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患者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明 王传锋 +1 位作者 贺石生 朱晓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评价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RS-22)患者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英文版SRS-22量表进行简体中文翻译和文化调适。将简体中文版SRS-22及SF-36量表寄给8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的患者,对寄回了调查表的63例(72.4%)... 目的:评价简体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SRS-22)患者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英文版SRS-22量表进行简体中文翻译和文化调适。将简体中文版SRS-22及SF-36量表寄给8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的患者,对寄回了调查表的63例(72.4%)患者寄第二份调查表,56例(88.9%)患者寄回了第二份调查表。对SRS-22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的评价分别采用Cronbach′sα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同期效度通过与SF-36各维度的比较获得,评价指标为Pearson′s相关系数(r)。结果:第一份SRS-22量表治疗满意度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5,其他4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第二份SRS-22量表5个维度的ICC值分别为0.74、0.78、0.86、0.81、0.84。与SF-36量表各维度的相关性:3个维度间的相关性极高,11个维度间的相关性高,相关性中等的维度有21个。结论:简体中文版SRS-22量表拥有良好的信度及同期效度,可用于对中国内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患者的临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生活质量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复合生物活性多孔支架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苏佳灿 李明 +1 位作者 禹宝庆 张春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490,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及其与聚己内酯(PCL)的复合材料.用熔融浇铸/食盐微粒浸出法制备了孔径在200~400μm、大孔互相贯通的复合材料支架.通过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了该支架的生物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支架的...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及其与聚己内酯(PCL)的复合材料.用熔融浇铸/食盐微粒浸出法制备了孔径在200~400μm、大孔互相贯通的复合材料支架.通过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了该支架的生物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支架的孔隙率随致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抗压强度随之而减小;支架的最大孔隙率可达86%,相应的抗压强度为2.4MPa.成骨细胞在支架上的细胞粘附率和增殖随磷灰石含量增加而提高,复合材料明显高于单纯的PCL支架.组织学观察显示,新生骨长入多孔支架和复合材料形成了直接的骨性结合.n-HA/PCL复合材料支架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己内酯 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支架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骶骨不稳定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杜明奎 王秋根 +2 位作者 张秋林 王辉 丁祖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骶骨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骶骨Ⅰ、Ⅱ及Ⅲ区伴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的不稳定骨折,分别应用骶髂螺丝钉、骶骨棒、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骶骨骨折,采用螺丝钉固定耻骨上...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骶骨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骶骨Ⅰ、Ⅱ及Ⅲ区伴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的不稳定骨折,分别应用骶髂螺丝钉、骶骨棒、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骶骨骨折,采用螺丝钉固定耻骨上支骨折,对模型腰5(L_5)椎体施以500 N的轴向应力,计算固定后骶骨及耻骨上支处的位移,并将加载下的骨应力分布同正常骨盆加载下骨的应力分布进行比较。结果三种固定中,骶髂螺丝钉的固定效果最佳,锁定加压钢板的固定效果同骶骨棒相似,三种方法固定后加载下应力分布均同正常骨盆相似。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骶骨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有髂骨翼骨折的骶骨不稳定骨折或骶骨Ⅱ或Ⅲ区粉碎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三维有限元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M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毕霞 吴岳嵩 成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56-558,共3页
关键词 CPM 被动运动 术后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软骨 骨再生 关节损伤 基础研究 疲劳性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治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腰椎侧凸的疗效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明 顾苏熙 +8 位作者 朱晓东 杨继东 张祺 赵永飞 吴大江 王静杰 倪建强 杨晓明 曹洪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后路广泛松解技术联合侧凸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5年7月连续收治了114例(女86例,男28例)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患者,其中Lenke5型72...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后路广泛松解技术联合侧凸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5年7月连续收治了114例(女86例,男28例)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患者,其中Lenke5型72例,Lenke6型32例,Lenke3C型10例。全部采用后路广泛松解技术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手术前后在X线正侧位片上测量冠状位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最下端融合椎冠状面成角,骶骨中垂线与融合下端椎、顶椎及C7中垂线平均距离,并观察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置入1460枚椎弓根螺钉,平均融合9.6个椎体(5~14个)。冠状面平均矫正率为78.6%(61°减少到13°),矢状面腰椎前凸角从36°(23°~67°)增加到42°(34°~55°)。最下端融合椎冠状面成角矫正率达79%,骶骨中垂线与融合下端椎距离从2.3cm减少到0.5cm,与顶椎距离从5.0cm缩短到1.6cm;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由2.7cm减少到0.8cm。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12~50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深部感染,且无明显矫形丢失。结论:后路广泛松解联合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腰椎侧凸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松解 胸腰椎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与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胜忠 侯铁胜 +3 位作者 李明 赵杰 刘晓平 周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utomated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 ,APLD)与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两组病例 (APLD组 5 2例 ,MED组 4 8例 )采...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utomated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 ,APLD)与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两组病例 (APLD组 5 2例 ,MED组 4 8例 )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 ,均获得 6~ 14个月的随访。结果 :APLD组有效率71 1% ,MED组有效率 87 5 % ,两组治疗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LD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内窥镜化 ,但术者的操作技能对疗效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损伤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鲍隽君 刘永刚 苏佳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055-3057,共3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关节病,多累及膝、髋、腰椎等负重关节。其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的破坏.并在关节边缘形成代偿性骨赘。近年来研究发现,OA是在力学与生物学的共同作用下,软骨细...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关节病,多累及膝、髋、腰椎等负重关节。其病理特征是关节软骨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的破坏.并在关节边缘形成代偿性骨赘。近年来研究发现,OA是在力学与生物学的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三者合成与降解失衡所致,许多细胞因子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损伤因子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损伤因子 细胞外基质 多细胞因子 骨关节病 中老年人 关节软骨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ervical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明 侯铁胜 +3 位作者 石志才 傅强 赵杰 倪春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研究颈枕部融合术的内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CD Cervical系统施行枕颈融合术 19例 ,其中枕颈部复合畸形 10例 ,C1、C2肿瘤 4例 ,齿状突骨折 3例 ,Jefferson骨折 2例 ,于术后 1个月、3个月拍摄X线片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 目的 :研究颈枕部融合术的内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CD Cervical系统施行枕颈融合术 19例 ,其中枕颈部复合畸形 10例 ,C1、C2肿瘤 4例 ,齿状突骨折 3例 ,Jefferson骨折 2例 ,于术后 1个月、3个月拍摄X线片复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 3个月获得骨性融合 ,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CD Cervical系统具有操作方便 ,固定牢靠 ,安全性高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部 融合 内固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骨折重建及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薛召军 吴建国 +2 位作者 丁祖泉 张春才 苏佳灿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本文以肱骨横截面CT图像为解剖学基础,提取骨端面的几何形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肱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于骨折断面与肱骨轴线成30°、45°、90°的情况,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5.6进行计算,分析肱骨在... 本文以肱骨横截面CT图像为解剖学基础,提取骨端面的几何形状,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肱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于骨折断面与肱骨轴线成30°、45°、90°的情况,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5.6进行计算,分析肱骨在轴向受压时的应力分布及大小,并应用骨重建理论分析所提供的力学环境讨论它对肱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为肱骨骨折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重建 有限元方法 肱骨骨折 三维重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颈椎能成为人类颈椎的良好模型吗?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师 侯铁胜 +3 位作者 赵鑫 连小峰 张海龙 陈元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比较山羊与人颈椎的体外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崇明山羊颈椎标本(C0~T1)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仪上检测两者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等模式下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在前屈运动方式下,山羊... 目的:比较山羊与人颈椎的体外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崇明山羊颈椎标本(C0~T1)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仪上检测两者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等模式下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在前屈运动方式下,山羊和人C1-2的ROM分别为16.9°±5.1°和14.3°±3.2°,超过其它节段。在后伸运动方式下,山羊与人C1-2的ROM分别为20.6°±4.8°和18.7°±3.7°,C0-1的ROM分别为19.3°±4.7°和18.4°±4.3°,超过其它节段。在轴向旋转运动模式下,山羊与人C1-2的ROM分别为48.6°±8.6°和56.3°±8.9°。除山羊C6-7左右侧屈的NZ与人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它节段前屈、后伸、轴向旋转及左右侧屈的ROM和NZ与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崇明山羊与人颈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轴向旋转等运动模式下的ROM及NZ相近,可作为颈椎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人类 颈椎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与椎间隙撑开复位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志明 马华松 +2 位作者 赵杰 吴继功 邹德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与椎间隙撑开复位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在两个医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A组32例,L4滑脱5例,L5滑脱27例,术前滑移程度为35.8%±10.4%,JOA评分为17.2...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与椎间隙撑开复位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在两个医疗中心接受手术治疗。A组32例,L4滑脱5例,L5滑脱27例,术前滑移程度为35.8%±10.4%,JOA评分为17.2±1.6分,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在滑脱椎体先置入提拉螺钉,通过螺钉间撑开、提拉复位后,椎间隙内填充自体碎骨粒后置入1枚椎间融合器。B组36例,L4滑脱6例,L5滑脱30例,术前滑移程度为36.1%±11.2%,JOA评分为17.9±1.4分,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逐步撑开椎间隙、利用纤维环和周围韧带的张力部分复位后置入1枚椎间融合器,并在融合器内及其周围植入自体碎骨,再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8%(6/32),B组为11.1%(4/3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4~60个月,平均39个月。A组末次随访时滑移程度为3.4%±1.9%,滑脱复位率为90.5%,2年融合率为96.9%;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6.5±0.9分,临床疗效满意率为87.5%。B组末次随访时滑移10.3%±4.1%,滑脱复位率为71.5%,2年融合率为97.2%;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6.9±1.1分,临床疗效满意率为86.1%。两组之间临床疗效满意率、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滑脱复位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法的复位效果优于椎间隙撑开复位法,但两种复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复位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突椎板复合体揭盖式回植在治疗原发性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垒 陶勇 +3 位作者 邱勇钢 俞国成 赵建峰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3-874,共2页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一旦诊断明确,手术切除是唯一选择。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手术暴露充分,但易导致术后脊柱不稳^[1-2]、瘢痕粘连,并引起医源性椎管狭窄,影响远期疗效。我院从2005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棘突椎...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一旦诊断明确,手术切除是唯一选择。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手术暴露充分,但易导致术后脊柱不稳^[1-2]、瘢痕粘连,并引起医源性椎管狭窄,影响远期疗效。我院从2005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棘突椎板复合体揭盖式掀起、肿瘤切除后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内良性肿瘤 原发性椎管内肿瘤 椎板复合体 棘突 治疗 回植 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 后路全椎板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治疗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伟 李明 +6 位作者 朱晓东 吴大江 易红蕾 陈家瑜 魏显招 吴冰 张涤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观察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治疗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手术治疗Lenke 1型AIS患者36例,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11~18岁,平均15.3岁,... 目的:观察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治疗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手术治疗Lenke 1型AIS患者36例,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11~18岁,平均15.3岁,术前胸椎侧凸角度均<75°,且侧凸柔韧性均>50%。测量术前和术后冠状面主胸弯Cobb角、胸椎矢状面Cobb角、C7铅垂线与骶骨正中线(CSVL)的距离、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上角的垂直距离、双侧肋骨后凸的高度差(RH)、顶椎上下横突侧方5个肋间距总和的左右侧差值(ARSD)、胸弯顶椎椎体外侧缘至两侧胸壁距离的比值(AVB-R),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50~240min,平均176min;术中失血量460~1100ml,平均840ml。术中无脊髓、重要神经及血管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胸腔积液,2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伤口浅表感染。随访1.6~3.2年,平均2.06年。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56.7°±8.0°矫正为14.1°±6.0°(P<0.05),末次随访(17.2°±3.2°)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椎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的28.9°±7.9°减小为21.9°±10.6°(P<0.05),末次随访(24.3°±5.1°)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矢状面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上角的垂直距离由术前-11.7±12.1mm变为术后-1.4±9.4mm(P<0.05),末次随访(-2.7±4.7mm)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H、ARSD、AVB-R术前分别为37.7±5.8mm、20.1±6.6mm和1.56±0.16,术后分别为19.3±6.9mm、8.1±4.7mm和1.22±0.20,差异有显著性(P<0.05)。C7铅垂线与CSVL的距离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失败征象。结论:双侧椎弓根交叉间隔置钉矫形治疗柔韧性好的轻中度Lenke 1型AIS可以获得良好的三维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矫形手术 双侧间隔置钉 椎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宇 熊源长 +1 位作者 邓小明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种类和使用方法的进展,颈椎手术范围和种类日益增多,对麻醉技术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无痛、无意识和肌松等基本要求。麻醉医师已参与到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全程中。现将近年来颈椎手术麻醉经验教训及颈椎手术...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种类和使用方法的进展,颈椎手术范围和种类日益增多,对麻醉技术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无痛、无意识和肌松等基本要求。麻醉医师已参与到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全程中。现将近年来颈椎手术麻醉经验教训及颈椎手术麻醉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处理 颈椎手术 麻醉处理 脊柱内固定器械 手术范围 麻醉技术 外科患者 麻醉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余慧琴 顾苏熙 +3 位作者 李明 丁祖泉 杨晓明 方秀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建立胸腰段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螺旋CT扫描脊柱侧凸患者T6椎体上缘至L1椎体下缘,所得图片经Photoshop处理后导入Simpleware软件,采用实体建模方法构建出每一椎体及椎间盘的实体模型,经过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光滑、组装... 目的建立胸腰段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螺旋CT扫描脊柱侧凸患者T6椎体上缘至L1椎体下缘,所得图片经Photoshop处理后导入Simpleware软件,采用实体建模方法构建出每一椎体及椎间盘的实体模型,经过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光滑、组装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网格划分建成脊柱侧凸的有限元模型。结果所建模型共划分了232315个单元,356830个节点,模型结构完整,单元划分精细,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能精确测量一定载荷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结论本研究所建有限元模型有助于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研究,对于脊柱侧凸的治疗及个性化矫形支具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有限元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侯铁胜 李明 +3 位作者 赵杰 傅强 鲁凯伍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的同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 目的:探讨枕颈CD内固定系统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因先天性发育畸形、陈旧性骨折脱位及肿瘤所致的上颈椎不稳者在行枕颈融合术的同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系统行枕颈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改善者占91%(10/11),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内固定棒、钉断裂及脱钩现象,1例术后3个月出现枕骨部螺钉松动。结论:在行枕颈融合时应用枕颈CD内固定可获得术后枕颈部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卧石膏床,植骨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CD内固定系统 枕颈融合术 上颈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置钉或间隔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方秀统 李明 +4 位作者 赵颍川 谢阳 陶凤华 王传峰 沈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对比后路间隔置钉或连续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连续置... 目的:对比后路间隔置钉或连续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连续置钉组);另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均间隔一个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间隔置钉组)。记录所有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术前侧凸Cobb角、术后侧凸Cobb角、术后侧凸矫正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神经脊髓损伤。胸椎侧凸冠状面、矢状面Cobb角连续置钉组术前分别为62.7°±12.7°、28.3°±11.6°;术后分别为14.5°±6.9°、20.5°±10.7°;间隔置钉组术前分别为63.9°±10.9°、28.1°±10.8°,术后分别为14.7°±6.4°、21.0°±10.3°;连续置钉组和间隔置钉组术前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的距离分别为-3.3±6.1cm、-4.4±4.8cm,术后分别为1.4±3.3cm、0.9±3.0cm。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冠状面、矢状面侧凸Cobb角及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隔置钉和连续置钉矫正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Ⅰ型 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 间隔置入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单枚BAK植入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18
作者 赵杰 王新伟 +3 位作者 侯铁胜 张春才 海涌 张秋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 :对作者设计的单枚融合器后斜向植入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行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观察。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 :12个小牛脊柱运动节段分为 2组 ,每组 6个。实验组行单侧小关节突、半椎板切除术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加长BAK融合器 1枚 ;... 目的 :对作者设计的单枚融合器后斜向植入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行生物力学评价及临床观察。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 :12个小牛脊柱运动节段分为 2组 ,每组 6个。实验组行单侧小关节突、半椎板切除术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加长BAK融合器 1枚 ;对照组行常规后路双侧小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 ,后前向植入双枚融合器。分别测试两组的纵向压缩、屈曲、侧方弯曲、伸展及双向扭转刚度并进行比较。临床研究 :经后路斜向植入单枚融合器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共 40例 ,平均随访 18个月 ,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实验组的垂直压缩刚度、左侧 (融合器植入侧 )弯曲刚度、双侧扭转刚度均较双枚融合器组增大 (P <0 0 5 )。临床随访结果显示 ,患者症状缓解率为 92 % ,术后 1年融合率 88% ,主观满意率 90 % ,所有患者均无融合器的移位。结论 :经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融合器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能满足后路椎体间融合的生物力学要求 ,有损伤小、脊柱后柱稳定性好、可同时行椎管减压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术 BAK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万岷 张春才 +3 位作者 许硕贵 付青格 王冠军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阐明按髋臼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而设计的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tridimentionalmemoryalloyfixationsystem,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从稳定性及头臼对应解剖与应力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6... 目的阐明按髋臼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而设计的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tridimentionalmemoryalloyfixationsystem,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从稳定性及头臼对应解剖与应力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6具成人新鲜骨盆股骨标本左右侧两两对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造成髋臼骨折模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将骨折块复位,直视下分别用ATMS及重建钢板与螺钉紧密固定。制作可多向调节的万能旋转加载夹具,按前屈、后伸、直立三种状态从100N至500N进行加载,比较两组在经度及纬度方向的位移,分析髋臼骨折ATMS固定的稳定性;在直立位状态加载至500N,利用压敏片计算髋关节在前屈、后伸、直立三种状态下两组头臼接触面积及接触应力,分析髋臼骨折ATMS固定后头臼之间的解剖关系与应力分布状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载荷、不同髋关节状态下测得的数据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TMS应用于髋臼骨折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头臼对应解剖关系与应力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内固定 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肇辉 李忠海 +2 位作者 付强 严宁 侯铁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比较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单纯减压及坚强固定术后各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分析Coflex系统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正常成人腰骶椎模型,及开窗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椎弓根钉棒坚强固定模型,约... 目的比较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单纯减压及坚强固定术后各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分析Coflex系统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正常成人腰骶椎模型,及开窗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椎弓根钉棒坚强固定模型,约束骶骨及髂腰韧带,施加500N预载荷和7.5Nm运动附加力,测量腰椎节段各方向的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结果 Coflex固定模型活动度和椎间盘应力分别为,植入节段(L4/5):前屈3.15°,2.571MPa,后伸1.21°,2.109MPa;上位邻近节段(L3/)4:前屈3.46°,2.001MPa,后伸2.75°,3.149Mpa;下位邻近节段(L5S1):前屈3.22°,2.681MPa,后伸2.46°,3.812MP。结论 Coflex动态固定可保留植入节段部分活动度并减低其椎间盘应力,而对相邻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活动度 应力 棘突间 动态固定 COFL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