杂交瘤,应用杂交瘤培养上清对人结肠癌细胞系Colo205、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等细胞进行红细胞花环形... 目的筛选新的肿瘤特异性抗原,为探索新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和肿瘤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免疫BALB/c小鼠,制备杂交瘤,应用杂交瘤培养上清对人结肠癌细胞系Colo205、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Raji等细胞进行红细胞花环形成实验以筛选阳性杂交瘤。应用Colo205、Raji、人肺癌细胞系PLA801、人胃癌细胞系7901、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等肿瘤细胞系、胚胎细胞系人胚肾上皮细胞系293T、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等对所筛选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单克隆抗体对多种细胞系膜表面天然抗原的识别情况,同时应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所筛单克隆抗体对细胞膜抗原的识别。结果采用红细胞花环形成实验从制备的抗体中成功筛选出3株单克隆抗体,流式分析显示其可同时识别Hela、293T、ECV304、Raji和Colo205细胞,但却不能识别Jur-kat、PLA801、7901、SP2/0细胞以及静止或活化的人PBMC。Western blotting证实这3株抗体可识别表达于Hela、Raji细胞膜的分子量约为47kD的膜蛋白。结论成功地制备了3株可识别肿瘤抗原候选分子的mAb,为筛选和鉴定肿瘤特异性抗原提供了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免疫沉淀法 印记法 蛋白质 抗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B7-H1参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琪 杨安钢 温伟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7-440,共4页
B7-H1是继B7-1和B7-2之后发现的第3个B7家族分子。B7-H1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免疫应答。B7-H1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它可通过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的相应受... B7-H1是继B7-1和B7-2之后发现的第3个B7家族分子。B7-H1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免疫应答。B7-H1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它可通过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因此高表达于肿瘤细胞的B7-H1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过程。B7-Hl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紧密相关。此外,B7-H1也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提示该分子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有关。通过靶向干预B7-H1通路,有望重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一策略在临床实验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1 肿瘤免疫逃逸 抗体治疗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免疫磁珠分离鉴定miRNA靶基因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久旭 王涛 +3 位作者 赵智凝 孟艳玲 郭张燕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分离鉴定miRNA靶基因,建立一种经济、有效、快捷的miRNA靶基因鉴定方法。方法:直接提取细胞总RNA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miRNA分子共孵育,而后利用免疫磁珠分离与miRNA结合的mRNA,或将生物素标记的miRNA分子瞬时转染HeLa或... 目的:利用免疫磁珠分离鉴定miRNA靶基因,建立一种经济、有效、快捷的miRNA靶基因鉴定方法。方法:直接提取细胞总RNA后加入生物素标记的miRNA分子共孵育,而后利用免疫磁珠分离与miRNA结合的mRNA,或将生物素标记的miRNA分子瞬时转染HeLa或HepG2细胞,48h后裂解细胞并在离心后应用链霉亲和素磁珠分离与miRNA特异性结合的mRNA。将分离获得的mRNA反转录获得cD-NA,并以其为模板,以特异性引物和Oligo(dT)进行PCR扩增,而后经过克隆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对测序结果,鉴定miRNA的靶基因。结果:利用已知的let-7靶基因证实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该方法鉴定出let-7的一个新的靶基因。结论:建立了免疫磁珠分离鉴定miRNA靶基因方法,为miRNA靶基因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靶基因 免疫磁珠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