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横筋膜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吉栋 贺奕博 +3 位作者 萧红艳 程婷婷 丁宁 侯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6-807,共2页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等优点,但是术后常伴随切口疼痛,少数病例由于术后急性疼痛未经制止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慢性痛。腹横筋膜(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是一种区域麻醉技术,它可以通过局麻药阻滞腹内斜肌与...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等优点,但是术后常伴随切口疼痛,少数病例由于术后急性疼痛未经制止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慢性痛。腹横筋膜(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是一种区域麻醉技术,它可以通过局麻药阻滞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腹壁传入神经纤维,有效阻断腹壁前侧的痛觉传入[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筋膜 慢性痛 急性疼痛 区域麻醉 腹内斜肌 腹横肌 妇科腹腔镜手术 传入神经纤维 躁动发生率 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1
2
作者 刘骥 李金宝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E组麻醉诱导时TCI依托咪酯和雷米芬太尼;P组TCI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E组术中TCI依托咪酯1~2μg/ml和雷米芬太尼6ng/ml维持BIS值40~6...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E组麻醉诱导时TCI依托咪酯和雷米芬太尼;P组TCI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E组术中TCI依托咪酯1~2μg/ml和雷米芬太尼6ng/ml维持BIS值40~60;P组术中TCI丙泊酚2~4μg/ml和雷米芬太尼6ng/ml维持BIS值40~60。检测围术期血糖、血浆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记录停药后患者苏醒时间,术后随访术中知晓。结果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维持稳定。E组术毕皮质醇浓度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48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毕ACTH浓度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P组围术期血浆皮质醇和ACTH浓度均无明显改变。E组苏醒时间长于P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但在24h内肾上腺皮质即恢复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反应。TCI依托咪酯复合雷米芬太尼可安全用于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的全凭静脉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皮质醇 醛固酮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马西尼对异氟醚麻醉患者苏醒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志萍 秦海庆 +2 位作者 方婉 卢剑美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氟马西尼 临床麻醉 异氟醚 苯二氮革类药物 神经功能恢复 催醒作用 吸入麻醉药 定向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隆乳术的麻醉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行云 钱艇 +2 位作者 江来 许华 张伟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57-857,共1页
关键词 小剂量氯胺酮 丙泊酚 隆乳术 麻醉 复合 镇痛作用 心血管系统 短小手术 呼吸循环 隆乳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情绪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任芹 朱莉敏 +3 位作者 许华 郭建荣 陈芳 程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观察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择期全麻下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患者,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全麻诱导后K组于手术开始前5min单次静注氯胺酮0.3... 目的观察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择期全麻下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患者,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全麻诱导后K组于手术开始前5min单次静注氯胺酮0.3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两组患者静脉镇痛方案相同。手术前1d及术后48h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患者情绪反应(焦虑、抑郁状态),使用QoR-40调查问卷评估术后恢复情况,拔管后30min测定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麻醉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呛咳、苏醒期躁动及谵妄、拔管后30min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8hK组患者焦虑评分(HAD-A)、抑郁评分(HAD-D)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h两组患者QoR-4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K组患者QoR-40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拔管后30min K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呛咳、苏醒期躁动及谵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30min未见头晕、恶心、呕吐、复视等不良反应。结论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降低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并改善术后苏醒质量,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亚麻醉剂量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宇 熊源长 +1 位作者 邓小明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种类和使用方法的进展,颈椎手术范围和种类日益增多,对麻醉技术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无痛、无意识和肌松等基本要求。麻醉医师已参与到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全程中。现将近年来颈椎手术麻醉经验教训及颈椎手术...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种类和使用方法的进展,颈椎手术范围和种类日益增多,对麻醉技术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无痛、无意识和肌松等基本要求。麻醉医师已参与到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全程中。现将近年来颈椎手术麻醉经验教训及颈椎手术麻醉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处理 颈椎手术 麻醉处理 脊柱内固定器械 手术范围 麻醉技术 外科患者 麻醉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美英 周宁 +6 位作者 倪文 许华 李晓梅 吴镜湘 王芝芳 李强 白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10例不同原因气道狭窄患者分别进行狭窄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或异物取出术或气管造口处“T”管置入术 ,分别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不同的保障气道... 目的 探讨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10例不同原因气道狭窄患者分别进行狭窄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或异物取出术或气管造口处“T”管置入术 ,分别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不同的保障气道及通气的方法。结果 经气管导管或喉罩支气管镜下定位气道内支架成功放置 7例 ;感染气管支架或异物取出失败各 1例 ,但均清除部分坏死组织 ,解除部分气道梗阻 ;经气管导管手控呼吸及高频喷射通气下“T”型硅胶管成功放置 1例。结论 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关键在于保障气道内操作时的气道通畅。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可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病例 ,其选择主要取决于气道梗阻的部位、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法 ,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也是成功的保障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狭窄 气管内治疗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椎管内麻醉时硬膜外注药升高阻滞平面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杜健儿 邓小明 徐美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33-234,共2页
目的 :探讨联合椎管内麻醉时硬膜外注药升高阻滞平面的机制。方法 :30例下肢矫形手术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穿刺针行L2~ 3 穿刺 ,蛛网膜下隙注入等比重的 0 75 %布比卡因 1 5ml后硬膜外置管。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10例 ... 目的 :探讨联合椎管内麻醉时硬膜外注药升高阻滞平面的机制。方法 :30例下肢矫形手术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穿刺针行L2~ 3 穿刺 ,蛛网膜下隙注入等比重的 0 75 %布比卡因 1 5ml后硬膜外置管。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 10例 :硬膜外不给药 (A组 ) ,蛛网膜下腔注药后 15、2 0、2 5分钟经硬膜外导管给予 2 %利多卡因各3ml(B组 )或生理盐水各 3ml(C组 )。结果 :B组和C组温度觉、痛觉与触觉最高阻滞平面均明显高于A组 ,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B组和C组平面固定时间明显长于A组 ,B组与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联合椎管内麻醉时硬膜外注入局麻药与注入生理盐水对阻滞平面升高无显著性差异 ,提示阻滞平面升高主要是由于容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蛛网膜下隙麻醉 阻滞平面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4
9
作者 严晓晴 邓小明 +2 位作者 孟明霞 刘树孝 年申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65-366,共2页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严晓晴1邓小明1孟明霞1刘树孝1年申生2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下肢痉挛的麻醉处理严晓晴1邓小明1孟明霞1刘树孝1年申生2我院自1995年5月采用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全组24例,男1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下肢痉挛 麻醉 腰骶神经后根 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后单侧瞳孔散大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辉 李斌本 +2 位作者 侯炯 解群 范晓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5-935,共1页
患者,女性,53岁,诊断“右侧大脑中动脉未破裂动脉瘤”,拟在全麻下行数字减影造影术(DSA)下右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眼疾、眼手术史。
关键词 瞳孔散 麻醉后 未破裂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大一 单侧 全身 弹簧圈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富军 徐美英 +4 位作者 王志农 李素芝 王军 顾晖 张宝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心脏手术 麻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美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06-507,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病人 非心脏手术 麻醉 围术期 术前评估 心血管意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降压与血液稀释联合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富军 徐美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控制性降压 血液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麻醉三例
14
作者 马宇 吉栋 +2 位作者 张冉 夏莹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2-1032,共1页
2011年5月我院经股动脉穿刺逆血流行球囊扩张人工主动脉瓣植入术男性患者3例,平均年龄70岁,为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脏钙化。一般情况均较差,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
关键词 人工主动脉瓣 植入术 麻醉 导管 经股动脉穿刺 主动脉瓣狭窄 心功能分级 心脏病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颈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治疗原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麻醉
15
作者 邓小明 秦永文 +2 位作者 郑成竹 翟蓉 熊源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22-323,共2页
例1患者女,17岁,因运动或感冒后反复晕厥二年,动态心电图显示偶发室早,QT间期0.64~0.76s,以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入院。患者的姐、姨和外祖母分别在20、25和40岁时猝死。体检与实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入... 例1患者女,17岁,因运动或感冒后反复晕厥二年,动态心电图显示偶发室早,QT间期0.64~0.76s,以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入院。患者的姐、姨和外祖母分别在20、25和40岁时猝死。体检与实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入院后先后3次突然晕厥、抽搐、每次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间期 综合征 颈胸交感神经 切断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和异氟醚低流量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16
作者 杜健儿 方为 +1 位作者 徐美英 邓小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地氟醚 异氟醚 低流量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佩蓉 马宇 熊源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纳对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P、C两组.脊柱矫形内固定完成后,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或0.8 m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术毕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纳对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P、C两组.脊柱矫形内固定完成后,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或0.8 m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术毕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6、12、24和48 h的VAS评分和PCA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术后12、24和48 h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P组术后2、6、12和24 hVAS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及术后12、24和48 h芬太尼用量均少于C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可增强芬太尼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芬太尼 术后镇痛 效果 脊柱侧凸矫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汪惠 陈元杰 +1 位作者 陈玲 张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与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在全麻下接受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与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在全麻下接受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检测患者术前2d、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7dPOCD发生率为37.8%;与术前2d比较,POCD组患者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非POCD组比较,POCD组患者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2、7d血浆皮质醇水平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POCD发生率较高,术后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可能与POCD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皮质醇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脑组织间质各种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邓小明 李金宝 +1 位作者 刘树孝 朱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0-663,共4页
目的 :研究清醒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海马、纹状体和新皮质细胞外多种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 :复制清醒大鼠前脑缺血模型 ,利用微透析技术 ,于缺血前、缺血 15min、再灌注 15min、30min、6 0min、12 0min及 180min时所收集透析... 目的 :研究清醒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海马、纹状体和新皮质细胞外多种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 :复制清醒大鼠前脑缺血模型 ,利用微透析技术 ,于缺血前、缺血 15min、再灌注 15min、30min、6 0min、12 0min及 180min时所收集透析液 ,测定谷氨酸、天门冬氨酸、γ -氨基丁酸、甘氨酸、牛磺酸、丙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苏氨酸等 9种氨基酸含量 ;并计算缺血再灌注期间不同脑区兴奋毒性指数 (EI)的变化。结果 :缺血期间细胞外液中不仅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以及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调质如甘氨酸显著增高 ,而且抑制性氨基酸如γ-氨基丁酸及抑制性氨基酸受体调质如牛磺酸和丙氨酸亦明显升高 ;但是反映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平衡综合指数的EI值在缺血期间明显升高。结论 :脑缺血期间单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升高可能不足以造成缺血性损伤 ,其它神经递质或其它因素协同兴奋性氨基酸在介导神经细胞内一系列病理生化反应而引起延迟性神经细胞损伤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类 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比卡因、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正阳 康明秀 +2 位作者 李新平 江来 熊源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罗比卡因 布比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镇痛 术后胃肠功能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