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0
1
作者 顾克菊 田英然 +2 位作者 杜军丽 贾淑梅 刘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 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 ,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 2 0 0 1年 4月至 9月期间NICU 6 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分析所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 目的 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 ,提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调查 2 0 0 1年 4月至 9月期间NICU 6 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分析所分离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6 3.9% (39/ 6 1) ,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 5 4 9% (2 8/ 5 1)。分离出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34/ 70 ) ,其次为革兰阳性菌 (2 4 / 70 )和真菌 (12 / 70 )。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 ,且呈多重耐药 ,MRSA分离率占葡萄球菌的 6 6 .7% (10 / 15 )。结论 N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病房高 ,医院感染病原菌复杂且对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调查 护理 NICU 病原菌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粟秀初 赵钢 +2 位作者 杨毅宁 戴文 刘婷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98-101,共4页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具有较好的病因诊断价值;并对急性感染性中毒性脑病、脑膜癌病,肿瘤性、白血病性和出血性等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脑膜脑炎和脑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膜脑炎等疾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髓液 细胞学技术 离心法 沉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志军 万琪 +2 位作者 江文 王卫东 王洪典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的影响 ,并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 4支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应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bromodeoxyuridine ,BrdU)标记分裂细胞、观察全...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海马齿状回神经的影响 ,并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 4支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应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5 bromodeoxyuridine ,BrdU)标记分裂细胞、观察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 3、7、14、2 1d时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确定新生细胞的分化特点。结果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速度在 7~ 14d时明显增加 ,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2 1d时恢复正常水平。新生细胞大多迁移入颗粒细胞层 ,并分化为神经元。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可增强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引起的激素水平、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海马齿状回 溴脱氧尿苷 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的验证 被引量:60
4
作者 张晓杰 姜曌 +1 位作者 夏峰 赵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
目的 对国际上已被广泛认可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进行中文版本的编译和修订,并验证其可信性及有效性。方法 首先用汉语编译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选定9名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生使用中文版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及其评分标准... 目的 对国际上已被广泛认可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进行中文版本的编译和修订,并验证其可信性及有效性。方法 首先用汉语编译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选定9名来自不同医院的医生使用中文版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及其评分标准分别独立对90例同一段面神经瘫痪患者的视频资料进行两次评分(间隔1个月),然后评估中文版SFGS的内部相容性、一致性及可重复性。结果 Cronbach’s的“α”值为0.92,平均可重复系数(CR)为12.72,即中文版的SFGS具有高度的内部相容性、一致性及可重复性。评估者间和评估者内部测量的ICC值分别是0.97和0.98。不熟悉该病和很熟悉该病的医生的评分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平均ICC为0.97(95%CI:0.95-0.99)。结论 中文版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推荐中国医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瘫痪 Sunnybrook 面神经评分系统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d对皮层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后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琛 叶瑞东 +5 位作者 韩军良 史明 曹荣 饶志仁 吴昊 赵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 Rd,GSRd)对皮层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方法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SRd对谷氨酸(Glutamate,Glu)...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Ginsenoside Rd,GSRd)对皮层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方法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SRd对谷氨酸(Glutamate,Glu)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刺激后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使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4,AM标记细胞内游离钙,以Fluo-4的荧光强度反映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而高浓度Glu刺激可迅速升高神经元胞内的荧光强度;在给予GSRd干预时,荧光强度升高的幅度明显降低,与MK-801的作用相似;NMDA刺激亦可使神经元胞内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而加入GSRd干预时,荧光强度升高的幅度较NMDA损伤组有明显减小。结论:GSRd能够抑制高浓度Glu和NMDA引起的大量钙内流,提示减轻兴奋性毒性损伤过程中的钙超载可能是GSR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D 谷氨酸 NMDA 兴奋性毒性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远桂 黄旌 +6 位作者 陈云春 田国红 杜芳 李锐 徐格林 林华 江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 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MD)的临床特征及与癫的关系。方法 详细观察 4 1例PKMD的临床特征 ,影像学和脑电图改变。结果  4 1例均由运动诱发 ,呈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30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11... 目的 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MD)的临床特征及与癫的关系。方法 详细观察 4 1例PKMD的临床特征 ,影像学和脑电图改变。结果  4 1例均由运动诱发 ,呈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30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11例 ,发作时意识清楚 ,影像学有异常者 6例 ,脑电图有样放电者 12例 ,其中 2例发作时有样放电 ,脑体感诱发电位半数以上病例有定位侧半球改变。对抗药有良效。结论 本症障碍的部位可能在感觉刺激的传入通路与发作症状的传出通路之间的反射中枢。具有某些癫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障碍 运动诱发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志军 吴利平 +1 位作者 万群 江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1-614,共4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法分别观察大鼠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时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Fos蛋白在大脑皮质内表达的时间规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观察GFAP和Fos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在缺血1h再灌注2h时,大脑皮层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法分别观察大鼠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时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Fos蛋白在大脑皮质内表达的时间规律,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观察GFAP和Fos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在缺血1h再灌注2h时,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细胞体积增大,突起粗大,呈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直至48h依然强烈。被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表达Fos蛋白,并呈现时程变化规律。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和神经元一起参与了大脑皮层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FOS 缺血再灌注 大脑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神经系统疾病的听神经病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锦玲 王剑 +5 位作者 石力 薛飞 吴保仁 高磊 谢娟 韩丽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目的分析一组神经系统疾病伴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神经系统疾病伴A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报告10例典型病例。结果 36例伴发AN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弗雷德赖希(Friedreich... 目的分析一组神经系统疾病伴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神经系统疾病伴AN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报告10例典型病例。结果 36例伴发AN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弗雷德赖希(Friedreich)共济失调5例,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病)4例,植烷酸储积病(Refsum病)1例,视神经萎缩9例,下肢周围神经病9例,多发性硬化2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1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例,运动神经元病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红斑性肢痛症1例,其中23例同时伴发其他1种或2种神经系统疾病。本组患者中14例(38.89%)首先出现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行走困难或视力减退,其余22例(61.11%)为首先出现听力减退,辨不清说话;有行走困难及耳聋家族史5例,视力减退家族史2例,新生儿黄疸史1例。神经系统检查:14例视诱发电位出现视觉径路传导障碍,16例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12~30 m/s)和/或潜伏期延长(4.1~5.8 ms),6例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0~35 m/s)及/或5例波幅下降(0~0.85μV);颞骨HRCT及MRI多未见异常;冷热试验26例中半规管麻痹14例;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检测13例中9例未引出,引出的4例均幅值降低,2例潜伏期延长;纯音听力图呈低频上升型37耳(54.41%,37/68);听力损失呈中重、重及极重度共47耳(69.12%,47/68);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差于纯音听阈;ABR自波Ⅰ起均未引出;DPOAE除个别频率外,全部可引出。结论 AN可伴发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多为周围性、遗传性神经病,多表现为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听话不清或视力减退一组综合征,听力障碍在病程中可先后出现,听力检测呈现AN的听力学特征,影响原发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也可能影响听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性 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7例难治性癫痫 被引量:8
9
作者 申玉勤 邓艳春 +4 位作者 刘丽娟 王彦刚 李南林 夏峰 冯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参数调整方法。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术后2-3周开机,输出电流为0.25mA,刺激时间为30s,间歇5min,信号频率为30Hz...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参数调整方法。方法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术后2-3周开机,输出电流为0.25mA,刺激时间为30s,间歇5min,信号频率为30Hz,脉宽为500μs。分次调整输出电流,其他刺激参数不变。结果经过3—20个月的刺激参数调整,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5例患者(71.4%)发作停止,1例患者发作频率减少59%,1例患者无明显治疗效果。Engel分级Ⅰ级5例,Ⅲ级1例,Ⅳ级1例。结论VN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关键之一在于刺激参数的个体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难治性癫痫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晁满香 毛明 +1 位作者 李建军 赵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细胞内会积累许多不合适蛋白等成份,细胞要除去这些废旧物质的途径有两条,即自噬(autophagy)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nle system,UPS)。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神经退行性病变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宇廷顿氏舞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通过影响大鼠下丘脑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神经元Orexin A的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妮 史明 +2 位作者 马安东 吴中亮 田丰仓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大鼠下丘脑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乙酰化修饰是否影响神经元下丘脑促觉醒肽Orexin A的表达。方法:成年雄性大鼠24只,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SD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S...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大鼠下丘脑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乙酰化修饰是否影响神经元下丘脑促觉醒肽Orexin A的表达。方法:成年雄性大鼠24只,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SD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SD组(n=18);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下丘脑Orexin A神经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D后1 d,3 d及6 d,下丘脑组蛋白H3亚基9位赖氨酸(H3K9)、H3K14位点的乙酰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三个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SD后3 d,下丘脑的Orexin A+神经元数目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给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25 mg/kg,i.p.)可部分恢复SD减少的Orexin A^+神经元数(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能通过影响大鼠下丘脑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减少神经元Orexin 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乙酰化修饰 OREXIN A 下丘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损伤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狄政莉 田晔 +4 位作者 马红兵 杜芳 雷辉 张格娟 梁画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不同时间的表达,以探讨PPARγ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新生1d的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技术,给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缺氧、缺糖1...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不同时间的表达,以探讨PPARγ在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新生1d的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技术,给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缺氧、缺糖15min后再恢复氧和葡萄糖供应,建立体外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模型,JEM-2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神经元结构变化,采用RT-PCR检测PPARγmRNA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PPARγ蛋白表达。结果:神经元缺氧/复氧处理后不同时间,神经元正常结构出现损害。复氧0h,PPARγ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复氧6h,PPARγ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出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降低,到48h达到最低,不同时间点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ARγ参与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有望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原代神经元培养 缺氧/复氧 缺血再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发生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卫东 江文 +1 位作者 王洪典 万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元 脑缺血 5-溴脱氧尿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后的自体血回输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幼启 粟秀初 +2 位作者 苏华云 乔长义 李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76-377,共2页
1987年4月至1988年12月,我们用经紫外线照射及充氧后的自体血回输治疗了神经系统疾病451例,取得一定疗效。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自体血回输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科学领域百年教条被打破引发的思考和启示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洪典 郭照江 +1 位作者 王卫东 江文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有关成年脑组织神经元再生的研究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相关的研究使得成年脑神经元不能再生“百年教条”不断受到挑战并最终被打破 ,这一历程体现了科学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
关键词 神经元再生 教条 神经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对小鼠神经元骨架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晓英 万琪 +1 位作者 吴松笛 杨荣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6-337,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体外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及骨架蛋白表达变化,以及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变化的关系。方法取小鼠胚胎大脑皮层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7天后给予不同温度刺激,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刺激后神经元的形态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体外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及骨架蛋白表达变化,以及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变化的关系。方法取小鼠胚胎大脑皮层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7天后给予不同温度刺激,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刺激后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不同温度刺激后神经元中骨架蛋白(β-tubulin)、HSP70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观察见38℃时漂浮细胞增加,神经网络稀疏;39℃时部分细胞坏死;42℃时大部分细胞出现坏死,胞体碎裂,突起漂浮或消失。激光共聚焦扫描见高温(38-42℃)刺激后β-tubulin荧光强度低于37℃时,且温度愈高荧光强度降低愈明显;HSP70荧光强度呈钟形分布,39℃最高,37℃、42℃较低。结论热应激可以导致神经元形态变化,β-tubulin结构紊乱可能是其原因之一,HSP70也可能参与了该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神经元 细胞骨架 热休克蛋白质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钢 杨毅宁 +3 位作者 粟秀初 冯幼启 代文 陈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脑脊液(CSF)S-100b蛋白含量,并探讨其对CNSL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CNSL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有症状组)14例,无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无症状组)22例和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腰... 目的 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脑脊液(CSF)S-100b蛋白含量,并探讨其对CNSL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CNSL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有症状组)14例,无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无症状组)22例和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腰麻患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SF S-100b蛋白含量,同时进行CSF细胞学检查,并对36例 CNSL患者CSF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有症状组CSFS-100b含量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均为P<0.01),无症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NSL患者CSF小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之间也有差异(P<0.05);单核细胞比例有症状组患者最低,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检测发现,CSFS-100b蛋白含量随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的加重或减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 CNSL患者 CSF S-lopb蛋白含量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蛋白 脑脊液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GABA_A Rα1阳性神经元参与内毒素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莲芳 赵钢 贾宏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0,共5页
为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GABAA受体α1亚单位(GABAARα1)阳性神经元是否参与内毒素(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两组大... 为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GABAA受体α1亚单位(GABAARα1)阳性神经元是否参与内毒素(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免疫应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两组大鼠下丘脑PVN内Fos和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的变化以及Fos和GABAARα1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LPS可使大鼠PVN内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高,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染色增强,且其中的部分神经元同时表达Fos和GABAARα1;经计数Fos/GABAARα1双标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占Fos阳性神经元的27%,占GABAARα1阳性神经元的32%。本实验结果提示PVN内的部分GABAARα1阳性神经元参与了由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说明GABA可能通过GABAA受体在免疫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上述结果为阐明免疫应激反应时GABAAR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Fos GABAA受体α1 下丘脑室旁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晓宁 魏东 +5 位作者 李力 万琪 田英然 施艳 杜军丽 陈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1期906-907,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通过人体腔内(阴道或肛门)电极探头,捕捉和测量盆底肌群肌电值,利用盆底肌肉收缩放松的机理,按照不同尿失禁类型确定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图形,对23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为期4周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通过人体腔内(阴道或肛门)电极探头,捕捉和测量盆底肌群肌电值,利用盆底肌肉收缩放松的机理,按照不同尿失禁类型确定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图形,对23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为期4周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肌电值、尿失禁等级、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尿、漏尿次数减少,盆底肌肉收缩力提高。结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可以重建患者的控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脑卒中 锻炼 生物反馈 生物电刺激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聚合酶-ⅠKlenow片段原位检测缺血性神经元的DNA早期断裂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若华 万琪 +2 位作者 王洪典 李兵 张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 30min后DNA断裂损伤的发生时间。方法 用DNA聚合酶 ⅠKlenow大片段原位检测缺血性神经元的DNA早期断裂。结果 缺血再灌注 1h顶叶皮层、梨状皮层出现DNA断裂 ,再灌注 2h尾壳核出现DNA断裂 ,再灌注 2 4h ,各个区域的DN... 目的 探讨脑缺血 30min后DNA断裂损伤的发生时间。方法 用DNA聚合酶 ⅠKlenow大片段原位检测缺血性神经元的DNA早期断裂。结果 缺血再灌注 1h顶叶皮层、梨状皮层出现DNA断裂 ,再灌注 2h尾壳核出现DNA断裂 ,再灌注 2 4h ,各个区域的DNA断裂均达到顶峰。结论 DNA断裂损伤可能是缺血神经元改变的早期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DNA损伤 Klenow 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