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草药治疗精神病的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子梅 王云 《医药导报》 CAS 2000年第4期332-332,共1页
关键词 中草药 精神病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溶液与硫酸镁溶液用于妇科术前肠道清洁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静霞 王新梅 李庆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401-1403,共3页
目的:比较口服甘露醇溶液与硫酸镁溶液用于妇科术前肠道准备临床效果,以便指导临床选择用药。方法:选择准备行子宫切除病例106例,随机分为口服甘露醇溶液组(n=53)与口服硫酸镁组(n=53),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排便次数、术后排气时间... 目的:比较口服甘露醇溶液与硫酸镁溶液用于妇科术前肠道准备临床效果,以便指导临床选择用药。方法:选择准备行子宫切除病例106例,随机分为口服甘露醇溶液组(n=53)与口服硫酸镁组(n=53),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排便次数、术后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肠道清洁度、排便次数、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生恶心、呕吐,胃痛,腹胀、腹痛,肛门刺激,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可作为妇科术前肠道准备使用药物;但硫酸镁味苦,易长菌;甘露醇使用方便,易保存,口感好,可广泛用于妇科手术前肠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溶液 硫酸镁溶液 妇科 肠道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多糖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影响
3
作者 刘五梅 刘永飞 +3 位作者 黄志英 饶斌 涂艳 张晓丹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探究地黄多糖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采用5/6肾切除术建立CRF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丸组(3.13 g/kg)和地黄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每组16只;另取16只大鼠,仅切开暴露肾脏而不切除肾组织,... 目的探究地黄多糖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采用5/6肾切除术建立CRF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丸组(3.13 g/kg)和地黄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每组16只;另取16只大鼠,仅切开暴露肾脏而不切除肾组织,作为假手术组,各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8周。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TUNEL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肾功能指标(BUN、Scr、UA)、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黄多糖各剂量组及肾衰丸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改善,纤维化面积占比减少(P<0.05),BUN、Scr、UA水平及肾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P<0.05),肾组织Wnt3α、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地黄多糖能减轻CRF大鼠肾损伤程度,提高肾功能,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多糖 慢性肾衰竭 炎症 纤维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结直肠癌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林泽帅 陈佳妮 +2 位作者 姚厚山 李明明 姚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基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寻找潜在卡培他滨肝毒性易感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50例接受卡培他滨化疗的CRC患者化疗前血浆样本及化疗肝毒性不良反应随访记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 目的基于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寻找潜在卡培他滨肝毒性易感标志物,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50例接受卡培他滨化疗的CRC患者化疗前血浆样本及化疗肝毒性不良反应随访记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方法筛选肝毒性相关的内源性代谢物。将所有样本按照7∶3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训练集数据建立预测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及整个数据集中的预测效果。结果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肝毒性相关内源性代谢物主要集中在脂质内源性代谢物,经筛选发现鞘氨醇-1-磷酸、神经酰胺、半乳糖、花生四烯酸、酪氨酸、胆绿素、肉豆蔻酸、磷脂酰胆碱(35∶1)、磷脂酰乙醇胺(36∶1)、棕榈酸等可能是潜在的重要肝毒性易感标志物。基于以上标志物建立的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预测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整个数据集中的AUC分别为0.946(95%CI 0.842~1.000)、0.920(95%CI 0.720~1.000)、0.912(95%CI 0.810~0.982)。结论利用CRC患者化疗前血浆中的内源性代谢物可以有效预测卡培他滨化疗肝毒性不良反应,这些肝毒性标志物指示易感患者具有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卡培他滨 肝毒性 预测模型 代谢组学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临床药学实践的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阿衣古丽.玉努斯 刘军 王震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7-1380,共4页
针对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开展的典型临床药学服务案例,探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模式,为规范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工作模式 呼吸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级医院常见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盛雪鹤 许锦英 +1 位作者 王幼林 殷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778-785,共8页
目的:通过调查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统计该院2012-2017年常用抗菌药物使用量与临床标本分离细菌的耐药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常见革兰氏阴性菌... 目的:通过调查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统计该院2012-2017年常用抗菌药物使用量与临床标本分离细菌的耐药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常见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DDDs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0.957 (P= 0.011 ),r= 0.881 (P = 0.048 ),肺炎克雷伯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DDDs相关,相关系数为 r= 0.949 (P = 0.014 );革兰氏阳性菌中,溶血性葡萄球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的DDDs相关,相关系数为 r= 0.975 (P= 0.025 )。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存在相关性,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细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 相关性 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在心胸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
7
作者 刘建军 安益国 +3 位作者 吕敏 刘俊 蒋磊 陈飞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心胸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对完善和改进临床药学服务进行探讨。方法结合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总结如何促进心胸外科在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先心病患者以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临床药师...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心胸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对完善和改进临床药学服务进行探讨。方法结合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总结如何促进心胸外科在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先心病患者以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临床药师在心胸外科的药物使用中只有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特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临床药学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结论临床药师需要继续丰富自己的药学知识,才能更胜任于临床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 心胸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例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医嘱点评分析与医院合理用药监管模式探讨
8
作者 陈群 朱和平 袁小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48-953,共6页
目的:分析和点评某院使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的情况,探讨有效监管模式,为其在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IS系统随机抽取出院日期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使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共197例。参考说明书以及收集循证医学... 目的:分析和点评某院使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的情况,探讨有效监管模式,为其在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IS系统随机抽取出院日期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使用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共197例。参考说明书以及收集循证医学证据,评价己酮可可碱注射液在该院临床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在抽取的197例病历中,不合理病历140例,占总病历71.07%,其中,无适应证用药111例(79.29%),超说明书用药13例(9.29%),适应证不适宜2例(1.43%),用法用量不适宜13例(9.29%),溶媒选择不适宜1例(0.71%)。结论:该院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的使用存在较严重不合理现象,需通过智慧药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用药宣教等方式干预,规范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注射液 合理用药 医嘱点评 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的药效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范香成 焦广洋 +2 位作者 张凤 韩军 陈万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6,共8页
芒果苷是一种天然存在的C-葡萄糖基黄酮,是有效的药用化合物,可以从多种植物中分离提取。研究表明,芒果苷具有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治疗眼部疾病、神经系统保护、肾脏保护、改善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其具有众多的生物活性,... 芒果苷是一种天然存在的C-葡萄糖基黄酮,是有效的药用化合物,可以从多种植物中分离提取。研究表明,芒果苷具有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治疗眼部疾病、神经系统保护、肾脏保护、改善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其具有众多的生物活性,对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有巨大潜力。本文对近年来芒果苷的药效学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芒果苷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黄酮 药效学 糖尿病 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Fe_(2)O_(4)@HMD纳米酶的合成及体外抗小细胞肺癌作用
10
作者 何敬川 李婷婷 +2 位作者 潘晓琴 高明 阳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75-2082,共8页
目的制备MnFe_(2)O_(4)@HMD纳米酶,研究其体外抗小细胞肺癌活性。方法通过酯化反应及酰化反应合成HMD,通过共沉淀法合成MnFe_(2)O_(4),并在超声及磁力搅拌下合成MnFe_(2)O_(4)@HMD;通过FTIR、UV-vis、Zeta电位、XRD对MnFe_(2)O_(4)@HMD... 目的制备MnFe_(2)O_(4)@HMD纳米酶,研究其体外抗小细胞肺癌活性。方法通过酯化反应及酰化反应合成HMD,通过共沉淀法合成MnFe_(2)O_(4),并在超声及磁力搅拌下合成MnFe_(2)O_(4)@HMD;通过FTIR、UV-vis、Zeta电位、XRD对MnFe_(2)O_(4)@HMD进行表征;TEM及DLS评估MnFe_(2)O_(4)@HMD的形态及粒径分布;MTT法及活/死细胞染色研究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活力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1688细胞对MnFe_(2)O_(4)@HMD的摄取情况;DCF-HA染色法及GSH试剂盒检测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ROS及GSH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MnFe_(2)O_(4)@HMD纳米酶,其Zeta电位及粒径分别为-14.57±1.81 mV、27.1 nm;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杀伤作用;H1688细胞对MnFe_(2)O_(4)@HMD具有良好的摄取行为;MnFe_(2)O_(4)@HMD可呈浓度依赖性诱导H1688细胞ROS的产生及GSH的消耗,并上调H1688细胞促凋亡蛋白Bax、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MnFe_(2)O_(4)@HMD对H1688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作用,可导致ROS的升高及GSH的消耗,并诱导H1688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Fe_(2)O_(4) 纳米酶 小细胞肺癌 透明质酸 肿瘤靶向 凋亡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益心饮“异病同治”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业健 焦广洋 +6 位作者 庞涛 翁楠 高洁 李娟 陈万生 陈卫东 张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5,共15页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基于UH-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细胞实验预测益心饮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的核心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益心饮的化学成分和给药大鼠入血...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基于UH-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细胞实验预测益心饮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的核心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益心饮的化学成分和给药大鼠入血原形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且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等在线数据库获取入血原形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等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做Venn图获取交集靶点,并通过STRING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选用cyto-scape3.9.0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并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以H9c2细胞对潜在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结果:从益心饮中鉴定得到157个化合物;从大鼠血清中鉴定得到34个化合物,主要包括姜辣素、异甘草素、甘草次酸等化合物,得到139个交集靶点,结合PPI网络筛选得到31个核心靶点,主要含有TNF、IL-6等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选取TNF、IL-6靶点与主要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均小于-5kcal/mol。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益心饮能够通过调节TNF、IL-6发挥治疗作用。结论:益心饮主要潜在活性成分可能是异甘草素、甘草次酸、姜辣素、毛蕊异黄酮苷、丹酚酸B,主要通过作用于TNF、IL-6等靶点来调控特定的信号通路,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饮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肌炎 异病同治 UH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3SS通过ERK/ROS信号通路促进铜绿假单胞菌侵袭肺上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浚智 余华 +3 位作者 王兴敏 何晓梅 代黔 邱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493-2504,共12页
目的探究Ⅲ型分泌型系统(type three secretion system,T3SS)在调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侵袭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PA菌株感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未处理组、PAO1(PA实验室标准菌株)组、... 目的探究Ⅲ型分泌型系统(type three secretion system,T3SS)在调控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侵袭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PA菌株感染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未处理组、PAO1(PA实验室标准菌株)组、△exsA(缺失与T3SS转录激活相关的基因exsA)组、△pscJ(缺失与T3SS蛋白分泌相关基因pscJ)组和PAO1-E(经EGTA诱导后高表达T3SS基因)感染组。采用U0126抑制A549细胞ERK活性或通过apocynin(APO)/N-acetyl-L-cysteine(NAC)抑制A549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并随后感染PAO1或PAO1-E菌株,分为未处理组、PAO1或PAO1-E感染组、抑制剂处理组,以及抑制剂联合PAO1或PAO1-E感染组。选用庆大霉素杀伤胞外细菌并将细胞裂解液倍比稀释后涂布PA筛选平板,通过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s),明确PA感染后细胞内的细菌量;通过荧光探针标记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细胞内ROS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ERK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与PAO1感染组相比,△exsA和△pscJ感染组的细胞内细菌量减少(P<0.05,P<0.01),且伴随ROS产生减少(P<0.01),而PAO1-E感染组则呈现相反趋势(P<0.01)。PAO1或PAO1-E感染联合APO/NAC处理组的细胞内细菌量明显低于PAO1或PAO1-E感染组(P<0.01)。相较PAO1感染组,△exsA和△pscJ感染组的ERK磷酸化水平增加(P<0.01),而PAO1-E感染组的ERK磷酸化降低(P<0.01)。与PAO1感染组相比,PAO1联合U0126处理组的细胞ERK磷酸化水平降低,伴随ROS产生以及细胞内细菌量增加(P<0.01)。结论T3SS介导ERK通路抑制可通过促进肺上皮细胞ROS产生,增加PA对肺上皮细胞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Ⅲ型分泌型系统 ERK/ROS信号通路 PA对肺上皮细胞的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抑制miR-214-3p介导自噬提高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文 季维雪 +3 位作者 肖兰 江飞云 陈文刚 陶云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3,109,共5页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omeprazole, OME)能否通过抑制自噬提高人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EOC)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iR-214-3p及自噬标记物p62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R-214-3p和p62在EO...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omeprazole, OME)能否通过抑制自噬提高人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EOC)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iR-214-3p及自噬标记物p62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R-214-3p和p62在EOC组织中表达量的相关性;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时定量PCR(qRT-PCR)分析miR-214-3p及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62及耐药蛋白p-gp表达。结果 在43例卵巢癌患者的样本中,23例(53.5%)miR-214-3p表达阳性,26例(60.5%)p62表达阳性,miR-214-3p在铂相对耐药EOC中表达低于铂敏感EOC(P<0.05);相反,p62在铂相对耐药EOC中表达明显高于铂敏感EOC(P<0.01)。miR-214-3p和p62在卵巢癌中表达呈负相关(r=-0.387,P=0.005);OME(150μmol/L)预处理后,OV2008及C13K细胞对顺铂IC50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尤以顺铂耐药株C13K更为显著(P<0.01)。与空白对照组C13K及OV2008细胞比较,顺铂作用后,C13K及OV2008细胞中miR-214-3p相对表达下降,MDR1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p62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相反,OME(150μmol/L)预处理可使C13K及OV2008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增加,细胞中miR-214-3p相对表达明显升高、MDR1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降低、p62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 OME预处理可提高卵巢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其机制与抑制miR-214-3p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4-3p 自噬 奥美拉唑 卵巢癌 顺铂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芬太尼单次给药在模拟高原环境中的药代动力学改变
14
作者 任玉坤 王卓 +6 位作者 肖旭东 龙宗泓 李钰 王秋月 李洪 廖加兴 张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2-737,共6页
目的探索模拟高原环境中大鼠芬太尼单次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体质量为(250±20)g的健康雌性SD大鼠(6~8周龄)分为模拟高原环境急性暴露组(A组)、慢性暴露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 目的探索模拟高原环境中大鼠芬太尼单次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体质量为(250±20)g的健康雌性SD大鼠(6~8周龄)分为模拟高原环境急性暴露组(A组)、慢性暴露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急性暴露组和慢性暴露组在低压舱中模拟5000 m海拔高度分别饲养3 d和30 d,对照组在舱外(海拔300 m)饲养。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通过股静脉单次给予芬太尼,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2、4、8、15、30、60、120、180 min经股动脉采集血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芬太尼血药浓度,使用WinNonlin 8.2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特征参数;剩余6只大鼠通过超声检测门静脉的内径、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并取肝组织进行CYP3A1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急性暴露组和慢性暴露组大鼠在60、120、180 min 3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2,P<0.001,P=0.001)。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暴露组清除率(clearance rate,CL)增加54.06%(P=0.021),平均驻留时间(MRT_(last))缩短24.21%(P=0.033);慢性暴露组CL增加50.10%(P=0.04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AUC_(0-∞))、MRT_(last)分别降低18.92%(P=0.039)、27.54%(P=0.018)、33.61%(P=0.004)。慢性暴露组门静脉内径和血流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0.87%(P=0.006)、42.50%(P=0.006)。急性暴露组CYP3A1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28.74%(P=0.048)。结论模拟高原环境中大鼠芬太尼单次给药后清除速率较平原环境显著加快,该现象可能与模拟高原环境中大鼠肝脏血流量增加以及肝脏CYP3A1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高海拔 药代动力学 肝血流 CYP3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彬 李小圆 +2 位作者 吴婷 张凤云 王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内Hp感染的关系,探讨控制口腔Hp感染对彻底根除胃内Hp感染的临床意义及彻底根治Hp的疗效观察。方法通过测试板对体检人群口腔唾液进行Hp检测,确定口腔感染阳性病例;其中遴选经胃镜活检尿素酶检测阳性... 目的分析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内Hp感染的关系,探讨控制口腔Hp感染对彻底根除胃内Hp感染的临床意义及彻底根治Hp的疗效观察。方法通过测试板对体检人群口腔唾液进行Hp检测,确定口腔感染阳性病例;其中遴选经胃镜活检尿素酶检测阳性,病理诊断为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三联药物治疗同时用非药物治疗牙膏联合氟防龋材料刷牙;对照组90例,单纯进行三联药物治疗。检测两组各时间点有效清除Hp病例,分析口腔洁治对口腔和胃内Hp感染根除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药物治疗2周停药4周后,口腔和胃内Hp全转为阴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Hp转阴比例分别为80.0%和64.4%,P<0.05;坚持使用氟防龋材料联合口腔洁治的患者1年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和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74.4%对40.0%和93.5%对62.1%,P<0.05)。观察组口腔和胃Hp的再感染比例显著降低。结论药物治疗Hp的根除率与患者口腔内Hp感染控制及口腔卫生状况有关。口腔Hp可能是胃Hp再感染的病原因素,因此对胃内Hp感染所致疾病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口腔抗Hp的治疗,对于彻底根治Hp感染并减少抗生素使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氟防龋材料 口腔洁治 胃炎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根皮素、水飞蓟宾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刘敏 肖颖 +2 位作者 左爱仁 谢燕飞 余雄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3-756,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草药中的黄酮类活性成分槲皮素、根皮素、水飞蓟宾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和抑制体外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试验的方法,检测槲皮素、根皮素、水飞蓟宾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 目的研究中草药中的黄酮类活性成分槲皮素、根皮素、水飞蓟宾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和抑制体外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试验的方法,检测槲皮素、根皮素、水飞蓟宾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结果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和抑制体外肝脏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试验中,槲皮素的体系终浓度IC50分别为4μmol/L、3.64μmol/L、6.67μmol/L。根皮素的体系终浓度IC50分别为10μmol/L、4.54μmol/L、12.50μmol/L。水飞蓟宾的体系终浓度IC50分别为125μmol/L、7.10μmol/L、104.16μmol/L。结论研究表明槲皮素、根皮素、水飞蓟宾具有明显的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而且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槲皮素、根皮素、水飞蓟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根皮素 水飞蓟宾 DPPH自由基 ABTS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泻苷对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武玉清 王静霞 +1 位作者 周成华 张洪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评价大黄提取二蒽酮类衍生物 (番泻苷 ,sennoside ,SEN)对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湿粪记数试验观察番泻苷对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胃动素 (motilin ,MTL... 目的 :评价大黄提取二蒽酮类衍生物 (番泻苷 ,sennoside ,SEN)对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湿粪记数试验观察番泻苷对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胃动素 (motilin ,MTL)、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SS)的水平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肠粘膜Na+ K+ ATP酶的活性。结果 :番泻苷各剂量均能增强小鼠的排便功能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番泻苷各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小肠组织胃动素的含量 ,而降低生长抑素的水平 ;番泻苷各剂量组小鼠小肠粘膜Na+ K+ ATP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番泻苷能增强小鼠的肠道运动功能 ,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肠道胃动素释放 ,降低肠道生长抑素水平和抑制小肠粘膜Na+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泻苷 胃动素 生长抑素 NA^+-K^+-ATP酶 肠道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触发工具在提高药品不良事件检出率实践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佳 张卫芳 +2 位作者 谢珊珊 徐睿来 熊爱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39-1543,共5页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用于提高药品不良事件(ADE)检出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该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随机抽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病历,每月随机抽取病例60份,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剔除重复病例得到审查病例,对审查病历进行回... 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用于提高药品不良事件(ADE)检出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该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随机抽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病历,每月随机抽取病例60份,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剔除重复病例得到审查病例,对审查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全面触发工具在提高ADE检出率的优势。结果对随机抽取的720份病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病例662份,剔除重复病例后获得用于分析的病例640份,确定ADE 87例,其中78例由触发器检出,ADE检出率为12.2%,而同时期通过自愿上报法上报的该院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为0.3%(320/103 906); 35项触发器中有24项呈阳性(68.6%);触发器总阳性频次529次,检出ADE 94频次,触发器的阳性预测值(PPV)为17.8%(94/529);在78例次ADE中,其中化疗药物引起23例次(29.5%),抗菌药物引起10例次(12.8%),降压药物、激素、利尿药物各引起7例次(9.0%); 78例ADE中暂时性伤害占98.7%(E级57.7%,F级41.0%)。结论 GTT对ADE的监测及评价具有积极作用,但尚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事件 药品 全面触发工具 触发器 实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朱熙 刘丽萍 +2 位作者 胡伟 杨婷 杨雅茹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所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住院患者共124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利奈唑胺...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所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住院患者共124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各62例。观察利奈唑胺组患者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转归。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同时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组发生PLT减少21例(33.87%),Hb减少17例(27.42%),未观察到患者因PLT或Hb减少停用利奈唑胺。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利奈唑胺[OR=7.699,95%CI(1.408,42.090),P=0.019]、疗程>14 d[OR=7.639,95%CI(1.162,50.226),P=0.034]、基础肾小球滤过率(e GFR)<80 m L·min-1[OR=6.150,95%CI(1.604,23.577),P=0.008]、基础白蛋白(ALB)<25 g·L^(-1)[OR=4.078,95%CI(1.017,16.351),P=0.047]及基础PLT<200×109·L^(-1)[OR=6.148,95%CI(1.705,22.172),P=0.006]为PLT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利奈唑胺[OR=4.335,95%CI(1.308,14.365),P=0.016]和基础ALB<25 g·L^(-1)[OR=5.424,95%CI(1.824,16.129),P=0.002]为Hb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利奈唑胺引起PLT和Hb减少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多可恢复正常。使用利奈唑胺时,应关注引起PLT和Hb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注意监测血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血小板 血红蛋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三醇组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智 于晓风 +2 位作者 曲绍春 徐华丽 睢大员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三醇组皂苷(PQT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模型组及PQTS 12.5、25.0、50.0 mg.kg-1组(每组10只),PQTS组动物腹腔注射PQTS,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三醇组皂苷(PQT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模型组及PQTS 12.5、25.0、50.0 mg.kg-1组(每组10只),PQTS组动物腹腔注射PQTS,假手术组和再灌注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松扎再灌注12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心肌梗死范围(MIS),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浆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与再灌注模型组比较,PQTS 25.0和50.0 mg.kg-1组MIS缩小(P<0.01),血清AST、LDH、CK-MB活性及MDA含量降低(P<0.01),SOD及GSH-Px活性升高(P<0.05),血浆TXA2水平下降(P<0.05),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增高(P<0.05或P<0.01)。上述指标PQTS 12.5 mg.kg-1组与对照组及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QT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血管活性物质平衡失调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三醇组皂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酶 自由基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