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对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初诊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对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初诊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百分比与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COG评分、血红蛋白(HB)相关;初诊时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3.85±0.22 vs 5.15±0.31,P=0.007);根据初诊时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将DLBCL患者分为高Treg组和低Treg组,低Treg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高Treg组(P=0.035);ECOG评分(P=0.040)和治疗前低Treg(P=0.014)是影响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B症状(P=0.028)、ECOG评分≥2分(P=0.041)和治疗前低Treg(P=0.036)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Treg组PFS(P=0.020)和OS(P=0.036)均显著低于高Treg组。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低提示预后不良。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铁自噬相关蛋白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 like RNA binding protein 1,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明确其在MM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利用GEO、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ELAVL1在健康对照及MM患者中...目的探索铁自噬相关蛋白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 like RNA binding protein 1,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明确其在MM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利用GEO、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ELAVL1在健康对照及MM患者中的表达,进一步用qRT-PCR在临床样本中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Kaplan-Meier法评估ELAVL1在MM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探索影响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利用DAVID在线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ELAVL1在初发MM及难治复发MM中表达增高(P<0.001),MM患者的ISS分期越高,ELAVL1的表达水平越高(P<0.01)。与20例健康对照相比,ELAVL1表达水平在28例初发MM患者标本中增高(P<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ELAVL1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区分初发MM和健康对照(P<0.001)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患者(P=0.0002)。生存分析发现,ELAVL1高表达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141)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time,OS)(P=0.0080)均短于ELAVL1低表达组患者。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发现,ELVAL1高表达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0)。功能富集分析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结论ELAVL1在MM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MM诊断及预后不良的标志物。ELAVL1可能通过Hippo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影响MM的发生发展。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的防治,探讨免疫重建、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等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行allo-HSCT后复发的47例恶性血...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的防治,探讨免疫重建、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等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行allo-HSCT后复发的4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同胞HLA全合移植(MSD)20例,亲缘单倍体移植(HID)26例,非血缘HLA全合移植(MUD)1例,对可能影响复发后总生存率(PROS)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移植后Ⅱ-Ⅳ和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0.6%,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率为31.9%。HID组Ⅱ-Ⅳ度aGVHD、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2.3%、11.5%,全合(MD)组分别为38.1%、9.5%(P=0.579,P=1.000),两组cGVHD发生率分别为34.6%、28.6%(P=0.659)。移植后30 d NK细胞绝对值计数>190 cells/μl的患者比≤190 cells/μl的患者PROS高(P=0.021)。全部患者移植后1、3年PROS分别为68.1%、28.4%,HID组分别为78.9%、40.3%,MD组分别为54.4%、14%(P=0.0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Ⅱ-Ⅳ度aGVHD、复发时间<3个月是影响PRO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allo-HSCT后复发患者行单倍体移植疗效比全相合移植好,移植后30 d NK细胞绝对值计数高可提高PROS,移植后发生Ⅱ-Ⅳ度aGVHD、复发时间<3个月对移植后复发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预后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对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初诊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百分比与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COG评分、血红蛋白(HB)相关;初诊时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3.85±0.22 vs 5.15±0.31,P=0.007);根据初诊时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将DLBCL患者分为高Treg组和低Treg组,低Treg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高Treg组(P=0.035);ECOG评分(P=0.040)和治疗前低Treg(P=0.014)是影响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B症状(P=0.028)、ECOG评分≥2分(P=0.041)和治疗前低Treg(P=0.036)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Treg组PFS(P=0.020)和OS(P=0.036)均显著低于高Treg组。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低提示预后不良。
文摘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的防治,探讨免疫重建、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等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行allo-HSCT后复发的4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同胞HLA全合移植(MSD)20例,亲缘单倍体移植(HID)26例,非血缘HLA全合移植(MUD)1例,对可能影响复发后总生存率(PROS)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移植后Ⅱ-Ⅳ和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0.6%,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率为31.9%。HID组Ⅱ-Ⅳ度aGVHD、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2.3%、11.5%,全合(MD)组分别为38.1%、9.5%(P=0.579,P=1.000),两组cGVHD发生率分别为34.6%、28.6%(P=0.659)。移植后30 d NK细胞绝对值计数>190 cells/μl的患者比≤190 cells/μl的患者PROS高(P=0.021)。全部患者移植后1、3年PROS分别为68.1%、28.4%,HID组分别为78.9%、40.3%,MD组分别为54.4%、14%(P=0.0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Ⅱ-Ⅳ度aGVHD、复发时间<3个月是影响PRO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allo-HSCT后复发患者行单倍体移植疗效比全相合移植好,移植后30 d NK细胞绝对值计数高可提高PROS,移植后发生Ⅱ-Ⅳ度aGVHD、复发时间<3个月对移植后复发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预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