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FIP1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余富龙 李亮 +6 位作者 强昊 袁慧 王松 程晓虎 江闰犇 杨雅茹 刘志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分析CYFIP1(cytoplasmic FMR1-interacting protein-1,CYFI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敲低CYFIP1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3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YFIP1的表达... 目的分析CYFIP1(cytoplasmic FMR1-interacting protein-1,CYFI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敲低CYFIP1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3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YFIP1的表达水平;通过GEPIA2数据库筛选共表达基因,预测二者相关性及可能结合位点;构建siRNA-CYFIP1后,分别用CCK-8、细胞凋亡荧光Hoechst 33342/PI双染实验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T29细胞的增殖、凋亡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YFIP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CYFIP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利用GEPIA2、JASPAR数据库和rVista 2.0启动子预测软件在CYFIP1基因上游的3kbps的DNA区域预测了一个保守的TP53结合位点;HT29转染siRNA-CYFIP1后,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HT29转染siRNA-CYFIP1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水平升高,caspase-3,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这可能与CYFIP1与TP53相互作用有关。结论CYFIP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敲低CYFIP1后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增殖、影响相关凋亡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YFIP1 凋亡 增殖 HT29 小分子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顺乐 陈熹 +2 位作者 张心武 吴涛 纪宗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42-2745,共4页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在术后1、6、12h动态观察大鼠胰腺、肺组织病理学改...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卡托普利干预组(CAP组)。在术后1、6、12h动态观察大鼠胰腺、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清淀粉酶,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TNF-α、AngⅡ活性。结果卡托普利干预组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SAP组明显减轻,MPO活性6h、12h明显低于SAP组(P<0.05),各时点血清淀粉酶较SO组升高,卡托普利干预组肺组织TNF-α,AngⅡ各时点较SO组明显升高(P<0.01),但其与SAP组相比6、12h明显降低(P<0.05)。结论卡托普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导致的肺损伤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卡托普利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65例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清勇 苏彦河 +2 位作者 杨鲲鹏 张斌 张水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评价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MG365例,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0.4±18.6)min,术中出血(60.6±21.4)ml,术后多功能监护24~72 h.术后引流(9... 目的:评价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方法:胸骨横断第二肋间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MG365例,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0.4±18.6)min,术中出血(60.6±21.4)ml,术后多功能监护24~72 h.术后引流(90.9±32.6)ml.48 h内均拔引流管,未因疼痛而用镇痛药者.无术后活动性出血需2次手术者.伤口Ⅰ/甲级愈合.术后发生危象36例,其中28例治愈,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随访1~7个月,无胸骨畸形愈合.结论:上述术式疗效好,创伤小,美容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腔镜充气甲状腺手术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李运浩 武永科 +4 位作者 苏元浩 李成 赵翌媛 金鑫 王志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0-485,共6页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腔镜充气甲状腺手术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究老年患者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8月进行经腔镜充气甲状腺手术(204例)患者的临...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腔镜充气甲状腺手术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探究老年患者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4年8月进行经腔镜充气甲状腺手术(2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倾向评分匹配(PSM)选择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54例和中青年组(18~59岁)1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指标情况。结果经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声音嘶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为属于不同人群,两组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及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心、脑血管事件,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中有出现1例谵妄,术后5天痊愈。结论老年甲状腺手术患者慢性合并症较多,但老年患者实施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手术 甲状腺肿瘤 老年患者 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恶性结直肠间质瘤17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志宇 蒲永东 +3 位作者 宋晶莹 何建苗 杨波 董立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9-600,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结直肠间质瘤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5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恶性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 目的探讨恶性结直肠间质瘤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5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恶性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为恶性,其中行左半结肠切除6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直肠局部切除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腹壁造口术6例,中位生存时间52.0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0.6%和47.1%。结论恶性GIST的最后诊断需依靠病理切片,CD117和CD34是确诊最有价值的依据。恶性结直肠间质瘤仍应以外科手术为主,原则上需行局部根治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结直肠肿瘤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胃癌类器官增殖与耐药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张媛媛 段振铨 +6 位作者 李雨贤 黄梦秋 朱宝行 邱远 邹全明 彭六生 马代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3-461,共9页
目的体外构建胃癌类器官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利用该模型探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胃癌类器官增殖与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切除的12例胃癌患者的肿瘤... 目的体外构建胃癌类器官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利用该模型探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胃癌类器官增殖与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切除的12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采用体外三维构建胃癌类器官;通过HE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角蛋白CK7、癌胚抗原CEA和增殖相关因子Ki-67的表达。培养同一患者来源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光镜观察分析其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染色检测其表型。将胃癌类器官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按1∶1比例共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胃癌类器官的生长情况并分析其数量、平均直径与总面积。将单独培养的类器官设置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和共培养组中加入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处理48 h,利用CellTiter-Glo^(R)3D试剂盒和CellEvent^(TM)Caspase 3/7分别检测类器官的细胞活力与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出10例患者来源的胃癌类器官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胃癌类器官表现出与原发肿瘤一致的形态学特征并在CK7、CEA与Ki-67的表达上具有相似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呈现出典型的梭状及CD326^(-)、CD45^(-)、CD31^(-)、α-SMA^(+)、CD73^(+)、CD90^(+)、CD105^(+)表型特征。与单独培养的类器官对照组比较,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组的类器官形成数量更多、平均直径更长且总面积更大(P<0.05)。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处理下,对照组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0.66和3.26μmol/L,而共培养组则分别为46.23和91.11μmol/L;与类器官单独培养的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中类器官的CellEvent?Caspase 3/7阳性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与单独培养的类器官比较,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的促瘤增殖与耐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类器官 成纤维细胞 共培养模型 药物敏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外科低蛋白血症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瑞祥 罗世成 +9 位作者 郭建辉 莫一我 段体德 毕品端 谭晶 张小文 李立 罗开元 张冰 洪文龙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0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 GH)对外科低蛋白血症病人的治疗效果。 方法 :71例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外科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rh GH +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 )和对照组 (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 ) ,术后 1~ 9天进行临床实验研究和病人恢复情...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 GH)对外科低蛋白血症病人的治疗效果。 方法 :71例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外科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rh GH +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 )和对照组 (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 ) ,术后 1~ 9天进行临床实验研究和病人恢复情况的观察。 结果 :1外科手术病人术后 5天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都进行性下降 ,rh GH加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组随后血浆蛋白浓度迅速回升 ,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差异。 2对照组术后病人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明显下降 ,rh GH治疗组下降不明显 ,术后第 9天 Ig G、Ig A、Ig M与术后第 1天相比明显升高 ,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3rh G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7.6 % ) ,康复时间 (14.3± 4.7天 ) ,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 5 9.5 % ,康复时间 2 4.5± 12 .1天 )。 结论 :外科病人术后血浆蛋白浓度和免疫功能下降 ,重组人生长激素加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 ,可显著提高外科病人血浆蛋白浓度 ,对术后低蛋白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并能改善术后病人的免疫功能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低蛋白血症 肠外营养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组织学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莉 董蕾 +3 位作者 柳嘉 黎一鸣 马师洋 邹百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92,共5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式分别为强力电凝模式(forced,F)、脉冲电凝模式1(pulsed 1,P1)、脉冲电凝模式2(pulsed 2,P2),记录最大损伤直径及损伤深度。结果胃组织的损伤深度与功率(P<0.001)、能量(P=0.008)及不同的作用模式(P=0.013)均相关;胃组织的最大损伤直径与功率(P<0.001)、作用时间(P=0.001)、能量(P<0.001)及作用模式(P=0.001)均相关。胃组织有害损伤的发生主要与作用模式(P=0.012)有关。损伤深度为P1>F>P2(P<0.05),而损伤的最大直径为P2>P1>F(P<0.05)。结论不同模式的VIO APC对胃肠组织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与F模式相比,P1模式主要产生较深的组织损伤效应,而P2模式则产生直径较大但较表浅的损伤效应。但以上模式均可产生累及肌层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疗法 消融疗法 消化系统内镜 组织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小鼠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实验中的应用
9
作者 路寒 张雪飞 +7 位作者 孙学伟 张若男 张昕蕊 张明燕 唐成亮 杨展 朱进 杨晓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636,共10页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和α⁃萘基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差异,探讨两种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实验中的应用范围。方法:将C57BL/6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和α⁃萘基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差异,探讨两种模型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实验中的应用范围。方法:将C57BL/6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ham组)、BDL组、BDL+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组、ANIT组和ANIT+SCFA组。BDL组、BDL+SCFA组在第1天进行BDL手术,ANIT组和ANIT+SCFA组在第1天开始通过灌胃方式给予100 mg/kg ANIT,每周1次,BDL+SCFA组和ANIT+SCFA组自造模日起,持续14 d自由饮用含SCFA的水(67.5 mmol/L乙酸钠、25.9 mmol/L丙酸钠、40 mmol/L丁酸钠),共观察14 d。收集各组小鼠肝组织以及血清样本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评估肝脏病理变化,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并通过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结果:BDL组小鼠早期(第1周)出现明显黄疸和持续体重下降,后期(第2周)出现严重黄疸。ANIT组小鼠早期表现为轻度黄疸和体重下降,后期黄疸逐步加深。两种模型的肝组织大体与形态学中存在共同表现:肝脏硬化、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胆管增生。但BDL组早期出现上述表现且较重,而ANIT组早期表现较轻但后期加重。血清学指标显示,两组小鼠肝脏转氨酶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BDL组早期ALP和TBI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较ANIT组升高明显(P<0.05),ANIT组小鼠的ALP和TBIL水平早期仅轻度升高,后期逐步升高(P<0.05)。血清炎症因子分析显示,BDL组小鼠早期IL⁃1β、IL⁃6和MC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NIT组小鼠的炎症因子水平早期仅轻度上升,后期逐步升高并接近BDL组水平(P>0.05)。SCFA治疗对BDL组小鼠的黄疸、体重下降、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和TBIL)及炎症因子水平(IL⁃6和MCP⁃1)均无显著改善(P>0.05)。然而,在ANIT组小鼠中,SCFA治疗显著改善黄疸和体重下降(P<0.05),并降低ALT、AST、TBIL水平(P<0.05)。此外,SCFA干预后ANIT组小鼠的IL⁃1β、IL⁃6和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BDL模型具有起病急、肝损伤严重的特点,适合研究急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ANIT模型表现为起病缓慢、肝损伤逐渐加重,更适合模拟慢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胆管结扎 α⁃萘基异硫氰酸酯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诱导胆囊癌细胞凋亡
10
作者 周汉旭 严华悦 +2 位作者 王胜威 刘子祥 周少波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42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凋亡以及生物学功能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方法: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二甲双胍处理胆囊癌细胞,采用CCK‑8实验法测定二甲双胍对NOZ细胞的抑制效果。实验随后被分为3组: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凋亡以及生物学功能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方法:通过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二甲双胍处理胆囊癌细胞,采用CCK‑8实验法测定二甲双胍对NOZ细胞的抑制效果。实验随后被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MET组以及MET+BAY‑3827组合。为了评估二甲双胍对NOZ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本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探讨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质及AMPK/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了流式细胞术计算胆囊癌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比例。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被用来评估胆囊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的方式,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已验证了其对胆囊癌细胞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其具有促进胆囊癌细胞凋亡的效果,且使用BAY‑3827抑制该信号通路后,二甲双胍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趋势的影响有逆转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ax以及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MPK、p‑AMPK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AMPK/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TOR、p70S6K、4E‑BP1、p‑mTOR、p‑p70S6K、p‑4E‑BP1的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上述机制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相关生物学活动,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二甲双胍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11
作者 多文娟 王怡祥 +9 位作者 王家兴 许鑫龙 李林献 杨栋臣 申启利 杨立春 刘晓静 金启旺 褚亮 杨小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Sj-Cystatin)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6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蛋白组(B组)、“二次打击”造模组(C组)、蛋白干预组(D组),16只/组。A组和B组小鼠首...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Sj-Cystatin)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6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蛋白组(B组)、“二次打击”造模组(C组)、蛋白干预组(D组),16只/组。A组和B组小鼠首先腹腔注射PBS(100μL/只),24 h后开腹探查盲肠,但不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CLP),术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PBS(100μL/只)或含25μg r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μL/只);C组和D组小鼠首先腹腔注射含LPS(5 mg/kg)的PBS(100μL/只),24 h后行CLP手术,术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PBS(100μL/只)或含25μg r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μL/只)。每组随机抽取6只,造模12 h后取小鼠血清、脾、肝、肺和肾组织。肝、肺和肾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损伤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验血清和肝、肺、肾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iNOS和Arg-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3+CD4+CD25+Foxp3+T的比例变化;剩余小鼠造模后记录72 h生存率并观察小鼠状态。结果与A、B组(100%)相比,C组(0%)72 h生存率降低,经rSj-Cystatin蛋白治疗后,D组生存率较C组增高(20%)。与A、B两组相比,C组肝、肺、肾组织切片病理损伤加重,血清和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蛋白治疗后,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血清和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降低(P<0.05),调节因子IL-10、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CD3+CD4+CD25+Foxp3+T比例升高(P<0.05);与A、B两组相比,C组各器官组织中iNOS水平均升高,而Arg-1水平呈差异性,仅在肾中呈下降趋势(P<0.01);与C组相比,D组iNOS水平下降(P<0.05),Arg-1水平升高(P<0.001)。结论rSj-Cystatin可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进而对“二次打击”脓毒症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脂多糖 盲肠结扎穿刺 脓毒症 免疫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耿鹏 牛跃平 +1 位作者 任潇毅 杜绍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71-1272,共2页
目的:评价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关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02-2004年和2008-2010年间两组各120例患者,分析丝线分层关腹组和普迪斯线全层关腹组的数据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层缝合组手术耗时... 目的:评价普迪斯线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关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2002-2004年和2008-2010年间两组各120例患者,分析丝线分层关腹组和普迪斯线全层关腹组的数据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全层缝合组手术耗时明显比分层缝合组少[(5.21±0.78)minvs.(10.56±0.97)min],且术中不宜发生腹膜撕裂;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全层缝合组出现切口疝1例(0.83%),分层缝合组4例(3.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手术中应用普迪斯线进行全层连续缝合关腹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普迪斯线 切口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小春 周冬仙 张桂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62-363,359,共3页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1985年1月至2003年9月间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主要发生在新生儿,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发生率为76.9...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我院1985年1月至2003年9月间收治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主要发生在新生儿,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发生率为76.9%,并且合并其他畸形率高达26.9%。本组手术治疗20例,其中行Ladd’s术17例,均附加切除阑尾,加胃空肠吻合3例,加空肠侧侧吻合术1例;行腹壁缺损修补、巨空肠节段性切除、小肠大部分切除术各1例。保守治疗好转暂无需手术6例。本组治愈或好转25例,死亡1例。结论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有些病例需剖腹探查才能确诊。本病手术治疗主要是解决肠梗阻及同时处理并存的畸形。Ladd氏手术是治疗本病的经典术式。如果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本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诊断 外科治疗 肠梗阻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含量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杨斌 郭文文 何震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根据截断值区分患者并绘制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术后DFS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mt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低mtDNA含量与肿瘤位于结肠、低分化、TNM分期差、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ROC曲线提示mtDNA含量为500.699可作为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tDNA含量低于500.699(HR=4.285,95%CI:1.938~9.475)、肿瘤低分化(HR=2.886,95%CI:1.428~5.835)是与D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组织mtDNA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低mtDNA含量是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结直肠癌 预后 肿瘤复发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中ALOX1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志强 高启行 +1 位作者 郭文文 何震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12-lipoxygenase,ALOX12)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57例结肠癌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ALOX12的表达,比较肿瘤及瘤旁组织内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12-lipoxygenase,ALOX12)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57例结肠癌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ALOX12的表达,比较肿瘤及瘤旁组织内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并探讨ALOX12表达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综合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因素。结果:与瘤旁组织相比,ALOX12在肿瘤中阳性表达率更高(63.8%vs.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OX12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ALOX12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01)。此外,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ALOX12表达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LOX12高表达与结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 铁死亡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细胞的浸润及其免疫抑制功能的研究
16
作者 李雨贤 段振铨 +7 位作者 王莹 谭雪玲 余小红 张媛媛 朱宝行 邱远 彭六生 邹全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4-1040,共7页
目的 检测B细胞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表型特征并探究肿瘤组织来源的B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3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切片进行B细胞表面标志CD19染色并分析其浸润数目... 目的 检测B细胞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分布,分析其表型特征并探究肿瘤组织来源的B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3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切片进行B细胞表面标志CD19染色并分析其浸润数目,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B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和免疫球蛋白分子表达水平,并通过趋化实验研究CXCL12-CXCR4轴对B细胞的趋化作用,最后分离纯化出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B细胞与自体的外周T细胞共培养,探讨B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细胞的浸润数目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且与正常胃组织来源的B细胞相比,肿瘤组织来源的B细胞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P<0.05);TCGA数据库表明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XCL12的表达水平与CD1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15,P<0.01),胃癌患者临床样本的肿瘤组织中CXCL12的表达水平与B细胞浸润数目亦呈正相关(r=0.93,P<0.05),趋化实验证实CXCL12-CXCR4轴参与促进B细胞的趋化(P<0.05);尽管B细胞在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表达的IgM、IgG和IgA相当,但是体外共培养研究显示,与正常胃组织来源的B细胞相比,肿瘤组织来源的B细胞可显著抑制T细胞的增殖(P<0.01)。结论 B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浸润增加,其可能通过CXCL12-CXCR4轴被募集至肿瘤组织,进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以参与促进胃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方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肠炎热毒伤络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17
作者 吴昊 耿碧竹 +3 位作者 杨振宇 吴易超 丁井永 谢燕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肠炎热毒伤络证的应用价值及对相关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肠炎热毒伤络证的应用价值及对相关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联合地塞米松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清热解毒方,连续治疗1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有效率、放射性肠炎(ARE中文不是放射性肠炎给出中文)分级、维也纳肠镜分级、中医证候评分(里急后重、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血清炎症介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33/36),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P<0.05)。2组患者治疗后放射性肠炎分级、维也纳肠镜分级、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改善(P<0.05),MDA较治疗前降低(P<0.01),SOD较前升高(P<0.01)。用药15 d后,观察组ARE分级、维也纳肠镜分级、中医证候评分、MDA、SO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口服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宫颈癌所致放射性肠炎急性期比单纯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具有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急性期 热毒伤络证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氧化机制 清热解毒方 临床疗效 维也纳肠镜 宫颈癌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52
18
作者 高飞 庞志刚 +2 位作者 韩斌 陈文超 黄高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比单一TACE治疗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7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32例和研究组(TAC...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比单一TACE治疗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7月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7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32例和研究组(TACE联合RFA治疗)35例,采用修订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m RECIST标准)判定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并对所有患者随访。结果术后1个月对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研究组CR为68.5%(24/35),PR为22.8%(8/35),SD为8.6%(3/35),对比对照组CR为40.6%(13/32),PR为46.8%(15/32),SD为6.3%(2/32),PD为6.3%(2/32),两组患者CR及P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P=0.039),但两组的客观有效率(ORR)以及疾病控制率(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44.1%、20.5%,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对照组术后生存率分别为52.8%、23.1%、7.9%,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两组对比分析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应用TACE联合RFA治疗大肝癌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与单一TACE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方面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两种治疗方法优势互补,对于大肝癌患者的远期预后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的最佳术式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崔凌志 张曼旭 +2 位作者 王秋红 王润 周全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7-239,243,共4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的最佳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254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根据结石情况分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术(LTSE)组和腹腔镜下胆总...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的最佳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254例,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根据结石情况分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术(LTSE)组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组,LCBDE组患者经胆总管清除结石手术后被随机分配接受胆管一期缝合(一期缝合亚组)或T管引流(T管引流亚组)。比较LTSE组和LCBDE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14例患者转行开放性手术,172例患者接受LTSE,68例患者接受LCBDE。LCBDE患者中,一期缝合34例,T管引流34例。LTSE组和LCBDE组性别、年龄、急性胆囊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TSE组结石数量、结石直径小于LCBDE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短于LCBDE组(P<0.05)。一期缝合亚组和T管引流亚组性别、年龄、急性胆囊炎、结石数量、结石直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亚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亚组(P<0.05)。LTSE组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CBDE组(χ~2=6.461,P=0.01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82,P=0.055);LTSE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CBDE组(χ~2=11.332,P=0.001)。结论对于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患者,LTSE应是首选治疗,较LCBDE更安全有效,费用低。对于行LCBDE者,一期缝合简单易行,可替代T管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一期缝合 T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24例报告) 被引量:25
20
作者 曹志宇 蒲永东 +2 位作者 何建苗 李翔 汪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02-1303,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2005年585例胃癌根治术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毕Ⅱ式结肠前吻...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2005年585例胃癌根治术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毕Ⅱ式结肠前吻合。结果585例中有24例(年龄46~81岁,平均58.6岁)出现胃瘫综合征表现,发生率为4.1%,均发生在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期间。患者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呕吐物为大量胃内容物及少量胆汁。胃肠减压量24h为800~2000ml。24例患者均行38%泛影葡胺口服或胃管内注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见残胃扩张无力,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缓,无吻合口梗阻。18例行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液体残留,吻合口不同程度水肿,但胃镜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输出襻,未见机械性梗阻征象。经保守治疗后,均于10~38天内治愈。结论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发生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可能为其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术后胃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