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尿酸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孙锁柱 程波 +2 位作者 吴西钊 周艳敏 邹万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了大鼠实验性尿酸肾病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了6例正常及30例模型大鼠肾组织肾小管凋亡、增殖、表型转化现象及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蛋白及基因表达状况.研究发现:尿酸性... 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了大鼠实验性尿酸肾病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了6例正常及30例模型大鼠肾组织肾小管凋亡、增殖、表型转化现象及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蛋白及基因表达状况.研究发现:尿酸性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增殖及表型转化现象.伴随着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损伤肾小管凋亡、增殖、表型转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呈增高趋势,且阳性表达细胞分布趋势一致:多位于尿酸盐沉积处损伤及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伴随发生的现象.在病变晚期,肾小管明显萎缩及扩张,肾间质异物肉芽肿形成及弥漫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数量随残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减少而呈下降趋势,但仍可见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伴随发生的现象.这些结果均表明尿酸性肾病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殖、表型转化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要病理变化形式,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增殖,完成损伤肾小管的再生;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坏死细胞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增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表型转化及TGFβ1表达,成为细胞外基质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性肾病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凋亡 增殖 表型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武迪 程波 +4 位作者 刘珊 吴西钊 许琳 石建玲 孙锁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3-607,F0002,共6页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分型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109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鳞癌40例、CIN69例)进行HPV感染基因分型测定.结果显示,109例...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分型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109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鳞癌40例、CIN69例)进行HPV感染基因分型测定.结果显示,109例标本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00%,最常见HPV基因型为HPV16型;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PV单一感染比例逐渐升高,多重感染比例逐渐下降,单一感染以高危型HPV16型感染为主;HPV16型在CINⅠ、CINⅡ、CINⅢ、SCC中阳性率分别为30.77%(8/26)、59.09%(13/22)、90.48%(19/21)、90%(36/40),阳性率呈依次上升趋势.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直接相关,宫颈癌癌前病变是高、低危HPV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高级别子宫病变及癌变发生的必要条件;HPV16型病毒感染是国人子宫颈鳞癌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宫颈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肺癌血清标志物——甲状腺运载蛋白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丽云 孙锁柱 +6 位作者 刘吉福 武珊珊 戴嵩纬 王小敏 黄凌云 肖雪媛 何大澄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00-30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缺乏临床诊断可用的分子标志物。本实验应用SELDI技术寻找肺癌新的血清标志物。方法对227例血清样品(包括146例肺癌、13例肺炎、28例结核性胸膜炎和40例正常人血清样品)进行蛋白质...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缺乏临床诊断可用的分子标志物。本实验应用SELDI技术寻找肺癌新的血清标志物。方法对227例血清样品(包括146例肺癌、13例肺炎、28例结核性胸膜炎和40例正常人血清样品)进行蛋白质谱检测。对候选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并结合免疫共沉淀和ELISA技术筛选出肺癌新的候选标志物。结果通过Biomarker WizardTM软件分析显示13.78kDa、13.90kDa和14.07kDa的蛋白峰在肺癌病人血清样品中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1-D胶分离,质谱鉴定和免疫沉淀分析显示这3个差异蛋白峰为野生型甲状腺运载蛋白(nativeTTR)和它的两个变体(cysTTR and glutTTR)。ELISA和SELDI技术分析上述血清样品均发现TTRs在肺癌血清中的表达下调。结论采用SELDI技术首次筛选并鉴定出TTRs,表明其可能作为肺癌诊断的候选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甲状腺运载蛋白 血清标志物 SELDI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麻莉 程波 +2 位作者 魏会珍 冯莉 陈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290-1293,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聚焦超声与中药辅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400例,随机分成聚焦超声治疗组和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组,每组各20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比较聚焦超声与中药辅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400例,随机分成聚焦超声治疗组和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组,每组各20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聚焦超声治疗组完全缓解率28%,总有效率87.5%;中药辅助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9%,总有效率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辅助聚焦超声治疗后的患者病理学检查病变改善情况更加显著。结论:中药辅助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能够增强聚焦超声治疗的结果,更有效促进外阴病变皮肤弹性恢复及局部色素新生及局部血管及末梢神经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超声疗法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 中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1及其相关基因uPA、uPA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波 孙锁柱 +1 位作者 吴西钊 王新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研究AP-1及其相关基因uPA、uPAR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肺癌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AP-1、uPA、uPAR的表达情况,利用CMIAS2000型多功能真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计算各病例中c-jun... 研究AP-1及其相关基因uPA、uPAR在人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肺癌组织及7例正常肺组织中AP-1、uPA、uPAR的表达情况,利用CMIAS2000型多功能真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计算各病例中c-jun、c-fos、uPA、uPAR蛋白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DAO)和积分光密度(DIO).c-jun、c-fos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及其共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二者在NSCLC的表达显著强于SCLC;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中二者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腺癌中表达最强,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最弱;c-jun、c-fos与肺癌分级、合并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显著正相关.uPA、uPAR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合并分期呈显著正相关;uPAR与肺癌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uPA、uPAR参与了肺癌侵袭转移,AP-1信号传导通路在该过程中起了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AP-1 UPA UPAR 平均光密度 积分光密度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S100A7在肺癌中的选择性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颢 刘丹慧 +8 位作者 孙锁柱 刘吉福 武珊珊 毛颖 李明颖 冯盛 肖焱光 何大澄 肖雪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背景与目的S100A7是S100蛋白家族成员,它的过表达与一些癌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S100A7在肺癌中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等技术探讨了S100A7蛋白在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S100A7只... 背景与目的S100A7是S100蛋白家族成员,它的过表达与一些癌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S100A7在肺癌中的差异表达。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等技术探讨了S100A7蛋白在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S100A7只在肺鳞癌和大细胞肺癌组织中有表达,而在肺腺癌、小细胞肺癌及其他亚型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并发现S100A7蛋白的表达在高分化的癌细胞中较强。结论S100A7蛋白可选择性地在不同亚型的肺癌中表达,很可能成为肺癌亚型诊断的标志蛋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人S100A7蛋白 肿瘤生物标记物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肺癌相关新基因ASPH6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付晓星 王静 +4 位作者 李娜 陈玥 何大澄 孙锁柱 肖雪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8-461,F0002,共5页
为了探讨ASPH6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构建了ASPH6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了2株肺腺癌细胞系LTEP-a-2和NCI-H1299,经G418筛选后获得了稳定的克隆细胞株.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表达ASPH6的肺癌细胞与对照空载细胞相比,细胞的迁移和... 为了探讨ASPH6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构建了ASPH6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了2株肺腺癌细胞系LTEP-a-2和NCI-H1299,经G418筛选后获得了稳定的克隆细胞株.体外实验结果显示,表达ASPH6的肺癌细胞与对照空载细胞相比,细胞的迁移和浸润能力明显下降,但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改变.动物体内实验性转移结果显示,高表达ASPH6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进一步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出14个ASPH表达调控蛋白.因此推测,ASPH6很可能是一个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负调控作用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6 肺腺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血管平滑肌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来龙祥 宿娟 +3 位作者 郝法涛 刘珊珊 段留新 刘全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51-353,共3页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静脉血管壁内肌组织的良性肿瘤[1-9],绝大部分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其次是头部,表现为皮肤或皮下结节;躯干及内脏器官发病极为罕见[7-9]。发生于肝脏的血管平滑肌瘤,在Pub Med数据库和维普期刊资源...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静脉血管壁内肌组织的良性肿瘤[1-9],绝大部分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其次是头部,表现为皮肤或皮下结节;躯干及内脏器官发病极为罕见[7-9]。发生于肝脏的血管平滑肌瘤,在Pub Med数据库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检索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仅有5例报道[9-13](表1)。现结合相关文献对收治的1例肝脏血管平滑肌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和HPV基因分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9
作者 高香转 丁晓萍 +2 位作者 麻莉 孙锁柱 程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499,共3页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62例CIN组织(30例CINⅠ、17例CINⅡ、15例CINⅢ)进行HPV基因分型及p16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6基因和HPV基因在宫颈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p16在正常宫颈中无表达,而...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62例CIN组织(30例CINⅠ、17例CINⅡ、15例CINⅢ)进行HPV基因分型及p16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6基因和HPV基因在宫颈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p16在正常宫颈中无表达,而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p16的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且与HPV有相关性.表明p16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PV的感染程度,可作为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筛查敏感的客观性指标;HPV联合p16基因检测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 免疫组化 HPV基因分型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代谢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权京菊 兰菊 杨晋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3-736,共4页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遍人群。文中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收集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首发未用药的汉族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58... 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遍人群。文中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收集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首发未用药的汉族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58例。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60名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汉族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晨空腹状态下检测空腹血糖浓度(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腰臀比和体重指数(BMI)。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饮食习惯、活动量、BMI以及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平均FPG(5.29±0.83)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37±0.54)mmol/L;服糖后2 h血糖浓度(6.89±0.9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97±0.8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空腹血糖受损者8例(13.8%),对照组2例(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1,P>0.05);患者组糖耐量异常者11例(18.9%),对照组3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糖耐量正常与异常的患者在精神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代谢存在异常,其糖耐量减低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为早期识别并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对该类患者常规检测糖代谢相关指标,特别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糖代谢 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