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护士对体外膜肺氧合护理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慧 张苇 +2 位作者 张丽 李付华 顾培培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1,共4页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护士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2019年1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16名重症监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E...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护士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2019年1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116名重症监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ECMO护理相关知识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护士ECMO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结果重症监护护士ECMO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偏低,其得分为(61.13±5.59)分。不同科室、文化程度、累计ECMO看护人数、累计每年参加ECMO模拟培训次数、累计参加ECMO学术交流次数及是否为专科护士、是否进行ECMO进修的重症监护护士,其对ECMO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监护护士对ECMO护理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亟待提高,需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对ECMO患者的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护士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知识 认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各期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疗效 被引量:16
2
作者 贺炜 耿小平 +3 位作者 黄帆 谢坤 陈江明 孙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1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CT及床边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结果首次穿刺引流时间距发病1~46(1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1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CT及床边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结果首次穿刺引流时间距发病1~46(11.0±7.9)d,每例置管次数0~11次,平均3.2次,留置引流管时间0~128(27.1±16.6)d。共107例(107/125,85.6%)患者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或后期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后康复,18例(18/125,14.4%)死亡。21例(21/117,17.9%)在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3~32(19.8±9.0)d接受开放手术治疗、16例(16/21,76.2%)最终获得治愈、5例(5/21,23.8%)死亡。穿刺置管引流总体有效率为70.9%(83/117),1周内为79.4%(27/34),1~2周为75.9%(22/29),2~4周为63.2%(24/38),4周后为62.5%(10/16);各阶段置管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5、8、7、4(P=0.595);各阶段死亡例数为5(14.7%)、4(13.7%)、7(18.4%)、2(12.5%)(P=0.932)。结论在遵循指南的基础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置管引流有效性等更为重要;早期穿刺置管引流的最终有效率较高,安全、不增加感染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期不排斥中转开放手术治疗,但指征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利军 张频捷 +1 位作者 杨翔 郑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3-615,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将253例患者随机分为PDT组(n=127)与FBPDT组(n=1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通过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将253例患者随机分为PDT组(n=127)与FBPDT组(n=1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DT组和FBPDT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62±2.14)min和(6.98±3.45)min,皮下气肿分别为5例和1例,气管食管瘘分别为1例和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7%和95.4%,导丝弯折率分别为35.4%和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术后渗血>48 h 7例,FBPDT组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PDT与PDT相比(同为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经皮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8评分与糖尿病的关系及甲基丙二酸的中介效应分析
4
作者 凌炳睿 黄琪惠 +2 位作者 华天凤 杨旻 唐伦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评估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糖尿病(DM)之间的关联,并探讨甲基丙二酸(MMA)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2011—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横断面数据,采用加权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LE8评分与DM的关联,并构建中介模型评估MMA的中介作... 目的评估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糖尿病(DM)之间的关联,并探讨甲基丙二酸(MMA)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2011—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横断面数据,采用加权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LE8评分与DM的关联,并构建中介模型评估MMA的中介作用。结果加权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8评分与DM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调整混杂因素后,LE8每增加1分,DM风险降低7%(OR=0.93,95%CI:0.92~0.93,P=0.0001);循环MMA水平与DM之间无相关性(OR=0.99,95%CI:0.89~1.10,P=0.8868),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60岁以下人群中,循环MMA水平与DM呈正相关(OR=1.39,95%CI:1.19~1.62,P<0.0001);中介分析表明循环MMA水平在LE8与DM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比率为1.5%(P<0.0001)。结论LE8高评分能显著降低DM风险,循环MMA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尤其对特定人群(<60岁个体)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命八要素 甲基丙二酸 中介分析 加权多变量Logistic回归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TAT/PIC水平与机械通气使用率间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佳媚 刘三媛 +5 位作者 李若寒 张小玲 骆艳妮 张磊 王小闯 王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2-878,共7页
目的探讨成年重症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TAT/PIC)水平与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使用率间的关系。方... 目的探讨成年重症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PIC)(TAT/PIC)水平与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使用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单次入重症医学科且入科时长≥1 d且有血栓前四项检测记录的成年患者。在医院信息系统及实验室信息系统中回顾性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首次血栓前四项检测结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评分、治疗方式及所有诊断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TAT/PIC与MV使用率间的关系;采用交互作用分析、亚组分析探讨在不同年龄、性别、感染/未感染、患/未患DIC患者中TAT/PIC水平与MV使用间的关系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76名患者,所有患者首次TAT/PIC的中位数为15.84(8.13-33.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AT/PIC每增加5个数值,使用MV的可能性提高2.9%(OR=1.029,95%CI:1.008~1.050),Q3患者使用MV可能性是Q1患者的1.566倍(OR=1.566,95%CI:1.095~2.239),Q4患者使用MV可能性是Q1患者的2.457倍(OR=2.457,95%CI:1.694~3.563)。交互作用结果显示,TAT/PIC与MV使用率间的关系在感染和未感染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_(interaction)=0.02)。亚组分析显示,在感染患者中(674例),TAT/PIC每增加5个数值,MV使用可能性提高5.9%(OR=1.059,95%CI:1.022~1.097,P=0.001),而在未感染患者中(502例),TAT/PIC与MV使用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2,95%CI:0.984~1.040,P=0.405)。结论在感染的重症患者中,TAT/PIC水平与患者是否使用MV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机械通气 感染 重症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动态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
6
作者 宋昭光 吴平宇 +2 位作者 温思聪 张维华 鹿中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7-1105,共9页
目的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代谢动态监测的临床需求,开发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时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入院24 h乳酸清除率。方法采用多阶段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2018年1月—2024年9月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通过... 目的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代谢动态监测的临床需求,开发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时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入院24 h乳酸清除率。方法采用多阶段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2018年1月—2024年9月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ASSO联合特征筛选,从多维临床数据中提取预测因子。建立端到端LSTM架构(双层64/32单元,dropout率=0.3),采用滑动窗口策略(6 h步长)进行动态预测,并与传统logistic模型进行校准度(Brier score)、区分度[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临床实用性(决策曲线分析)三维度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乳酸清除率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估预测准确性。结果共纳入11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7.35±7.28)岁。乳酸清除率≥10%的良好组65例,<10%的不良组47例;训练集78例,验证集34例。时间依赖性AUC分析显示,LSTM模型在6、12、24 h时间窗的预测性能分别为0.89(0.85~0.93)、0.91(0.88~0.95)、0.92(0.89~0.96),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ΔAUC=0.085,P<0.01)。核心预测因子包括APACHEⅡ评分(OR=1.38)、入院时乳酸水平(OR=1.65)、血管活性药物剂量(OR=1.42)和6 h液体复苏量(OR=1.3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24 h乳酸清除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3(P<0.001),平均绝对误差为8.2%。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当阈值概率在15%~60%时,LSTM模型可提升27.3%的临床净收益。各亚组验证显示,模型在肺部感染亚组(n=16)中保持最优预测效能(AUC=0.87)。结论基于LSTM的乳酸清除率动态预测模型通过整合入院早期指标预测24 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长短期记忆网络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股静脉断裂合并股动脉破裂患者一例的保肢护理
7
作者 刘建梅 李璐 +2 位作者 朱彤彤 杨宝玲 严雯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0,114,共4页
车把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创伤性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5%[1]。因车把撞击腹股沟引起的股动静脉损伤,常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血管作为为全身组织、器官输送养分的重要器官,其损伤会导致机体快速失血和死亡,具有病情复杂及... 车把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创伤性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5%[1]。因车把撞击腹股沟引起的股动静脉损伤,常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血管作为为全身组织、器官输送养分的重要器官,其损伤会导致机体快速失血和死亡,具有病情复杂及高致残、致死率等特点[3]。创伤性股静脉断裂合并股动脉破裂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4]。国内曾报道过2例车把综合征的治疗经验[5],但护理经验尚属空白。2023年8月,我科收治了一例因摩托车把撞击导致股静脉断裂伴股动脉破裂,引发失血性休克和急性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 extremity compartment syndrome,AECS)的患者,迅速纠正失血性休克、精准评估AECS时机和保肢后精细护理是本例患者护理的难点和重点。经过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把综合症 创伤 股静脉 股动脉 护理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二次感染的免疫抑制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冯伟 张丹颖 +1 位作者 王亚南 李文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1-667,共7页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常伴随免疫功能失调,其特征为早期过度炎症反应与后期免疫抑制。由于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在初次感染得到控制或缓解后容易发生新的感染,即二次感染。脓毒症二次感染会加重患者病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常伴随免疫功能失调,其特征为早期过度炎症反应与后期免疫抑制。由于免疫抑制,脓毒症患者在初次感染得到控制或缓解后容易发生新的感染,即二次感染。脓毒症二次感染会加重患者病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风险,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关注。脓毒症诱导的免疫抑制是二次感染发生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在脓毒症后期,患者T细胞功能受损、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减弱,导致免疫监视能力下降。此外,脓毒症二次感染病原体存在免疫逃逸机制,增加了治疗难度。本文综述了脓毒症二次感染的免疫抑制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为优化救治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抑制 二次感染 免疫监视 免疫逃逸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iR-129-5p和miR-98-5p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9
作者 冯伟 朱雨锋 +1 位作者 戴丽君 李金航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6-501,共6页
目的检测血清miR-129-5p和miR-98-5p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表达,分析血清miR-129-5p和miR-98-5p表达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8例急性胰腺炎患... 目的检测血清miR-129-5p和miR-98-5p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表达,分析血清miR-129-5p和miR-98-5p表达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急性胰腺炎组,根据修订版Atlanta分级(RAC)标准分为轻症组(39例)、中度重症组(48例)和重症组(41例)。另选6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利用RT-qPCR检测miR-129-5p、miR-98-5p的相对表达量;收集急性胰腺炎组的临床资料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随访急性胰腺炎组得到预后结果,根据复发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7)和预后不良组(n=31)。采用Spearman分析血清miR-129-5p、miR-98-5p与BISAP评分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血清miR-129-5p、miR-98-5p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血清miR-129-5p、miR-98-5p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重症组、重症组的血清miR-129-5p、miR-98-5p低于轻症组,BISAP评分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的血清miR-129-5p、miR-98-5p低于中度重症组,BISAP评分高于中度重症组(P<0.05)。血清miR-129-5p、miR-98-5p与BISAP评分呈负相关(r=-0.580、-0.373,P<0.05)。预后不良组的胸(腹腔)积液患者所占比例和BISAP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miR-129-5p、miR-98-5p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miR-129-5p、miR-98-5p是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BISAP评分是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29-5p、miR-98-5p单独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均低于联合预测的AUC(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miR-129-5p、miR-98-5p水平较低,且血清miR-129-5p、miR-98-5p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miR-129-5p、miR-98-5p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很好的预测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miR-129-5p miR-98-5p 病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景春 王岗 +9 位作者 房云海 吴海鹰 尹海燕 张进华 柯路 丁仁彧 周洲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9-1369,共11页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了规范PCC的合理使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此专家共识,包括定义、适应证、监测与评价等3个部分,共10条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PCC,以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复合物 血液凝固因子 危重病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相关凝血功能障碍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11
作者 宋景春 王岗 +4 位作者 张伟 张洋 李维勤 周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5-344,共10页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暴发流行,截至2020年4月5日已出现超过126万例COVID-19患者,病死率约为5.44%。有研究显示凝血功能障碍是COVID-19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研究型医...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暴发流行,截至2020年4月5日已出现超过126万例COVID-19患者,病死率约为5.44%。有研究显示凝血功能障碍是COVID-19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抽取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专家共同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相关凝血功能障碍诊疗专家共识》。该共识包括COVID-19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概述、凝血功能评估、抗凝治疗、替代治疗、支持治疗及预防等6个部分,共18条推荐意见,以便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血气结果及全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姚长浩 代兆华 柴瑞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2期3124-3127,3131,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血气结果及全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68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患者分为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A组35例、...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血气结果及全身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68例,回顾治疗方案并将患者分为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A组35例、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的B组33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血清炎症介质、应激激素、心肌酶谱指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O_2的水平高于A组;血清中炎症介质HMGB1、PCT、hs-CRP的含量低于A组;血清中应激激素Cor、AngⅠ、AngⅡ的含量低于A组;血清中心肌酶谱指标α-HBDH、cTn-Ⅰ的含量的含量低于A组。结论: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优化动脉血气水平、降低全身炎症应激状态,同时保护心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重症肺炎 无创正压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生培养新模式:交叉查房
13
作者 杨荣 骆梦华 +4 位作者 李澄 王水线 吴少翔 王金花 李新宇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4,68,共4页
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医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不断改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处理临床问题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是青年重症医生成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查房模式在此方面作用有限。为此,探索了一种新的模式—交叉查房。交叉查房是对... 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医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不断改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处理临床问题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是青年重症医生成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查房模式在此方面作用有限。为此,探索了一种新的模式—交叉查房。交叉查房是对传统教学查房模式的拓展,由一线医生扮演上级医师的角色承担查房任务,上级医师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对查房的整体过程和关键环节进行把关、纠错和补充,查房结束后通过量化指标对查房效果进行评估。交叉查房作为一种新的训练工具,能有效提高查房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查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培养模式 思维模式 交叉查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集束化喂养方案对重症患者营养热卡达标率及喂养不耐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阳洋 邵小平 +2 位作者 蒋卓娟 俞荷花 雷培培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44,52,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集束化喂养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12月入住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并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重症患者3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集束化喂养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12月入住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并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重症患者3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54例)采用EN常规喂养方案,观察组(148例)采用EEN集束化喂养方案。比较两组患者7 d目标热卡达标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喂养中断率及营养相关指标等;同时比较护士通过对该方案的培训对最佳证据的知晓度及执行情况。结果实施EEN集束化喂养方案后,观察组7 d目标热卡达标率(46.7%)高于对照组(29.2%),喂养不耐受及喂养中断率低于对照组,7 d后营养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U护士对相关证据的掌握程度较方案实施前有所提高,对集束化方案的各项执行率均大于90.0%。结论遵循EEN集束化护理方案,能使ICU重症患者尽早达到目标喂养量,减少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同时提高护士相关证据知晓度及执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营养摄入 喂养不耐受 重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微小RNA-665和微小RNA-144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15
作者 李桂梅 张红梅 谢秀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微小RNA(miR)-665、miR-14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老年CHF患者120例为CHF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微小RNA(miR)-665、miR-14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老年CHF患者120例为CHF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9例、Ⅲ级51例、Ⅳ级30例;选择同时间段老年健康志愿者12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及心功能指标,检测血清miR-665、miR-144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665、miR-144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LVEF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及血清miR-665、miR-14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HF组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LVEF依次降低,LVEDD、LVESD及血清miR-665、miR-144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665与miR-144呈正相关(r=0.693,P=0.000);miR-665、miR-144与LVEF呈负相关(r=-0.577,P=0.000,r=-0.591,P=0.000),与LVEDD(r=0.485,P=0.000,r=0.507,P=0.000)、LVESD(r=0.539,P=0.000,r=0.494,P=0.000)呈正相关。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miR-665、miR-144水平升高,均与心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循环微RNA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数据相关性 miR-665 miR-1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性凝血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4
16
作者 宋景春 丁仁彧 +7 位作者 吕奔 梅恒 王岗 张伟 周静 郭军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1236,共16页
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是脓毒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凝血紊乱,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对SIC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2019年国际血栓止血学会(ISTH)颁布了首部SIC诊疗指南,但我国尚无相关规范。因此,中国医药教... 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是脓毒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凝血紊乱,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对SIC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2019年国际血栓止血学会(ISTH)颁布了首部SIC诊疗指南,但我国尚无相关规范。因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和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编写了《脓毒症性凝血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该共识包括发病机制、分型、实验室评估、诊断和治疗等5个部分,共14条推荐意见,以便指导相应的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病 免疫血栓 血栓炎症 表型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乳酸、IL-6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旭 李国旗 +1 位作者 张红玉 库尔班江·吐尔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探讨血乳酸、IL-6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气分析及血常... 目的:探讨血乳酸、IL-6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气分析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SOFA评分。所有患者随访28 d,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46例和死亡组99例,比较两组血乳酸、IL-6及SOFA评分的区别,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基本资料,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乳酸、IL-6及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乳酸、IL-6、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最后,基于R语言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重抽样500次后,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水平、IL-6及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为68%(99/14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乳酸、IL-6、SOFA评分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OFA评分、有糖尿病、高血乳酸、高IL-6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乳酸、IL-6、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乳酸、IL-6、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依次为0.863、0.850、0.897、0.949。血乳酸最佳截断值为2.950 mmol/L时,诊断敏感度为77.800%,特异度为89.100%;IL-6最佳截断值为100.970 pg/mL时,诊断敏感度为70.700%,特异度91.300%;SOFA评分最佳截断值为7.500分时,诊断敏感度为93.900%,特异度为80.4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0.900%,特异度为89.100%。结论:血乳酸、IL-6、SOFA评分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次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及临床适用度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分析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IL-6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肝病患者入ICU初始血氨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基于eICU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赞 李佳媚 +2 位作者 侯彦丽 高晓明 王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成年无肝病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首次血氨水平与患者ICU死亡及医院死亡发生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 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单次入院,首次入住ICU初始48 ... 目的探讨成年无肝病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首次血氨水平与患者ICU死亡及医院死亡发生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 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单次入院,首次入住ICU初始48 h内有血氨检测记录且入ICU未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Ⅳ(APACHEⅣ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措施、基础患病情况及结局。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氨水平与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交互作用分析初始血氨水平与患者死亡风险间的关系在不同APACHEⅣ评分、年龄、性别和种族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674名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初始血氨每增加10μg/dL,患者ICU死亡风险增高6.9%(OR=1.069,95%CI:1.036~1.104),患者医院死亡风险增高4.6%(OR=1.046,95%CI:1.017~1.076);初始血氨在49~82μg/dL组、≥82μg/dL组的患者ICU死亡风险和≥82μg/dL组患者医院死亡风险分别是<49μg/dL组患者的1.7倍(OR=1.700,95%CI:1.165~2.482)、2.862倍(OR=2.862,95%CI:1.792~4.570)、1.844倍(OR=1.844,95%CI:1.213~2.804)。初始血氨水平与ICU及医院死亡发生风险间的关系在不同APACHEⅣ评分、年龄、性别及种族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未患有肝脏疾病的重症患者中,入ICU后初始血氨水平升高与患者ICU及医院高死亡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 血清氨 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 死亡率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D-二聚体水平与SOFA评分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旭 李国旗 +5 位作者 库尔班江·吐尔逊 斯拉木·克依木 董霞 张海静 李洋 张红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2-630,共9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D-二聚体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到2023年7月在新...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D-二聚体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到2023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14名脓毒症患者,另选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收住院后进行血液标本实验室检查,得出SOFA评分。所有脓毒症患者随访28 d,依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77例。比较3组间SII、D-二聚体水平与SOFA评分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的基线资料,得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且绘制森林图;Spearman相关性分析SII、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对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进行评估,绘制生存率曲线;最后,基于R语言对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500次后,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较生存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为68%。单因素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22、0.888、0.874、0.967。SII在最佳截断值2063.5时,诊断敏感度为73.700%,特异度为75.000%;D-二聚体水平在最佳截断值3.8 mg/mL时,诊断敏感度为85.500%,特异度为80.600%;SOFA评分在最佳截断值9.500分时,诊断敏感度是75.000%,特异度是86.1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3.400%,特异度为91.700%。结论:SII、SOFA评分、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及临床适用性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D-二聚体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布芬联合尼可地尔对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芮淑红 王晨芳 +2 位作者 李云贺 潘君兰 王建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6-1711,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布芬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疗效及对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 目的探讨吲哚布芬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疗效及对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50例AC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75)予尼可地尔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n=75)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吲哚布芬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监测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67%,高于对照组90.67%(χ^(2)=4.754,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TnI、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t=15.492,3.250,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D62p、CD63、GPⅡb/Ⅲa等血小板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034,3.257,2.221,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1.862,3.378,2.131,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0%,与对照组2.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布芬联合尼可地尔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尼可地尔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且可改善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血小板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尼可地尔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小板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