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Rpph1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AMPK/Nrf2通路、焦亡的影响
1
作者 古丽鲜·吐尔洪 姑丽孜巴·塔衣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305-9311,共7页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ph1促进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足细胞损伤,是否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以及细胞焦亡和凋亡有关。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ph1促进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足细胞损伤,是否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以及细胞焦亡和凋亡有关。体外培养人肾小球足细胞(Human glomerular podocytes,HGP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ncRNA Rpph1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和空载体组,5 mmol/L的D-葡萄糖孵育HGPC为对照组,其他三组采用30 mmol/L的D-葡萄糖孵育细胞建立DN模型。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lncRNA Rpph1过表达、低表达与空载体的稳定质粒与HGPC共孵育。qRT-PCR检测lncRNA Rpph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AMPK/AMPK和Nrf2蛋白,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包括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GSDMD-N的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ncRNA Rpph1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p-AMPK/AMPK、Nrf2、NLRP3、caspase-1和GSDMD-N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减少,凋亡率增加(P<0.05)。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相比,lncRNA Rpph1过表达组lncRNA Rpph1、p-AMPK/AMPK、Nrf2、NLRP3、caspase-1和GSDMD-N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显著减少,凋亡率增加(P<0.05);lncRNA Rpph1低表达组lncRNA Rpph1、p-AMPK/AMPK、Nrf2、NLRP3、caspase-1和GSDMD-N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多,凋亡率下降(P<0.05)。DN中lncRNA Rpph1高表达可以促进足细胞损伤,可能通过AMPK/Nrf2信号通路激活细胞焦亡和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Rpph1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戊二酸脱氢酶L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代谢重编程缓解肾纤维化
2
作者 杨应现 黄英辉 赵景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45-1154,共10页
目的探究氧戊二酸脱氢酶L(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L,OGDHL)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8周龄,体质量约25 g)分为对照组与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 目的探究氧戊二酸脱氢酶L(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L,OGDHL)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8周龄,体质量约25 g)分为对照组与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组(n=6),通过UUO建立小鼠肾纤维化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sson染色检测模型的纤维化程度;培养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2(human kidney-2 proximal tubule cell line,HK-2),分为对照质粒空载体组(Vector组)、过表达OGDHL组(OGDHL OE组)、TGF-β1+对照质粒空载体组(TGF-β1+Vector组)、TGF-β1+过表达OGDHL组(TGF-β1+OGDHL OE组)4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通过RT-q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检测OGDHL及线粒体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试剂盒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通过安捷伦Seahorse细胞代谢分析仪检测氧耗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细胞外酸化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ECAR)等线粒体代谢相关指标。结果UUO术后肾脏肾皮质明显变薄、肾积水显著。HE染色显示肾小管萎缩、管腔扩大;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sson染色显示纤维化明显。肾纤维化时,肾脏OGDHL的表达在mRNA水平下降82.9%(P<0.001),在蛋白水平下降81.9%(P<0.001)。线粒体ATP生成减少(0.970±0.151)μmol/L(P<0.01),线粒体结构损伤,最大呼吸能力降低(25.260±1.920)pmol/min(P<0.001),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下降50.2%(P<0.05),糖酵解增强,ECAR上升,糖酵解相关基因上升为对照组的2.5倍(P<0.05)。OGDHL过表达后线粒体形态学损伤显著改善,ATP生成增加(0.980±0.090)μmol/L(P<0.001),能量代谢障碍显著缓解,肾纤维化明显减轻(P<0.05)。结论OGDHL调控线粒体代谢重编程从而缓解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纤维化,提示OGDHL可能成为肾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氧戊二酸脱氢酶L 线粒体代谢重编程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肾病患者肠道真菌特征性改变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侯占杰 戈宇松 +6 位作者 唐波 雷媛媛 唐黎 蒋洪飞 简金呈 程金波 杨仕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6-846,共11页
目的 研究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患者肠道真菌菌群多样性、组成结构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PKD患者44例、非多囊肾病慢性肾病(non-polycystic kidne... 目的 研究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患者肠道真菌菌群多样性、组成结构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PKD患者44例、非多囊肾病慢性肾病(non-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chronic kidney disease,NPCKD)患者44例和健康对照者(health controls,HC)22例,基于ITS1 DNA测序技术分析受试者粪便样本肠道真菌组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各组间真菌的多样性和结构差异,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肠道真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学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PKD组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PCK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3组间比较及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菌群结构分析发现,PKD组Candida(假丝酵母菌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而Aspergillus(曲霉菌属)、Cladosporium(枝孢菌属)丰度显著低于HC组(P<0.05)。线性判别分析(LEFSe)表明PKD组中Candida显著富集,Aspergillus、Cladosporium显著减少。相关性分析显示,PKD组Cladosporium丰度与肾囊肿直径、免疫轻链Kappa/Lamda呈负相关(P<0.05),而Candida丰度与肝/肾囊肿直径呈正相关(P<0.01)。结论 PKD患者肠道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结构存在特征性改变,Cladosporium和Candida与PKD患者的临床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疾病 慢性肾脏病 真菌 ITS1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对评估糖尿病肾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江南 唐莎 +4 位作者 王渊 杨莉莉 田易 赵婷婷 张静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218-2224,共7页
目的 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ripheral eosinophil count, PEC)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220例DN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相关指标等临... 目的 评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ripheral eosinophil count, PEC)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220例DN患者的血常规、肾功能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X-tile 3.6.1生物信息软件计算PEC的最佳截点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肾脏预后。结果 PEC水平与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r=0.245)、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r=0.237)和血尿酸(blood uric acid, UA)(r=0.252)水平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r=-0.236)呈负相关。根据PEC的最佳截点值(0.29×10^(9)/L)将DN患者分为高水平组(>0.29×10^(9)/L)(n=41)和低水平组(≤0.29×10^(9)/L)(n=179)。与低水平组比较,高水平PEC组患者的Scr(P<0.001)、BUN(P=0.001)和UA(P=0.005)水平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eGFR低于低水平组患者(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PEC与肾脏预后不良相关(HR=2.20,95%CI:1.05~4.60,P=0.03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高水平PEC组患者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患者(P=0.024)。结论 PEC水平与DN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是预测DN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在糖尿病肾病小鼠中的作用
5
作者 王海燕 王璐璐 +1 位作者 戴春笋 江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2-2209,共8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DKD小鼠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DKD组(予以生理盐水处理)及DKD+seladelpa... 目的:分析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DKD小鼠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DKD组(予以生理盐水处理)及DKD+seladelpar(1、5和10 mg/kg)治疗组,每组小鼠6~7只。治疗4周后处死小鼠,分别使用Albuwell 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肌酐试剂盒、血尿素氮试剂盒、甘油三酯试剂盒和胆固醇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尿素氮、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浓度。肾脏组织脱水包埋制作石蜡切片用于HE和PAS染色分析肾小球的病理改变。肾小球组织采用RNA测序和RT-qPCR法检测足细胞标志物Nphs1、Nphs2、Wt1和Synpo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PPARδ蛋白表达。肾皮质组织制作冰冻切片用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Wilms肿瘤蛋白1(WT1)阳性细胞数和desmin蛋白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足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DKD组小鼠肾小球组织PPARδ蛋白的表达量降低。(2)与DKD组相比,seladelpar 10 mg/kg治疗组小鼠的血糖、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浓度降低。(3)与DKD组相比,seladelpar 5 mg/kg和10 mg/kg治疗组小鼠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降低;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区基质沉积缓解;Nphs1、Nphs2、Wt1和Synpo的mRNA表达量升高;肾小球WT1阳性细胞数增加,desmin表达下降;足细胞足突融合度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降低。(4)RNA测序结果显示,seladelpar 5 mg/kg治疗组能够调控PPAR信号通路,并参与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包括胆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脂肪酸代谢等。结论: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能够减轻DKD小鼠的足细胞损伤,并降低尿液中白蛋白的排泄,其对DKD小鼠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其降血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seladel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Klotho蛋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全因死亡预测机器学习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雅婷 熊加川 赵景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867,共9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包含血清Klotho蛋白在内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来预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选取2012年2月7日至2019年10月18日我科收治的CKD... 目的构建并验证包含血清Klotho蛋白在内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来预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选取2012年2月7日至2019年10月18日我科收治的CKD1~5期非透析成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7∶3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将47项常规临床特征(包括血清Klotho蛋白)用于为模型提供变量信息,在训练集中利用单因素Cox回归筛选可能的风险因素、Lasso-Cox回归模型筛选风险因素、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共400例病例资料纳入分析,训练集280例,验证集120例。训练集有52例死亡,228例存活;验证集有21例死亡,99例存活。全因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显示5年生存率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760(95%CI:0.676,0.844)和0.788(95%CI:0.679,0.897),模型总体C指数在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755(95%CI:0.685,0.826)和0.720(95%CI:0.614,0.82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血管疾病病史、胱抑素C、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补体C3、钙、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血清Klotho蛋白可能是全因死亡的预测因子(P<0.05)。多因素Cox逐步回归最终筛选出年龄、白蛋白、补体C3及血清Klotho蛋白共4个独立预测因子(P<0.05),模型最终纳入了年龄、白蛋白、补体C3、血清Klotho蛋白共4个指标。结论成功构建并验证了基于血清Klotho蛋白的慢性肾脏病全因死亡预测机器学习模型;年龄大是CK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白蛋白、补体C3及血清Klotho蛋白高是CKD患者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全因死亡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管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霞 石钰 +3 位作者 蒲诗 彭红梅 黄健芳 刘蕾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3-46,116,共5页
目的编制慢性肾脏病管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会议法、小组讨论等方式构建初始量表。便利抽样法选取336名慢性肾脏病管理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最终形成的量表包括肾脏基础... 目的编制慢性肾脏病管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会议法、小组讨论等方式构建初始量表。便利抽样法选取336名慢性肾脏病管理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最终形成的量表包括肾脏基础理论、肾脏药学理论、肾脏营养与评估、管理协作与教育能力、沟通决策与人文关怀、专业发展能力等6个维度,共46个条目。量表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57~1.000,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1。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7.146%。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适配良好。结论慢性肾脏病管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慢性肾病管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测评工具,为培训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肾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3
8
作者 王琛 顾志峰 +2 位作者 王朔 沈良兰 张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9期2276-2279,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肾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96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肾康注射液治疗,联合组给予前列...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肾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96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肾康注射液治疗,联合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两组均给予治疗12d。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尿β2-微球蛋白(Uβ2-MG)、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24hUpro、Uβ2-MG、SCr、BUN及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hUpro、Uβ2-MG、SCr、BUN及UAE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联合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TNF-α、IL-6、IL-8及IL-18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以上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更能够明显减低尿蛋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肾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肾康注射液 慢性肾炎 尿蛋白 肾功能 血清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陈艳霞 冯益宇 +1 位作者 房向东 涂卫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008-2010,2014,共4页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FK506)与环磷酰胺(CTX)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CBM、万方、维普等全文数据库,筛选FK506与CTX治疗RNS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FK506)与环磷酰胺(CTX)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CBM、万方、维普等全文数据库,筛选FK506与CTX治疗RNS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包括308例RNS患者,其中试验组155例,对照组1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完全缓解率〔RR=1.619,95%CI(1.158,2.363),Z=2.82,P=0.005〕、部分缓解率〔RR=1.272,95%CI(1.024,1.579),Z=2.17,P=0.03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缓解率〔RR=0.994,95%CI(0.826,1.195),Z=0.07,P=0.945〕、不良反应发生率〔RR=0.763,95%CI(0.577,1.088),Z=1.91,P=0.056〕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篇文献报道了治疗6个月后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完全缓解率〔RR=1.620,95%CI(0.898,2.923),Z=1.60,P=0.109〕、部分缓解率〔RR=1.051,95%CI(0.649,1.702),Z=0.15,P=0.878〕、不良反应发生率〔RR=0.712,95%CI(0.424,1.194),Z=1.71,P=0.087〕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缓解率〔RR=1.012,95%CI(0.809,1.265),Z=2.18,P=0.03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经典治疗药物CTX比较,FK506能提高RNS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治疗6个月时,患者总缓解率明显提高,FK506治疗RNS的有效性较CTX高,两者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 环磷酰胺 治疗结果 安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4
10
作者 江罗佳 冯益宇 +1 位作者 房向东 涂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客观评价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SCI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手工... 目的:客观评价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SCI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专业资料和网络信息,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3年7月,对符合标准的同质资料进行研究,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前瞻性研究(包括6篇随机对照试验和2篇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克莫司组完全缓解率优于环磷酰胺组(P<0.05);部分缓解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组总缓解率优于环磷酰胺组(P<0.05);他克莫司组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感染、血糖代谢异常、白细胞减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他克莫司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环磷酰胺,可考虑作为用药首选,但由于受文献资料质量限制,仍需要更多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且随访时间长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环磷酰胺 膜性肾病 特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红细胞生成素对高糖诱导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艳霞 杨丽萍 +4 位作者 吴险峰 秦晓华 黄翀 房向东 涂卫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33-2438,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高糖诱导的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刺激物)、高糖诱导组(高糖终浓度为30 mmol/L...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高糖诱导的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刺激物)、高糖诱导组(高糖终浓度为30 mmol/L)、甘露醇对照组(甘露醇为24.5 mmol/L)、rhEPO对照组(rhEPO终浓度为20 U/ml)、不同浓度rhEPO干预组(rhEPO终浓度分别为5、10、20 U/ml+高糖)及Rho激酶抑制剂(Y27632)组(Y27632终浓度为30μmol/L,加入Y27632 30 min后加高糖,高糖终浓度为30 mmol/L),以上各组均培养24 h。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RhoA mRNA、ROC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人纤维连接蛋白(FN)、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RhoA mRNA、ROCK1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糖诱导组与5 U/ml rhEPO组RhoA mRNA、ROCK1 mRNA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0 U/ml rhEPO组、20 U/ml rhEPO组及Rho激酶抑制剂组RhoA 、ROCK1 mRNA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rhEPO组RhoA mRNA、ROCK1 mRNA表达均低于高糖诱导组(P<0.05),Rho激酶抑制剂组ROCK1 mRNA表达低于高糖诱导组(P<0.05);10 U/ml rhEPO组与20 U/ml rhEPO组RhoA mRNA、ROCK1 mRNA表达均低于5 U/ml rhEPO组(P<0.05);20 U/ml rhEPO组RhoA mRNA、ROCK1 mRNA表达均低于10 U/ml rhEPO组(P<0.05)。各组α-SMA、E-cadherin、FN、IL-6及TNF-α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糖诱导组、不同浓度rhEPO组、Rho激酶抑制剂组α-SMA、FN、IL-6及TNF-α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E-cadherin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rhEPO组、Rho激酶抑制剂组α-SMA、FN、IL-6及TNF-α蛋白表达均低于高糖诱导组,E-cadherin均高于高糖诱导组(P<0.05);10 U/ml rhEPO组、20 U/ml rhEPO组α-SMA、FN、IL-6及TNF-α蛋白表达均低于5 U/ml rhEPO组,E-cadherin均高于5 U/ml rhEPO组(P<0.05);Rho激酶抑制剂组α-SMA、FN蛋白表达均低于5 U/ml rhEPO组,E-cadherin均高于5 U/ml rhEPO组(P<0.05);20U/ml rhEPO组α-SMA、FN、IL-6及TNF-α蛋白表达均低于10 U/ml rhEPO组,E-cadherin均高于10 U/ml rhEPO组(P<0.05);Rho激酶抑制剂组α-SMA、E-cadherin、FN蛋白表达均低于10 U/ml rhEPO组(P<0.05)。Pearson直线相关结果分析,高糖诱导组、不同浓度rhEPO干预组RhoA mRNA与ROCK1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5、0.901、0.886、0.868,P<0.05)。结论 rhEPO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rhEPO还可以通过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进展,延缓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RhoA /ROC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转分化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RhoA/ROC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VD_3下调糖尿病肾病肾脏组织p38MAPK和胶原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3
12
作者 谢先辉 李正胜 +4 位作者 皮明婧 吴静 曾雯 左丽 査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1-935,共5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Ⅲ型胶原蛋白(Col3)和Ⅳ型胶原蛋白(Col4)表达,及1,25-(OH)2-VD3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38MAPK与Col3和Col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30mg/kg...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间质纤维化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Ⅲ型胶原蛋白(Col3)和Ⅳ型胶原蛋白(Col4)表达,及1,25-(OH)2-VD3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38MAPK与Col3和Col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联合30mg/kg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25-(OH)2-VD3治疗组[建模后给予6ng/(100g·d)1,25-(OH)2-VD3治疗]、胰岛素组(建模后给予2~3U胰岛素治疗)。干预8周后检测4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蛋白尿水平;过碘酸希夫反应(PAS)染色观察肾脏病变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肾间质p38MAPK、CoD和Col4的表达;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25-(OH)2-VD3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24h蛋白尿和肾间质受损面积均降低;与对照相比,模型组p38MAPK、Col3和Col4水平增加,1,25-(OH)2-VD3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24h蛋白尿与p38MAPK、CoB和Col4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呈正相关,p38MAPK的表达与Col3和Col4表达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肾间质组织p38MAPK、Col3和Col4表达上调,1,25-(OH)2-VD3可能通过p38MAPK下调Col3、Col4的表达改善糖尿病肾病肾组织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3型胶原蛋白 4型胶原蛋白 1 25-(OH)2-V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钢炼 廖婷婷 +3 位作者 周琳 李美如 袁浩峥 桂保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6,119,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根据肾小球...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轻度肾损害组(GFR<90 mL/min.1.73 m2,CKDⅠ)和中、重度肾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CKDⅡ),再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TIMP-1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MMP-9和TIMP-1水平的差异。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TIMP-1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而MMP-9水平则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下调TIMP-1水平,恢复MMP-9水平,保持MMP-9/TIMP-1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防止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 慢性肾脏病 肾间质纤维化 氧化苦参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辉乐 毛朝鸣 +3 位作者 王万铁 金可可 邱晓晓 方周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32-2834,共3页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h、再灌注5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h、再灌注5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黄嘌吟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XO、SOD活性及MDA含量,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川芎嗪组血浆X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SOD活性高于再灌注组(P<0.05)。川芎嗪组与再灌注组相比,肾组织的X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再灌注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害,川芎嗪组大部分肾组织上述部位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但比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川芎嗪 黄嘌呤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脂质过氧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干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辉乐 毛朝鸣 +4 位作者 金可可 邱晓晓 方周溪 王万铁 徐正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318-320,I0013,共4页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川芎嗪注射液组(川芎嗪组)。...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川芎嗪注射液组(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5 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ET-1和NO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ET-1和NO含量,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缺血和再灌注后血浆ET-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川芎嗪组均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再灌注组缺血和再灌注后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川芎嗪组均显著高于再灌注组(均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肾组织ET-1含量明显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川芎嗪组ET-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O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再灌注组相比,川芎嗪组肾组织ET-1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③再灌注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害,川芎嗪组大部分肾组织上述部位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但均比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能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组织过度产生ET-1,能使NO分泌增加,遏制无复流现象,同时明显减轻超微结构的严重损害,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大黄素干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国华 秦晓华 +2 位作者 秦艳东 房向东 涂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中是否涉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5mg/mL人白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TGF-β1、Smad2 mRN...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中是否涉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5mg/mL人白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诱导α-SMA、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使用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干预后,明显抑制了白蛋白诱导的上述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与α-SMA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大黄素抑制人白蛋白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白蛋白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减轻慢性肾衰竭微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成 房向东 涂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994-2996,共3页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其过程呈现进行性和不可逆性.最终都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近年...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其过程呈现进行性和不可逆性.最终都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近年来.经过透析治疗的CRF患者长期存活成为可能.但患者的生存质量仍明显低于正常人.并发症和病死率很高。有关影响CRF患者预后的因素及改善其预后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微炎症反应 减轻 大黄 临床综合征 肾实质疾病 肾功能减退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瑛瑛 欧阳军 +6 位作者 王建生 张宛哲 张文吉 孟晶茜 申鹏霄 刘丁 汤建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0-8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造影剂肾病(CI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造影前、造影后24h和48h血清Cys-C、血清肌酐等...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造影剂肾病(CI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造影前、造影后24h和48h血清Cys-C、血清肌酐等相关临床资料,比较血清Cys-C与Scr检测在造影剂肾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与造影前[(1.03±0.18)mg/L]比较,427例研究对象造影后24h[(1.27±0.21)mg/L]和48h[(1.31±0.26)mg/L]血清Cys-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42,P=0.031)。以血清肌酐变化为诊断指标,造影后24h和48hCIN的发生率分别为6.57%和7.20%,均低于以血清Cys-C法诊断标准下CIN的发生率(10.17%和10.81%,χ2=262.359和236.669,P均<0.001)。运用血清Cys-C法在造影后24h诊断CIN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7%和95.92%,造影后48h为91.18%和95.43%。结论:Cys-C可敏感地反映造影剂肾毒性程度,有利于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冠状动脉造影术 造影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天伦 徐承云 徐高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08-2210,共3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6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者(有急性胰腺炎组)与不并发组者(无急性胰腺炎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6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者(有急性胰腺炎组)与不并发组者(无急性胰腺炎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4.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5;χ2=33.17)、不合理饮食(P<0.05;χ2=30.34)、肥胖(P<0.05;χ2=5.83)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00;OR8.164;95%CI2.814~23.686)、不合理饮食(P=0.001;OR5.811;95%CI2.003~16.856)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体质量及胆道疾病的发作,可预防或减少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急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芮国华 潘荣华 +2 位作者 姚刚 武晓春 徐玲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85-1689,共5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未加入丹酚酸B或者TGF-β1;②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未加入丹酚酸B或者TGF-β1;②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度为5ng/ml);③丹酚酸B+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丹酚酸B和TGF-β1(浓度为5ng/ml),按丹酚酸B的浓度分为A、B、C、D4个亚组:丹酚酸B的浓度分别为A组:0.1μmol/L,B组:1μmol/L,C组:10μmol/L,D组:100μmol/L。72h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胞浆内大量表达α-SMA,同时E-cadherind的表达明显减少;不同剂量丹酚酸B治疗可减轻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胞浆内α-SMA的表达,同时E-cadherind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酚酸B具有阻止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潜能,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阻止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