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高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波 蔡力力 +8 位作者 汪海涛 朱宏丽 迟小华 于睿莉 杨洋 冉海红 辛丽君 姚善谦 卢学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患者男,83岁,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采用氨磷汀...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患者男,83岁,初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采用氨磷汀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象维持基本正常3年半,后病情进展,转变为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个月后又演变为AML.M4型,采用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白体CIK细胞治疗,具体方案为:地西他滨10mgd1.5,CIK输注(每次2×10^9~8×10^9)d14,rhlL-22mUd15-19,28d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血象变化、缓解情况及生存期,并复习有关地西他滨治疗老年MDS/AML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共完成8个周期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输注治疗,期间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及Ⅰ度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分别于第2、3、8周期出现高白细胞血症(最高达141.95×10^9/L),加用依托泊苷(50mg,d1-3)治疗后高白细胞血症得到控制。在间断输血治疗下血红蛋白维持在77~138g/L,血小板在第3周期后开始上升,至第6周期达到正常,疗效评价达到部分缓解。患者最终死于白血病进展和肺部感染,自诊断AML至死亡共生存22个月,显著长于文献报道。结论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MDS转化的AML安全有效,有必要扩大病例数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相关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作为药物筛选新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13
2
作者 卢学春 迟小华 +4 位作者 杨波 朱宏丽 刘丽宏 张峰 严江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16-420,共5页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 本研究初步探索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根据药物与疾病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对比的原理,探索SAA治疗药物新的筛选方法。以SAA和T淋巴细胞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表达数据库和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检索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库,并对此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显著性检验后筛选与SAA发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在3 000种药物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筛选与SAA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特征相反者。结果表明,在上述数据库中检索到1个满足条件的相关基因表达数据库GSE3807。与SAA发病相关的T淋巴细胞基因一共有515个(表达水平变化超过2倍),其中上调者202个,下调者313个。聚类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分别属于核酸代谢、泛素依赖的蛋白降解通路、免疫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高尔基体蛋白运输以及蛋白质磷酸化等通路。SAA发病相关基因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分析发现,羟基喜树碱、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具有治疗SAA的作用。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疾病发病相关基因表达谱与药物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有可能成为SAA治疗药物筛选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物信息学 T淋巴细胞 羟喜树碱 盐酸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米格列奈浓度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鹏飞 刘丽宏 +2 位作者 马萍 丁春雷 童卫杭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94-98,共5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米格列奈浓度,选用Kromasil-C18色谱柱(50 mm×4.6mm×5μm),以V(乙腈)∶V(0.1%甲酸)=75∶25的1 mmol.L^-1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沉淀蛋白法处理后进...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米格列奈浓度,选用Kromasil-C18色谱柱(50 mm×4.6mm×5μm),以V(乙腈)∶V(0.1%甲酸)=75∶25的1 mmol.L^-1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沉淀蛋白法处理后进样。选用3200QTrap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米格列奈的线性范围为3.0-3 000.0μg.L^-1,定量下限为3.0μg.L^-1。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变异均小于15%,相对偏差-1.40%-2.07%,方法提取回收率为(98.2±7.6)%,稳定性较好。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人体血浆中米格列奈浓度的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人血浆 米格列奈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他克莫司临床血药浓度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鹏飞 刘丽宏 +2 位作者 马萍 丁春雷 童卫杭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37-143,共7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监测人血中他克莫司浓度。选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以甲醇-10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乙腈进行蛋白沉淀后进样,用3200Qtrap型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监测人血中他克莫司浓度。选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以甲醇-10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乙腈进行蛋白沉淀后进样,用3200Qtrap型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他克莫司的线性范围为0.5~50.0μg·L^-1,定量下限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5、0.1μg·L^-1。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变异均小于6.8%,相对偏差为-2.99%~2.23%,方法提取回收率均接近100.0%,稳定性较好。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高,适用于他克莫司治疗药物监测(TDM)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他克莫司 治疗药物监测(T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汪海涛 杨波 +14 位作者 蔡力力 冉海红 张文英 朱宏丽 杨洋 李素霞 范辉 迟小华 于睿莉 张峰 李宝玲 林洁 翟冰 姚善谦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4-1470,共7页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 本研究探讨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对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收治的30例老年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化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反应,并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PI评分、B组症状、Ann-Arbor分期和LDH水平)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30例患者中位年龄82.5岁;所有患者均有合并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最常见,少数(8/30)合并第二肿瘤;出现B组症状的占63%(19/30);病理分型中仅2例为T细胞淋巴瘤,其余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7%(17/28);Ann-Arbor分期Ⅰ-Ⅱ期占37%(11/30),Ⅲ-Ⅳ期占63%(19/30);IPI评分2分以下10例,3分4例,4-5分16例,3-5分的患者占67%(20/30);初诊时有43%(13/30)患者的LDH高于正常。全组病例均采用改良R-CHOP为基础的个体化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CR 14例,PR 13例,PD 2例,SD 1例,治疗总反应率为90%;全组病例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43.3%;半年、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2%、54.9%;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是影响老年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0.039;RR=6.678、4.939)。结论:老年NHL患者症状不典型,初诊时分期较晚,合并基础疾病多,由于个体差异大,应根据不同预后采取个体化治疗;以脂质体阿霉素为基础的CHOP方案对心脏的毒性低,对老年NHL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老年NHL患者无B组症状和Ann-Arbor分期≤Ⅱ期是老年NHL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学 疗效 预后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人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及环孢素眼用乳剂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淑民 李鹏飞 +2 位作者 赵秀丽 马萍 刘丽宏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3-58,共6页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选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0mm×4.6mm×5μm),以甲醇-1mmol·L。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沉淀蛋白法处理后进样,流速1.1mL·min^-1...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选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0mm×4.6mm×5μm),以甲醇-1mmol·L。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沉淀蛋白法处理后进样,流速1.1mL·min^-1,柱温60℃,进样量20μL。选用3200 QTrap型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的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环孢素A的线性范围为0.2~20.00μg·L^-1,定量下限为0.2μg·L^-1。准确度与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日间、日内变异均小于15%,相对偏差为-12.60%~12.80%,方法提取回收率为(98.1±4.7)%,稳定性较好。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环孢素眼用乳剂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环孢素A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CLL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蔡力力 杨洋 +18 位作者 杨波 朱宏丽 卢学春 张文英 于睿莉 迟小华 王瑶 代汉仁 韩为东 范辉 李素霞 刘洋 冉海红 林洁 脱帅 脱朝伟 张峰 曹军平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4-570,共7页
本研究评价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安全性及疗效。以胸腺肽α1作为增强免疫方案,用法为1.6 mg/d,皮下注射,14 d为1个周期。采集5例B-CL... 本研究评价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输注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的安全性及疗效。以胸腺肽α1作为增强免疫方案,用法为1.6 mg/d,皮下注射,14 d为1个周期。采集5例B-CLL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每周采集1次,分别在应用胸腺肽α1前和应用1个周期后各采集3次,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及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观察对比应用胸腺肽α1前后CIK细胞在扩增数量、效应细胞扩增倍数、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体外杀瘤活性的变化。5例患者在接受胸腺肽α1治疗后开始进行自体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方案免疫治疗,具体为:胸腺肽α1 1.6 mg/d,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次回输CIK细胞数为(4-6)×109个,回输后应用IL-2 1 mU/d,皮下注射,第1-10天。28 d为1个疗程,动态观察CIK细胞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疾病缓解情况及感染频次、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胸腺肽α1增强免疫治疗后体外诱导CIK细胞在扩增数量、效应细胞扩增倍数、比例及体外杀瘤活性4个方面均明显高于胸腺肽α1治疗前(P<0.05)。5例患者共接受46个疗程的CIK细胞联合IL-2治疗,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5例患者一般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感染频次减少,程度减轻(P<0.05);3例由部分缓解(PR)达到完全缓解,1例由疾病稳定(SD)达到PR,1例由疾病进展达到SD。结论:含胸腺肽增强免疫的自体CIK细胞联合小剂量IL-2方案治疗老年人B-CLL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胸腺肽 白介素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洋 杨波 +10 位作者 蔡力力 冉海红 于睿莉 迟小华 朱宏丽 李素霞 刘洋 王瑶 韩为东 姚善谦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28 d为1个疗程。... 本研究旨在评价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集5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28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感染发生、血红蛋白和输血依赖以及对自然病程的影响。结果表明:5例患者共接受46个周期的CIK细胞输注治疗,回输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CIK细胞治疗可以有效减少AML患者的感染发生(P<0.05),缩短高热持续时间(P<0.05);在疾病稳定期,CIK细胞输注可以减少患者红细胞的输注量(P<0.05),稳定血红蛋白水平;CIK细胞输注虽不能改变病程的转归,但在患者疾病进展期以及终末期,采用化疗联合CIK治疗可使患者病情一度平稳,延长生存时间。结论: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对本组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化疗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3A5基因型和LC-MS/MS技术联合指导他克莫司临床个体化给药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丽宏 马萍 +5 位作者 童卫杭 李鹏飞 陈艳梅 王玲 吴诚 雷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58,共4页
建立他克莫司(FK506)临床个体化给药的新模式.选择活体肝移植患者2例,术前确定患者CYP3A5的基因型,并结合FK506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制定初步的给药方案;给药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LC-MS/Ms)进行血药质量浓度监测,根据... 建立他克莫司(FK506)临床个体化给药的新模式.选择活体肝移植患者2例,术前确定患者CYP3A5的基因型,并结合FK506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制定初步的给药方案;给药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LC-MS/Ms)进行血药质量浓度监测,根据血药质量浓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合并用药情况调整FK506的后续给药方案.术前2例患者基因测序结果均为CYP3A5*3/*3型,属FK506慢代谢型,初始给药方案为0.045mg·kg^-1·d^-1,分2次服用.给药后血药质量浓度监测结果在7.20~19.46ng·mL^-1范围;术后2例患者ALT、AST、BUN、Cr等总体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示移植肝脏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功能逐渐恢复;出院建议FK506剂量调整为病例1:1mg,2次·d^-1;病例2:3.5mg,2次·d^-1.2例患者应用FK506个体化给药新模式获得满意的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FK506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CYP3A5 血药质量浓度 LC-MS/MS 个体化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衰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波 迟小华 +6 位作者 卢学春 脱帅 张峰 张文英 脱朝伟 韩为东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2-787,共6页
免疫系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功能退化,出现免疫衰老。人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遗传性/先天性和种系新生两大部分。前者以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为代表;后者以获得性免疫(B和T淋巴细胞)为代表。在衰老过程中,这两部分均以不同方... 免疫系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功能退化,出现免疫衰老。人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遗传性/先天性和种系新生两大部分。前者以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为代表;后者以获得性免疫(B和T淋巴细胞)为代表。在衰老过程中,这两部分均以不同方式出现损伤,但先天性免疫保留相对完好,而获得性免疫的改变具有较强的年龄依赖性。免疫衰老与老年人群肿瘤多发性、感染的易感性和疫苗的低效性密切相关。本文就免疫系统随年龄衰老的特征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免疫衰老 淋巴细胞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结构的体内铀促排剂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晓菲 刘河 +1 位作者 刘丽宏 赵长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0,共5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离子半径与铀酰离子相近的金属离子X和Y为模板,以E和P为交联剂交联得到交联壳聚糖,然后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合成了水溶性印迹交联模板壳聚糖,并研究了它们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金属离子X为模板的两系列...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离子半径与铀酰离子相近的金属离子X和Y为模板,以E和P为交联剂交联得到交联壳聚糖,然后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合成了水溶性印迹交联模板壳聚糖,并研究了它们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金属离子X为模板的两系列水溶性交联壳聚糖衍生物对铀酰离子的螯合率都超过80%,高于非模板交联壳聚糖;以天然无毒壳聚糖进行修饰改造合成的衍生物,对铀有较高选择性和吸附性,可进一步将其作为体内铀的促排剂以解决军事及工业中的铀体内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螯合剂 交联壳聚糖 分子印迹 离子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学春 杨波 +12 位作者 迟小华 蔡力力 于睿莉 刘洋 刘丽宏 李炳军 吴晓雄 李松威 脱帅 张峰 脱朝伟 姚善谦 范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盐酸二甲双胍 血小板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与MEIA法在监测器官移植患者他克莫司全血浓度中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鹏飞 刘丽宏 +2 位作者 马萍 丁春雷 童卫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比较HPLC-MS/MS法与MEIA法在监测器官移植患者他克莫司全血浓度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和确证可行的HPLC-MS/MS法,并与ME-IA法分别测定他克莫司相同样本的浓度,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结果:HPLC-MS/MS法测定他克莫司... 目的:比较HPLC-MS/MS法与MEIA法在监测器官移植患者他克莫司全血浓度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和确证可行的HPLC-MS/MS法,并与ME-IA法分别测定他克莫司相同样本的浓度,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结果:HPLC-MS/MS法测定他克莫司平均浓度为(4.86±0.46)ng/mL,MEIA法测定浓度平均为(5.52±0.43)ng/mL,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关系数r平均为0.8771,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强。LC-MS/MS法测定浓度值/MEIA法测定浓度值平均值为(90.3±5.3)%。结论:HPLC-MS/MS法测定浓度为他物在体内的准确浓度,更适用于日常治疗药物监测(TDM)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微粒子捕捉酶免疫发光技术 器官移植 他克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晓和 陈巧云 +3 位作者 袁力 王楠 宋小骏 丁春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运用微机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监测系统 ,用于ADR监测和报告。 方法 :运用网络数据库系统 (PHP MySQL)进行ADR监测和收集 ,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作的ADR报告表做出报告。  结果 :使医院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系统化 ,... 目的 :运用微机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监测系统 ,用于ADR监测和报告。 方法 :运用网络数据库系统 (PHP MySQL)进行ADR监测和收集 ,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作的ADR报告表做出报告。  结果 :使医院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系统化 ,省时、省力 ,并便于查询、分析等。 结论 :本系统适用于医院监测ADR和上报A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网络数据库 局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硫磷酸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的预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波 蔡力力 +7 位作者 迟小华 卢学春 张峰 脱帅 朱宏丽 刘丽宏 严江伟 脱朝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11-716,共6页
本研究对依硫磷酸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具有的新生物学作用,为深入研究依硫磷酸的药理学作用及方法提供指导。以依硫磷酸(amifostine)为关键词,在互联网开放性数据库包括GEO、Affymetrix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 本研究对依硫磷酸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可能具有的新生物学作用,为深入研究依硫磷酸的药理学作用及方法提供指导。以依硫磷酸(amifostine)为关键词,在互联网开放性数据库包括GEO、Affymetrix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库、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Bank)、基因表达数据库SAGE、GeneCard、InterPro、ProtoNet、UniProt和BLOCKS中搜索,并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有效性检验、基因表达差异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仅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出1个与依硫磷酸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库(accession:GSE3212)。有效性检验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依硫磷酸处理K562细胞后,分类全基因组仅2.14%(460/192000)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基因注释分析表明,460条差异基因中有139条为已知基因,其中77条表达上调,62条表达下调;13条为依硫磷酸处理后新表达的基因,5条为依硫磷酸处理后表达完全受抑的基因。聚类分析显示,139条基因分属11大类,主要生物学功能与造血及免疫调控、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结论 :生物信息学方法可用于依硫磷酸基因表达谱分析。依硫磷酸对人类基因表达谱具有调控作用,可能对造血及免疫、凋亡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需进一步在实验水平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硫磷酸 人类基因表达谱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迹壳低聚糖在小鼠体内的代谢与组织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晓菲 刘丽宏 +2 位作者 丁春雷 杨润涛 赵长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4-319,共6页
目的测定印迹水溶性壳低聚糖(CTS)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方法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CTS(FITC-CTS),小鼠尾静脉iv给予FITC-CTS100 mg·kg-1,于10 min,0.5,1,4,8,12,24和48 h后行高效液相凝胶排阻色谱法(HPGPC)检测FITC-CTS在... 目的测定印迹水溶性壳低聚糖(CTS)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方法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CTS(FITC-CTS),小鼠尾静脉iv给予FITC-CTS100 mg·kg-1,于10 min,0.5,1,4,8,12,24和48 h后行高效液相凝胶排阻色谱法(HPGPC)检测FITC-CTS在小鼠体内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FITC-CTS在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FITC-CTS在血浆中快速清除,4 h其血浆浓度降低68%;在组织中60%分布到肾,30%分布到肝,几乎不分布到其他组织;24 h内体内90%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主要为CTS原型。结论 CTS生物降解度低,主要分布到肾和肝,并原型快速通过尿液排出,体内基本无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低聚糖 代谢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对甲基苯丙胺致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和谷氨酸转运体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成敏 颜慧 +2 位作者 王玲 马萍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对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亚急性处理时致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以及对伏隔核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与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METH急性毒性模型,同时利用谷氨酸转运体调节剂头孢曲松调控谷氨...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对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亚急性处理时致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以及对伏隔核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与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METH急性毒性模型,同时利用谷氨酸转运体调节剂头孢曲松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尼氏染色实验观测神经元中尼氏小体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谷氨酸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ETH急性给药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刻板行为明显增加(P<0.01),尼氏小体明显减少;伏隔核中GLT1和VGLUT1的表达增加分别为53.7%和102%(P<0.05);头孢曲松预防给药组与METH组相比,大鼠刻板行为明显减少,伏隔核中GLT1的表达增加36%(P<0.05);VGLUT1的表达下调56%(P<0.05);METH亚急性处理后,与盐水对照组相比,伏隔核中GLT1的蛋白表达增加40.9%,VGLUT1蛋白表达增加52.9%;预防给予头孢曲松后,头孢曲松预防给药组与METH组相比,GLT1和VGLUT1蛋白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METH处理导致神经损伤,引起伏隔核中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变化;头孢曲松能激活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缓解METH引起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头孢曲松 伏隔核 纹状体 GLT1 VGLU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长效注射微球的评价和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诚 于月梅 梅兴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主要考察了多柔比星(Dox)微球的理化性质、释放特性及其对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法(w/o/w)制备载Dox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体外... 主要考察了多柔比星(Dox)微球的理化性质、释放特性及其对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法(w/o/w)制备载Dox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体外释放溶液中的药物含量,以荷Lewis肺癌小鼠的肿瘤质量和体积为指标观察Dox微球(Dox-MS)瘤内注射给药后的抗肿瘤活性.制备得到的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82.94μm,包封率为92.67%,载药量为9.12%.微球体外第1天释放30.24%,20 d累积释放91.85%.给药8 d后,Dox微球瘤内注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平均体积明显减小,抑瘤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Dox溶液静脉、瘤内给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因此Dox微球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瘤效果与瘤内注射相同剂量的Dox溶液相当,但局部刺激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微球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LEWIS肺癌 抑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顺式表达调控元件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玉 李薇 +5 位作者 迟小华 刘丽宏 张峰 党艳辉 杨波 卢学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克隆人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顺式调控元件,并对其结构及调控元件的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NCBI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ID4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侧翼区约2242bp及下游5′非翻译区212bp的基因组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 目的克隆人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顺式调控元件,并对其结构及调控元件的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NCBI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截取ID4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侧翼区约2242bp及下游5′非翻译区212bp的基因组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分析软件进行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元件的特征分析。设计PCR引物,采用分段扩增法,获得长度分别为1811bp和650bp的两条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载体,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埃希菌,筛选阳性克隆。先后应用KpnⅠ/NheⅠ、KpnⅠ/EcoRⅠ对获得的两个pGEM-T重组载体及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进行双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埃希菌,筛选阳性克隆,最后测序鉴定。结果获得长度为2461bp的ID4基因启动子DNA序列,经测序证实与人类基因组序列一致。ID4基因具有Ⅱ型启动子特征,有2个非常显著的上游元件(TATA盒和GC盒),GC含量占总碱基含量的65.9%。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00bp与下游212bp之间分别存在多个可能具有正向和负向调控作用的顺式元件。结论成功克隆了人ID4基因启动子及其顺式调控元件,并证明ID4基因具有典型的Ⅱ型启动子结构。筛选出3个最有可能对ID4表达起调控作用的顺式元件,分别为糖皮质激素受体、单磷酸腺苷(cAMP)结合蛋白受体及雌激素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4蛋白 转录启动子 人工基因融合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D4基因表达调控启动子及其亚克隆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的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薇 黄玉 +5 位作者 杨波 迟小华 刘丽宏 张峰 严江伟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21-426,共6页
本研究旨在克隆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序列,并构建一系列启动子亚克隆-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以探讨ID4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方法与结果:以ID4基因cDNA全长作为探针,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并下载ID4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 本研究旨在克隆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序列,并构建一系列启动子亚克隆-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以探讨ID4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方法与结果:以ID4基因cDNA全长作为探针,在NCBI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并下载ID4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侧翼区约2242bp及下游5′非翻译区212bp的基因组序列;利用TESS和Genomax等在线启动子分析软件进行启动子及上游调控元件的特征分析,据此设计PCR引物,采用分段扩增法,获得了2条长度分别为1 829bp和784bp的产物片段,分别插入pGEM-T载体,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继之先后应用KpnI/NheI、KpnI/EcoRI对获得的2个pGEMT重组载体及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载体进行双酶切,用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成功构建了人ID4基因启动子-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经KpnI/Nhe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了与GenBank相应序列一致、长度为2 459bp的目的片段;以此片段为模板,相隔400bp左右设计了5对3′端平齐、5′端不同的PCR引物,进行半巢式PCR扩增,获得5条长度分别为2 112bp、1 703bp、1 290bp、784bp和496bp片段,回收纯化后分别插入pGEM-T载体,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继之用KpnI/NheI对获得的5个pGEMT重组载体及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载体双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至TOP10感受态大肠杆菌,筛选阳性菌落,经KpnI/NheI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论:成功克隆了长度为2.5kb的ID4基因启动子及上游表达调控序列,构建了一系列ID4启动子亚克隆-pGL3-Basic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4基因 启动子 荧光素酶报道重组子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