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甙-Rd对SNI大鼠痛敏异常及脊髓背角内P物质和NK-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曹荣 屠令锋 +3 位作者 段丽 熊鹰飞 李金莲 饶志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Rd,G-Rd)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大鼠痛敏异常及脊髓背角内P物质(substance P,SP)和NK-1受体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G-Rd镇痛的脊髓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五...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Rd,G-Rd)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大鼠痛敏异常及脊髓背角内P物质(substance P,SP)和NK-1受体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G-Rd镇痛的脊髓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五组: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组(spared nerve injury,SNI)、SNI+saline(腹腔注射,i.p.)组、SNI+G-Rd(i.p.)组。行为学采用von Frey法测定上述各组手术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s,PWMT);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对比上述各组大鼠脊髓L4-6节段背角内SP免疫荧光产物的荧光强度和NK-1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SNI术后10 d,大鼠手术侧PWMT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20 d到达最低值;而在SNI+G-Rd组PWMT值则明显高于SNI组和SNI+sline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0 d时,SNI组和SNI+saline组的脊髓手术侧L4-6背角内SP样免疫荧光的强度和NK-1样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有所增高,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SNI+G-Rd组与SNI组和SNI+saline组相比,其SP样免疫荧光的强度和NK-1样阳性细胞的数量则明显有所下降(P<0.05)。结论:人参皂甙-Rd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有效减少脊髓背角内SP和NK-1受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人参皂甙-Rd 镇痛 P物质 NK-1受体 脊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在口腔修复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楚凡 吴江 +4 位作者 李冬梅 田敏 黄静 张少锋 陈吉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4-597,共4页
为探讨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在口腔修复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研室以35名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带教教师选择好典型牙列缺损的临床患者后,学生分组跟随带教老师参与典型患者的临床问诊、检查和诊断过程,然后... 为探讨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在口腔修复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研室以35名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带教教师选择好典型牙列缺损的临床患者后,学生分组跟随带教老师参与典型患者的临床问诊、检查和诊断过程,然后各组在提供的备选修复方案中选择一种来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整理并列出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针对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进行准备,最后以辩论的形式检查教学效果。结果发现,通过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们在熟悉口腔修复临床检查、诊断操作等基本步骤的同时,积极查阅资料,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做到活学活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灌输教育的不足之处,更加积极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形成和临床知识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辩论 病例教学 口腔修复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克英 唐君 +3 位作者 方相春 张春奎 史娟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7-240,共4页
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多种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广泛的存在于多种细胞中。例如,JAK3存在于骨髓和淋巴系统,JAK2、STAT3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而STATS则存在于海马神经细胞等。JAK.STAT信号通路不仅参与细胞... 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多种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广泛的存在于多种细胞中。例如,JAK3存在于骨髓和淋巴系统,JAK2、STAT3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而STATS则存在于海马神经细胞等。JAK.STAT信号通路不仅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还在发育分化、增殖的调控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该信号传导途径的传递过程不仅复杂,而且其调控机制也精细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 STAT 疼痛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系统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窒息性心跳停止复苏后脑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昌俊 张贵和 +3 位作者 孙绪德 蒯建科 李云庆 柴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窒息性心跳停止复苏后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和窒息组(C5、C6、C7、C8和C9组)。C5、C6、C7、C8、C9组分别在窒息5、6、7、8、9min后进行心肺复苏。记录各窒息组窒息... 目的建立稳定的窒息性心跳停止复苏后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和窒息组(C5、C6、C7、C8和C9组)。C5、C6、C7、C8、C9组分别在窒息5、6、7、8、9min后进行心肺复苏。记录各窒息组窒息到停循环时间、循环停止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生命体征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复苏后第9天,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窒息组均发生了循环停止,随着窒息时间延长,循环停止时间与自主循环恢复时间逐渐延长;C5组大鼠全部存活,C6、C7、C8和C9组大鼠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1.7%、83.3%、75.0%和33.3%,C9组复苏成功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C5、C6、C7组复苏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C8和C9组(P<0.05)。复苏后第9天,与S组比较,C5、C6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不明显,C7组有少量神经元坏死,C8组和C9组大量神经元坏死(P<0.01)。结论窒息8min后进行心肺复苏能够建立稳定的脑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心跳停止 心肺复苏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T10)通过抑制脊髓内胶质细胞的激活改善大鼠CFA诱导的炎性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克英 张春奎 +2 位作者 唐君 史娟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1-628,共8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10)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大鼠慢性炎性痛行为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Saline+Veh组、Saline+T10组、CFA+Veh组和CFA+T10组。...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10)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大鼠慢性炎性痛行为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Saline+Veh组、Saline+T10组、CFA+Veh组和CFA+T10组。后两组大鼠于右侧足底注射CFA制备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前两组则在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第二组和第四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1 h给予T10腹腔注射,随后每12 h给予腹腔注射药物1次,持续用药7 d;第一组和第三组则以相同方式给予100 ml/kg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辐射热法和机械刺激法连续观察给药后大鼠的痛行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连续给予T10 3d和7 d后大鼠腰膨大平面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应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观察连续给药7 d后大鼠腰5背根神经节内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CFA+Veh组相比,CFA+T10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及辐射热痛潜伏期显著下降(P<0.05),并持续到造模成功后7 d,表明腹腔注射T10可以明显改善CFA诱导的大鼠机械痛敏和辐射热痛敏。(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造模后3 d和7 d后CFA+Veh组大鼠脊髓背角出现大量CFA诱导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表达量分别在CFA造模后3 d和7 d显著增高(P<0.05),而给予T10 3 d和7 d后炎性痛大鼠腰膨大平面IBa-1和GFAP的活化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3)RT-PCR结果显示:与Saline+Veh组相比,CFA造模7 d后腰5背根神经节内炎性因子IL-1β、IL-6 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腹腔注射T10 7 d后上述炎性因子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注射T10可以显著改善CFA诱导的大鼠慢性炎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完全弗氏佐剂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慢性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损毁前扣带回皮质对晕动病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立鹏 董加强 +4 位作者 张卓超 刘国才 张富兴 李金莲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异食癖程度的观察来判断前庭皮质中前扣带回皮质(ACC)是否在(动病(MS)的产生中起到作用。方法:两组大鼠(对照组和ACC损毁组)接受2h双轴旋转刺激。结果:对照组在高岭土的摄食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P<0.05),而ACC损毁组... 目的:通过对大鼠异食癖程度的观察来判断前庭皮质中前扣带回皮质(ACC)是否在(动病(MS)的产生中起到作用。方法:两组大鼠(对照组和ACC损毁组)接受2h双轴旋转刺激。结果:对照组在高岭土的摄食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P<0.05),而ACC损毁组的摄取量却没有发生改变(P>0.05).后数据经Two-WayANOVA处理后显示同对照组比较,手术组的高岭土摄食量在旋转刺激后减少(P<0.05)。结论:结合组织学证明损毁部位局限于ACC部位这一形态学依据,本研究结果提示ACC在正常神经网络通过参与前庭信息的处理,在MS发生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前扣带回皮质 异食癖 高岭土 电损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细胞凋亡因子DAD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舒雅 史娟 +2 位作者 马斌芳 赵洁 金晓航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5-318,共4页
抗细胞凋亡因子(defender against cell death 1,DAD1)是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的寡糖基转移酶(OST)的一个亚基,它维持OST复合物的结构完整性,并参与对蛋白质的N-糖基化修饰。该基因最早从对温度敏感的仓鼠肾源性细胞株(tsBN7)的突变株中克隆... 抗细胞凋亡因子(defender against cell death 1,DAD1)是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的寡糖基转移酶(OST)的一个亚基,它维持OST复合物的结构完整性,并参与对蛋白质的N-糖基化修饰。该基因最早从对温度敏感的仓鼠肾源性细胞株(tsBN7)的突变株中克隆,并发现具有抑制凋亡的功能。大量研究显示,DAD1基因表达于不同物种中,是高度保守的基因,其除了抗凋亡作用,还显示出促进细胞增殖方面的新作用。本文主要介绍DAD1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展望DAD1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D1 凋亡 寡糖基转移酶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饥饿刺激对下丘脑穹隆周区orexin-A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琳 贾鲲鹏 +3 位作者 苗乃周 金晓航 史娟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神经元对不同刺激方式的反应特性探索能够激活该系统的高效而适宜的方法。方法:采用禁食、腹腔注射胰岛素和2-DG三种饥饿刺激方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穹隆周区orexi... 目的:通过观察下丘脑穹窿周区orexin-A神经元对不同刺激方式的反应特性探索能够激活该系统的高效而适宜的方法。方法:采用禁食、腹腔注射胰岛素和2-DG三种饥饿刺激方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穹隆周区orexin-A神经元的Fos的表达,脑脊液中orexin-A的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分别进行禁食2 d,腹腔注射胰岛素或生理盐水存活5 h,腹腔注射2-脱氧-D-葡萄糖(2-DG)或生理盐水存活2 h和正常对照处理,动物的饮水量保持正常。结果:三种饥饿刺激引发的Fos表达比较类似,主要集中于下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外侧区和下丘脑后区,2-DG组的Fos表达最为浓密。三种刺激对orexin-A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影响,但orexin-A/Fos双标细胞数占所有orexin-A阳性细胞数的比例以2-DG组最高,为26%;禁食2 d组次之为21%;胰岛素组最低为14%。禁食组和2-DG组的双标细胞率与胰岛素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禁食组脑脊液中orexin-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3%,而其它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别。结论:本研究提示orexin-A的功能状态与刺激方式密切相关:急性刺激如2-DG注射适于研究神经元的激活状态,而慢性刺激如禁食适于研究激活后导致的orexin-A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XIN-A 禁食 FOS 免疫组织化学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刺激术对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痛行为和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春奎 李志红 +3 位作者 方相春 唐君 齐建国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目的:探讨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2)SCS组:正常大鼠给予SCS刺激;(3... 目的:探讨脊髓刺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2)SCS组:正常大鼠给予SCS刺激;(3)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假刺激组(SNL+shamSCS组):SNL且植入SCS装置,但不刺激;(4)SNL+SCS组:SNL且给予SCS刺激。术前连续3 d、术后第5 d检测各组大鼠足底机械痛敏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SCS组和SNL+SCS组术后第2-5 d给予SCS刺激,每d持续8 h;且在每次给予SCS 8 h刺激前进行90 min行为学测试,即SCS刺激30 min,以及刺激结束后的60 min内(共90 min),每15 min测量一次MWT。在第5 d给予SCS 8 h刺激结束后处死动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分析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腰5节段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X-42的表达情况。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术后第5 d,SNL+shamSCS组和SNL+SCS组大鼠手术侧后爪的MWT由术前26.00±0.0 g分别降至5.50±0.96 g和6.40±0.40 g(P<0.05);SNL+SCS组给予SCS刺激30 min后大鼠手术侧后爪的MWT明显有所提高,达16.20±2.60 g,与刺激前(6.40±0.40 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停止SCS刺激60 min后,大鼠的MWT明显有所下降,与刺激前几乎没有明显差别。(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5 d,SNL+SCS组脊髓背角内OX-42的表达明显弱于SNL+shamSCS组,但二者都强于control组和SCS组;AOD结果也证实:SNL+SCS组大鼠脊髓背角内OX-42的AOD(1.29±0.28)明显低于SNL+shamSCS组(2.66±0.38),但仍高于control组(0.14±0.21)和SCS组(0.24±0.08)。结论:SCS对SNL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该作用可能与SCS刺激显著抑制脊髓背角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刺激术 神经病理性痛 小胶质细胞 OX-4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辐射致大鼠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效应及对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进 邓斌 +4 位作者 徐浩 李俊钢 邓克强 刘太阳生 徐礼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电磁脉冲辐射(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和神经行为学的改变。因此,研究EMP对CNS短期的生物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和Morris水迷宫技术,研究了场强为400 kV/m,脉冲为200... 目的:电磁脉冲辐射(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和神经行为学的改变。因此,研究EMP对CNS短期的生物学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和Morris水迷宫技术,研究了场强为400 kV/m,脉冲为200次的EMP辐射后短时间内对大鼠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辐照射后6 h的大鼠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显示,神经元胞核内异染色质增多;核膜有不同程度凹陷、破损及皱缩。胞质内有明显的线粒体肿胀;胞内粗面内质网呈囊性变、脱颗粒。EMP辐射后24 h时,部分神经元出现染色质浓集、边移,甚至细胞核明显皱缩而失去结构,类似凋亡细胞特点,并有凋亡小体出现。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MP损伤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动物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400 kV/m的EMP可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损伤,且导致实验动物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辐射 超微结构 凋亡 学习记忆能力 大脑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参与颅脑损伤所致高级脑功能的损害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敏 李端 李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1-526,共6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由创伤引起的脑组织损害,表现为脑震荡、脑挫伤、脑撕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颅内血肿等,除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外,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和精神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由创伤引起的脑组织损害,表现为脑震荡、脑挫伤、脑撕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和颅内血肿等,除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外,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和精神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由于交通事故、坠落或暴力事件等造成的颅脑损伤病例呈逐渐上升趋势。TBI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多发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创伤性脑损伤 高级脑功能 炎性因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5Hz极低频电磁场对HepG-2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小军 曲萍 +6 位作者 张勇 黄晓峰 王春梅 刘芳娥 陈健康 梁向艳 刘利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9-370,373,共3页
目的:研究135Hz(电场强度为80V·m-1)极低频电磁场(ELF)暴露对HepG-2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细胞内Ca2+,135HzELF照射HepG-2细胞1h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细胞内Ca2+浓度,加入L-型Ca2+... 目的:研究135Hz(电场强度为80V·m-1)极低频电磁场(ELF)暴露对HepG-2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细胞内Ca2+,135HzELF照射HepG-2细胞1h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细胞内Ca2+浓度,加入L-型Ca2+通道拮抗剂硝苯地平,探讨135HzELF影响HepG-2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具体机制。结果:未暴露组细胞荧光强度较弱,ELF暴露组细胞荧光强度增高,与未暴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硝苯地平干预组细胞荧光强度减弱,与未干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35HzELF可能通过引起L-型Ca2+通道的开放造成HepG-2细胞发生Ca2+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5Hz极低频电磁场 HEPG-2细胞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硝苯地平 Ca2+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保护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允信 崔悦 +1 位作者 王文 刘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多种动物和人体垂体组织中均能够合成孕酮(progesterone)及其还原产物。动物实验证明,注射孕酮可以改善大脑认知和运动能力。多数研究表明,孕酮可以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抑制凋亡或通过调节神经细胞自噬,缓解脑水肿、降低缺氧缺血性... 多种动物和人体垂体组织中均能够合成孕酮(progesterone)及其还原产物。动物实验证明,注射孕酮可以改善大脑认知和运动能力。多数研究表明,孕酮可以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抑制凋亡或通过调节神经细胞自噬,缓解脑水肿、降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从而减少脑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达到保护神经细胞和恢复神经功能的效果。孕酮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营养药已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孕酮及其衍生物在机体脑组织胶质细胞合成并产生一些重要作用,主要取决于这种性激素特异性内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剂 孕酮 脑损伤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星 赵锋 +2 位作者 金晓航 王芳 黄威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5-1216,共2页
目的:制备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用灭活的副溶血弧菌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副溶血弧菌mAb。用间接ELISA法对mAb的效价进行测定。结果: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副溶血弧菌mAb... 目的:制备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用灭活的副溶血弧菌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副溶血弧菌mAb。用间接ELISA法对mAb的效价进行测定。结果: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副溶血弧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E3、5F12、5D8、6H9。经测定杂交瘤细胞腹水mAb效价分别为1×10-4~1×10-7。4株杂交瘤细胞系所分泌的mAb亚类分别是:IgG2b,IgG2a,IgG2b,IgG3。交叉反应试验显示,mAb 5D8与弧菌属其他几种细菌均不起反应,特异性强。副溶血弧菌生长抑制及动物保护实验结果表明4株mAb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副溶血弧菌的生长并对动物具有保护作用,其中5F12保护效果最强。结论:成功地制备能稳定分泌副溶血弧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为建立该病的免疫学诊断及防治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治疗制剂 副溶血弧菌 杂交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简单显示神经元树突棘的Golgi-Cox法(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富兴 董加强 +2 位作者 张卓超 刘立鹏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7-500,共4页
现存很多高尔基染色法有成功率低、产生沉淀或操作程序复杂等缺点。本文报道了我们发展的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棘的另一种Gogli-Cox染色方法。其方法是将动物灌注固定后取脑并将全脑浸于Golgi-Cox液中2周,然后浸于30%蔗糖中;反应采用... 现存很多高尔基染色法有成功率低、产生沉淀或操作程序复杂等缺点。本文报道了我们发展的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棘的另一种Gogli-Cox染色方法。其方法是将动物灌注固定后取脑并将全脑浸于Golgi-Cox液中2周,然后浸于30%蔗糖中;反应采用100微米厚的震动切片,经过蒸馏水洗涤、氨化、酸性坚膜定影液反应、蒸馏水再洗涤,然后切片经上升梯度酒精脱水、透明,裱片后观察。结果显示,神经元的形状和树突棘标记十分清楚;相比之下,我们采用的另一种应用K2S的Golgi-Cox法则标记质量很差。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使用酸性坚膜定影液的变通Golgi-Cox染色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标记神经元树突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棘 高尔基染色 大脑皮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方式对大鼠穹窿周区orexin-A表达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琳 崔龙彪 +1 位作者 史娟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Orexin-A是一种来自下丘脑的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多肽,含orexin-A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穹窿周区,该群神经元与摄食、睡眠、内脏活动等的调控有关。但如何活化该群神经元尚无有效途径。方法:为了搞清该神经元的激活状态和反应... 目的:Orexin-A是一种来自下丘脑的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多肽,含orexin-A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穹窿周区,该群神经元与摄食、睡眠、内脏活动等的调控有关。但如何活化该群神经元尚无有效途径。方法:为了搞清该神经元的激活状态和反应特性,本文采用五种不同的刺激方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灰度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穹窿周区orexin-A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动物分为五组,三组动物分别行禁食1,2和3d,另外两组分别腹腔注射胰岛素和2-脱氧-D-葡萄糖(2-DG),五组动物的饮水量保持正常。结果:五种刺激方式引发的orexin-A表达主要集中于穹窿周区,各组间orexin-A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区别;但进一步灰度分析显示禁食2d组细胞染色最深,与禁食1d组、3d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组和2-DG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结论:orexin-A的细胞合成与刺激方式密切相关,禁食2d较之其它方式更能促进orexin-A神经元的活化和进一步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周区 OREXIN-A 刺激方式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使用策略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菲菲 谢祥军 +7 位作者 罗婷婷 王圣明 拜云虎 王嘉琪 武胜昔 杨瑞华 杨雁灵 王亚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58,共5页
近年来,在神经科学领域,遗传学技术的兴起实现了选择性靶向操控细胞活性的革命性改变,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是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两者的用途均是激活或抑制某一特殊类型神经元。通过观察该神经元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所在神经通... 近年来,在神经科学领域,遗传学技术的兴起实现了选择性靶向操控细胞活性的革命性改变,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是化学遗传学和光遗传学。两者的用途均是激活或抑制某一特殊类型神经元。通过观察该神经元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所在神经通路的可塑性改变以及动物行为学变化,综合分析明确某一类型神经元的生物学功能。二者的差异在于受体被激活的途径。本文对以上两种技术做以慨要介绍,考虑到二者相似性很大,因此,本文首先对化学遗传学进行详细介绍,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介绍光遗传学及其使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遗传学 光遗传学 神经科学 使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云庆 陈军 胡三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镇痛机制 痛模型 治疗 应用 第四军医大学 2009年 科技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S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凋亡中NDRG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利平 韩亚娟 +3 位作者 朱航 李腾 胡静 张远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NDRG2)是否参与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方法选用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TM3作为实验对象,建立体外的1,2-二甲磺酸乙烷(EDS)诱导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模型。用含有500、750μg/mL ED...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NDRG2)是否参与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方法选用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TM3作为实验对象,建立体外的1,2-二甲磺酸乙烷(EDS)诱导睾丸间质细胞凋亡模型。用含有500、750μg/mL EDS的培养基刺激TM3细胞,以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TM3细胞凋亡及NDRG2的表达变化。结果随EDS浓度增高,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发生凋亡的比率升高,并且在EDS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中,NDRG2的表达较对照组呈现剂量依赖性增高。结论 NDRG2可能参与到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1 2-二甲磺酸乙烷 睾丸间质细胞 TM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中央杏仁核内磷酸化ERK的过表达参与负性情绪的产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鲁亚成 祁健 +2 位作者 李霞 李云庆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ngal-regulated kinase,ERK)对疼痛引起的负性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行为药理学方法,观察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nerve ligation,SNL)大鼠中央杏仁...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ngal-regulated kinase,ERK)对疼痛引起的负性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行为药理学方法,观察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nerve ligation,SNL)大鼠中央杏仁核外侧囊状部(latero-capsular division of 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CeC)内ERK及磷酸化-ERK(phosphorylated-ERK,p-ERK)的表达情况及ERK磷酸化抑制剂对疼痛引起的负性情绪反应的影响。结果:SNL模型大鼠CeC内p-ERK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总ERK的表达水平则未见组间差异;用超声波检测仪可以检测到SNL大鼠超声发声明显增多,但腹膜腔注射ERK磷酸化的抑制剂U0126后其超声发声被显著抑制。结论:中央杏仁核外侧囊状部内ERK的激活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引起的突触可塑性,在痛相关情绪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脊神经结扎 中央杏仁核 超声发声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