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测量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斌 赵宝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外周大动脉损伤的超声测量来观察与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应用无创伤诊断冠状动脉损伤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75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两组,即冠状动脉损伤组和冠状动脉无损伤组。再将临床特点、实... ∶目的:通过对外周大动脉损伤的超声测量来观察与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应用无创伤诊断冠状动脉损伤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75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两组,即冠状动脉损伤组和冠状动脉无损伤组。再将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些因素与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联系。结果: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股动脉反相峰峰值和持续时间等超声检查参数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超声检查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可以预测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股动脉 超声 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确定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界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斌 赵宝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 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 )来确定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的临界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无损组和冠脉受损组。应用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 ,选用ROC曲线来确定IMT的临界值。结果 通过... 目的 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 )来确定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的临界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无损组和冠脉受损组。应用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 ,选用ROC曲线来确定IMT的临界值。结果 通过ROC曲线确定的颈总动脉IMT的临界值是 0 .865mm ,这个临界值对预测冠状动脉受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0 .4%和 66.7%。结论 应用ROC曲线来确定的颈总动脉IMT临界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壁形变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晖 赵宝珍 杨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初步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壁形变特征。方法采集并动态存储47名健康志愿者胸骨旁系列左心室短轴观及心尖系列左心室长轴观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运用VVI软件显示左心室壁各节段应变曲线,并观察各曲线...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初步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壁形变特征。方法采集并动态存储47名健康志愿者胸骨旁系列左心室短轴观及心尖系列左心室长轴观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运用VVI软件显示左心室壁各节段应变曲线,并观察各曲线形态特征,对照同步记录心电图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各应变分量收缩期峰值。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壁各应变分量在左心室不同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人左心室壁各应变分量收缩期峰值比较径向>周向>纵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游离壁纵向及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心内膜测值均显著大于心外膜测值(P均<0.05);室间隔纵向及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显示右心室面测值大于左心室面测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左心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判断左心室壁异常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 心室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