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试驱动过程模型在辅助决策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博刚 张威 +1 位作者 王斌 陈月宁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4-49,共6页
为了解决辅助决策系统中模型、知识和数据的选择问题,在辅助决策系统开发过程中引入测试驱动过程模型,并对测试驱动过程模型及其开发步骤进行详细分析.以空调机组的辅助决策系统开发为例,研究测试驱动过程模型应用在辅助决策系统开发过... 为了解决辅助决策系统中模型、知识和数据的选择问题,在辅助决策系统开发过程中引入测试驱动过程模型,并对测试驱动过程模型及其开发步骤进行详细分析.以空调机组的辅助决策系统开发为例,研究测试驱动过程模型应用在辅助决策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方法.最后以确定预测模型为例,说明测试驱动开发模型应用在模型和知识选择中的具体流程,并验证其优点.案例表明在辅助决策系统开发过程中应用测试驱动过程模型,开发过程更加有针对性,模型、知识和数据的选择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驱动开发 测试驱动过程模型 辅助决策系统 开发过程 决策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线映射规则伪随机变化的新型空移键控系统
2
作者 郭鹏程 姚富强 +1 位作者 关胜勇 张超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8-983,共6页
在传统的空移键控技术基础上,对天线映射规则进行伪随机改变,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抗截获通信方式。重点分析了所提方案的实现原理及天线映射结构,并计算了其误码率联合上界;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算法,确保了天线位置序号能被正确检测。性能... 在传统的空移键控技术基础上,对天线映射规则进行伪随机改变,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抗截获通信方式。重点分析了所提方案的实现原理及天线映射结构,并计算了其误码率联合上界;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算法,确保了天线位置序号能被正确检测。性能仿真表明,该方案的传输性能取决于发送与接收天线数目,而与所选取天线映射规则的个数无关。最后,从窃听方破译天线序列复杂性的角度出发,证明了系统具有很好的反侦察、抗截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移键控 抗截获通信 最大似然算法 天线映射规则 伪随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质量硅微陀螺仪 被引量:7
3
作者 殷勇 王寿荣 +3 位作者 王存超 杨波 盛平 田忠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6期703-706,711,共5页
双质量块结构形式的硅微陀螺仪能够有效消除轴向加速度等共模干扰的影响。利用结构解耦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质量双线振动式硅微机械陀螺仪。依据双质量硅微陀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简化的动力学方程,对该陀螺的驱动和检测模态进行... 双质量块结构形式的硅微陀螺仪能够有效消除轴向加速度等共模干扰的影响。利用结构解耦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质量双线振动式硅微机械陀螺仪。依据双质量硅微陀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简化的动力学方程,对该陀螺的驱动和检测模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陀螺的驱动和检测模态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陀螺结构设计能够实现驱动和检测模态的完全解耦,从而验证了设计思想的正确性。通过仿真,得到了驱动和检测模态的仿真频率值。在对微陀螺加工所采用的加工工艺进行简单介绍后,对加工出的硅微机械陀螺仪样品的模态频率值进行了电路测试。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实验得到的驱动和检测频率值与仿真设计值存在1.6%的误差。最后在转台上对样品的标度因数进行了测定,得到了该双质量硅微陀螺仪的标度因数为2.518mV/((°)?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陀螺 结构解耦 ANSYS仿真 标度因数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运行记录的交互测试研究
4
作者 张威 张博刚 +1 位作者 廖飞雄 陈月宁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0-55,共6页
为了进行交互测试并监测整个交互过程,采取插桩交互图获取软件运行记录的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软件运行时的所有交互信息,比较预期输出结果和实际输出结果实现故障定位.并通过分析唯一输入输出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在保证测试覆盖率的基础... 为了进行交互测试并监测整个交互过程,采取插桩交互图获取软件运行记录的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软件运行时的所有交互信息,比较预期输出结果和实际输出结果实现故障定位.并通过分析唯一输入输出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在保证测试覆盖率的基础上对运行记录进行优化.最后以地铁售票系统为例,说明软件运行记录的实现过程,并通过运行Logiscope覆盖率检查工具验证减少信息记录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运行记录 交互测试 交互图 唯一输入输出 运行记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监测的图形用户界面自动化测试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博刚 张威 +1 位作者 陈月宁 廖飞雄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49-2753,共5页
为提高GUI自动化测试的覆盖率、故障定位的速率和精度,以及检测由于时空变化导致的空间错误引起的故障,建立基于运行监测的GUI自动化测试模型。模型将GUI分为窗口框架层、界面元素层、功能结构层和运行记录层四层。窗口框架层描述GUI所... 为提高GUI自动化测试的覆盖率、故障定位的速率和精度,以及检测由于时空变化导致的空间错误引起的故障,建立基于运行监测的GUI自动化测试模型。模型将GUI分为窗口框架层、界面元素层、功能结构层和运行记录层四层。窗口框架层描述GUI所有窗口,界面元素层描述用户输入,功能结构层提出功能覆盖准则,运行记录层通过插桩记录代码动态监测软件每一次执行时路径和各个窗口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测试的覆盖率,并根据运行记录中窗口的总执行次数和正确的执行次数为可靠性计算提供依据。由于监测代码的运行情况,因此故障能够定位到代码级,提高故障定位的精度和速率。最后以记事本程序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口导航 有向图 运行监测 GUI测试 运行记录 循环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