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深度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应激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鸿涛 郑思敏 +1 位作者 熊虹飞 牛晓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3期2094-2097,210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应激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6例与B组46例,A组采用深麻醉(BIS:35~45),B组采用浅麻醉(BIS:55~65),比较两组患者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应激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6例与B组46例,A组采用深麻醉(BIS:35~45),B组采用浅麻醉(BIS:55~65),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在T_2、T_3、T_4时点,B组的MAP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5、T_6时的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时点的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的Cor、ACTH、E、N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24h,两组的Cor、ACTH、E、NE均比麻醉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24h,B组的Cor、ACTH、E、NE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的CD3^+、CD4^+、CD4^+/CD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24h,两组的CD3^+、CD4^+、CD4^+/CD8^+均比麻醉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24h,B组的CD3^+、CD4^+、CD4^+/CD8^+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CD8^+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深麻醉(BIS:35~45)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应激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浅麻醉(BIS:55~65)更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胃癌根治术 心血管反应 应激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白洁 吴刚 +1 位作者 吕俊林 张蓬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4-296,338,共4页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妇科择期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麻醉开始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改为0.4μg/(kg·h)至手术结束停药,手术结束前10 ...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全麻下行妇科择期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麻醉开始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改为0.4μg/(kg·h)至手术结束停药,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羟考酮0.8 mg/kg;B组:同样方法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羟考酮1.5 mg/kg;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术后30、60、90 min对患者进行Ramsay镇静程度评分、BCS舒适度评分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药品情况。结果 A组患者拔管即刻和拔管3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BCS舒适度评分较B组高(P<0.05),A组患者术后头晕发生率低于B组,且追加药品人次较B组少(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预防术后痛觉过敏效果良好,患者舒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羟考酮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调控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刚 薛荣亮 +1 位作者 吕建瑞 井伟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男性患儿40例,随机分为BIS调控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持续泵入组(Ⅱ组),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男性患儿40例,随机分为BIS调控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持续泵入组(Ⅱ组),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及拔管时间;检测两组术中不同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Ⅱ组[(110.0±7.2)μg/(kg.min)vs.(131.0±8.5)μg/(kg.min),P<0.05],拔管时间短于Ⅱ组[8.2±2.1]minvs.(13.4±4.3)min,P<0.05];Ⅰ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Ⅱ组(P<0.05),余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Cor、NE、E、ACTH水平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Ⅱ组(P<0.05),余各时点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监测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并缩短患儿拔管时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小儿腹腔镜 丙泊酚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9
4
作者 张粉婷 王宁 牛晓丽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8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60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成人组及老年组,统...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60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成人组及老年组,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各年龄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1297例(25.63%),其中循环系并发症548例(10.83%),呼吸系并发症490例(9.68%),神经系统并发症192例(3.80%)。不同年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少儿组及老年组,老年组苏醒时间较成人组及少儿组长(P<0.05,P<0.01)。结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较常见,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宜适当延长在麻醉恢复室的留观时间。应制定个性化的麻醉和复苏方案,以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全麻 麻醉恢复期 并发症 临床评估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鹏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3-695,699,共4页
目的研究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选择性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研究组,n=32)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28)。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1-2间隙,每组... 目的研究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选择性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研究组,n=32)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28)。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1-2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0 g/L利多卡因5 mL(试验量),随后加入8.94 g/L甲磺酸罗哌卡因12 mL,研究组复合芬太尼0.1 mg(2 mL),对照组复合生理盐水2 mL。记录术前、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测定麻醉前、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结果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 min和90 min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 min和90 min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芬太尼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应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下腹部手术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应激反应 下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管理系统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蔡英敏 胡海涛 +1 位作者 韩新生 宋金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2-594,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管理系统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8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其麻醉诱导和术中生命体征、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全凭静脉麻... 目的研究静脉管理系统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8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其麻醉诱导和术中生命体征、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全凭静脉麻醉组较静吸复合麻醉组诱导和维持平稳,应激反应小,麻醉深度可控性强,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迅速。结论静脉管理系统控制的全凭静脉麻醉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强、并发症少的特点,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应激性 麻醉深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胆酸通过ROS/NF-κB通路对Barrett食管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冯诚 吕建瑞 +1 位作者 王瑾 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0-596,共7页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BAR-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arrett上皮细胞株BAR-T,采用不同浓度的DCA(100、200、3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3 h、6 h)干预BAR-T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BAR-T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Barrett上皮细胞株BAR-T,采用不同浓度的DCA(100、200、3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30 min、60 min、3 h、6 h)干预BAR-T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环氧酶-2(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并与200μmol/L DCA+5 mmol/L 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胺酸(NAC)组进行比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p65蛋白入核情况,并与200μmol/L DCA+100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CA可以显著升高BAR-T细胞中ROS的含量,呈剂量依赖性,5 mmol/L NAC明显抑制DCA诱导的ROS释放。与对照组相比,相同干预时间下,DCA(200、300μmol/L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1 h组相比,200、300μmol/L DCA 6 h组均可以显著升高COX-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200μmol/L DCA可以显著升高COX-2蛋白表达。同时,200μmol/L DCA可以促进p65蛋白的入核,PDTC可以抑制DCA的作用。结论 DCA可能通过升高细胞内ROS水平,促进p65蛋白入核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而上调C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DCA) Barrett细胞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Fas、TNFR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Bcl-2过度表达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刚 薛荣亮 +2 位作者 吕建瑞 李伟 雷晓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回Fas、TNFR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及Bcl-2过度表达时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过度表达对Fas、TNFR1介导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PO... 目的通过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回Fas、TNFR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及Bcl-2过度表达时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过度表达对Fas、TNFR1介导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P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Bcl-2过度表达组(BT组)。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TUNEL方法检测Bcl-2、Fas和TNFR1在CA1及CA3区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 HE染色显示:IR组CA1区缺血48 h后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紊乱,间质水肿;CA3区少数细胞结构不清。BT组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as在IR组中CA1区6 h达高峰,BT组强度弱于IR组(P<0.05)。TNFR1在IR组CA1区24 h达到高峰,BT组强度弱于IR组(P<0.05)。两者PO组CA1、CA3区表达为阴性。细胞凋亡检测:I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CA1、CA3区凋亡细胞开始增加,24~48 h为高峰。BT组弱于IR组(P<0.05)。结论 Fas和TNFR1蛋白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及CA3区都有表达,只是表达强弱及细胞分布不同,提示死亡受体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过度表达能减弱Fas和TNFR1蛋白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提示Bcl-2过度表达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FAS TNFR1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宁 薛荣亮 +1 位作者 姚凤珍 何家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19,630,共5页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体重290-31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侧脑室注射10 mL/L...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体重290-31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侧脑室注射10 mL/L二甲基亚砜(DMSO)1、0 mL/L 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每组再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2、6、12、24、487、2 h 6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预定时间点行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JNK的表达变化,光镜下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细胞,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JNK在IR组有明显表达,于再灌注2 h时即明显升高,6 h时略有降低,后逐渐上升,24 h到高峰,之后表达量减小。SP组p-JNK的表达则无明显增高,各时点与IR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明显高于IR组(P<0.01),凋亡指数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JNK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JNK通路的激活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信号转导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前帕瑞昔布钠干预对腹腔镜手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内分泌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苏玉强 郑仲磊 +2 位作者 李静 刘静 范晓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640-1643,1786,共4页
目的:研究诱导前帕瑞昔布钠干预对腹腔镜手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内分泌稳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接受帕瑞昔布钠联合常规麻醉的帕瑞昔布组、接受常规麻醉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 目的:研究诱导前帕瑞昔布钠干预对腹腔镜手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内分泌稳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接受帕瑞昔布钠联合常规麻醉的帕瑞昔布组、接受常规麻醉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结束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6小时(T2)时,检测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应激激素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含量。结果:T0时,两组血清中PGE2、TNF-α、IL-6、CRP、Cor、NE、Ins、C-P、AT-II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IFNγ+CD^4+T细胞、Perforin+CD8^+T细胞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T1和T2时,帕瑞昔布组患者血清中PGE_2、TNF-α、IL-6、CRP、Cor、NE、Ins、C-P、AT-II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周血中IFNγ+CD4^+T细胞、Perforin+CD8^+T细胞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诱导前帕瑞昔布钠干预对腹腔镜手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内分泌稳态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腹腔镜 炎症反应 应激反应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秦东 张蓬勃 +4 位作者 康前雁 陈新林 田玉梅 刘建新 刘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34-1837,共4页
目的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pEGFP-N1质粒为模板,PCR法扩增获得EGFP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入PGL3-promoter质粒骨架,得到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pEGFP-enhancer。人工合成不同拷贝... 目的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以pEGFP-N1质粒为模板,PCR法扩增获得EGFP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入PGL3-promoter质粒骨架,得到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增强子鉴定质粒pEGFP-enhancer。人工合成不同拷贝的缺氧反应元件(HRE)增强子序列,插入到pEGFP-enhancer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EGFP-HRE、pEGFP-5HR,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Hela细胞,常氧与缺氧处理后以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EGFP荧光表达。结果构建的不同拷贝HRE的增强子鉴定质粒pEGFP-HRE、pEGFP-5HRE转染Hela细胞后,常氧处理绿色荧光表达无差异,缺氧处理后随HRE拷贝数增加绿色荧光表达强度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增强子表达质粒pEGFP-enhancer,通过EGFP的表达强度可以反应增强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 绿色荧光蛋白 载体 缺氧反应元件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a和miR-19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潍 王辉 +3 位作者 乔哲 李潇 王腾欢 李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0-814,835,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19a、miR-19b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正常人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19a、miR-19b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正常人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9a、miR-19b的表达,分析miR-19a、miR-19b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9a、miR-19b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miR-19a、miR-19b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iR-19a、miR-19b在NSCLC血清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miR-19a的ROC曲线下面积0.989,灵敏度95.1,特异度94.0;miR-19b的ROC曲线下面积0.983,灵敏度93.4,特异度94.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miR-19a、miR-19b高表达,miR-19a、miR-19b有望作为NSCLC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9a miR-19b 荧光实时定量PCR 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13
作者 高燕凤 袁伟 +3 位作者 丁晓英 霍雄伟 景桂霞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9-673,713,共6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两组患者术毕清醒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DF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30mg加氟比洛芬酯150mg,F组为芬太尼0.01mg/(d·kg),两组均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初始负荷剂量4mL,背景剂量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记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1、3、5d抽血测定患者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P<0.05)。与麻醉前比,术毕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下降(P<0.05),术后1d达最低水平(P<0.05)。术后3dDF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F组仍明显低于麻醉前和DF组(P<0.05)。术后5d两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与芬太尼比较,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可减轻胃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下降的程度,减轻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多模式镇痛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苏玉强 郑仲磊 +2 位作者 李静 刘静 范晓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49-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及Dex组,丙泊酚组及Dex组采用丙泊酚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丙泊酚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Dex在造模...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对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及Dex组,丙泊酚组及Dex组采用丙泊酚腹腔注射的方式建立丙泊酚致认知功能障碍模型,Dex在造模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干预。造模后1、3、5d时,分别测定认知行为指标;造模后5d时,测定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标志分子、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分子的含量。结果:造模后1、3、5d时,丙泊酚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Dex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短于丙泊酚组(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造模后5d时,丙泊酚组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YN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go-A、Aβ、NF-κB p65、P2X7、肿瘤坏死因子(TNF)α、MCP1、活性氧(ROS)、p47PHOX、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ex组大鼠脑组织中BDNF、SYN1、GPx、SOD的含量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Nogo-A、Aβ、NF-κB p65、P2X7、TNFα、MCP1、ROS、p47PHOX、MDA的含量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并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所致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认知功能障碍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建瑞 马宏钟 薛荣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 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 min后行2 h、6 h、12 h、24 h3、d、5 d再灌注后处死,...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 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 min后行2 h、6 h、12 h、24 h3、d、5 d再灌注后处死,取海马脑组织行HE染色、JUN蛋白免疫组化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 h JUN蛋白在CA1区开始表达,6 h达到高峰,5 d时仍有表达;CA3区JUN蛋白的表达弱于CA1区(P<0.05);同时CA1区细胞损伤明显。热休克预处理组JUN蛋白表达在CA1和CA3区相应时点减弱(P<0.05),细胞损伤轻微,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过度表达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热休克预处理通过下调JUN蛋白过度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热休克预处理 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保护缺氧对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25
16
作者 祁存芳 张军峰 +6 位作者 陈新林 张建水 杨蓬勃 焦倩 张蓬勃 吕海侠 刘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2-966,共5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缺氧损伤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凋亡比例和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不同浓度红景天苷预处理24 h后,干细胞厌氧工作站缺氧损伤48 h...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缺氧损伤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凋亡比例和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不同浓度红景天苷预处理24 h后,干细胞厌氧工作站缺氧损伤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红景天苷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氧损伤后的细胞生长状态和活力,降低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的升高(P<0.05);拮抗缺氧损伤导致的细胞Bcl-2/Bax蛋白比例的下降,降低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红景天苷通过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凋亡,保护缺氧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s-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缺氧 神经干细胞 BAX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NOS的表达和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祁存芳 刘勇 +5 位作者 张建水 田玉梅 陈新林 张蓬勃 肖新莉 张军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对海马齿状回、侧脑室室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由线栓...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对海马齿状回、侧脑室室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制成。BrdU标记增殖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BrdU免疫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纹状体与尾壳核和海马均有nNOS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缺血侧各脑区内,n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而递增。川芎嗪处理组大脑皮层、纹状区与尾壳核nNOS表达1、3d组比对照组同时段表达降低(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侧脑室室下区(SVZ)缺血再灌注1、3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海马齿状回(DG)缺血再灌注3d、7d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能抑制缺血后脑组织内早期nNOS的表达,对缺血后脑组织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并能促进SVZ和DG神经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一氧化氮合酶 川芎嗪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降压作用与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亚琴 扈存娣 +3 位作者 雷晓鸣 薛荣亮 吴刚 李少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高血压犬血流动力学和肾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与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的关系。方法雄性健康杂种犬30只,体重(15±5)kg,建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犬模型后,随即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和格列苯脲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高血压犬血流动力学和肾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与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的关系。方法雄性健康杂种犬30只,体重(15±5)kg,建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犬模型后,随即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和格列苯脲组。对照组和异丙酚组静脉各给予50 g/L葡萄糖10 mL,格列苯脲组给予格列苯脲10 mL(0.3mg/kg,溶于50 g/L葡萄糖);10 min后对照组给予50 g/L葡萄糖10 mL,其余2组各给予异丙酚10 mL(2 mg/kg,50 g/L葡萄糖稀释)。记录基础、给药后2、10、203、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肾素活性(PRA)。结果异丙酚组动物血压、心率随时间呈进行性下降(P<0.05),格列苯脲组血压下降趋势弱于异丙酚组(P<0.05),心率的下降趋势则较异丙酚组明显(P<0.05);同时异丙酚组动物肾素活性亦下降(P<0.05),且低于格列苯脲组(P<0.05)。结论异丙酚降压作用与其作用于KATP通道、抑制肾素活性,进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血压 ATP敏感性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调节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玉强 范晓英 +1 位作者 秦艳 郑仲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739-743,共5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对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 d龄的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PNS干预组,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腹腔...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PNS)对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 d龄的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PNS干预组,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腹腔注射、PNS干预组在丙泊酚腹腔注射的基础上给予三七总皂苷干预。造模及干预后第7天,收集3组大鼠的脑组织并测定凋亡分子、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丙泊酚组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Bax抑制子1(BI-1)、DNA双加氧酶(TET2)、过氧还原素6(PRDX6)、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Bcl-2相关X蛋白(Bax)、糖调节蛋白78(GRP78)、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NADPH氧化酶2(NOX2)、丙二醛(MDA)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NS干预组大鼠脑组织BDNF、NGF、BI-1、TET2、PRDX6、HSP70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丙泊酚组,Bax、GRP78、Caspase-3、NF-κB、IL-1β、TNF-α、nNOS、iNOS、NOX2、MDA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丙泊酚组。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够减轻丙泊酚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认知功能损伤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过度表达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伟 吴刚 薛荣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9,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Bc-l2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在海马回的表达,探讨Bc-l2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4-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 min缺血后给予再灌注;假手... 目的:研究过度表达Bc-l2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在海马回的表达,探讨Bc-l2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4-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 min缺血后给予再灌注;假手术组(SO组),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Bc-l2过度表达组(Bc-l2组),Bc-l2过度表达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处理同IR组。所有动物于6、12、24、48、72及96 h行4%多聚甲醛灌注处理,将脑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P53在海马回CA1和CA3区的表达、神经元形态及结构的变化以及凋亡神经细胞数,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IR组CA1区P53蛋白开始表达,程度较弱,随后逐渐增加,于72 h达高峰后下降,主要位于胞核;CA3区于再灌注后48 h才出现P53蛋白的表达,72 h达高峰,但表达强度较CA1区弱(P〈0.05)。Bc-l2组CA1和CA3区P53蛋白表达强度均弱于IR组(P〈0.05),主要位于胞浆。②HE染色: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IR组CA1区有明显组织水肿,神经元数目降低,排列紊乱,核膜不清晰,未见核仁;CA3区神经元损伤程度较CA1区轻(P〈0.05);Bc-l 2组神经元损伤较IR组轻(P〈0.05)。③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与SO组比较,IR组海马CA1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24~48 h凋亡细胞数最多(P〈0.01),再灌注后72 h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开始减少;与IR组比较,Bc-l2组凋亡细胞均较少(P〈0.05)。结论:Bc-l2过度表达可抑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P53在海马回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P53 大鼠 细胞凋亡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